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康养
icon
搜索文档
陇原答卷二十载青山作笔绘新卷——甘肃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绿色实践
中国环境报· 2025-06-03 09:34
文章核心观点 - 甘肃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 通过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实践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探索出西部特色绿色发展路径 [2][4][9][13] 崇信县生态建设成果 -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且权重提升至20% 完成生态修复210万平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46.64% 绿化覆盖率53.11% [5][22]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三年达91%以上 地表水水质达Ⅲ类标准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5][22] -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色农产品产值18.75亿元 生态+工业实现绿色工业产值58.5亿元且单位GDP能耗下降15% 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且综合收入38.3亿元 [6][23] 古浪县绿色发展成效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7.8亿元 通过三代治沙人努力使植被成活率突破85% 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突破20亿元 [9][10][26] - 打造百亿级羊产业集群(存栏量350万只) 五十亿级奶产业集群(存栏量5.9万头) 二十亿级蔬菜产业集群(产量68万吨) 农业产业链产值85亿元 [11][27] - 2024年接待游客722.97万人次 旅游收入49.29亿元 2023年碳汇开发收益151万元并完成全市首单林业碳汇交易 [11][27][28] 临泽县生态治理进展 - 2023年GEP达119.86亿元 发放全省首笔GEP生态价值贷80万元 单位GDP能耗下降6.7% 电耗下降21% 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9% [16][32] - 完成人工造林7448亩 退化草原改良1万亩 沙化土地治理两万亩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30.83% [15][31] - 2024年接待游客83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同比增长22.5%和58.48% 建成高标准农田46.38万亩 [17][33] 舟曲县生态保护措施 - 白龙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Ⅰ类标准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8.6% [36] -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5% 建成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区89万亩 完成人工造林12.6万亩 [37] - 打造中藏药材标准化基地3.2万亩 配套新能源充电桩120个 实现公交车辆新能源化改造 [38] 两当县生态产业布局 - 森林覆盖率76.3% 林木绿化率87.37% 截至2024年累计实现生态农业产值14.16亿元 绿色认证产品溢价贡献率超50% [41][42] - 带动农户经营性收入占比提升至51.4% 2020-2024年累计投入8.9亿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单位GDP能耗下降18% 绿色经济占比突破65% [42][43]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万元 年均增长7.9% 林业产业贡献率达50.1% [44] 南梁镇红绿融合实践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2.8平方公里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万亩 完成子午岭林缘区生态移民搬迁136户 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图斑27处 [46] - 红色旅游年接待量突破120万人次 带动第三产业占比达77% 建成风电装机15万千瓦 光伏发电装机8万千瓦 [51] - 建成食用菌产业园年产6000吨 中药材种植基地6300亩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2%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3% [50][51]
广德2025土地供应大曝光!长三角“黑马”如何抢占万亿风口?
搜狐财经· 2025-05-27 12:53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广德市发展 - 广德市作为皖苏浙三省交界的枢纽城市,正以"黑马"姿态崛起,被赋予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典范城市"和"生态绿色康养名城"的使命 [1] - 202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同推进,土地供应总量达1615公顷,涵盖工矿仓储、交通运输、住宅等多类用地 [3] - 城市定位为长三角产业转移"桥头堡",通过"航天+康养"产业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土地供应与产业升级战略 - 工矿仓储用地占比104.16公顷,重点投向经开区及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广德片区,推动工业用地集聚化,亩均投资强度提升至长三角先进水平 [3][4] - 住宅用地31.6公顷优先布局产业园区周边(如城北片区、祠山岗片区),通过旧城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应实现"职住平衡",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为0 [4][5] - 交通运输用地106.95公顷用于G318广德段改建、宁杭高铁二通道等工程,加速融入上海、杭州"1小时经济圈",同步推进通用机场和铁路物流中心建设 [5] 生态保护与资源转化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49.12平方千米(占全域16.5%),重点保护黄山余脉、天目山余脉及凤凰山水库等水源地 [8]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如新杭镇、邱村镇)引入"生态修复+文旅康养"模式,打造"时空长广、鎏金矿城"治理品牌 [8] - 卢村乡、无量溪河周边规划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开发温泉度假、田园疗养项目,通过"竹乡画廊"风景廊道等工程转化生态资源为高端消费场景 [9] 土地集约化与存量改革 - 实施工业用地"亩产倍增计划",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低效园区通过"腾笼换鸟"优先支持PCB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基地 [17] - 老城更新以鼓角楼、天寿寺塔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限制建筑高度保护传统风貌,同时改造迎春街、景贤街等旧街区植入文创商业功能 [17] - 乡村整治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复垦30平方公里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坑塘,腾挪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利用农房发展乡村旅游试点"点状供地"新模式 [17] 发展机遇与挑战 - 区位优势显著:地处三大都市圈交汇点,受益于"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航天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用地指标倾斜 [14] - 产业培育风险:航空航天、康养产业尚处早期阶段,需防范"地产化"倾向,住宅用地供应有限(31.6公顷)可能制约人才引进 [15] - 差异化供地策略建议:对航天、康养等战略产业实行"定向出让+弹性年期"制度 [16]
教人避坑的网红老板,为180万粉丝亲手挖了一个大坑
公司概况 - 山屿海集团是一家以中高端人群健康享老需求为核心的文旅康养企业,业务涵盖房地产、电子商务、海外金融、海外矿业等,对外投资27家公司(存续19家)[10] - 公司通过自建自营、业主托管、合作加盟等方式在国内外发展了超70个康养基地,提供候鸟式旅居度假服务并按年或若干年收取会员费[10] - 董事长熊雄拥有180万抖音粉丝,置顶视频点赞量超30万,曾以投资避坑内容吸引关注[6] 业务模式与暴雷事件 - 舟山嵊泗岛住宅项目承诺年租金回报约8%,托管模式下额外提供6%资金回报+2:8分成收益[13] - 麦子融资租赁平台提供电子产品租赁业务,宣称转租收益率达9.9%-12%,但2024年3月起出现提现困难[15] - 暴雷导火索为互联网金融项目无法兑付,投资者投入金额多为百万级,部分涉及房产投资[10][15] 资本运作与监管动态 - 2024年12月3日向SEC提交IPO申请,计划纳斯达克上市募资900万美元,但同年12月6日被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股权架构合规性说明[17] - 公司持有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超大型矿山,业务版图涉及旅游、地产、金融、电商、矿业等多领域[17] 行业背景与同类事件 - 近年类似暴雷事件频发,包括金恪集团、华侨基金、山海慧等公司因非吸或诈骗被查,部分实控人已潜逃境外[18] - 高收益承诺模式常见于缺乏底层资产的空转企业,房地产贬值加剧流动性危机导致连环暴雷[18]
甘肃“泾川范式”:文化认同成招商引资的 “情感算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14:02
文化根脉与现代产业融合 - 全球阮氏宗亲12次组团寻根,凝聚成总投资3.2亿元的古阮国历史文化展馆,将数字孪生复原阮国宫室,预计年接待寻根游客20万人次[2][4] - 招商大会签约24个项目,总投资47.9亿元,其中绿色产业占比65%[2] - 泾川从2018年能源类投资占比78%降至2025年的31%,文旅康养等绿色产业成为主力[5] 产业投资与布局 - 马来西亚企业家阮永恒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阮陵云谷",融合数字宗祠与康养旅居[2] - 杰克控股利用30亿吨煤炭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澳门燕窝庄依托30万亩药田建设智慧物流中心[2] - 2025年1月发现全球首个风成砂岩区特大型铀矿,为陇东能源基地增添战略资源[2] - 8家上市公司在平凉市布局,当地已形成煤电产能3138万吨、火电装机613万千瓦的产业基底,"平凉红牛"和"静宁苹果"品牌价值分别达223亿元和181亿元[3] 文化基建与产业逻辑 - 古阮国历史文化展馆从签约到奠基仅用120天,实现"拿地即开工"[4] - 展馆融合数字体验与商务接待,主展馆设360度环幕播放《阮氏史诗》,室外智能廊亭可扫码聆听《诗经》中的阮国诗篇[4] - 泾川以阮氏文化为IP内核,构建"文旅研学+农耕体验+工业赋能"链条,包括开发青铜族徽文创雪糕、"阮国御酒"高端品牌等[4] 县域转型与战略支撑 - 印尼企业家阮建武因祖坟与族谱吻合追加2亿元投资,美国阮氏商会牵线硅谷企业考察光伏项目[6] - 当地职业院校开设"文旅管家"专业,首批学员已被签约项目预定,20名阮氏青创会成员与兰州大学合作"阮氏文化元宇宙"[6] - 平凉市定位为"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和"西部文旅康养先行区",为泾川提供战略支撑[6]
政策高频 |中央财政预留充足空间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11 23:23
政策导向与战略部署 - 经济大省需承担更大责任,强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新增破除地方保护、区域协同及民生问题解决要求[1]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科技与人才互动,新增教育评价体系、学校管理自主权、"双减"深化及数字化战略部署[1] - 国内大循环为核心,提出文旅康养融合消费升级、"绿电+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西南开放枢纽建设及巩固脱贫成果[2][3] -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传统产业科技赋能、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为重点方向[3] - 宏观政策组合为积极财政与适度宽松货币,聚焦居民增收、供给优化、市场壁垒破除以激发消费潜力[3] 财政与货币政策 - 2025年财政赤字率按4%安排,规模达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增4.4%[6]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8.4%)[6] - 货币政策将择机降准降息,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扩至8000亿-1万亿,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6][9] 行业金融支持措施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研究配套融资制度支持新模式,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扩大至更多民企[7][9] - 消费金融优化:提高贷款额度、延长期限,聚焦长期大额需求;科技金融试点包括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并购贷款比例提至80%及期限延至10年[8][9] -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试点破解质押难题,覆盖登记、评估、处置环节[9] 平台经济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平台经济监管聚焦收费透明化(出台合规指南)、直播电商规范(专项抽检及监管办法)、促销规则公平及算法透明度提升[10][11] - 涉企执法整治重点查处乱收费、乱罚款,推行"守信免检"及非现场监管,严格查封程序审批与监督机制[11] 新质生产力与民生投入 - 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1万亿元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硬科技)、高素质人才培养及开放创新生态构建[6] - 民生领域支出倾斜,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保持高增幅,中央财政预留政策空间应对不确定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