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清风徐来润淅川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1:35
作风建设与基层治理 - 推行“扫码登记+统一结算”的公务接待机制,规范流程、统一标准,减轻基层负担 [1] - 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 干部不再困于文山会海,真正弯下腰、沉下心,把脚步迈进村里,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3]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 优化“空天地人”立体护水体系,包括卫星监测、电子围栏、自动监测站精准防护,8000余名护水员网格巡护 [2] - 启动“河长+”机制,联合多部门执法,仅一周内清理6000余立方米违规倾倒渣土并恢复库岸线 [2] - 通过跨省协作与三省联控机制解决跨省网箱养殖问题,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和区域协同 [2] - 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7项问题和15项整改任务,部署库区环境综合整治“雷霆”行动 [2] - 完成508个丹江口水库及丹江排污口整治任务,城区污水管网铺设率达90%、污水收集率达76%,农村污水管控率达86% [2] -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质稳定达标率100%,修复退化林12.9万亩,治理废弃矿山207.28公顷,全县水土保持率达83% [2]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村集体以厂房和部分设备入股40%与企业合办水厂,将沉睡资源转化为“活资产” [3] - 投资近千万元的现代化水厂投产,产品畅销北京、郑州,累计销售超10万件 [3] - 水厂稳定吸纳十余名脱贫群众,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村子年集体收益预计超20万元 [3] - 按照“稳果、扩药、优菌、兴渔”思路,新改造蜂糖李、柑橘特色林果1万亩,新发展金银花、湖桑等中药材4500亩 [4] - 新建改造养殖水面2000亩,创新麦椒套种,恢复发展“香花辣椒”4200余亩 [4] - 建成和美村2个,富美村6个,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 民生改善与社会服务 - 变“堵”为“疏”科学规划安全区域,湿地公园户外游泳场免费开放,高标准配备救生和净水设施 [5][6] - 节假日期间全县公交免费乘坐,有效便利群众出行 [7] - 面对持续高温开放36处“清凉港湾”避暑点,提供饮水、药品和休憩服务 [7] - 2025年高考成绩实现“九连增”,13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 [7] -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7] - 县乡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持续完善,1354名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协议签订率达100% [7] 精神文明与社风建设 - “三个一”的文明新风吹入万家,举办活动60余场次,覆盖群众1.7万人次 [4] - 发起拒绝操办或参与“升学宴”“谢师宴”倡议,开展文艺巡演、普法宣传、移风易俗主题放映等活动超700场 [4]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百万亩连翘“花开生金”
产业发展规模 - 陵川连翘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分布面积达118.6万亩 年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1] - 2024年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22.2亿元 11个乡镇80%以上行政村参与产业发展 [1] - 连翘种植采摘带动当地从业人口突破5万人 人均年增收3000元 [2] 政府监督与支持 - 纪委监委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展监督 建立问题清单并制定监督方案 [1] - 聚焦财政补助 项目审批 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 [1] - 运用片区协作机制解决流程梗阻 督促责任单位加强监管以优化营商环境 [2] 项目推动与成效 - 针对未按期完工项目深入一线了解情况 督促相关部门确保项目加快投入运营 [2] - 监督检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政策落实 保障产业红利惠及群众 [2] - 连翘产业成为该县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 [2]
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江西樟树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5:42
大会概况 - 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于10月16日在江西樟树市开幕,参会参展医药企业千余家,包含40余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 [1] - 大会主题为“传承精华提质创新”,包含开幕式、商务会展、药材交易等八项活动,展示近千种全产业链展品 [1] - 大会规划设置中药饮片、医药百强、中医诊疗体验、药都新品首发直播等12个特色展区 [1] 创新与产业对接 - 首次设立医药创新药品批文转让展区,定位为“成果+资本+市场”一站式对接,为批文持有方与生产企业搭建桥梁 [1] - 大会开幕现场举办江西省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涵盖医疗器械、医药化工等领域的10个项目完成现场签约 [1] 区域产业发展 - 樟树市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推动中医药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现代智造”升级 [1] - 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现有医药企业50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
经济日报:海南白沙 点绿成金生态富民
经济日报· 2025-10-17 15:12
产业定位与政策支持 - 白沙县将南药确定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南药生态产业链 [2] - 县政府实施《白沙黎族自治县黎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共18条,对黎医药保护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管理体系、人才培养等作出具体规定 [2] - 县财政持续投入林下种植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近3000万元 [2] - 印发《白沙黎族自治县2025—2028年胶园林下益智种植补贴方案》,按照“谁种植、谁受益”原则,给予益智种植主体每亩1500元补贴 [3] 种植规模与产量 - 青松乡益智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干果年产量约1200吨,是目前国内种植益智最大的乡镇 [3] - 青松乡建成5700亩益智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形成约1万亩规模化种植带 [3] - 全县主要南药品种种植面积:益智12.5万亩、裸花紫珠6687亩、五指毛桃1326亩、灵芝1328亩、牛大力922亩 [3] - 林下食药用菌种植基地已扩展至1.3万亩,年产值超1.58亿元 [3] 产业链与加工能力 - 青松乡南药分拣中心内设两条生产线,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农产品13吨,年可实现烘干农产品3000余吨 [5] - 通过农产品初加工,产品质量达到市场流通标准,农产品价值可提高10%至15%,附加值约900万元 [5] - 采取订单销售模式,产品销往广西玉林、安徽亳州等国内各大药材交易市场、药企,并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5] - 建设高标准南药分拣中心以及集仓储、交易、展示于一体的标准化南药交易中心,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科研、科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5] 技术合作与模式创新 - 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建青松乡—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中药材供应区,通过“企业供苗+政府奖补+订单收购”的闭环模式发展产业 [2] - 依托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以来已开展7期集中培训和田间学校,累计培训535人次 [3] - 中国热科院专家团队攻克红托竹荪反季节种植技术,让原本只在雨季生长的菌菇在旱季也能破土而出 [6] 三产融合与富民成效 - 在县人民医院茶城院区内成立黎族医药体验区,自2023年开业至今累计诊治2500余人次 [6] - 通过“黎药+康养+旅游”开发南药药浴等疗法体验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助推旅游业发展 [6] - 青松乡有5个行政村上榜海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名单,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超100万元 [6] - 产业目前已为该乡村民提供临时用工6.02万人次,农户通过地租、务工每年增收约1128万元 [6] - 目前白沙全县益智鲜果价格已突破10元/斤(干果40元/斤),为近年来新高 [6]
聊城市培育全链条放心消费新场景
齐鲁晚报· 2025-10-16 06:47
聊城市消费新场景培育策略 - 市场监管部门融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放心消费新场景,推动科技成果在消费领域应用以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1] -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 - 坚持“一产业一特色”、“一企业一承诺”原则,针对商超、景区、电商、乡村等不同类型分类打造多样化放心消费场景 [1] 特色产业具体举措 - 重点围绕冠县灵芝、东阿阿胶、临清桑黄、高唐锦鲤、莘县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开展优化消费单位培育、环境机制建设等五大行动 [1] - 围绕灵芝产业打造放心消费直播间,严格执行商品准入制度,直播过程“亮证、亮照、亮承诺”,所有上架商品具备有机认证及质量检测报告 [2] - 围绕阿胶产业建设“阿胶产品-博物馆-影视城”消费线路,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阿胶类企业33家,景区内14家商家公示放心消费承诺 [2] - 围绕桑黄产业对种植户开展宣讲培训加强质量管控,桑黄专营店落实首问负责、源头化解原则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3] - 围绕锦鲤产业将放心消费元素融入锦鲤小镇,聚焦建设放心消费集聚区,规范产业园内苗种、饲料、技术服务等经营行为 [3] 消费环境建设成效 - 已将454家产业相关商家纳入放心消费培育库 [1] - 围绕农产品产业通过源头管控、流通追溯、维权保障织密全链条安全网,培育放心消费商超28家、市场5家,主动化解纠纷228起 [3] - 推广“山东食链”码,实施入场查验、主体二维码公示、扫码进货查询,实现超10万单交易智慧溯源 [3] - 全市围绕五大产业共发展无理由退货单位98家,建立先行赔付机制单位6家,消费维权服务站15个 [3]
本草兴村 药田富农
金融时报· 2025-10-14 11:40
行业概况 - 华亭市地处北纬35度黄金带,气候土壤条件优越,拥有野生中药材263种,规模种植道地中药材50余种,是甘肃省16个药材大县之一,素有"陇东药库"之称 [1] - 马峡镇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突破1.5万亩,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2] - 马峡镇全力打造"联合社+公司+基地"的订单式种植模式,确保药材品质和产量,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 公司业务 - 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为当地中药材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创新推出"中药材产业贷"等金融产品 [1][2] - 公司通过客户经理上门走访,精准对接并解决药材种植、销售等经营户的融资难题 [1][2] - 具体案例包括向种植户田登奎成功发放30万元资金,解决了其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1] 产业影响 - 邮储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提升了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推动了产业规模化、精细化发展 [2] - 在马峡镇,全镇各村依托药材产业实现增收达到40%左右 [2]
分类培育,流量赋能,聊城市培育全链条放心消费新场景
齐鲁晚报网· 2025-10-13 15:41
聊城市消费新场景培育策略 - 市场监管部门融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放心消费新场景,推动科技成果在消费领域加快应用,以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1] - 坚持“一产业一特色”、“一企业一承诺”原则,针对商超、景区、电商、乡村等不同类型,分类打造多样化放心消费场景 [1] - 重点围绕冠县灵芝、东阿阿胶、临清桑黄、高唐锦鲤、莘县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开展培育行动 [1] - 截至目前,已将454家产业相关商家纳入放心消费培育库 [1] 特色产业具体实施举措 - 围绕灵芝产业打造放心消费直播间,直播过程“亮证、亮照、亮承诺”,所有上架商品均具备有机认证及质量检测报告 [2] - 围绕阿胶产业建设“阿胶产品—阿胶博物馆—阿胶影视城”放心消费线路,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阿胶类企业33家,景区内14家商家公示承诺内容 [2] - 围绕桑黄产业对种植户开展宣讲培训,加强源头质量管控,专营店落实首问负责、源头化解原则 [3] - 围绕锦鲤产业将放心消费元素融入锦鲤小镇,规范产业园内苗种、饲料、技术服务等经营行为 [3] - 围绕农产品产业通过源头管控、流通追溯、维权保障织密安全网,培育放心消费商超28家、市场5家,主动化解纠纷228起 [3] 消费环境优化与创新成果 - 推广“山东食链”码,实施入场查验、主体二维码公示、扫码进货查询,实现超10万单交易智慧溯源 [3] - 截至目前,全市围绕五大产业共发展无理由退货单位98家,建立先行赔付机制单位6家,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15个 [3]
海南白沙:点绿成金生态富民
经济日报· 2025-10-11 10:10
产业定位与政策支持 - 公司将南药确定为主导产业,并制定实施了《白沙黎族自治县黎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2] - 县财政持续投入林下种植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近3000万元[2] - 公司印发补贴方案,按照“谁种植、谁受益”原则,给予益智种植主体每亩1500元补贴[3] 种植规模与产量 - 青松乡益智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干果年产量约1200吨,是目前国内种植益智最大的乡镇[3] - 公司主要种植南药品种包括益智12.5万亩、裸花紫珠6687亩、五指毛桃1326亩、灵芝1328亩、牛大力922亩[3] - 林下食药用菌种植基地已扩展至1.3万亩,年产值超1.58亿元[3] 产业链建设与加工能力 - 南药分拣中心内设两条生产线,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农产品13吨,年可实现烘干农产品3000余吨[4] - 通过农产品初加工,产品质量达到市场流通标准,农产品价值可提高10%至15%,附加值约900万元[4] - 公司采取订单销售模式,产品销往国内各大药材交易市场、药企,并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 技术合作与品质提升 - 公司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建中药材供应区,通过“企业供苗+政府奖补+订单收购”闭环模式运营[2] - 公司依托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2023年以来已开展7期集中培训和田间学校,累计培训535人次[3] - 北京同仁堂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按标准种植,七坊镇烘干生产线精准调控温湿度,有效保留成分[4] 三产融合与富民成效 - 公司在县人民医院茶城院区内成立黎族医药体验区,自2023年开业至今累计诊治2500余人次[6] - 通过“黎药+康养+旅游”开发南药药浴等疗法体验项目,助推旅游业发展[6] - 白沙全县益智鲜果价格已突破10元/斤(干果40元/斤),为近年来新高,青松乡有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超100万元[6] - 产业目前已为乡村村民提供临时用工6.02万人次,农户通过地租、务工每年增收约1128万元[6]
海南白沙 点绿成金生态富民
经济日报· 2025-10-11 06:17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腹地,日照绵长,光热充沛,气候宜人。近年来,该县 坚守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相协调的"两山"实践路径,重点打造南药产业。白沙山野林间的南药,成为当地产 业与生态共生共荣的鲜活注脚,更是乡亲们奔向幸福的"绿色船票"。 好山好水好药材 清晨的阳光穿透翠绿的橡胶林,益智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白沙青松乡拥处村村 民吴玉萍在橡胶林下种植的益智一簇簇长势喜人。"这会儿主要过来浇水,下午还要来一趟。"吴玉萍说,她 和丈夫从2006年开始种了40亩益智,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黎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常用的药用植物属于南药。白沙制定并实施了《白沙黎族自治 县黎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该条例共18条,对黎医药保护与发展中涉及的政府职责、管理体系、人才培养 和传承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围绕种植、加工及文旅融合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纵深推进。 白沙县把南药确定为主导产业,编制了《林下种植益智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县财政持续投入林下种 植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近3000万元。青松乡、阜龙乡建设橡胶林下益智水肥一体化标准种植基 地,发挥龙头企业运 ...
潍坊临朐嵩山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融合,31个村增收74.5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22:19
固本强基行动核心举措 - 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推进“固本强基”行动 通过清欠减负、资源盘活、特色种植和产业融合多管齐下发展村集体经济 [1] - 专项工作组逐村开展“地毯式”排查 摸清各村“资产账”和“债务账” 对闲置资产和长期欠款登记造册并建立“一村一档”问题清单 [6] - 行动使31个村遵循“盘活资源、培育产业”思路 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 [6] 特色种植产业发展 - 青石崖村利用荒地发展金银花种植项目 投资3万元并流转土地11亩 预计增收6万元左右 [5] - 金银花种植第一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00多元 预计次年亩产达2000元 盛花期亩产可达5000-8000元 [5] - 中心引导支持各村发展中药材和特色农产品种植 依托当地生态优势使集体经济从“有基础”向“能发展”转变 [6] 旅游产业融合成效 - 中心推动旅游产业融合 将齐鲁嵩山峡谷漂流景区周边闲置集体土地和房屋出租给商户用于餐饮点、小卖部、停车场和农家乐建设 [8] - 通过出租发包闲置资产资源新签合同22份 31个村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74.5万元 [8] - 峡谷漂流沿线4个村通过出租摊位增加村集体收入10.8万元 农户通过经营餐饮和销售水上用品增加收入约80万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