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园艺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市建立并推行三级园艺师制度,提升花园城市建设质量
新京报· 2025-06-17 18:27
政策规划 - 北京市计划分阶段推进园艺师制度落地 目标在2027年9月底前实现区 街道 社区三级园艺师全覆盖 [1] - 政策文件明确要求通过园艺师与责任规划师 建筑师协同联动 强化专业力量支撑 提升花园城市建设质量 [2] 人才建设 - 北京市自2025年5月起公开征集园林绿化专业人才 并吸纳社区园艺爱好者和志愿者 组建公益志愿园艺师队伍 [2] - 首批入库专家及志愿者达1000余人 涵盖清华大学 中国林科院 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专业人士 [2] - 针对不同层级园艺师设置相应条件 区总园艺师需正高级职称 街道园艺师需副高级以上职称 社区园艺师需2年以上从业经验 [2] 实施进展 - 丰台区率先实现街道园艺师全覆盖 创新建立"首席园艺师+园艺师"工作营 构建"一师一会一室26团队"的组织架构 [3] - 丰台区采取"一街一策"方式 为26个街镇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玉泉营街道项目通过"三师联动"将闲置地改造为"可食用花园" [3] - 东城 房山 通州等区已启动园艺师队伍建设 目标在第三季度实现街道层面园艺师全覆盖 [3]
遨游太空樱花种子在云南华宁播种
环球网资讯· 2025-05-19 11:31
太空育种项目进展 - 云南冬樱花种子完成太空育种并播种 标志着樱花太空育种迈出关键一步 [1] - 实践十九号卫星于2024年9月27日发射升空 10月11日成功返回 携带220克(1800粒)云南冬樱花种子 [1] - 种子于2025年4月11日在华宁县正式交接 [1] 育种技术细节 - 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种子带入太空 借助极端特殊环境培育新品种的创新方法 [4] - 太空诱变存在极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 地面选育工作极为关键 [4] - 将运用形态学 细胞学 生理生化检测 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变异植株进行深入研究 [4] 项目后续计划 - 播种后约半个月可出苗 苗高1米左右可移栽 预计3年后开花 [3] - 将对生长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观察记录 稳定性观察 评价比较等科学测试 [3] - 重点筛选花色 花型 花期 抗逆性等性状更优异的新品种 [3] 行业影响 - 该项目对于创新樱花种质资源 丰富中国樱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4] - 将推动樱花产业国产化进程 [4] - 研究成果将为大规模嫁接扩繁 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4]
20.9公里月季景观大道亮相
北京晚报· 2025-05-11 17:08
国际月季大会概况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门头沟区举办,主场地为京西月季洲,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月季种植品种达千余种,面积达3.5万平方米 [1] - 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融合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和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三大核心内容 [1] - 园内建设有3个国内城市展园和4个国外风情展园,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月季品种 [1] 科技与互动体验 - AI数字人"小妙月"可精准识别百余种月季品种,提供多语言实时切换的无障碍交流服务 [2] - 月季沉浸式体验区通过AR眼镜展示月季从发芽到开花的生命过程 [2] - 机器人提供月季拉花咖啡、花瓣冰激凌等创意美食服务 [2] 月季景观与城市建设 - 门头沟区建设长约20.9公里的月季景观大道,栽种月季50余种、43.9万株,为国内月季新优品种最多、展示形式最丰富的主题景观大道 [2] - 景观大道涉及石担路、三温路至京拉线段、石龙南路以及莲石路辅路 [2] 文商旅体配套活动 - 京西月季洲主场举办"花YOUNG生活节",融合NPC互动、花车巡游、河岸市集、草坪露营、亲子游艺和萌宠乐园等项目 [3] - 七大文艺场景包括音乐节、童声合唱展演、音乐喷泉秀、大地艺术装置、永定楼灯光秀等 [3] - 联动五大景区提供门票半价优惠,82家"门头沟小院"提供6至8折住宿优惠,周末上演儿童剧、曲艺、戏剧等演出 [3] - 发放消费券联动上岸、檀谷、河滩三大商圈,打造"月季+文旅"经济新生态 [3]
中企品牌化加速,“出海”生态圈如何构建
第一财经· 2025-05-10 17:27
中国品牌全球化现状 - 中国品牌在全球工业增加值份额上已超越美国品牌,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达30%,但在品牌价值份额方面仅占18%,显示"量"领先而"价"待提升[4] - 2025年4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8.1%,但对美出口下降21%(环比增速降30.1个百分点),对非美地区出口增长13%,其中东盟市场增速达20.8%[2] - 高附加值、具品牌溢价的产品展现出更强抗风险能力,推动中企加速品牌化转型[2][3] 品牌化转型驱动因素 - 贸易战不确定性促使企业意识到品牌溢价对政策波动的缓冲作用,未建立品牌认知的企业受影响最大[3] - 具备稳定供应链和海外渠道的企业面临增长天花板,从追求短期流量红利转向长期品牌建设[3] - 低端制造业和代工行业受国际经贸环境影响显著,"无品牌无未来"压力倒逼市场主体转型[4] 品牌出海生态建设 - 需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优化产业布局,明确"链主优先出海"策略并加强品牌保护能力[5] - 双马塑业自主品牌比例提升至近10%,新兴市场客户更倾向选择自主品牌推动出海进程[5] - 上海思乐得因自主品牌占比高维持部分美国市场,内销及"一带一路"市场拓展成效显著[6] 行业实践与趋势 - 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园艺及文化输出行业成为品牌建设重点领域,新创品牌加速出海[6] - TTD平台数据显示中国客户品牌投放预算显著上升,消费电子因高客单价需求成为主要推动力[6] - 品牌出海逻辑从"买量为主"转向"品牌为核",CTV等非直接转化渠道投放意愿增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