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

搜索文档
北京市政协召开常委会,委员建议培育发展“体育+”新业态
新京报· 2025-06-16 20:52
赛事体系构建 - 引导各区差异化布局赛事 朝阳区依托双奥场馆集群布局国际高水平大赛 海淀区和经开区依托科技优势举办技术创新赛事 东城区和西城区依托中轴线文化举办"京味儿"特色赛事 密云延庆怀柔等区依托自然风光开发户外赛事 [1] - 强化高水平电竞赛事布局 引进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等顶级赛事 以2025王者荣耀KPL总决赛落地鸟巢为标杆案例 塑造"国际电竞大赛之都"形象 [2] - 加速布局虚拟体育 通过财政补贴和产业基金扶持发展 申请国际虚拟体育项目授权 制定赛事标准和认证标准 支持首都体育学院培养电竞人才 为申办电竞奥运会培育产业基础 [2] 体育+新业态发展 - 编制"体育+"融合发展专项规划 支持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体育人才与艺术机构合作 打造艺术体育品牌和文体融合项目 [3] - 优化审批流程 建立多部门线上联合审批平台 实现一网通办和并联审批 对新业态项目进行科学风险评估 降低运营成本 [3] - 支持"体育+艺术"市场推广 提供营销宣传消费拓展等绿色通道 促进票务销售和消费市场培育 [3] 赛事增值服务开发 - 以冬奥场馆为核心打造四季冰雪赛事矩阵 引入国际冰球联赛等头部IP 推动五棵松首钢园等探索"赛事+演唱会+市集"融合运营 [4] - 开发沉浸式观赛和球星互动体验等增值服务 形成"看比赛逛商圈享娱乐"一站式消费闭环 [4] - 设立社区赛事专项基金 支持街道举办"家门口的运动会" 推行企业冠名+公益赞助机制 给予税收减免和品牌宣传支持 [4]
“苏超”战火再燃!“金融+体育”有啥魔力
金融时报· 2025-06-16 18:41
赛事概况 - 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京队VS淮安队吸引26018名观众线下观赛,最终比分1:1 [1] - 截至前三轮共6场比赛,线上观赛人次突破1700万 [2] - 当前积分榜前三名:南通队(9分)、盐城队(7分)、南京队(7分) [2] 保险行业与体育赛事融合 - 紫金保险作为"苏超"官方保险供应商,定制赛事综合责任险、工作人员意外险、公众责任险等专属方案,覆盖组织、观众及工作人员多维度风险 [4] -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快速理赔、风险咨询、应急响应等一站式服务 [5] - 保险推动体育发展的三大路径:精准化保障(解决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等风险)、资本"输血"(匹配体育产业周期性)、生态协同(串联上下游资源形成"保障-投资-消费"循环) [5][6] 保险机构创新实践 - 紫金保险通过"体育+医疗+金融"跨界整合,探索健康管理闭环(如对接三甲医院/康复机构)和球迷专属产品开发(如观赛套餐联动旅游/住宿行业) [6] - 大型保险集团深度参与体育赛事:中国人保为2022北京冬奥会提供车险/财产险/人身意外险(覆盖4000多辆车和9000多人次)中国人寿推出CBA球员合同保障险和退役保障计划中国太平冠名女足联赛中国平安为亚冬会提供600亿元保额保障 [7] 行业战略价值 - 体育保险业务帮助保险机构触达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新质生产力领域 [6] - 保险资金长期性与体育产业周期性高度契合,可支持基础设施升级、青训体系孵化和赛事IP价值挖掘 [5]
赛事经济要走好大众路线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02
赛事经济崛起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作为地方性业余赛事吸引了十几万名球迷观赛,带动城市旅游消费增长 [1] - "村超""苏超"从大众体育赛事演变为全民狂欢模式,非职业选手占比高且跨行业参与 [2] - 南通队表现亮眼与其体育基础设施投入直接相关:已建成560个足球场、2991个篮球场,2025年计划新增30个足球场和400张乒乓球桌 [2] 成功要素分析 - 地方政府提供全方位支持,营造大众健身与社交氛围,将体育转化为娱乐新方式 [2] - 赛事经济需坚持全民参与路径,重点加强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投入 [2] - 基础设施短板需补齐:推进学校场馆开放,改善城乡健身环境,解决部分地区场地不足问题 [2] 发展策略 - 摒弃功利倾向,以群众健身受益为核心原则开展活动 [3] - 发展"体育+"模式,长期坚持使其成为地方文体产业支柱 [3] - 采用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办赛方针,增强活动"接地气"属性 [2]
【省体育局】女子垒球亚洲杯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在西安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33
赛事概况 - 2025年女子垒球亚洲杯将于7月14日至20日在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举行 [1] - 赛事由亚洲垒球联合会主办 中国垒球协会与陕西省体育局共同承办 西安体育学院等机构联合协办 [1] - 来自中国 日本 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 [1] 赛事标识与主题 - 会徽以亚垒联logo为核心元素 右侧显示英文名称"WOMEN SOFTBALL ASIA CUP 2025" 多彩飘带体现运动活力与亚洲团结理念 [1] - 吉祥物"垒宝宝"为垒球少女形象 含接球 击球 跑垒 投球4个动作造型 [1] - 主题口号为"相聚魅力西体·共享垒球活力" [1] 赛事意义与筹备 - 该赛事是亚垒联认证的最高级别赛事 为亚洲顶尖选手提供角逐荣耀和冲击2026年女垒世界杯资格的竞技平台 [2] - 西安体育学院提出在办赛模式 竞赛组织 场地保障等10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目标打造"简约 安全 精彩 圆满"的国际体育盛会 [2]
“苏超”赞助商数量暴增!
第一财经· 2025-06-14 17:54
赞助商增长情况 - 苏超联赛赞助商总数大幅增长 官方战略合作伙伴由1家增至7家 新增京东 理想等6家企业 [1][2] - 官方赞助商由1家增至5家 新增中兴努比亚 伊利等4家企业 [1][2] - 官方供应商由2家增至4家 官方合作商由1家增至2家 [1][2] - 新增1家公益支持单位 部分企业选择赞助赛区和球队 如舒华体育成为无锡队赞助商 [2] 赞助商合作细节 - 京东与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签署协议 成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将在赛事营销 文化娱乐 全民健身等领域深度合作 [1] - 伊利宣布成为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官方赞助商 [2] - 初始赞助商包括总冠名商江苏银行 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国缘V3 官方合作商卡尔美体育 官方赞助商喝开水 官方供应商紫金保险和佳得乐 [2] 赛事商业价值提升 - 苏超联赛商业价值大幅提升 赞助商增加有利于后续发展和提升 形成良性循环 [3] - 赞助商涌入有助于保持亲民票价 吸引更多球迷参与 [4] - 专家建议业余赛事应优先放大社会影响力 再进行适度商业化 强调高参与性和高覆盖面 [4] 赛事社会影响 - 苏超通过城市文化情绪联结 创造情感共鸣新场景 拉近足球与大众距离 [5] - 居民为当地球队助威深化足球社区化 有助于培育足球文化和土壤 [5] - 赛事被媒体评论为"生活联赛" 强调真实性和烟火气 [4]
十三城搅动绿茵场,跟着“苏超”学什么?
环球时报· 2025-06-14 13:03
赛事概况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于今年5月-11月举办,13个地级市组建516名球员参赛,三轮比赛后因激烈对抗、地域热梗及经济联动效应持续火爆[14] - 南通队以3场全胜积9分暂列榜首,球队由中乙俱乐部青训球员及退役老将组成,比赛激烈程度媲美职业赛事[15] - 三轮比赛累计吸引超18万现场观众,带动体育、文旅、餐饮等领域消费,形成"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消费场景"[20] 经济联动效应 - 球迷跨城观赛拉动文旅消费,如泰州客场球迷体验早茶文化,人均花费200-300元,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16][22] - 本土企业如江苏银行、江苏爱索新材料等赞助赛事,企业通过品牌曝光重建客户联系,珂缔缘直播间日均销量超1000单[17][19] - 常州恐龙园推出"恐龙妹妹"玩偶预售三天破万,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超2万单,综合经济效益预计超3亿元[24][22] 文化传播与营销 - "散装江苏"热梗如"盐水鸭VS水蜜桃""楚汉之争"引发全网二次创作,泰州文旅发布10条短视频浏览量超500万[21] - 苏州邀请贝克汉姆为足球嘉年华宣传,南京推出凭票根享"1+3"消费优惠,镇江夜游人数增长3倍[21][23] - 赛事结合地域文化打造城市IP,如南通通江达海文化、常州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24][26] 行业模式与借鉴 - "苏超"模式为"民间赛事引流+特色文化破圈+旅游消费转化",其他省份如广东、山东酝酿类似联赛[26][28] - 河北石家庄"庄篮"篮球赛通过"体育+文旅+商贸"融合带动消费,验证基层赛事的经济纽带作用[30] - 专家建议各地需立足本土文化(如龙舟、英歌舞)创新IP,避免同质化模仿[29] 商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 赛事商业化程度高,依托江苏经济基础联动制造业、农产品等多领域曝光,需警惕蹭流量行为[34][33] - 建议借鉴西班牙"国王杯"模式,邀请知名球员维持热度,或围绕场馆打造新商圈[34] - 持续创新是关键,如把握社会舆论脉搏,结合地方文化优势深化文旅融合[35]
“苏超”点燃城市嘉年华 长三角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09:42
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四轮赛事带动文旅消费热潮 淮安西游乐园景区每日向南京游客发放1万张门票 吴承恩故居等16家收费景区推出凭赛场门票免票游活动 [1]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6月上旬江苏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是主要客源地 南京盐水鸭徐州烧烤扬州早茶等特色食品热销 [1] - 去哪儿平台统计显示赛事引发跨城观赛热潮 带动主场城市食住行游娱购全场景消费 景区门票酒店住宿餐饮预订量及休闲玩乐体育运动场地客流量攀升 [2] 体育产业规划 -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2025年目标达1.65万亿元 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 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8000亿元 从业人员超250万人 [2] - 2035年目标建成国际公认的体育产业集群 基本形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体育产业生态系统 [2]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首次纳入体育领域项目 提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赛事活动 [3] 赛事产业链延伸 - 体育赛事可嫁接音乐美食文旅展会动漫产品周边等场景 形成国际竞技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商业消费的"赛事+"产业链条 [3] - 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苏州站吸引超1.6万名观众 开赛前一天票房收入超230万元 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现场观众超22万人次 境外观众占比15.25% [2] - "苏超"现象级破圈 凭借本土化氛围为各地探索"赛事+"实践提供经验 [3]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银行探索“体育+金融”新路径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1
金融机构布局体育产业 - 江苏银行冠名"苏超"赛事,通过App专区提供门票免费申领、赛事转播、球员积分榜等定制化服务,并设立金融反诈、反洗钱活动区 [1][2] - 江苏银行在南京半程马拉松期间发放开卡微信立减金,南通马拉松期间发放50万元消费券 [2] - 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从金融服务升级、产品创新、模式革新等维度切入体育产业赛道 [1] 政策与市场潜力 - 2025年4月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多层次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3] - 2014至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0 64%升至1 09%,预计2025年总规模达5万亿元,较2023年接近翻番 [3] - 体育消费市场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银行通过布局可拓展客户资源并优化业务结构 [3] 体育产业痛点 - 体育俱乐部营利模式单一,依赖门票、赞助与补贴,品牌开发薄弱,亏损普遍 [4] - 马拉松赛事产业化不完善,热度持续时间短,配套文化活动不足 [4] - 体育产业链上游研发创新能力弱,中游协同性不足,下游销售渠道落后,部分高端市场被海外品牌垄断 [5] 银行破局措施 - 广发银行总行强化对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体育消费等五大领域的金融支持,建立差异化服务体系 [6] - 哈尔滨银行推出马拉松主题银行卡、纪念章等定制化产品,开发小程序提供报名优惠、支付立减等服务 [7] - 银行建议联合市场主体培育居民体育消费习惯,创新消费类金融产品,并加强对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的服务覆盖 [6][7] 行业协同与创新 - 哈尔滨银行与政府、马拉松组委会联动,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马拉松相关产业 [6] - 广发银行探索股权融资、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等多元化融资支持,提供"银行+保险+投资"全金融服务 [7]
“苏超”爆火“川超”“粤超”跟进 体育经济热潮起
证券日报· 2025-06-14 00:13
区域足球联赛热潮 - "苏超"联赛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表现超预期 12场比赛场均观众达8798人 超过中甲联赛场均6467人 其中徐州队主场对阵连云港队单场观众达22198人 [2] -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大赛区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10% 门票定价10元左右且场次售罄率达100% [2] - 四川省体育局明确将借鉴"苏超"模式 计划2025年6月启动"川超"联赛 广东省足协同步公布"粤超"赛程拟于7-10月举行 [1][2] 体育经济联动效应 - 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价自"苏超"开赛以来实现翻倍 期间连续7个涨停板 金陵体育器材股价三度收获20cm涨停 [4] - 成都新天府文旅股价因"川超"消息单日上涨7.27% 盘中触及涨停 [4] - 赛事带动餐饮/住宿/旅游/体育用品产业链协同发展 形成完整消费链条 [2] 行业发展数据与政策 - 中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产值从2019年309亿元增至2024年752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23% [4] - 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强化体育基础设施金融保障 重点支持场馆建设/冰雪运动/户外运动等领域 [5][6] - 专家指出体育产业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 资本涌入加速产业升级但需防范泡沫风险 [4] 模式创新与复制 - "苏超"成功要素包括精细化赛事运营/深度球迷文化挖掘/政企合作机制 形成可复制经验 [2][3] - 新兴赛事需加强品牌建设/赞助渠道拓展/组织能力提升 参考"苏超"建立标准化体系 [3] -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效激活群众体育参与度 推动校园足球与全民健身联动 [1][2]
爱上爬楼的都市人,涌向垂直马拉松
36氪· 2025-06-13 18:48
爬楼运动潮流 - 当代都市打工人将楼梯间作为新的健身场景 中低强度爬楼十几分钟可有效增进心肺能力 改善腰腹力量与腿部肌群 [1] - 爬楼运动无需特定场地预约 不必支付入场费用 只需运动鞋和楼道即可进行碎片化高效训练 [3] - 爬楼运动在社媒平台传播带动下 高层居民和上班族选择步行上楼或利用休息时间在消防通道锻炼 [3] 垂直马拉松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各种规模等级的垂马活动已超过百场 从632米的上海中心到北京CBD楼宇 赛事覆盖多城 [4] - 垂马从过去鲜有人知的小众马拉松发展为赛程密集 覆盖多城 多层级的成熟赛事体系 [6] - 垂马赛事集结竞技性 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 展现了永不言弃 挑战不可能的体育精神 [7] 运动品牌参与垂马 - ASICS亚瑟士连续多年加码上海中心系列赛事 耐克赞助北京CBD国际垂马挑战赛 [7] - 品牌通过垂马赛事IP绑定进行精准渗透 与目标群体需求趋势深度契合 [7] - 亚瑟士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9.7%至104.7亿元人民币 大中华区同比增长21.5% [11] 垂马赛事组织与商业价值 - 高楼主体单位将垂马作为自有资产激活战略的一环 通过赛事策划升格建筑形象 [13] - 楼内商铺通过铺设海报 打卡点共享赛事热度 利用号码簿作为全楼通票吸引消费 形成垂马票根经济 [13] - 垂马赛事吸引都市精英 中高端消费人群参与 其覆盖的消费力是品牌所需 [10] 垂马产业影响 - 垂马以高度取代长度的形式 丰富马拉松类型 为跑者提供更多选择 [18] - 垂马补上了常规马拉松在城市难以触达的高层垂直空间空白场景 [18] - 垂马带动食宿交通消费 激活周边商圈活力 探索与文旅等城市产业融合的可能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