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

搜索文档
方厅水院“首秀”,迎来这场世界级盛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6-09 18:32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地标——方厅水院 - 方厅水院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项目迎来首秀,承接2025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吸引36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代表参与[1] - 项目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跨越沪苏浙三地,包含长三角馆及沪苏浙皖主题展馆,通过跨域步行桥实现无缝衔接[1] - 采用"商务会展+文旅休闲+生态保护"复合模式,整合慢行交通、跨省人文交流、国际论坛等功能,打造多维空间载体[3] 长三角示范区发展成果 - 示范区成立5年多来吸引高能级企业落户,科技创新与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3]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肯定大会平台作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分享[3] 未来发展规划 - 方厅水院将承接长三角REITs论坛、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等国际国内大型会议[4] - 周边配套设施如酒店、示范区线、跨太浦河通道等逐步完善,预计每年吸引大量高规格会议展览,成为区域发展动能"引爆点"[4]
工行武汉分行与武汉文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9 16:40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分行与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并促进武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工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兼武汉分行行长李松涛、武汉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李涛参加会谈 [1] 工行武汉分行的文旅产业支持 - 工行武汉分行为武汉文旅集团及下属公司累计投放各类融资近50亿元,支持武汉市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 [3] - 公司深度参与文旅新业态发展,推动"文旅+金融"深度融合,在融资支持、支付服务、数字赋能等方面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 [4] 合作展望与未来计划 - 双方期待在国家促进消费复苏与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在金融支持、宣传推广、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3] - 工行武汉分行计划全面加大在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大型赛事宣传、旅游目的地推广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4] 金融服务创新 - 在融资支持方面,公司深入研究文旅产业融资需求,提升金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4] - 在支付服务方面,完善老年客户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系,打造"畅游武汉 支付无忧"服务品牌 [4] - 在数字赋能方面,通过数字化运营平台上线智慧景区项目,显著提升景区验票效率和管理水平及游客满意度 [4]
郑开同城化“腰部”发力 中牟迎来发展新机遇 郑州出台措施支持中牟新区建设
河南日报· 2025-06-09 08:30
政策支持与定位升级 - 中牟新区从"百强县"升级为河南省第一个省级新区,享受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相同的政策待遇 [1][6] - 规划面积730平方公里,定位为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文化旅游创意融合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2] - 郑州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开发建设,期限暂定3年 [5]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 将中牟新区纳入全市轨道交通、枢纽体系及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专项规划 [1] - 加快G310改扩建、科学大道、金龙路、平安大道等重点骨干交通项目建设 [1] - 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T1线实施,支持更多地铁线路和站点纳入郑州地铁四期规划 [1][7] 产业与园区发展 - 支持规划建设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食品、新型储能、氢能、低空经济(无人机)等专业园区 [2][7] - 支持郑州机动车质量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中牟新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2] - 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向中牟新区项目倾斜 [2][7] 文旅与城市更新 - 支持文旅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优先布局重大文旅文创、酒店民宿、会议会展等项目 [2][7] - 在低运量轨道交通、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商品房以旧换新等领域享受中心城区政策 [3][7] 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 - 公交客运、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公共交通运营管理逐步纳入郑州市级统一规划 [3] - 医保、教育等逐步参照执行郑州市中心城区居民待遇标准 [3][7] 区域协同与资本运作 - 支持中牟新区与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及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尉氏县联动发展 [6] - 鼓励市级政府投资基金与中牟新区合作参股设立子基金,市级出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5] - 支持市属国企在中牟新区设立AAA级国有平台公司,采用"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 [5]
前润控股集团董事长向阳:“鹿尔花园”项目将于近期启动武汉选址工作
搜狐财经· 2025-06-08 17:28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产业发展与投资需要坚定的信念与'耐心资本'的长期支持。"6月6日,在"融通创新,向'中'聚力"——产业 龙头武汉行暨城市投行投资对接会上,前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阳博士表示,具备长远视野的"耐心资本"模式,最契合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 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向阳进一步表示,当前AI产业竞争已进入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力的关键阶段。武汉作为科教重镇,拥有90余所高等院校和超过130万在校大学生,其丰沛的人 才资源为AI项目落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前润集团期待将其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武汉的人才优势相结合,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在武汉乃至湖北省落地 生根,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导向下,符合消费者深度体验需求的文旅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向阳特别对上证报和湖北省驻沪办去年组织的襄阳考察活动 表示感谢。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合作契机,前润旗下文旅项目"鹿尔花园"在襄阳的进展顺利且迅速,即将迎来阶段性成果。向阳同时宣布,"鹿尔花 园"项目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在武汉的选址工作,致力于早日为武汉市民打造高品质的休闲体验空间,为这座英雄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
旅游也能ESG?“零碳”引领文旅新潮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7 19:01
ESG理念扩展至文旅产业 - ESG理念正突破企业边界,向文旅等多元领域扩展,《中国国家地理》与宁德时代联合发布首批《"零碳"目的地·先锋榜单》,评选出武夷山、丹霞山等5个零碳实践标杆目的地,目标3年内推动100个景区低碳转型 [1] - 文旅产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压力,旅游业是温室气体排放重要来源,政策层面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零碳文旅成为"双碳"目标下的创新实践 [2] - 零碳文旅被专家定义为经济与环境双赢行为,而非单纯环保投入,中国作为首个承诺碳达峰的发展中国家,"减碳"与"永续"已成为生态公民核心议题 [2] 零碳景区实践案例 - 武夷山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成为"福建省首个零碳5A级景区",构建"碳汇提升—能源转型—低碳运营—公众参与"闭环体系 [3] - 首批零碳标杆目的地还包括广东韶关丹霞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山风景区、长白山华美胜地,覆盖游憩区、保护区、度假区等多元场景 [1] 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 - 零碳文旅需多方协作,宁德时代与武夷山签约启动试点改造,计划在绿色电力、电动交通工具、智能能碳管理、旅游产品商业化四方面赋能景区 [4] - 社会力量参与度提升,《中国国家地理》通过榜单发布形成示范效应,目标将零碳理念辐射至公众行为,构建可持续文旅生态圈 [2][4]
忻城县与广东消费帮扶联盟共商年度大计
搜狐财经· 2025-06-07 01:57
消费帮扶合作 - 广东消费帮扶联盟与忻城县达成多项重要共识,计划为忻城农产品拓宽湾区销路提供多维度、量身订做的帮扶举措 [3] - 三方共商本年度消费帮扶重点工作,谋划忻城消费帮扶新蓝图 [1] - 合作迈入深化落实新阶段,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各项共识落地见效 [4] 产销对接活动 - 计划下半年在广州举办"土司贡礼·忻城甜糯玉米节"暨产销对接活动,主题为"忻城甜糯玉米节暨忻城农产品进湾区" [3] - 活动核心目标是渠道突破,力争与粤港澳大湾区超过20家知名商超及供应链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3] - 力争实现年度签约采购金额突破200万元 [3] 产业标准化 - 将共同推动制定全国首个"糯玉米糁"团体标准,严格规范生产流程与市场秩序 [3] -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3] - 为忻城糯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农文旅融合 - 将深度整合忻城县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资源,规划包装特色农文旅融合线路 [3] - 通过向大湾区推广忻城文旅资源吸引游客,带动特色农产品体验式消费 [3] - 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良性互动,提升忻城在湾区的知名度和综合吸引力 [3]
泰州央地国企“默契”生花
新华日报· 2025-06-06 05:11
泰州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泰州市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姜高路二期改造工程(东风路—泰顺路)正在全力推进 目标30个月完工 [1] - 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5万平方米厂房基槽开挖 预计2024年12月底主体竣工 建成后年产新能源汽车等驱动定子90万台 [1] - 中电光谷东部智造港项目加速推进 新质生产力联盟已吸纳14家企业 涵盖数字经济 新能源 集成电路等六大领域 [1] 央地国企合作成果 - 2024年6月泰州市央地国企协同发展恳谈会签约21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约443亿元 含2个超百亿元项目 当年落地率近70% [2] - 国机集团福马集团总部落户海陵区 国能煤炭储运交易中心项目(100亿元)落户医药高新区 [2] - 靖江市与省国信集团推进燃煤发电扩建项目 预计2024年投运 市城投与省环保集团成立江苏泰州环保产业发展公司 [2] 产业投资与基金布局 - 市金控集团与省高投集团合资设立20亿元新材料产业和大健康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 计划撬动百亿级资金 [2] - 泰州与中海油 国能 中粮等央企累计达成72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1413亿元 [2] - 新设海工装备产业专项母基金 打造港口一体化集群项目 [3] 城市发展规划 - 打造稻河古街区焕新工程与凤城河文旅共生带 推进泰州高铁南站核心区与城市新中心片区建设 [3] - 建设泰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与秋雪湖康养中心项目 锚定新兴赛道 [3] - 北沿江高铁 盐泰锡常宜铁路加快建设 推动区位优势向交通优势转化 [4] 产业创新体系 - 构建产业创新平台 企业研发矩阵"双金字塔"科创培育体系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4] - 打造"到泰州 泰周到"营商环境 形成"八方企业来泰州 优秀人才聚泰州"局面 [4]
以自然之力恢复生态环境,以生态颜值激活经济价值 兴隆湖有片“水下森林”
四川日报· 2025-06-05 08:42
兴隆湖生态治理成效 - 兴隆湖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3][4] - 湖区种植198万平方米沉水植物,构建多层次"水下森林",形成11种水深梯度[4][5] - 采用"林水一体"模式实现岸线生态与水生态无缝衔接,形成完整食物链[5] - 厌氧型底泥占比从23%降至良性循环状态,从"藻型浊水"转为"草型清水"[4][5] 生物多样性提升 - 观测记录鸟类181种(水鸟70种),雁鸭类水禽单次统计最大数量达4537只[2][6] - 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连续3年到访,黑颈鹤、棉凫等国家保护动物频繁现身[6] - 成为成都平原重要水鸟越冬栖息地[2][6] 文旅经济发展 - 举办环湖跑、龙舟赛等活动100余场,单日游客量峰值达10万人次[2][8] - 建成8.848公里环湖慢跑绿道,配套儿童艺术中心、极限运动公园等设施[8] - 开放水上活动区域,打造健康运动、亲子娱乐等多元消费场景[8] 产业集聚效应 -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创新企业因环境优势在周边布局[8] - 形成产业集聚与生态景观相融合的公园城市格局[8] 四川省环境质量 - 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34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0] - PM2.5年均浓度29.8微克/立方米创监测新低,15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均进全国前100[10] - 生态质量指数70.95同比上升0.09,86.9%县域生态质量达一二类标准[11]
“旅游+职教”助力长三角文旅产业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6-05 07:09
长三角文旅产业转型 -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文旅产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要转型 [1] - 职业教育是衔接产业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的关键纽带,推动"旅游+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满足长三角文旅产业高端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 [1] 产教融合新机制 - 构建"需求牵引—动态适配"的产教融合新范式,突破教育供给单向匹配产业需求的线性逻辑 [2] -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企业用工数据、岗位技能要求等信息,绘制长三角文旅产业人才"热力图",预判未来3—5年人才需求 [2] - 采取"企业订单班"培养模式,允许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 - 构建"政府引导—行业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治理框架,建立长三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 [2]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 推动优质师资、实训设备、课程模块的跨校、跨企、跨域流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与低效利用 [3] - 共建"产业学院""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等产教融合创新载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 [3] - 引入国际机构认证标准,开发"双语课程""国际职业资格"等课程模块,国际化改造教学内容 [3] - 开设"文化遗产数字化""地域文化创意"等特色课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块 [3] 数字技术赋能 - 依托VR、AR与MR技术开发文旅场景数字孪生平台,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4] -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才培养,引入智能教学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教学 [4] - 建立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集成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全流程数据 [4] - 共建开放式数字课程库、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库、行业案例库,形成"云端共享、线下联动"的资源池 [4]
经济日报金观平:开拓文旅融合广阔前景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24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 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动文旅产 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文旅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已步入繁荣发展新时期。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各地精心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 动,人们到江边看龙舟竞速、住民宿体验非遗传承、逛博物馆了解民俗传统。不只端午节,拥抱"诗与 远方"已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里的重要选项,文化休闲和旅游度假消费的市场基础日益厚实。 文化和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二者的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文 旅深度融合有利于发挥赋能效应,可以更好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促进增收,展现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具有融合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 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机制、重点任务、重大项目、保障体系等不断出台政策指引,广泛展开文旅融合的生 动实践,并在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展现出广阔前景。 持续增长且品质升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