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
icon
搜索文档
*ST星光(002076) - 002076*ST星光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0
2025-05-20 18:02
业务发展与市场拓展 - 公司聚焦主营优势业务,包括 LED 照明、紫外消杀、汽车照明、锂电池生产设备、信息安全与系统集成等领域,通过加强与新老客户合作、拓宽销售渠道、优化产品结构来提高利润率和盈利水平 [3] - 公司成为融创集团室内灯具(2025 - 2027 年)集中采购供应商之一,后续采购情况不确定 [4] - 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星光云计算有限公司已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DC),会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相关业务开展 [7] - 公司汽车照明、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为盈利优势业务,暂无出售计划,会将资源重点分配到主要优势业务 [11] 盈利路径与摘帽规划 - 2025 年公司董事会以经营业绩扭亏为盈为目标,通过加强合作、拓宽渠道、优化结构、降本增效等举措推动营收与净利润增长,争取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 [5][13][14][15] 成本控制措施 - 聚焦成本领先目标,通过集中采购、研发创新、工艺技术改进和生产效率提升降低成本,巩固优势产品市场地位 [7] - 强化预算约束力,严格管控各项费用支出 [8] - 聚焦运营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加速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占用率 [8] 其他业务进展 -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与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正式重整投资协议,相关进展关注公司公告 [5][14] - 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星光神州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量子相关产品,能为多领域客户提供安全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6] 财务相关问题 - 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与年审会计师沟通,定期进行财务专业培训,坚持谨慎性原则完善财务预测模型 [13] - 公司收购的控股子公司业绩情况关注公司公告,目前未与广东睿江云计算签署重整投资协议,不涉及纳入合并报表事宜,会考虑收购并表建议 [14] 股价与业绩说明 - 股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稳健,董事会督促管理层改善经营和财务状况,管理层全力开拓客户争取订单 [9][10] - 2024 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围绕 2024 年年度报告内容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欢迎投资者提意见建议 [10] 机柜与算力规划 - 公司子公司有 IDC 资质,考虑实际情况和投入成本,目前无自建机柜,相关情况关注公司公告 [12]
工信部:一季度国家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估算达1.7万亿元
人民网· 2025-05-20 10:25
经济发展 - 2024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相较2012年年均增速达11% [1] - 2024年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 [1] - 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7.1% [1] 产业科技创新 - 国家高新区聚集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50%左右 [1] - 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等原创技术、首发产品不断涌现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跻身万亿级产业集群 [2] -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20%、50% [2] - 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优势 [2] 优质企业竞争力 - 国家高新区集聚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 [2] - 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2]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 - 打造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 [2] - 加快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
全球首个双重加密量子密码体系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5-20 07:41
技术突破 - 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具备商用能力 [1] - 该体系创新融合QKD和PQC技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计算的密钥分发与密钥全生命周期管理 [1] - 全球首例基于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系统的跨域量子密信电话横跨超1000公里成功接通 [1] 技术架构 - "QKD+PQC"分布式密码体系采用三层解耦架构:量子网络层、密码服务层和应用接入层 [2] - 量子网络层基于QKD技术保障跨域密钥分发的物理安全 [2] - 密码服务层基于分布式密码资源池提供标准化的密钥供给、分发和管理服务 [2] - 应用接入层通过SDK和安全介质让应用程序快速获取抗量子攻击能力 [2] 商用进展 - 该体系架构已通过多场景验证,现网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基于"QKD+PQC"的融合密码技术体系迈入可规模商用新阶段 [2] - 中电信量子集团建设全球首个天地一体的量子安全基础设施,为量子安全业务规模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 - 中国电信已在合肥、上海、北京、广州等16个重点城市建设量子城域网,初步提供全国纵横相连、跨域互通的服务能力 [2] 应用案例 - 合肥量子城域网是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 [3] - 合肥量子城域网包含8个核心节点和159个接入节点,覆盖1147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光纤 [3] - 该网络服务于约500家党政机关和380家国资委下属企业,显著提升政务、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水平 [3] 行业意义 - 量子通信作为抗量子计算新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基石作用保障国家安全 [1] - QKD与分布式密码架构的深度融合将重塑全球通信安全边界 [1] - 新一代量子安全基础设施实现体系化技术突破 [2]
从实验室到百姓家: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化提速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21:31
量子技术应用进展 -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量子加密安全通话与办公应用"量子密信密话",用户规模突破520万,服务单位超过3000家 [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合肥量子城域网,已完成北京上海等16个重点城市建设 [2] - 量子云印章产品融合多项技术,已在多地政务审批、企业流程管理等场景推广应用 [2] - 已推出20多项量子科技产品,应用覆盖政务金融工业等十余个行业 [3] 量子计算领域突破 - "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是全球首个具有"量子计算优越性"的超量融合云平台,在四个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4] - 平台访问量突破2700万,覆盖50多国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140万 [4] - 正推动量子算法在气象预测生物化学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探索 [4] - 将与"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对接提升算力水平 [4]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 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2023年达14.05亿元人民币,2024年有望突破16亿元 [5] - 公司构建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完整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 [5] - 量子信息科技是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最有优势的领域之一 [5] - 公司计划加大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培育新质生产力 [5]
禾信仪器:首次覆盖报告:龙头的下一站,量子计算-20250519
民生证券· 2025-05-19 20: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禾信仪器,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禾信仪器是质谱仪国产化龙头,在环境监测领域有品牌优势,财务指标稳健增长,近年短期利润承压,未来有望通过创新业务带来增长拐点 [2] - 量子计算能突破AI算力瓶颈,国内外发展火热,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装备,量羲技术在该领域领先 [2][3] - 禾信仪器拟收购量羲技术进入量子计算赛道,若成功有望发挥协同效应,塑造业绩增长极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质谱仪国产化龙头,深度对接政府采购需求 1.1 深耕环境监测领域质谱技术,探索多场景创新业务 - 禾信仪器集质谱仪研产销及技术服务于一体,深耕多领域,践行国产化产业化道路,拓展新业务领域和产品布局 [11] - 质谱仪产品分环保、医疗、实验室、其他自制仪器四类,各有应用场景和产品系列 [13] - 拓展核心技术衍生服务,输出各类分析报表和建议报告,形成高效工作模式,业务持续性增强 [21] 1.2 下游对接环保局及科研院所,财务指标稳健成长 - 产品聚焦大气环境监测,客户主要是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销售模式结合直售和间售,客户集中度低 [24] - 整体业务稳健增长,技术服务和仪器销售规模扩大,营收2017 - 2024年复合增速12%,2024年营收2.03亿元 [25] - 毛利率近年下降,稳定在40%左右,仪器销售毛利率低于技术服务,毛利额占比呈下降趋势 [28] - 新品研发与销售拓展费用使短期利润承压,2025年Q1基本盈亏平衡,未来创新业务有望推动盈利增长 [31] 1.3 股权结构稳定,核心团队技术背景浓厚 - 创始人周振持股占比高,核心团队技术背景浓厚,董事长周振和核心技术人员李梅经验丰富 [34] - 坚持自主研发战略,形成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43人,本科及以上占95.35% [35] 2 量子计算厚积薄发,开启稀释制冷机国产化元年 2.1 以收购量羲技术为支点,进入量子计算新赛道 - 2024年10月22日,禾信仪器筹划收购量羲技术控制权,量羲技术产品用于多领域,下游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40] - 收购可绕开技术壁垒,实现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推动质谱仪升级,增厚公司业绩 [41] - 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增长,交易完成后双方整合资源,提升研发能力,巩固领先地位 [45] 2.2 稀释制冷机面临“卡脖子”,技术追赶推动元年到来 - 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装备,能将冷却对象冷却到毫开尔文范围,全球市场规模加速增长 [46] - 核心技术被欧美企业垄断,美国出口管制限制我国量子产业发展,稀释制冷机出现“卡脖子”现象 [48][49] - 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取得温度和功率上的突破,但商业场景不成熟,产业仍有差距 [52][53][54] - 量羲技术领先,若禾信仪器收购成功,有望提升竞争力,2025年或成稀释制冷机元年 [57] 2.3 量子计算突破AI算力瓶颈,国内外发展如火如荼 2.3.1 量子力学颠覆经典计算体系,带来空前加速 -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基本信息单位为量子比特,具有叠加、纠缠、干扰特性,带来更强并行计算能力和更低能耗 [64][67] - 量子计算运算能力随量子比特数量指数级增长,在AI领域潜力大,“量子优势”已被实验验证 [70] 2.3.2 海外量子计算产业发展较快,逐步落地 - 英伟达举办“量子日”,布局完善,与多家公司合作,CUDA - Q平台推动量子机器学习进步 [73][74] - 美股量子计算上市公司股价涨幅亮眼,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百亿美元,公司加速研发和商业布局 [77][79] 2.3.3 我国量子计算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 中国量子计算领域发展历程久,实现飞跃,“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赋能AI行业应用 [92][93] - 中科大团队“祖冲之三号”再创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国盾量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96][99] - “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103]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3.1 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1/2.3/2.4亿元,同比增长5.1%/7.3%/6.9% [4][104] - 各业务收入和毛利率有不同预测,环保仪器业务收入有望维持2%增长,实验室仪器收入增速分别为10%/8%/5%等 [104][105][108]
禾信仪器(688622):首次覆盖报告:龙头的下一站,量子计算
民生证券· 2025-05-19 19: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禾信仪器,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禾信仪器是质谱仪国产化龙头,财务指标稳健增长,近年短期利润承压,未来有望通过创新业务带来增长拐点 [2] - 量子计算能突破AI算力瓶颈,海外产业发展较快,我国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2] - 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装备,量羲技术在细分领域领先,禾信仪器收购量羲技术有望切入量子计算领域,塑造业绩增长极 [3] 各目录总结 1 质谱仪国产化龙头,深度对接政府采购需求 1.1 深耕环境监测领域质谱技术,探索多场景创新业务 - 禾信仪器集质谱仪研产销及技术服务于一体,深耕多领域,践行国产化产业化道路,向新业务领域技术突破和产品布局 [11] - 质谱仪产品分环保、医疗、实验室、其他自制仪器四类,各有应用场景和产品矩阵 [13][14] - 拓展核心技术衍生服务,输出各类分析报表和建议报告,形成高效工作模式,业务持续性增强 [21][22] 1.2 下游对接环保局及科研院所,财务指标稳健成长 - 产品聚焦大气环境监测,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销售模式结合直间接销售,客户集中度低 [24] - 整体业务稳健增长,技术服务和仪器销售规模扩大,营收2017 - 2024年复合增速12%,2024年营收2.03亿元 [25] - 毛利率近年下降,稳定在40%左右,仪器销售毛利率低于技术服务,毛利额占比呈下降趋势 [28] - 新品研发与销售拓展费用使短期利润承压,2025年Q1基本盈亏平衡,未来创新业务有望推动盈利增长 [31] 1.3 股权结构稳定,核心团队技术背景浓厚 - 创始人周振持股占比高,核心团队技术背景浓厚,深耕质谱仪技术20年以上 [34] - 坚持自主研发战略,形成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43人,本科及以上占95.35% [35] 2 量子计算厚积薄发,开启稀释制冷机国产化元年 2.1 以收购量羲技术为支点,进入量子计算新赛道 - 2024年10月22日,禾信仪器筹划收购量羲技术控制权,量羲技术产品应用于多领域,下游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40] - 收购可绕开技术壁垒,实现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推动质谱仪升级,增厚公司业绩 [41] - 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增长,交易完成后双方整合资源,提升研发能力,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45] 2.2 稀释制冷机面临“卡脖子”,技术追赶推动元年到来 - 稀释制冷机性能稳定,是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装备,全球市场规模加速增长,欧洲和中国份额较高 [46] - 核心技术被欧美垄断,美国出口管制限制我国量子产业发展,稀释制冷机出现“卡脖子”现象 [48][49] - 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水平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取得温度和功率突破 [52][53] - 商业场景不成熟,产业发展有差距,量羲技术领先,若收购成功有望提升竞争力,2025年或成稀释制冷机元年 [54][57] 2.3 量子计算突破AI算力瓶颈,国内外发展如火如荼 2.3.1 量子力学颠覆经典计算体系,带来空前加速 -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基本信息单位为量子比特,具有叠加、纠缠、干扰特性 [64] - 与传统计算相比,量子计算并行能力强、能耗低,运算能力随量子比特指数级增长,在AI领域潜力大 [67][70] 2.3.2 海外量子计算产业发展较快,逐步落地 - 英伟达举办“量子日”,布局完善,与多家公司合作,CUDA - Q平台推动量子机器学习进步 [73][74] - 美股量子计算上市公司涨幅亮眼,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百亿美元,公司加速研发和商业布局 [77][79] 2.3.3 我国量子计算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 中国量子计算领域厚积薄发,“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赋能AI行业应用 [92][93] - 中科大团队成果创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国盾量子提供超导量子计算整体解决方案 [96][99] - “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103]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3.1 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 预计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2.1/2.3/2.4亿元,同比增长5.1%/7.3%/6.9% [104] - 各业务收入和毛利率有不同预测,如环保仪器业务收入有望维持2%增长,毛利率稳定在40% [104][108]
事关国企改革,国资委最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5-19 10:18
2025.05. 19 本文字数:237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 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召开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 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难点任务落实情况,研究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案。 会议明确,要高起点谋划好下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突出解决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 次体制机制难题,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战略使命。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焕新 2023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会议指出,功能使命类任务加快落地,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 速,重点领域重组整合扎实推进,"三个作用"充分发挥。 此外,体制机制类任务巩固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 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穿透式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效能明显提高,有效激发企业内生 活力动力。 去年中央企业 ...
多款前沿量子传感器在合肥发布 覆盖医疗诊断等多元应用场景
新华财经· 2025-05-19 07:11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发展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关键时期,多款前沿量子传感器在合肥会议上亮相,覆盖电网检测、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等多元应用场景 [1] - 量子传感器由国仪量子技术自主研制,为电力、能源、半导体、新材料、医疗检测等领域提供全新检测技术升级方案 [1] - 钻石单自旋传感器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采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技术,是目前人类能制造的最小传感器之一,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 [1] - 量子磁力仪灵敏度远超传统磁力计,可实现极弱磁场高精度测量,为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全新手段 [1] - 微波场强仪基于里德堡原子量子传感技术,具备高动态范围、高精度微波电场测量能力,适用于微波计量测试、电磁环境监测 [1] 公司战略与行业前景 - 国仪量子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迭代升级,推动量子传感器向更高精度、更小型化、更易使用、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2]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技术,在测量灵敏度、分辨率等方面有望突破经典技术极限 [2] - 安徽省积极推进量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省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80家,包括国仪量子 [2]
高起点谋划下一步国企改革,国资委作出哪些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5-18 20:43
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 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 [1] - 功能使命类任务加快落地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深入实施 [2] - 体制机制类任务巩固深化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2023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 同比增长21.8% 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4] - 国投集团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2700亿元 累计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25家 总金额超过40亿元 [4] - 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 实现跨域量子密信电话 [5] 产业焕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通过自主内生培育、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股权并购等模式 加强对传统领域的改造和未来赛道的开拓 [3] - 央企战新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不高 存在"低端内卷、高端缺失"问题 [3] - 国投集团设立专门针对生物制造产业的CVC基金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 中央企业清理低效无效账户超11万个 境内账户直联率达95% 全口径资金集中度达85%以上 [6] - 保利集团司库系统上线后 日均可归集资金归集率达到97% 较上线前提升30% [7] - 穿透式监管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深度监督 避免监管盲区 [7] 科技创新与产业控制 - 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2] -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 - 探索新的考核机制 评价战新产业战略功能 算大账与长远账 [3]
多款前沿量子传感器亮相合肥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规模化应用驶入快车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5-18 20:14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进展 - 2025量子精密测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会议在合肥举行,聚焦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应用,吸引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央企及科研院所近200位代表参会 [1] - 国仪量子发布自主研制的钻石单自旋传感器、量子磁力仪、微波场强仪等量子传感器,为技术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1]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利用量子特性实现高精度测量,在灵敏度、分辨率等方面有望突破经典技术极限 [1] 国仪量子技术突破 - 钻石单自旋传感器采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技术,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 [2] - 量子磁力仪灵敏度远超传统磁力计,可用于检测心脏跳动产生的磁场变化,助力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 [2] - 微波场强仪基于里德堡原子量子传感技术,适用于微波计量测试、电磁环境监测等领域 [2] 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 公司产品已在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生物医学、工业领域、科学教育、能源勘探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 [1] - 系列量子传感器为电力、能源、基建、半导体、新材料、医疗检测、计量科学等领域提供全新检测技术升级方案 [2]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正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快速推进,进入规模化应用发展快车道 [2] 公司发展战略 - 国仪量子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高端科学仪器和核心器件研制方面已深耕十余年 [1] - 公司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迭代升级,推动量子传感器向更高精度、更小型化、更易使用、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