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

搜索文档
西湖大学开发基因递送黑科技,全球首个哺乳动物蛋白凝聚体递送系统丨ASGCT 口头报告精选
生物世界· 2025-05-26 10:52
基因递送技术发展背景 - 基因治疗成功关键在于开发高效安全的基因递送技术[3] - AAV递送系统因安全性、效率、成本等问题面临临床试验暂停的挑战[3] - 非病毒载体基因递送技术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焦点[3] EASY系统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基于内源蛋白凝聚体的基因递送系统[5] - 受天然细胞凝聚体机制启发设计[6] - 核心组件为工程化内源蛋白ProteanFect™[7] - 递送过程包括自组装纳米颗粒形成、细胞主动内吞、核酸释放和载体安全降解[8] EASY系统技术优势 - 核酸载量是脂质纳米颗粒(LNP)的50倍[9] - 兼容质粒DNA、mRNA、siRNA、sgRNA、Cas9 mRNA等多种核酸类型[10] - 比传统电转方法效率更高且细胞死亡率更低[10] - 适用于NK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多种原代细胞[10] 商业化应用成果 - ProteanFect系列试剂盒实现原代T细胞67%-88%的基因编辑效率[18] - 共递送Cas9蛋白与sgRNA时编辑效率超过90%[18] - 产品已正式商业化销售[20] 行业影响与前景 - 技术获得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年度会议双展示认可[1] - 为非病毒基因递送领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19] - 有望在基因治疗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19]
渤因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加速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开发
IPO早知道· 2025-05-26 09:58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天使基金领投 老股东峰瑞资本和创始人个人持续加码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管线推进和首个产品的早期临床验证 并支持技术平台迭代 [1] 公司背景 - 由耶鲁大学博士联合国内基因治疗转化研究资深科学家共同创立 主要从事非病毒载体基因疗法开发 [1] - 公司专注于解决基因治疗领域内载体容量限制、不可重复给药和高生产成本三大痛点 投身全球基因治疗2.0革命 [1] - 前期入选默克中国加速器第四期 [1] 技术平台 - 拥有无末端DNA制备、LNP体内细胞类型靶向递送和体内电/力转染递送三大技术平台 已进行国内外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 [1] - 重点布局肝脏、眼睛、肌肉、膀胱和血液细胞递送领域 [1] 产品管线 - 产品管线包括老年肌少症、膀胱癌、血友病A等 旨在为遗传病和重大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突破性疗法 [1] - 公司积极布局肌少症和膀胱癌等常见疾病产品管线 开发best-in-class甚至first-in-class产品 [3] 市场战略 - 全球基因治疗市场正在经历转变 产品开发由科学技术和临床验证驱动转向由产品和市场驱动 [2] - 公司坚持底层创新 开发低成本可重复给药的基因治疗产品 [2] - 展望未来 公司将加速基因治疗2.0药物开发 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3]
【特稿】全球首例 定制基因编辑疗法治疗婴儿罕见病初见成效
新华社· 2025-05-16 14:49
基因编辑疗法突破 - 美国男婴KJ·马尔登接受世界首例定制基因编辑疗法,效果良好,为其他罕见病基因疗法带来希望 [1] - 治疗团队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正突变基因,而非简单去除突变基因 [1] - 患者接受3次静脉滴注治疗后,已能够进食蛋白质较丰富的饮食,恢复能力增强 [2] 罕见病现状 -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型缺乏症由基因突变导致,全球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一 [1] - 全世界约有3.5亿罕见病患者,大部分由基因突变所致 [3] - 该疾病通常只有肝脏移植才能治疗,死亡率较高 [1] CRISPR技术发展 -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于2012年出现,具有高效、便捷、成本低等优势 [3] - 该技术于202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3] - 目前已在眼部遗传病等部分领域进入临床应用 [3] 治疗过程细节 - 治疗团队耗时6个月为患者度身定制基因疗法 [1] - 药液含有脂质纳米粒包裹的"分子剪刀",被肝脏细胞吸收后释放 [2] - 治疗效果需持续观察数年才能下最终结论 [2]
为基因治疗装上“安全导航” 西电团队探索生物医药新赛道
环球网资讯· 2025-05-09 23:46
mRNA疗法技术突破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邓宏章教授团队开发出基于氢键作用的非离子递送系统(TNP),突破传统脂质纳米颗粒(LNP)的毒性高、稳定性差等技术瓶颈 [1] - TNP通过硫脲基团与mRNA形成强氢键网络实现无电荷依赖的高效负载,mRNA体内表达周期延长至LNP的7倍 [2] - TNP在4℃液态或冻干状态下储存30天后mRNA完整性仍保持95%以上,破解mRNA冷链运输依赖 [2] 非离子递送系统技术优势 - TNP脾脏靶向效率显著提升,生物安全性达到极高水平,细胞存活率接近100% [2] - TNP通过微胞饮作用持续内化,胞内截留率高达89.7%(LNP仅为27.5%) [2] - 硫脲基团与内体膜脂质相互作用引发膜透化效应,使载体携完整mRNA直接释放至胞质,避开溶酶体降解陷阱 [2] 临床应用前景 - 团队已基于TNP技术开发出多款靶向递送系统,进入肿瘤免疫治疗、罕见病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动物实验阶段 [3] - 非离子递送技术的临床转化将降低基因治疗成本,为罕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可及的治疗方案 [3]
和元生物收盘上涨3.70%,最新市净率2.35,总市值38.1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6 20:56
公司表现 - 5月6日收盘价为5.88元,上涨3.70%,市净率2.35,总市值38.16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显示7家机构持仓,合计持股8347.35万股,持股市值4.59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284.77万元,同比下降11.29%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5947.73万元,同比下降41.04%,销售毛利率-36.44% [1] 公司业务 - 专注于基因治疗领域,提供CRO和CDMO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基因治疗CRO、基因治疗CDMO、生物制剂、试剂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为-11.25,静态PE为-11.86,低于行业平均38.66和行业中值38.36 [2] - 公司市净率2.35,低于行业平均3.42和行业中值2.72 [2] - 公司总市值38.16亿元,低于行业平均152.65亿元和行业中值51.49亿元 [2] 同业公司 - 润达医疗市净率2.70,总市值114.63亿元 [2] - 何氏眼科市净率1.69,总市值32.24亿元 [2] - *ST生物市净率8.43,总市值19.80亿元 [2] - 普瑞眼科市净率3.09,总市值65.86亿元 [2]
Nature子刊:张维绮/曲静/刘光慧/姚艳团队开发逆转心脏衰老基因疗法,实现衰老心脏的年轻化
生物世界· 2025-04-29 17:50
心脏衰老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首次揭示RNA结合蛋白ARID5A通过稳定MAVS mRNA激活炎症反应驱动心脏衰老的新机制[2] - 靶向抑制ARID5A的基因疗法在体内成功逆转心脏衰老表型实现"年轻化"效果[2] - ARID5A-MAVS信号轴被确认为延缓心脏衰老及防治年龄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全新靶点[2] 人类心脏衰老特征 - 衰老心脏呈现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和血管网密度降低等组织层面变化[5] - 单细胞图谱显示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为衰老敏感细胞类型[5] - 衰老过程中炎症通路显著激活伴随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形成慢性炎症微环境[5] ARID5A作用机制 - ARID5A在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中随年龄增长显著上调[5] - ARID5A通过延长MAVS mRNA半衰期激活NF-κB和TBK1信号通路[5] - 该蛋白形成表观转录调控-炎症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退[5] 基因治疗验证 - 老年小鼠注射ARID5A shRNA后心肌纤维化面积下降66%[6] - 治疗组射血分数提升33%且运动能力显著增强[6] - 首次在哺乳动物证实抑制单一基因可系统性逆转心脏衰老[6] 研究团队与意义 - 研究由中科院多个研究所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完成[8] - 揭示了表观转录调控促进衰老-炎症循环的新机制[8] - 为心脏衰老干预策略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8]
和元生物收盘下跌1.09%,最新市净率2.17,总市值35.1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28 20:18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4月28日收盘价5.42元,单日下跌1.09%,市净率2.17,总市值35.18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5284.77万元,同比下滑11.29%,净利润亏损5947.73万元,同比扩大41.04%,销售毛利率为-36.44% [1] - 机构持仓方面,7家机构合计持股8347.35万股,持股市值4.59亿元,其中基金2家、其他类型5家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为-10.37,静态PE为-10.9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PE(TTM)40.74和静态PE44.10 [2] - 公司市净率2.17接近行业中值2.33,但低于行业平均3.33 [2] - 总市值35.18亿元低于行业平均146.85亿元,但高于行业中值51.49亿元 [2] 业务概况 - 公司聚焦基因治疗领域,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务,以及IND-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GMP生产等CDMO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基因治疗CRO、基因治疗CDMO、生物制剂、试剂 [1] 同业公司数据 - 同业公司润达医疗市净率2.33,总市值98.76亿元,普瑞眼科市净率2.76,总市值61.33亿元 [2] - 何氏眼科市净率1.63,总市值31.21亿元,诚达药业市净率1.44,总市值30.80亿元 [2]
和元生物收盘上涨1.61%,最新市净率2.12,总市值36.8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18 18:51
公司股价及财务表现 - 4月18日收盘价为5.68元,上涨1.61%,市净率2.12,总市值36.87亿元 [1] - 2024年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21.16%,但净利润亏损3.22亿元,同比下滑151.54%,销售毛利率为-37.81% [1] - 股东户数12181户,较上次减少122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聚焦基因治疗领域,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务,以及基因药物研发的IND-CMC药学研究、临床样品GMP生产等CDMO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基因治疗CRO、基因治疗CDMO、生物制剂、试剂 [1] 行业对比数据 - 公司PE(TTM)和静态PE均为-11.46,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45.89和42.24,也低于行业中值的48.60和37.50 [2] - 公司市净率2.12低于行业平均的3.37,但略高于行业中值的2.42 [2] - 公司总市值36.87亿元,低于行业平均的142.32亿元和行业中值的50.67亿元 [2] - 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公司PE表现优于普瑞眼科(-182.91)、何氏眼科(-147.37)等,但逊于美迪西(-11.95) [2]
和元生物收盘上涨2.07%,最新市净率1.89,总市值35.2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11 19:12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和元生物4月11日收盘情况、机构持仓、业务、产品及2024年三季报业绩,还给出和元生物与行业相关指标对比数据 [1][2] 和元生物情况 - 4月11日收盘5.43元,上涨2.07%,最新市净率1.89,总市值35.24亿元 [1] - 截至2024年三季报,40家机构持仓,均为基金,合计持股数684.20万股,持股市值0.34亿元 [1] - 聚焦基因治疗领域,提供CRO和CDMO服务,主要产品有基因治疗CRO、基因治疗CDMO、生物制剂、试剂 [1] - 2024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34.22%;净利润 -189766756.86元,同比 -166.90%,销售毛利率 -21.95% [1] - PE(TTM)和PE(静)均为 -10.84 [2] 行业情况 - 行业平均PE(TTM)46.28、PE(静)41.68、市净率3.39、总市值143.29亿;行业中值PE(TTM)47.68、PE(静)36.04、市净率2.52、总市值47.82亿 [2] 其他公司情况 - 普瑞眼科PE(TTM)-193.73、PE(静)24.21、市净率2.92、总市值64.87亿 [2] - 何氏眼科PE(TTM)-149.08、PE(静)45.70、市净率1.50、总市值29.05亿 [2] - 迪安诊断PE(TTM)-95.68、PE(静)28.80、市净率1.25、总市值88.56亿 [2] - 光正眼科PE(TTM)-87.24、PE(静)207.27、市净率7.03、总市值19.18亿 [2] - 创新医疗PE(TTM)-80.77、PE(静)-41.19、市净率2.18、总市值38.70亿 [2] - 南华生物PE(TTM)-78.79、PE(静)-103.67、市净率11.75、总市值29.21亿 [2] - 国际医学PE(TTM)-33.07、PE(静)-32.15、市净率3.24、总市值118.44亿 [2] - 嘉和美康PE(TTM)-27.27、PE(静)-27.27、市净率2.29、总市值40.90亿 [2] - 皓宸医疗PE(TTM)-21.87、PE(静)-22.52、市净率4.75、总市值21.25亿 [2] - 美迪西PE(TTM)-12.36、PE(静)-12.36、市净率1.66、总市值39.06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