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
搜索文档
2275万元,北京71个标准化创新项目获补助
新京报· 2025-10-15 12:50
在成果转化层面,北京地方标准《社区韧性评价导则》成功转化为国家标准立项,将"首都经验"推向全 国,为各地社区安全韧性建设提供统一评价依据。 新京报讯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息,2025年度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项目正式落地,全市60家单位的 71个标杆项目,获总额2275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此次补助覆盖了从国际标准突破到基层实践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在推动标准国际化领域,4个参与国 际标准组织项目获210万元,4个创制标准海外示范应用项目获200万元,助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在试 点建设领域,12个标准化试点项目获220万元,为各行业树立可复制的"北京标杆";在成果转化领域,1 个标准转化项目获10万元,推动地方经验升级为全国通用标准;在标准创制领域,50项标准项目获1635 万元,聚焦核心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这些补助项目具有哪些亮点? 在国际引领层面,补助的4个参与国际标准组织项目将强化我国在船舶航运智能化领域的产业竞争力,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国际化,巩固建筑弹性研究领域先导地位;4个海外示范应用项目则聚焦氢能、 地面数字电视等领域,助力中国标准在欧美国家及巴基斯坦、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持续 扩大 ...
绽放“她时代”的璀璨光芒 中国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
新华网· 2025-10-08 17:35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绽放"她时代"的璀璨光芒——中国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今日中国,文化事业因"她力量"的崛起而更加璀璨。广大女性以文化创造者、产业赋能者和时代风尚引 领者之姿,深度参与并重塑着当代文化的面貌。 如今,从创作到传播,从研究到保护,女性在文化各领域的身影日益醒目。她们以蓬勃的创造力,持续 拓展着文化表达的边界,为新时代的文化图景注入深刻而温暖的女性印记。 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女性占45.2%,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女性占25%……近日发布的《新时 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生动体现了中国妇女在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上发挥的重 要作用。 做文化薪火的传承者 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既有像樊锦诗一样毕生奉献敦煌文化的老一辈守护者,也有新一代女性非遗代 表性传承人。无数个"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融入当代生活、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录制五禽戏教学视频、推广五禽戏进入景区和社区……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承人陈静的2025年行程排得 满满当当。 这位从小着迷于武侠小说的中国女性已经投身五禽戏传播多年,成为不少人眼中的"五禽戏大侠",还收 ...
中国妇女奋斗建功新时代丨绽放“她时代”的璀璨光芒——中国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
新华网· 2025-10-08 16:40
绽放"她时代"的璀璨光芒——中国妇女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今日中国,文化事业因"她力量"的崛起而更加璀璨。广大女性以文化创造者、产业赋能者和时代风尚引 领者之姿,深度参与并重塑着当代文化的面貌。 如今,从创作到传播,从研究到保护,女性在文化各领域的身影日益醒目。她们以蓬勃的创造力,持续 拓展着文化表达的边界,为新时代的文化图景注入深刻而温暖的女性印记。 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女性占45.2%,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女性占25%……近日发布的《新时 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生动体现了中国妇女在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上发挥的重 要作用。 做文化薪火的传承者 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既有像樊锦诗一样毕生奉献敦煌文化的老一辈守护者,也有新一代女性非遗代 表性传承人。无数个"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融入当代生活、走向世界。 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活跃着一支女子考古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她们常年奔波于万州、合川、 涪陵等地的考古现场,用热爱、专业与坚守,展现出独特的女性力量。 这支队伍涵盖了田野发掘、科技考古、器物修复、绘图等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一年中,队员们在田野 ...
沂河灵秀处 古村展新颜(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王庄村村民在茅草亭内乘凉。 袁君玉摄 崮崖村天上王城景区。 牛思嵋摄 沂河蜿蜒流淌,沂蒙山巍峨挺拔……山东省中南部、沂蒙山腹地,作为临沂市北大门的沂水县,因沂河 过境而得名。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崇山峻岭间,传统村落错落有致,传统民居鳞次栉比。 目前,沂水县共有王庄村、关顶村、崮崖村等6个中国传统村落、12个省级传统村落、43处省级传统民 居保护利用试点。2024年,沂水县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王庄村,鱼鳞瓦下新故事 从沂水县城出发,驱车驶进沂蒙山区,经过绵延山路,终于到了夏蔚镇王庄村。只见村子依山傍水,街 巷纵横,层层叠叠的石屋成排连片。村落内,石板巷、石碾、古井、古泉、古树,一派古色古香。村内 的同心街里,村民们正在茅草亭下乘凉,仿佛一幅静谧悠远的沂蒙山居图。 村中常见的传统民居——"干插石头房"颇具特色。 王庄村的儿童在传统民居"干插石头房"门前玩耍。 袁君玉摄 "干插",即不使用砂浆或黏合剂,而依靠石块的形状、重量和摩擦力,以错缝相挤、层层叠压并在缝隙 间填充碎石加固的形式,构筑房屋墙体。 村内部分民居采用了历史悠久的薄石板"鱼鳞瓦"屋顶。这种屋顶选用当地页岩、石灰岩薄石板,沿坡顶 交错 ...
文化+科技,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文化中国行·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9 06:42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如多媒体技术记录非遗、深度学习系统成功缀合78对殷墟甲骨碎片、“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及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6] - 故宫博物院已完成对100多万件藏品的数据信息采集,数字文物库收集超10万件高清文物影像,敦煌研究院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和212个洞窟三维重建,数据总量超500TB[7] - 国际经验包括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传感技术探查考古遗址、360度全景拍摄实现虚拟现实体验、以及采用播客和数字化地图吸引年轻观众[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中国利用实时监测系统、三维数字扫描和沉浸式体验保护60处世界遗产地,为世界树立新标准[7] 文化产业创新与增长 - 2024年文博文创爆发式增长,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百万件,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带动文创销售3500万元[9] - 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第三代产品成为全球超级IP,在中国、美国、英国市场引发热潮,公司通过文化适配与场景共创进行全球营销[10] - 2025年初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154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以超16亿元票房破国产二维动画纪录[10] - AIGC、VR、MR等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内容生产,AI推动内容生产进入智能批量化阶段,大空间VR技术增强沉浸感并助力文化海外传播[10][11][12] 文化交流与互鉴 - 论坛举办“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包括电影音乐会和导演对谈,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和世界电影130周年[14] - 法国前总理指出电影是文明对话载体,中法在电影修复、合拍、影人交流方面成果丰硕[14] - 多位国际嘉宾强调文明对话重要性,指出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人文经典来引导技术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16]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在千年古都感受西安城墙的传统与新潮
新华社· 2025-09-28 08:28
文物保护与历史价值 - 西安城墙周长13.74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1] - 城墙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都西安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1] - 永宁门箭楼保存有600多年历史的地基和建筑瓦当等珍贵文物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 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及测绘扫描等先进技术 [1] - 数字化系统为城墙保护建立"数智盾牌",实现传统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1] - 技术应用使西安城墙焕发新活力,体现文物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 [1]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 共答“文化+科技”时代命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6 08:21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办,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3] - 论坛包含1个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汇聚800多位中外嘉宾 [3]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 数字化是文物最重要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可永久保存文物信息形成数字档案 [5] - 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195万件,已完成100万余件文物的数据信息采集,计划用10到20年完成全部藏品采集 [5] - 故宫博物院已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架构,推出“数字文物库”、“全景故宫”等数字项目 [4][5]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200个洞窟的数据处理,总数据量超过500TB [6] - “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实现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 [6] - 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藏经洞”云游戏和数据库平台,实现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复原与数据共享 [6]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上线,已发布1.2万余种、12万余册古籍数字化资源 [7] - 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积极拥抱技术,丰富阅读服务方式和手段 [7] - 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持续拓展,文化资源加速全民共享 [8] - 上海博物馆东馆《山水江南》数字展览运用数字技术对展品进行二度创作,构建沉浸式空间 [8]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极大提升了文化体验的交互性和自主性 [8] - “数字中轴”项目对北京中轴线7.8公里核心遗产区进行精细还原,开创数字技术全程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先例 [9]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百亿,影片耗时五年,集结4000余人团队,包含1900多个特效镜头和1万多个特效元素 [12][13] - 《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商品销售额超过3亿元,并带动多地旅游业发展 [13]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影视行业,传统需一周完成的镜头通过AIGC技术仅需一人半天,实现降本增效 [13] - AI技术在科幻构想、文化创新、国风动画等方面展现强大能力,重塑文艺创作生产方式 [11][13] - 影游融合、动游融合、影旅融合成为推动文化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模式 [13]
焦点访谈丨产业兴、动能新、活力旺 新画卷正在新疆徐徐展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5 09:44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三山两盆间70年沧海桑田。上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发布,以丰 富的史料和翔实的数据,展现了新疆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到70年来,尤其是党的 十八大以来,新疆高质量发展跑出的加速度。 金秋,新疆大地五彩斑斓,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收获时节,农民们的笑脸是新疆人民今天幸福生活的写照。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2024 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新疆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粮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许建英: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对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有极大的贡献。它是新疆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缩影。新中国 成立以来,新疆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根本遵循,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始终心系新疆各族人民。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 ...
20余场专业沙龙探讨文化领域热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08:53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19日至24日举办20余场专业沙龙 覆盖六大平行论坛主题[2] - 沙龙聚焦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等前沿话题[2] - 活动地点涵盖城市文化地标 文博场馆及热门市民文化打卡地[3] 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 - 专业沙龙探讨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等技术创新议题[2] - 印刷术演变及当代文化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示[2] - 活动选址包括阿里巴巴北京朝阳科技园等文化产业园区代表[3] 文化空间与传播 - 沙龙选址覆盖首都博物馆 故宫大高玄殿数字馆等文博场馆[3] - 市民文化中心如美后肆时 天桥印象博物馆等热门打卡地参与活动[3] - 活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传播及文化遗产价值阐释[2]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 专家这样热议文化中的含“科”量
新华网· 2025-09-25 04:03
文化数字化应用案例 - 全景故宫平台实现四季流转漫游红墙黄瓦的沉浸式体验[1] - 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提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录和珍贵图像的跨时空对话功能[1]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破译古文密码并架设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1] 敦煌研究院数字化成果 - 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2] - 全球78个国家访问资源库且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2] - 数字藏经洞云游戏通过场景再现展示藏经洞从发现到流失的全过程[2] 文物保护技术应用 - 博物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AI预测模型实现文物风险预警和自适应调控的预防性保护[2] - AI技术改变观众角色从信息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接收者[2] - 虚拟与现实融合技术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连接和互动体验[2] 人工智能与艺术融合 -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深度融合重塑艺术领域边界并呈现技术突破与伦理挑战并行的复杂图景[4] - 人工智能打开平行宇宙般的创作维度并推动人类与机器共同编织新的美学语言[4] - 人工智能重构艺术叙事新体系而非充当艺术的终结者[4] 数字化文化传播变革 - 数字化推动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走向互动共生模式[4] - 技术突破使文化传播从地域局限走向全球共享格局[4] - 数字文化发展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并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