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65万元的大豆播种机,好在哪?(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智能播种技术应用 - 智能播种机采用气吹技术播种大豆,株距9厘米,根瘤菌剂流量每秒0.8毫升,播种深度保持3厘米[2] - 设备配备独立喷嘴实现种子与根瘤菌剂同步喷洒,避免传统拌种工序[3] - 播种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株距控制精准,误差率低于2%,实现下种均匀[6]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传统播种需4人操作日播5垧地,智能设备仅需2人日播20垧地[6] - 种子用量从每垧180斤降至140斤,节省成本240元/垧[6] - 单台设备年播种面积达350垧,除自用外服务其他农户,年净收入5.4万元[6] 产量与经济效益 - 大豆单产从5400斤/垧提升至8100斤/垧,增幅达50%[6] - 按2.03元/斤售价计算,每垧地增收5400元[6] - 设备购置成本65万元,国家补贴2万元,综合年收入12万元,预计5-6年回本[5][6] 农业技术创新 - 气吹播种技术避免种子损伤,实现出苗整齐度提升[3] - 流量控制器确保每粒种子精准获取菌剂,参数调整通过触控屏完成[6] - 当前技术局限在于菌剂仅能浅施3厘米,需攻关5厘米以上深施技术[6] 生态效益表现 - 化肥使用量从250斤/垧降至复合肥补充,成本从500元/垧显著降低[3][5] -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2012年提升0.3%,改善土壤透气性[6] - 根瘤菌生物固氮满足大豆50%-75%需氮量,减少氮肥依赖[4] 行业政策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智能农机成为重要实施载体[7] - 农机企业提供设备操作培训服务,降低农户使用门槛[5] - 技术升级方向包括耐逆性菌种培育和配套保险政策开发[7]
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落地塔城
搜狐财经· 2025-05-19 00:17
金融助农新模式 - 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获大连商品交易所批准立项 标志着新疆首次引入"保险+期货+银行+订单"的金融助农新模式 [1] - "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 通过协作模式为农户提供种植资金、价格保障和销售渠道 实现全链条风险兜底 [1] - 该项目2023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后 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工具 [1] 项目背景与设计 - 塔城市每年种植玉米70万亩左右 具有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 [2] -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在调研基础上 精心设计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项目计划书 [2] - 该项目成为新疆区域首个立项的"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 [2] 项目运作机制 - 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 提供种植资金和销售渠道 [2] - 期货公司利用衍生工具提供二次点价机会 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 - 农户反映春季贷款难和秋季卖粮难问题得到解决 种地资金和销售保底价均有保障 [5] 项目规模与成效 - 2025年项目涉及塔城市玉米种植3万亩 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800万元 [7] - 预计可收粮2 3万吨 通过多方联动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7] - 项目落地后将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7] 参与主体 -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塔城分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2] - 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参与项目设计和期货工具运用 [2] - 塔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与银行、企业的协调配合工作 [7]
解码未来农场:农业+文旅的价值闭环与城乡共振
经济观察报· 2025-05-18 19:19
政策导向与市场前景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列为重点任务 [1] - 乡村旅游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9000亿元,80后、90后客群占比超60%,"轻旅行+深体验"成为主流需求 [2] - 广东省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明确支持农文旅项目的用地指标,安徽省等省份出台专项政策鼓励跨界融合 [2] 城投公司布局与模式创新 - 城投公司通过撂荒地开发、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农旅融合项目运营延伸"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 [2] - 湖北梁子湖区城投以花海资源为核心开发深加工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0%,年引流超30万人次,整体附加值提升200%以上 [3] - 增城农投集团推出"丝苗米稻田定制"模式,带动户均增收3万元,验证"订单农业+文旅"市场潜力 [2] 典型案例与运营成效 - 广东增城"云上稻田"项目二次消费转化率达35%,陕西商洛张峪沟项目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机制缩短落地周期40% [7] - 四川蒲江城投依托柑橘种植基地建设中央厨房,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120%,实现全链条增值 [7] - 甘肃庆城县打造"一心两轴三区"农文旅示范村,启动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 [7] 技术应用与生态转型 - 云南海浒社区采用"烟粮协同"种植模式,配套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每亩节水4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0% [5] - 湖北梁子湖项目种植大豆2900亩、向日葵300亩、湘莲800亩、水稻800亩,构建"支部+村投+国有企业"开发格局 [3]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同质化竞争导致30%乡村旅游项目陷入"一次性消费"困境,复游率不足10% [4] - 陕西商洛民宿项目需20年收回成本,凸显投资回报周期长与专业运营能力短板 [5] - 轻资产运营与土地入股机制成为破局关键,如增城项目降低流转阻力并缩短周期 [7]
北大荒: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6 18:16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宣布A股每股现金红利0.55元,以总股本1,777,679,909股为基数,共计派发现金红利977,723,949.95元 [2] -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已通过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实施日期为2025年5月22日(股权登记日)和2025年5月23日(除权除息日) [2] - 差异化分红送转不适用,分配方案覆盖全体在册股东 [2] 分配实施细节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资金清算系统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可在红利发放日领取,未办理的由结算公司暂存 [2] - 红股或转增股本将按股权登记日持股比例直接计入股东账户 [3] 税务处理规则 - 个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过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1个月以内全额征税,1个月至1年暂减按50%计税,税率均为20% [3]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企业所得税,税后每股实际派发0.495元 [4] - 沪股通投资者同样适用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0.495元 [4] - 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法人股东需自行缴纳所得税,税前每股派发0.55元 [4] 股东咨询渠道 - 股东可通过董事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451-55195980咨询权益分派事宜 [6]
四川丹棱:打造宜居宜业样板 擘画乡村振兴宏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6:23
乡村振兴成果 - 雄义村以"五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1] - 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大关,成为全县标杆 [1] - 建成千亩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专家大院、育秧中心等,实现农田标准化、管理智能化、全程机械化 [1] 产业发展 - 打造特色种养矩阵,构建"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规模化种植柑橘1800余亩,建成冷链物流中心和养殖基地 [1] - 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四季有生产、全年有收益 [1] - 紧扣"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实现农田标准化、管理智能化、全程机械化 [1] 农文旅融合 - 通过七色油菜花海、稻田艺术节等特色IP,成功打造"观光+体验+餐饮"的全链条旅游服务 [2] - 小火车在油菜地里穿行,步道上挤满拍照打卡的游客,农文旅融合成功 [2] - 实现"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的新农村体验 [2] 基础设施改善 - 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环绕 [2] - 硬化道路通到每家每户,分类垃圾桶摆放有序 [2] -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网络全覆盖 [2] 公共服务提升 - 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 [2] - 建成2个标准篮球场,打造3个文化广场,设立农家书屋 [2] - 依托老年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讲座、文体活动等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2] 乡风文明建设 - 推行"红黑榜"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热情,"积分超市"用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3] - 红白理事会制定的婚丧嫁娶标准有效遏制大操大办之风 [3] - 组织晚间议事,实现村民议事参与率超90% [3] 未来规划 - 锚定年底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村目标 [3] - 探索兼具引领性、代表性、复制性的建设新模式 [3] - 开辟可推广、可借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径 [3]
【韩城】实施差异化灌溉管理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1
水利灌溉措施 - 韩城市调动水利部门开展第二轮灌溉,覆盖金城街道、板桥镇、芝川镇和芝阳镇等地,渠首累计引水量301.45万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超过2.2万亩 [1] - 针对不同区域水源条件划分灌区与扩灌区,实施差异化灌溉管理,制定印发《小麦抗旱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等技术文件 [1] - 组织专业队伍对千余亩农田灌溉系统进行全面检修,维修加固泵房设备,疏通自流水明渠,确保水利设施运行无隐患 [2] 气象干预与旱情应对 - 韩城市气象部门在板桥镇、芝阳镇、桑树坪镇等5个作业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后全市普降小到中雨 [1] - 春季持续晴热少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累计有效降水量不足,叠加大风沙尘天气,土壤失墒严重,对小麦灌浆和春播造成较大影响 [1] 农业技术指导与组织管理 - 开展各类一线抗旱技术指导培训100余场次,组织农技人员包片指导灌浆期水肥管理 [1] - 西庄镇楼枝村组建"抗旱先锋队",采取"党员包片、群众参与"模式开展清淤引水、轮灌保苗等抗旱作业 [2] - 加强气象预警、田间巡查及旱情墒情监测研判,重点防范干热风与雨后青枯,科学调配水资源 [2]
让普惠金融的力量助茂名“土特产”腾飞
金融时报· 2025-05-15 14:27
金融机构特色支行模式 - 茂名金融机构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设立特色支行,包括荔枝支行、化橘红支行、沉香支行、蛋鸡支行、罗非鱼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金融资源下沉核心产区 [1][2] - 邮储银行平定化橘红支行为当地种植加工企业提供190万元授信,并计划追加200万元担保贷款支持扩产 [2] - 截至2025年2月末,茂名市"五棵树一条鱼"贷款余额达108.89亿元,其中荔枝产业31.44亿元、化橘红17.86亿元、罗非鱼35.85亿元 [3] 罗非鱼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 茂南区罗非鱼年产值超100亿元,占全球产量1/12,但存在产业链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等问题 [4] - 政府出台《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以1000万元帮扶资金撬动10亿元贷款和30亿元保险保障,覆盖种苗到销售全链条 [5] - 建立区镇村三级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省农担公司派驻村级服务点协助办理业务,实现金融精准触达基层 [6] 普惠金融政策框架 - 茂名搭建"1+N"政策体系,出台10余项指导意见,设立乡村振兴贷平台(规模5.16亿元)已投放18.5亿元信贷支持"土特产" [9] - 创新"再贷款+土特产"模式,化州农商银行通过"橘红贷"发放9974万元贷款,茂名农商银行提供年利率3.6%的罗非鱼养殖贷款 [10] - 推行产业整体授信,8家金融机构向化橘红企业授信2.53亿元,首笔600万元贷款即时发放 [11]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发"荔枝贷""橘红贷"等专属产品,中国银行"惠农通宝"覆盖100余户企业(余额6.16亿元),化州农商银行"橘红贷"余额8.29亿元 [13] - 邮储银行推出无抵押"农林牧渔产业贷",担保费率低至0.25%,累计投放罗非鱼贷款7.83亿元 [13] - 创新农业保险覆盖70多个险种,如荔枝全链条保险涵盖育种、种植、采收等环节风险 [14] 数字化与产业生态构建 - 成立全国首个"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累计发放贷款21.37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24.65亿元 [15] - 金融机构驻点电商协会,2024年为"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电商提供1亿元贷款 [15]
金融赋能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15 11:17
金融助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 - 金融在推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 [1] - 固原市作为西部生态脆弱区,通过绿色金融为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样本 [1] 政策激励与资源配置 -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构建"政策引领+工具创新+生态赋能"三位一体绿色金融体系,引导资源向乡村绿色产业集聚 [2] - 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重点领域发放贷款3000万元 [2] - 信贷资源向"六权"等绿色领域倾斜,绿色贷款余额达46.8亿元,同比增长17.7% [2] - 固原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90%,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8.7% [2] 创新驱动与精准匹配 - 聚焦冷凉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创新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3] - 针对冷凉蔬菜产业链,开发"蔬菜大棚贷"等专项信贷产品,支持规模化种植基地 [4] - 固原农商行发放200万元贷款支持建成30个标准化蔬菜大棚 [4] - 中游加工环节通过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融资增量,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加工设施 [4] 重点聚焦与集约化利用 - 聚焦特色农业、生态资源与乡村文旅三大领域,推动金融资源集约化配置 [5] - 建立银企对接绿色通道,将废旧地膜回收、生态种养等绿色行为纳入授信评价体系 [5] - 西吉农商行发放1200万元贷款构建"肉牛养殖—有机肥—牧草"循环模式,年出栏肉牛1000余头 [5] - 创新"生态资源+金融工具"转化路径,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达1.1亿元,同比增长62% [5] - 以"文旅+金融"融合为抓手,支持生态友好型旅游设施改造与绿色服务模式推广 [5]
“三项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金融时报· 2025-05-15 11:09
信贷支持力度 - 截至2025年2月末安化县涉农贷款余额21223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7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33个百分点[1] - 安化农商银行为某茶业公司提供1500万元抵押贷款利率比市场低14个百分点节省利息成本20余万元[2] - 截至2025年2月末安化县再贷款余额1721亿元2024年以来累计投放超30亿元撬动银行支持涉农小微主体近7000户[2] - 2024年安化营业管理部再贷款累放规模位居益阳市各县市第一位为实体经济节约利息成本2300余万元[2] 信贷投放成效 - 截至2025年2月末安化县银行机构走访对接乡村振兴重点企业296家实现贷款投放2083亿元融资需求满足率达8946%[3] - 湖南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及安化农商银行新发放涉农贷款利率优惠加权平均利率下降57至110个基点预计降低利息成本700万元[3] - 涉农贷款投放扩面156笔投向高标准农田乡村建设62笔投向种业振兴粮食生产69笔投向一县一特农产品加工首贷企业75家获贷超3亿元[3] 金融产品创新 - 农业银行安化县支行为茶农茶企提供纯信用黑茶贷截至2025年2月末累计发放5亿元覆盖3000户农户20家企业[5] - 工商银行安化县支行推出黄精种植e贷以信用方式支持中药材种植向某农业公司发放贷款370万元[5] - 安化农商银行基于流水数据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最快30分钟完成审批放款[5] - 建设银行安化县支行授信55亿元用于黑茶特色小镇项目覆盖种植加工旅游等环节[5] 政银企合作机制 - 2024年以来安化营业管理部协调召开政银企对接会6次促成9家银行与70余家企业签约168亿元累计为120家企业争取纯信用贷款3亿元[7] - 推动出台《安化县促进黄精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细则》三年内统筹财政农业林业资金9000万元扶持黄精产业对贷款利息担保费分别给予每年300万元和130万元补贴[7] - 组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服务专班建立优质涉农主体白名单142家2024年全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5612亿元其中黄精产值321亿元[7] 乡村金融服务 - 截至2025年2月末累计创建信用镇1个信用村271个每年向信用村客户让利3000余万元[8] - 向信用评分较高企业提供128亿元融资担保资金[8] - 推动银行机构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25次惠及公众5万余人次[8] - 全县370个行政村63个社区实现助农服务取款点全覆盖茶乡花海风景区实现电子码牌全覆盖[8]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三千亿元,加大普惠金融支农力度 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更精准流入良田(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5-15 05:59
政策支持与金融供给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动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明确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目标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持续增长 [1]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加大普惠金融支农力度 [1][8] - 各地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产品服务,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流入农业领域 [1] 金融服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浙江金融机构通过移动设备上门服务,实现农户30万元信贷额度提升和手机银行快速放款 [3] - 浙江省开通涉农信贷绿色通道,优化数字助农模式,实现农户田间地头在线申请贷款 [4] - 浙江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将无形资产纳入评价体系,超七成农户建立档案,近五成获授信,户均授信超20万元 [5] 融资成本优化 - 陕西洋县信用联社运用支农再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下调1.8个百分点,企业利息支出预计下降28.58% [7] - 陕西渭南市小微企业享受无还本续贷政策,授信额度提升至130万元,利率从5.5%降至4.5% [8] - 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从去年4.9%降至今年前两月的4.52%,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8] 农业科技与产业升级 - 重庆梁平区味源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生产效率从15人/天提升至1小时完成3000盘 [9] - 智能化育秧工厂使每亩种植成本节约100余元,水稻增产100余公斤 [9] - 农行重庆梁平支行发放30万元"富民贷"支持智能育秧产线建设,该产品免担保且利率低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 - 江苏、浙江等地开发"新农人贷""农创客贷"等产品,针对性支持返乡创新创业青年 [11] - 浙江金融机构加强对新农人、农创客的融资需求摸排,建立精准画像和金融服务专员队伍 [11] - 金融机构计划开发更多差异化信贷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资金需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