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搜索文档
时迈药业递表港交所 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智通财经· 2025-11-12 22:47
公司上市与基本信息 - 浙江时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B于11月12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的先驱及全球领军企业 [3] 业务与技术平台 - 公司专注于开发下一代TCE疗法,旨在利用并引导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癌症 [3] - 公司已开发出可在肿瘤中被选择性激活的遮蔽型TCE,用于治疗实体瘤 [3] - 公司拥有四大专有研发平台:多通道抗体发现平台、H-BiTE平台、Pro-BiTE平台及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平台 [6] - 在专有CAESAR指南指导下,已有四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6] 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四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DNV3(靶向LAG3的TCM)、SMET12(EGFR×CD3 TCE)、CMD011(GPC3×CD3 TCE)、CMDE005(EGFR×CD3遮蔽型TCE) [4] - 另有两款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CMDE101(FOLR1×PD-L1×CD3三特异性TCE)和CMDE102(PSMA×PD-L1×CD3三特异性TCE) [4] - 公司的TCE疗法具备上游免疫激活、零级细胞毒性及良好安全性等关键特性 [5] - 公司的多功能TCE采用或门门控双靶点设计,可提高肿瘤识别能力并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 [6] 财务状况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1464.9万元、661.8万元、227.8万元 [7][9] - 同期公司亏损总额分别为7494.3万元、5989.9万元、2542万元 [7][9] - 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7610.9万元、5338.2万元、2238.9万元 [8][9] 行业前景 - 全球TCE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约3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以40.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1,211亿美元 [3][12] - 中国TCE市场规模于2024年约为人民币7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以6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人民币1,596亿元 [3][12] - 全球肿瘤药物市场从2024年的2,533亿美元预计增长至2035年的7,02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2% [10] - 中国肿瘤药物市场从2024年的359亿美元预计增长至2035年的1,4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6% [10] - TCE未来有望进入人工智能(AI)辅助设计驱动的创新阶段,朝着更安全、更精准、更持久的免疫疗法方向演进 [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5] - 主要股东包括孝博士(持股53.20%)、杭州缔邁(持股31.96%)、杭州昊邁(持股15.05%)及杭州时迈(持股6.18%) [21] - 杭州时迈由孝博士作为唯一普通合伙人控制,其合伙权益由公司雇员持有 [18]
新股消息 | 时迈药业递表港交所 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22:46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下一代T细胞衔接器(TCE)疗法的先驱及全球领军企业 [2] - 公司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癌症的下一代免疫疗法,早年即洞察到TCE的差异化潜力 [2] - 公司已建立起支撑全球创新同类首创与同类最佳TCE候选药物管线的技术诀窍及底层开发平台 [5] 核心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 - 公司已开发下一代先锋疗法遮蔽型TCE,可在肿瘤中被选择性激活,用于治疗实体瘤 [2] - 公司拥有四款自主研发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DNV3(靶向LAG3的潜在同类最佳T细胞调节器)、SMET12(潜在同类首创静脉注射用EGFR×CD3 TCE)、CMD011(潜在同类最佳GPC3×CD3 TCE)、CMDE005(潜在同类首创EGFR×CD3下一代遮蔽型TCE) [3] - 公司拥有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下一代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候选药物CMDE101及CMDE102,分别是靶向FOLR1×PD-L1×CD3及PSMA×PD-L1×CD3的三特异性遮蔽型TCE [3] - 公司的专有CAESAR指南下,已有四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6] - 公司拥有专门的研发平台,包括多通道抗体发现平台、H型双特异性TCE平台(H-BiTE平台)、蛋白酶激活型双特异性TCE平台(Pro-BiTE平台)以及多功能/逻辑门控TCE平台 [6] - 公司的TCE疗法旨在实现零级免疫细胞毒性,即被激活的T细胞能够保持稳定持续的肿瘤杀伤速率,且不受肿瘤负荷或抗原密度的影响 [5] - 通过优化T细胞亲和力并应用下一代遮蔽技术,公司致力于提升T细胞激活的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免疫相关副作用,降低肿瘤脱靶毒性 [5] - 公司的多功能TCE采用或门门控双靶点设计,可透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一种或两种TAA来激活T细胞,从而提高肿瘤识别能力,并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 [6] 财务表现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1464.9万元、661.8万元、227.8万元 [6]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7494.3万元、5989.9万元、2542万元 [6]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610.9万元、5338.2万元、2238.9万元 [7] - 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开支分别为1326.7万元、1218.8万元、490.6万元 [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TCE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约3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以40.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1,211亿美元 [2] - 中国TCE市场规模于2024年约为人民币7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以6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人民币1,596亿元 [2] - 全球肿瘤药物市场从2020年的1,5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53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9%,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4,525亿美元,到2035年将增长至7,027亿美元 [9] - 中国肿瘤药物市场从2020年的28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734亿美元,到2035年将增长至1,450亿美元 [9] - 全球TCE药物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4亿美元,于2024年已增长至30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7.6%,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至475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6%,到2035年有望达到1,211亿美元 [10] - 中国TCE药物市场在2021年规模达人民币1亿元,至2024年已增长至人民币7亿元,2021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4.0%,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至人民币333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8.4%,到2035年有望达到人民币1,596亿元 [11] 行业技术趋势 - TCE未来有望进入人工智能(AI)辅助设计驱动的创新阶段,在AI辅助分子设计与数据驱动结构优化的推动下,TCE正朝着更安全、更精准、更持久的免疫疗法方向演进 [4] - TCE的应用潜力已逐步拓展至肿瘤学之外的领域,其持久疗效预期将解决抗癌药行业的一大痛点 [4] - TCE的发展已达到关键转折点,有望成为抗癌治疗的基石疗法 [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4] - 主要股东包括孝博士(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约53.20%股份)、杭州缔邁(实益拥有人持有约31.96%股份)、杭州昊邁(实益拥有人持有约15.05%股份)、杭州時邁(实益拥有人持有约6.18%股份)以及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约7.01%股份) [21] - 杭州时迈拥有11,409,650股公司股份(经股份拆细调整),占截至文件日期已发行股份约6.18%,由孝博士作为其唯一普通合伙人控制 [18]
Immatics (NasdaqCM:IMTX)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11-12 22:3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Immatics 专注于开发针对实体瘤的T细胞受体(TCR)双特异性疗法[1] * 行业为生物技术/制药 具体领域为癌症免疫疗法[1] 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平台与技术优势** * 公司的TCER分子是新一代半衰期延长的TCR双特异性分子 设计上结合了卓越的效力和长半衰期[3] * TCER分子是抗体样现货生物制剂 通过将T细胞重定向并激活以攻击表达特定肿瘤靶标的癌细胞来利用人体免疫系统[3] * 其专有格式包含三个部分 高亲和力TCR结构域结合癌细胞表面的HLA呈递的肽 低亲和力募集器结构域针对TCR CD3复合物 FC部分赋予半衰期延长(1-2周) 稳定性和抗体样可制造性[4][5] * 低亲和力募集器能够优化TCER的生物分布 使其在肿瘤部位富集而非外周 这有望减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并在临床前模型中显著提高抗肿瘤功效[4] **IMA402 (靶向PRAME) 的临床数据** * IMA402在1期A剂量递增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 在推荐2期剂量(RP2D)范围内未出现任何高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ICANS[5] * 在RP2D剂量(10-30毫克)下 IMA402在所有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和卵巢癌)中观察到30%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5][11] * 所有六名确认部分缓解者均显示出持久且深入的缓解 靶病变减少高达100% 所有确认缓解在数据截止时仍在持续[11][12] * 在RP2D剂量范围内 55%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 65%实现疾病控制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8个月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均尚未达到[13][15] * 在黑色素瘤患者亚组中 cORR为29% 所有患者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 在三名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中有两名出现确认缓解 所有患者均为铂类耐药[13][10] * 最大耐受剂量(MTD)在30毫克时尚未达到 安全性良好 最常见不良事件是预期的短暂淋巴细胞减少和低级别CRS[10][11] **IMA401 (靶向MAGE-A4/8) 的临床数据** * IMA401在1毫克及以上剂量下也显示出临床活性 在头颈癌中cORR为25% 在黑色素瘤中cORR为29% 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早期活性迹象[6][21] * 安全性方面 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低级别CRS和预期的短暂淋巴细胞减少 在2.5毫克剂量下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因此将RP2D范围定义为1-2毫克 在此范围内耐受性良好[20] * 未观察到ICANS病例 与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用药的耐受性与单药治疗一致[20][21] * 最长的缓解持续超过两年(一名黑色素瘤患者)[22] **未来开发策略** * IMA402的下一步是推进至1期B剂量扩展 在10-30毫克范围内测试两个不同剂量 以确定最终的RP2D 作为单药以及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 重点针对黑色素瘤和妇科癌症 计划在2026年进行[17] * 公司正在探索IMA402与IMA401在鳞状NSCLC中的联合疗法 依据是90%的鳞状NSCLC患者对PRAME和/或MAGE-A4/8呈阳性 其中约60%同时表达两个靶点 这可能在体外数据中显示出增强的抗肿瘤活性[24][25] * 公司认为其双特异性疗法因其良好的耐受性和易组合性 有潜力定位在前线治疗 辅助/新辅助治疗 settings 而细胞疗法(如IMA203)因反应率更高(可达60%)但应用更复杂 更适合后线治疗[40][41][43] * 内部目标是双特异性药物在末线实体瘤患者中作为单药达到至少20%的cORR IMA402的30% cORR已超越此目标 为在前线甚至注册导向试验中开发打开了可能性[2][29][32][3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对于根据RECIST标准出现疾病进展但仍观察到临床获益(如肿瘤标志物下降 生长动力学减缓)的患者 研究者有时会要求继续治疗[14][15][38] * 在IMA402的早期剂量探索中 一名有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肺炎病史的患者在18微克的步阶剂量时报告了一次高级别CRS事件 在优化步阶剂量方案(降低起始剂量)后 后续超过50名患者中未再报告高级别CRS事件[10] * 公司专有的MAGE-A4/8肽靶点不仅显示出比常用MAGE-A4肽高五倍的癌细胞表面靶点密度 而且在炎症条件下(如肿瘤中T细胞浸润)表达显著上调[18] * 对于IMA402 未观察到其疗效与PRAME表达水平有明确的显著相关性 甚至在低PRAME表达的癌症(如卵巢癌)中也观察到临床活性 这显示了该分子的广度[47] * 所有接受T细胞衔接器治疗的患者均接受了预防性类固醇处理(例如前四次剂量使用8毫克地塞米松) 这被认为是此类药物的标准护理 且不影响临床活性[50]
Abeona Therapeutics(ABEO)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2 22:32
Abeona Therapeutics (NasdaqCM:ABEO) Q3 2025 Earnings Call November 12, 2025 08:3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Brian Kevany - SVP, Chief Technical Officer, and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Joe Vazzano - CFORam Selvaraju - Managing DirectorGregory Gin - VP of Investor Relations and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Madhav Vasanthavada - Chief Commercial OfficerVishwas Seshadri - CEO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None - AnalystDavid Bautz - Senior AnalystNone - AnalystNone - AnalystNone - AnalystJeff Jones - Senior AnalystOperato ...
新诺威:关于控股子公司帕妥珠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12 22:16
公司研发进展 - 控股子公司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帕妥珠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1]
Humacyte(HUMA)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2 22:02
Humacyte (NasdaqGS:HUMA) Q3 2025 Earnings Call November 12, 2025 08: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Josh Jennings - Managing DirectorSwayampakula Ramakanth - Managing Director of Equity ResearchTom Johnson - Director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Izzy McMahon - Equity Research AssociateDale Sander - CFO and Chief Corporate Development OfficerLaura Niklason - President and CEOJason Kolbert - Managing Director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Bruce Jackson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Sneha Muthe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Ope ...
Humacyte(HUMA)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2 22:02
Humacyte (NasdaqGS:HUMA) Q3 2025 Earnings Call November 12, 2025 08: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Swayampakula Ramakanth - Managing Director of Equity ResearchTom Johnson - Director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Joshua Jennings - Managing DirectorIzzy McMahon - Equity Research AssociateDale Sander - CFO and Chief Corporate Development OfficerLaura Niklason - President and CEOJason Kolbert - Managing Director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Bruce Jackson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None - AnalystSneha Muthe - Equity Res ...
突发崩盘!荣昌生物合作方Vor单日暴跌47.66%
新浪财经· 2025-11-12 21:46
股价暴跌事件 - 美股生物科技公司Vor Biopharma(VOR)股价于2025年11月11日从前日收盘价18.8美元暴跌至9.84美元,单日跌幅达47.66%,总市值蒸发超6000万美元,仅剩6731万美元 [1] - 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公司于11月10日宣布的公开增发,拟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募集资金1亿美元,该价格较18.80美元的收盘价折价高达46.8% [1] - 增发消息公布后,VOR盘后即暴跌26.6%,次日开盘后恐慌性抛售加剧,股价一度跌破9美元创下52周新低 [1] 公司财务状况与市场解读 - 公司账面现金仅2.01亿美元,叠加高折价融资行为及此前核心股东减持的背景,市场解读为公司资金链紧张、融资能力受限,存在"desperate for cash"(拼命找钱)的嫌疑 [1] - 承销商还获得30天内额外认购150万股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1] 与荣昌生物的授权交易 - 2025年6月26日,荣昌生物与VOR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将其核心产品泰它西普(RC18)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予VOR,交易总额高达42.3亿美元 [2] - 交易结构包括4500万美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VOR认股权证(行权后约占其扩大后股本的23%)、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分成 [2] - 荣昌生物通过此次交易成为VOR的战略股东,双方设立联合战略委员会,形成深度绑定 [2] VOR公司业务状况 - VOR曾专注于干细胞与CAR-T疗法,核心产品包括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疗法Trem-cel(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当时处于1/2期临床试验阶段)和靶向CD33的CAR-T疗法VCAR33 [2] - VCAR33(试验编号VBP301)的试验数据未达预期,是公司后续叫停业务的关键原因之一 [2] - 2025年5月8日,VOR宣布裁减95%员工(仅保留8人)、停止所有临床试验与制造业务、寻求战略替代方案(包括资产出售或并购) [3] 对荣昌生物的市场影响 - VOR股价暴跌后,其合作伙伴荣昌生物的股市表现呈现抗跌震荡态势,2025年11月12日A股低开高走微涨0.12%收于86.10元,港股微跌0.25%收于80.6港元 [3] - 市场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已消化合作方VOR暴跌的短期冲击,且对泰它西普核心价值及合作长期逻辑仍持谨慎乐观态度 [3] - 荣昌生物通过交易将泰它西普的海外业务置入VOR这个纳斯达克上市平台运作,形成一种区别于传统跨国药企授权的出海新范式,既可获取付款与分成,还能享受股权增值收益 [3]
智飞生物:关于冻干水痘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11-12 21:17
证券日报网讯 11月12日晚间,智飞生物发布公告称,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于近日获悉,由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飞龙科马")研发的 冻干水痘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未收 到药审中心否定或质疑意见的,智飞龙科马可以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临床试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海王生物:关于参加2025年度深圳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11-12 21:17
证券日报网讯 11月12日晚间,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交流,深圳市海王 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参加由深圳证监局和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指导、深圳 上市公司协会与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5年度深圳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 日活动",活动时间为2025年11月20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