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电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服务升级“一键三连” 赋能石狮产业焕新
新华财经· 2025-10-13 14:43
文章核心观点 - 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在绿色化、智能化浪潮中转型升级,创新的电力服务是重要支撑 [1] - 电力服务通过“电等企业”保障安心发展、“指南导航”助力绿色用能、“精准护航”赋能数智升级三大模式支持企业 [2][3][4] 电力服务创新模式 - 推动园区电力规划前置,在园区规划阶段提前介入,科学规划电力设施布点,变“企业等电”为“电等企业” [2] - 创新推行外线工程“永临结合”模式,将施工临时用电和永久用电外线工程统一规划、同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 [2] - 针对省市重点项目实施“项目长双经理制”专项服务机制,增设由分管领导直接担任的“项目长”以提升服务质效 [4] 企业效益与成本节约 - 泉州鹏泰服饰有限公司因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节省电力成本约50万元 [2] - 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变压器增容办电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40%,并新增12类专项服务 [4] - 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材料准备时间大幅压缩,明确的技术标准帮助企业制定更优方案以降低整体成本 [3] 产业升级与智能化发展 - 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建设“5G智慧工厂”,实现产能、质量、工艺、计划、成本的多维度智能化管理 [4] - 发展分布式光伏成为企业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例如特步运动用品产业园利用屋顶光伏实现绿能减碳 [3]
电亮隰州“双名片”
中国能源网· 2025-10-10 08:22
农业产业化发展 - 隰县是全国最大的玉露香梨种植基地,北纬36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当地龙头企业[1] - 公司拥有中国首条玉露香梨智能化分拣流水线,能为每颗梨果检测大小、重量、糖度与瑕疵,实现标准化分级[1] - 配备42间急速预冷保险仓,保障梨果从田间到市场全程保持最优品质[1] - 全县拥有107座冷库,需24小时保持-1.5摄氏度恒温,保障12万吨梨果保鲜[1] - 供电公司专项服务团队确保分拣线及冷库供电稳定,助力1000吨玉露香梨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2] 文旅产业赋能 - 小西天古刹因明代悬塑艺术成为城市亮眼标识,并因《黑神话:悟空》游戏场景复刻而在2024年8月全球发售后迅速"出圈",吸引大量游客[2] - 客流量剧增导致景区周边文创店、酒店餐馆用电设备满负荷运转,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对电力供应提出更高要求[3] - 供电公司提前预判景区潜力,在取景阶段新装一台250千伏安变压器,并动态调整供电方案以匹配客流变化[4] - 公司在节假日派驻志愿服务队伍驻守景区,提供人流疏导、路线指引及应急药品等服务,提升文旅体验[4] 电力保障核心作用 - 智能分拣与冷链储存构成的"智慧中枢"高效运转依赖稳定电力[1] - 供电公司对分拣线配电设备、冷库温控系统进行常态化"全身体检",及时排除用电隐患[2] - 通过监测景区负荷数据、增大变压器容量、优化线路布局(如在游客服务中心新增配电分支箱)确保供电精准匹配需求[3][4] - 电力赋能有效支撑隰县"梨果甜"与"文化韵"的叠加效应,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4]
从“固定值”到“动态算”:一场碳计量的精准变革在泉州悄然发生
新华财经· 2025-10-09 15:29
文章核心观点 - 国网泉州供电公司通过数智化手段实现精准碳计量 将企业碳足迹转化为清晰可信的碳账本 以助力外向型企业减碳增效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碳计量现状与挑战 - 当前通用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使用企业用电量乘以固定的电碳因子 该方法无法体现不同时段的碳排放差异 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1] - 采用固定电碳因子核算会给企业出口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 例如晋江某企业因夏季午间光伏大发时段用电按固定值核算 导致部分用电多计了约800吨碳排放 未能体现低碳用电优势 [1] 解决方案与技术应用 - 公司以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为试点 依托区块链技术和可信采集装置实现精准碳计量 [1] - 专业团队通过智能设备采集多能源数据 结合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真实可靠 并依托能碳转换模型完成碳排放精准计算与动态监测 [2] - 进一步打造能碳监测大模型 研制基于区块链与RISC-V芯片的可信采集装置 开发实时碳排放因子可信计算方法 构建了数智化能碳管理体系 [2] 实施成效与预期收益 - 精准碳计量使企业碳排放数据实现从看不清到看得清看得细的根本性转变 公司可实时监测企业用能及动态碳排放数据 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优化用电建议 [2] - 应用精准碳计量后 永佳产业园园区能源利用效率有望提升15% 企业用能成本将降低约10% 绿电使用率将提高约20% 年减碳量可达5万吨 [2]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公司未来将持续从规划引导、技术支撑、管理优化等多方面发力 助力更多园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3] - 该举措旨在为企业提升碳管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能 [3]
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全力保障旅客顺利返程
央广网· 2025-10-08 09:06
全国返程客流高峰 - 国庆中秋假期尾声全国公路迎来中长途返程车流高峰 河北省环京高速车流量明显上升 [1] - 京哈 京港澳 首都环线等高速部分路段因车流量大出现不同程度缓行 [1] - 预计8日河南郑州周边京港澳 连霍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及入市口车流量将显著增加 返程高峰将持续至深夜 [1] 交通部门保障措施 - 河北公安交管部门制定疏堵保畅方案和应急处突预案 加强重点时段路段节点的巡逻管控 [1] - 河南交通部门在全省设置300处保通驻点 配备设备550台 无人机167架 便携式移车器226套 确保1小时抢通率达到90%以上 [1] - 高峰时段全面开通所有车道 必要时启用潮汐车道和复式车道 [1] 铁路运输应对方案 - 长三角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铁路部门在启用高峰运行图基础上增开至南昌 武汉 广州 郑州等方向旅客列车399列 [1] - 淮安东站7日8日返程期间24小时营业并开行夜班车 同时对接地方公共交通部门确保夜间有交通工具 [2] - 高铁宿迁站根据车票预售情况在旅客集中进站时段加开安检仪 增加检票闸门以提高进站通行效率 [2] 配套服务支持 - 国网石家庄市鹿泉区供电公司使用车联网平台对充电桩进行24小时监测和数据智能分析 [1] - 在重要和繁忙充电站点增派运维人员力量并配备应急发电机 [1]
接续奋斗 再创辉煌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11
农业现代化 - 吉林省榆树市新庄镇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克服洪涝等自然灾害,秋粮丰收在望,计划将更多现代化生产模式和设备充实到农业生产中[3][4] - 合作社理事长孙大川正着手检修农机设备,为秋收做准备[3] 科技创新与研发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队研制的全超导磁体成功产生35.10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为多领域产业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3] -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将通过加快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出台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支持举措,持续巩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4]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4] 制造业转型 - 山西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将深耕专用阀门领域,加快产线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提升国产阀门的全球竞争力[5] 能源保障 - 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员工在假日期间坚守岗位,保障用电安全[6] 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 -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力推进核心政策落地,做好封关试运行,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5] -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表示将落实中国同中亚五国元首重要共识,以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共同现代化进程[7] 文化产业与遗产保护 - 陕西考古博物馆将DNA技术、动植物考古等科技手段融入展陈,让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变得可感可触[4] - 博物馆在国庆假期举办文物“小课堂”、“数字文物守艺人”等活动[4] 乡村振兴与旅游 - 湖南省中方县梅树村通过发展乡村游和中药材种植,使村民在家门口挣钱,整村脱贫后奔向共同富裕[1] - 梅树村党总支书记杨晓鹏表示要继续擦亮“梅树”乡村游招牌,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1] 城市更新与建设 - 天津市和平区住建委以“绣花功夫”推进里巷“微更新”,让老街区留住记忆、更添活力[2]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计划以“林长+”构建多部门协作体系,建设乡土树种保供繁育基地,为“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种苗保障[6]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兰鑫钢铁集团120万吨焦化项目顺利供电
中国能源网· 2025-09-30 16:06
项目投产与经济效益 - 兰鑫钢铁集团120万吨焦化项目及配套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项目正式供电并投入运行 [2] - 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120万吨冶金焦炭、8万吨LNG、10万吨合成氨以及4000万标方氢气等产品 [2] - 项目预计新增工业总产值50亿元,并新增就业1000余人 [2] 项目战略意义与产业影响 - 该项目是落实国家"三新一高"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工程 [2] - 项目将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 电力供应保障措施 -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提供专项服务,将原串联环节优化为"并行推进+专人盯办"模式,实现安全供电 [4][7] - 为配合线路改造,采用"分批停电+负荷转移"最优方案,在不影响企业生产情况下顺利完成供电 [7] - 供电公司的专业高效服务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7]
青海湖畔牧民乐享 “生态饭”
中国能源网· 2025-09-29 16:08
景区运营与游客情况 - 圣泉湾生态体验区凭借独特的断崖景观和湟鱼观赏资源,知名度日渐提升[1] - 景区日均接待游客4000余人[1] - 国庆假期临近,景区已游客如织[4] 景区设施升级与电力保障 - 景区推出“高原星空灯光秀”等夜间游览项目,并对步道照明、观景平台射灯、游览指引电子屏等设施进行电气化改造[4] -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将景区内315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至715千伏安,保障了景区用电安全可靠[4] - 公司为该村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1.817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9台[5] 村民参与与收入增长 - 景区所在的泉吉乡冶合茂村通过集体草场置换牧民草场,将置换后的草场入股景区运营公司,为村集体开辟增收新路径[4] - 在圣泉湾生态体验区观景点提供骑马、骑牛体验的冶合茂村牧户有60余户[5] - 依托圣泉湾观景点这一村集体产业,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5] 供电服务模式 -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石榴籽”供电服务网格员主动对接景区,实地勘查用电情况、测算用电负荷,为景区量身定制供电方案[4] - 公司在景区推行“村网共建”服务模式,在流动摊位区推出“石榴籽 + 全电红旅”服务,安排网格员“一对一”推进办电进度[5]
国新办发布会聚焦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新华财经· 2025-09-29 08:08
出行总量与结构 - 中秋国庆假期8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3.2% [2] - 假期出行高峰预计出现在10月1日,单日流动量或超3.4亿人次,将突破历史峰值,第二个高峰预计在中秋节后的7日、8日出现 [2] - 自驾出行是主要方式,预计达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约八成,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突破日均7000万辆 [2] 各交通方式运力与安排 - 铁路预计发送旅客超2.19亿人次,日均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平均每天发送旅客1825万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 [2] - 铁路部门将统筹高铁和普速资源,通过动车组重联、普速列车加挂车厢、加开临时旅客列车或夜间高铁等方式增加运力供给 [5] - 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920万人次,比去年假期同期增长3.6%,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 - 民航部门将督促航空公司、机场加强运行协同,提高航班正常水平,降低恶劣天气影响,并加强价格自律 [6] 出行热点与新兴趋势 - 国内旅游热点城市包括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热度预计突破去年高位 [3] - 出境游方面,预计前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数将大幅度增加 [3] - 新能源汽车流量呈快速增长态势,高峰时段预计达1400万辆,相关部门已提前对充电站(桩)进行巡视检查和韧性加固以保障服务 [2][5] - 租车自驾旅游需求预计将有两位数以上增长,将引导在热点区域提供异地还车服务并加强车辆投放 [5] 物流与物资保障 - 假期期间货运预计总体保持平稳,日均货车流量约550万辆至580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8] - 能源、粮食、矿石、民生等重点物资运输需求稳定,铁路、港口、航空货物运输整体波动不大 [8] - 快递行业在9月份日均揽收量已达5.57亿件,高峰值单日超6亿件,预计节日期间会有所回落,节后迅速恢复,总体呈U字形 [8] - 将督促快递企业保障重点分拨中心和干线运输平稳运转,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并严格落实安全制度 [8]
电力赋能农业革命,花牛苹果“智慧升级”引领乡村振兴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17:27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果园应用“空天地一体化苹果智慧管理平台”,集成AI遥感与低空监测技术,实现对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及果树生长状况的全周期智能管理[2] - 果农通过“智慧农业”APP可实时查看土壤、水分、空气、钾磷氮含量等数据曲线,实现精准管理[2] -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使果园管理更精细化和智能化[2] 自动化加工与物流 - 京东物流果品自动分拣车间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图像处理技术,可在0.8秒内完成糖度、霉心病等18项指标扫描[3] - AI分选系统根据瑕疵等级将果实分流,先进的六通道数字化选果线日均处理量达300吨,相当于500名工人的工作量[3] - 天水市已建成7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新建扩建6条果品分拣线,引进15条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冷藏保鲜库容达76.76万吨[5] 电力基础设施支持 - 国网天水供电公司为物流园新建1.8千米线路、1台高压开关及1台高压计量设备,将电源点铺设至厂区,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110万元[3] - 公司积极开展配农网升级,为南山苹果园增容1000千瓦变压器一台,确保灌溉、施肥系统及新设备运行,智能冷库总储能从500吨跃升至3000吨[5] - 气调贮藏技术使苹果保鲜期延长4个月,果园年用电量超1500万千瓦时[5] 应急保障与服务 - 供电公司组织服务队定期深入果园和车间检查维护,在加工旺季24小时待命以保障产业用电安全稳定[5] - 春季“倒春寒”期间,供电员工彻夜监测线路,驱动数十台大功率防霜风机形成保护屏障,成功抵御霜冻[5] - 强降雨导致果园积水时,公司出动抢险队伍架设临时排水泵站,数小时内排除内涝险情[6]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花牛苹果基地面积达15万亩,覆盖3个镇25个村,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7] - 苹果年产量22万吨,总产值6亿元,带动4.13万农户增收,人均苹果纯收入超过8700元[7] - 产业智慧化升级带动了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向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7]
台风天依旧“生鲜自由”,珠海对澳供应不掉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5:21
拱北海关对澳供应保障 - 台风"桦加沙"逼近导致澳门市场对鲜活产品需求大幅攀升,供澳新鲜蔬菜、水果出货量比平时大幅提高[1] - 拱北海关监管量大幅增加,车次增加了近100车次,通过开设"绿色通道"、24小时预约报关等便利服务保障通关顺畅[1] - 9月22至23日闸口海关共验放水果、蔬菜、水产品等鲜活产品超300车次、货重约1680吨、货值约417万元,较平日分别增长近50%、30%、27%[1] 珠海水电供应保障措施 - 珠海水控集团供水公司迅速采取保障措施,对澳原水已切换为由竹银水库供应,各级管理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确保对澳供水安全[2] - 珠海供电局通过数字化手段和人工巡检相结合,完成涉澳供电关键输电线路、变电站特巡特维,利用无人机机巢对2400余公里对澳供电线路全链路开展巡查[2] - 珠海供电局消除漂移物、遮阳网、防护网及树障等隐患36处,内地对澳供电网架运行正常,与澳门电力公司保持密切沟通做好应急联动准备[2][3] 横琴口岸通关管理 - 台风登陆前横琴口岸出入境客流与车流较平日显著减少,9月23日0时至12时出入境客流和车流分别为2.1万人次和3300辆次[3] - 横琴边检站全面启动应急协作机制,与澳方相关单位保持24小时实时通联共同开展旅客车辆疏散引导工作[3] - 边检部门针对台风天可能出现的强风、暴雨等突发情况提前制定联动应急方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与处置分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