农业科技

搜索文档
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亿元教育基金
快讯· 2025-05-26 12:23
"中国农业大学-幅友教育基金"正式成立。据悉,该基金由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企业捐赠,用于专项支持 智慧渔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发展及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捐赠企业负责人郭音龙是中国 农业大学校友,他表示,农业科技作为必须扎根实践的学科,其价值在于将创新成果真正应用于田间地 头和生产一线。此次捐赠成立教育基金是一个开端,今后将拿出企业部分利润持续捐赠教育基金,力争 形成长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新京报) ...
【杨凌】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路径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36
杨凌自贸片区发展概况 - 杨凌自贸片区是全国唯一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成立8年来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全球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1] - 片区依托农科城政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路径,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2] - 2024年出口总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36.8%[4] 农业科技创新与种质资源 - 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占地335.81亩,总投资2亿元,具备年4万批次检疫检验和10万份种质储存能力[2] - 陕西奥科生合生物科技采用基因编辑技术育种,覆盖番茄/葡萄/猕猴桃等品种,与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1] - 基地建成种质资源分子检测平台,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1] 国际合作与贸易拓展 - 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建成10余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面积超3000万亩[2] - 通过"海外园区+海外仓+商品展示中心"体系,开展粮食/大宗农产品贸易,构建国际农业产能合作体系[2] - 采用"展会经济+实体平台+数字贸易"模式,推动400余种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4]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2027年实施方案提出将片区打造为贸易投资便利/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竞争力突出的农业高能级开放平台[4] - 发挥"自贸区+综保区"双区政策优势,通过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扩大制度型开放[5] - 计划本月底前出口陕西油桃/新疆哈密瓜至上合组织国家[4]
高淳发布百万元揽才政策
新华日报· 2025-05-26 04:11
人才政策升级 - 高淳区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形成覆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的"2 0版本"政策矩阵 [1] - 新措施从优化支持范围、校地合作、引育机制、服务质效四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4+2"主导产业纳入支持范围 [1] - 人才来淳创办企业可享受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和150万元贷款贴息 [1] 校地合作与产业融合 - 高淳区人民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服务乡村振兴合作协议,覆盖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领域 [2] - 高淳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 - 全区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2] 人才引进成效 - 截至今年4月,全区集聚国家级人才1人,引进培育省、市、区级人才403人,应用型人才总量突破6万人 [2] - 依托"紫金山英才 高淳计划",累计资助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人才165人次,人才企业总营收超2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2]
加强农业科技合作 共谋减贫发展之道(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 2025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杨凌分论坛以"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共谋减贫发展合作"为主题,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 [1] -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共有13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小麦育种长期国内领先,近5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5000多件,平均每年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110多个 [1] - 2021年成立的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力求打造旱区"种业硅谷",带有"杨凌基因"的优良品种已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推广种植 [1] 国际合作与减贫成效 - 杨凌示范区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农业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成果丰硕,为上合组织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农产品出口物流、人才培训等领域深化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增强地区经济一体化 [2] - 上海合作组织2023年成立成员国减贫特别工作组,将进一步夯实减贫领域合作平台,推动成员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 杨凌全链条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及农业农村发展模式获得国际认可,白俄罗斯驻重庆总领事评价其为"中国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1] - 在杨凌示范区技术指导下,陕西洛川县成功从贫困农业地区转型为出口导向型苹果产业集群地,建立了集种植、深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1]
聚金融活水 护民企远航 眉山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成功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23 18:46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 - 会议成功举行,由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眉山市工商联主办,眉山农商银行承办,参会人员包括33家金融机构负责人、55家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代表共计100余人 [1] - 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和市工商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政策协同、融资推介、信息共享等方面合作 [4] - 16家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现场签约,授信金额达16.35亿元,支持范围涵盖农业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领域 [4] - 7家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代表交流经营情况和金融诉求,5家金融机构推介特色金融产品 [4]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效 - 2024年眉山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4% [11] - 2024年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547.64亿元,同比增长14.82%,增速全省第二 [11] - 民营经济信贷总量快速增长,融资便捷度持续提升,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融资环境总体改善 [7] 未来工作方向 - 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化合作交流,探索开展"民营企业护航行动",加强财金互动和产业协同 [9] - 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源倾斜,在信贷准入、抵押担保条件等方面"一视同仁" [9] - 民营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财务结构,提升信誉信用,用好金融"杠杆" [9]
中国碳中和(01372.HK)与中农海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推盐硷地治理示范专案
格隆汇· 2025-05-23 08:26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中国碳中和与中农海稻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盐硷地生态治理、耐盐硷作物种植、碳汇资产开发、产业化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1][2] - 中农海稻为耐盐硷作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领军企业,业务涵盖海水稻等耐盐硷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等多个环节 [1] - 中农海稻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突出,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广东省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 [1] 合作具体内容 - 双方拟定分阶段实施计划,2025年率先启动国内盐硷地改良核心区100万亩种植工程 [2] - 中长期规划国内外推进盐硷地综合利用与碳汇修复工程总规模达2亿亩 [2] - 双方将共同推动农业领域碳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各级政府与相关企业建立碳中和管理队伍 [2] - 合作内容包括股权合作、生态治理业务合作,中国碳中和有望战略投资中农海稻 [2]
奋发有为 扎实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全省三农战线引发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3 07:5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河南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超1/4 [3] - 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组织机械抢收和烘干晾晒 [2] - 通过抗旱保粮、"一喷三防"等措施应对旱情,力争重旱麦田少减产、轻旱麦田保稳产、无旱麦田多增产 [3][7]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 - 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7] - 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改进收获机械性能实现减损,研发应急机械应对灾害 [7] - 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服务田间生产实际需求 [8] 农业产业链延伸 - 推动面、肉、油、乳、果、中药六大产业联盟发展,构建"航母式"产业集群 [9] - 河南食品加工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问题,需科技赋能提升 [10] - 桐淮茶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万余亩茶叶基地,年效益超1亿元 [10][11] 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 - 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探索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模式 [12] - 济源示范区推进城乡融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13] - 娄家沟村发展高山养殖海鱼产业年产值2400万元,探索"农业+旅游+深加工"模式 [13][14]
【西咸新区】以“科创自贸”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陕西日报· 2025-05-22 06:38
农业科技与智能制造 - 西安沐秦智能科技的M200农业无人车在灾后葡萄园抢救中展现高效作业能力,喷洒效率达人工10倍,8小时可作业100亩,节省超50%药液用量[1] - 该无人车项目通过秦创原平台政策支持,在1年内完成从设计到量产全流程,销售业绩持续攀升[1] - 西咸新区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三大主导产业链,已聚集37家相关企业,2024年产业链总产值超40亿元[1] - 新区启动西北首个全域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开放542.9公里测试道路,覆盖186条道路[1] 自贸区创新与产业协同 -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2024年新增59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科创企业融资租赁模式被评估为首创型[2] - 湄南高科等18家企业组建联盟,在智慧农业、生态修复等领域合作开拓中东中亚市场[2] - 湄南高科二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达12万吨,预计年产值突破25亿元[3] - 空港新城通过航空通道改造重塑开放经济优势,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出海[2] 基建数字化与临空经济 - 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现航空与陆路交通无缝衔接,5G专网覆盖186万平方米区域[4] - 新航班信息系统具备分钟级计算能力,可处理1000+业务规则和数万约束条件,优化机位分配[4] - "硬基建+软系统"模式推动物流效率几何级提升,降低国际贸易门槛[4] - 西咸新区计划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以释放创新驱动力[4]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护航农业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5-21 16:10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农业科技发展 - 黑龙江省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800.17亿公斤,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 [1] - 农业科技对夯实丰产丰收根基、保障粮食安全作用举足轻重 [1]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的金融支持 -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农业科技贷款125.63亿元,支持种业振兴、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国家级农高区等项目 [1] - 2025年4月末,该分行投放农业科技贷款9.53亿元,重点支持高端农机装备制造、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领域 [1] - 该分行深化"政银企"合作,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专属融资方案、利率优惠、绿色通道等服务 [2] - 建立与农业科技企业相配套的风险评估、授信审批和贷后管理机制 [2] 春耕备耕与高端农机装备 - 在春耕备耕关键期,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累计投放贷款2.1亿元,支持高端农机装备产供销 [3] - 佳木斯市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高端农机装备需求旺盛 [4] - 黑龙江重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获得农发行贷款5000万元,供应微型平地机38台、农用机履带79套,并升级智能生产设备 [4] 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 农发行佳木斯市分行支持企业研发橡胶半履带行走系统、鲜食玉米收获机等产品,保持技术领先 [4] - 金融助力农业高科技产业通过"龙头引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4]
“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环球热点)
人民网· 2025-05-21 05:32
中哈经贸合作进展 - 2024年中哈贸易额达438亿美元 同比增长6 8% [8] - 中国位列对哈直接投资五大来源国之一 投资总额超11 9亿美元 [8] - 两国推进224个投资项目 总投资额达664亿美元 [8] - 在哈注册中资企业超5000家 [8] 汽车行业合作 - 2024年哈萨克斯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 2%至20 5万辆 [3] - 中国品牌汽车销售份额占比达39% [3] - 哈萨克斯坦十大畅销汽车品牌中有6个中国品牌 [3] - 比亚迪 小鹏 理想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军哈萨克斯坦市场 [3] - 阿拉木图多品牌汽车制造厂将生产长安 奇瑞和哈弗汽车 提供3600个就业岗位 [4][5] 能源领域合作 - 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竣工投产 缓解哈南部地区缺电状况 [9] - 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使哈实现高品质燃料油自给自足 [9][10] - 该项目帮助哈萨克斯坦停止燃料油进口并准备出口汽油 [9] 农业科技合作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在哈推进多个项目 [12] -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推广"订单农业"模式 [12] 基础设施与制造业 - 中信建设参与里海沥青厂扩能升级改造项目 [2] - 哈萨克斯坦汽车产业带动零部件生产 物流和售后服务等配套产业发展 [5] - 陕西陕哈集团在哈投资再生有色金属生产项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