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造业

搜索文档
酷特智能:授权管理层启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上市相关筹备工作
快讯· 2025-06-10 20:35
公司公告 - 酷特智能于2025年6月10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 [1] - 审议通过授权管理层启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相关筹备工作的议案 [1] - 此举旨在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 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1] - 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1] - 具体推进细节尚未确定 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1] - 需取得相关政府机构 监管机构的备案 批准和/或核准 [1]
央视曝光不防晒的防晒衣,官方:对相关产品进行查封并抽样送检
快讯· 2025-06-09 07:46
公司事件 -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信丰服装加工厂被央视财经频道《财经调查》栏目曝光涉嫌生产假防晒衣 [1] - 弋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等部门连夜对涉事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1] - 相关产品已被查封并抽样送检 [1] - 涉事企业被责令暂停生产销售 [1] 行业监管 - 弋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对同类服装加工企业开展专项排查 [1] - 监管部门表示将对发现的违法问题依法处理 [1] - 监管部门强调将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
创始人退场 棒杰股份易主
北京商报· 2025-06-04 00:34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创始人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出让5.03%股份并将剩余14.91%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上海启烁,交易完成后上海启烁将持有5.03%股份并拥有19.94%表决权,黄荣耀成为实际控制人 [3] - 股权转让价格为4.18元/股,总价9655.8万元,较5月30日收盘价3.95元/股溢价5.82% [5] - 上海启烁为特殊目的主体,成立于2025年4月23日,由黄荣耀旗下企业谊持管理(持股54.55%)与广东创吉(持股98.9%)共同设立 [6] 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公司从无缝服装转型至光伏产业后业绩恶化,2023年归属净利润亏损8843.1万元,2024年扩大至-6.72亿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4862.73万元 [7] - 光伏板块子公司累计逾期借款达7.76亿元,占2024年净资产的258.85%,其中扬州棒杰新能源已停产,棒杰新能源科技新增逾期借款1000万元 [7][8] - 2025年一季度光伏业务收入为0元,无缝服装业务重新成为核心盈利来源 [8] 资本市场反应 - 控制权变更公告后股价高开9.87%至4.34元/股,但当日收跌1.27%至3.9元/股,成交额1.8亿元,总市值17.91亿元 [3] - 黄荣耀曾为凯盛新材第十大自然人股东,其关联企业昌都市粤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亦出现在凯盛新材股东名单 [4][6] 未来战略方向 - 新控股股东计划优化主营业务结构,结合自身资源寻找新增长点,并利用债务重整经验化解子公司7.76亿元逾期借款问题 [8] - 无缝服装业务被明确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以保障持续经营 [8]
重生的TA | 千万订单“复活”! AI虚拟人,拯救宁波老厂
新浪财经· 2025-05-24 07:41
外贸企业转型案例 - 宁波丛绒服装品牌是一家拥有23年外贸成衣加工生产经验的企业,长期与欧美知名品牌合作,年订单量达百万单,其中出口美国占比65% [3] - 受关税问题影响,公司面临严重困境,包括6万件未发出成衣被取消订单,5万件成衣暂停生产,预计损失达上千万元 [5] - 公司通过采用百度AI数字人直播技术实现转型,该技术可24小时自动卖货,定制数字人形象及口播文案,自动化生成逼真直播内容 [5] - AI数字人直播仅需1名运营人员调整话术,相比搭建真人直播间节省了两周时间和十多万元成本 [6] - 借助电商平台提供的180天免佣金、零元入驻和流量扶持政策,公司快速实现了直播销售转型 [7] 企业战略调整 - 公司从单一外贸转向国内外市场并重,面临产品分码包装、七天无理由退换等新挑战 [8] - 当前订单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90%,同时积极布局更多海外市场 [10] - 公司采取"数字人+真人"相结合的直播方式,并紧急招募专业直播团队以应对"618"大促 [8] 行业背景数据 - 宁波市2024年进出口总值达1.42万亿元,外贸排名全国第5位 [5] - 宁波对美国、欧盟、东盟进出口额分别为2443.6亿元、2389.2亿元、1876.9亿元 [5] 行业展会信息 - 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将于6月27-29日在北京召开,由新浪财经主办,四大电商平台联合主办 [10] - 展会首创"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搭建产品与流通渠道直连平台,提供参展帮扶政策 [10] - 展会将帮助参展企业对接采购商、电商平台、品牌买手等渠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0]
一件西服的“数字之旅”,河南这家纺企把服装制造玩成了高科技
河南日报· 2025-05-15 11:55
智能制造体系 - 公司构建了集智能裁床、智能吊挂、智能分拣和仓储于一体的完备智能化生产体系 [1] - 通过数字化转型投入实现各品类生产效率提高35%-67%,运营成本降低7%,产品不良率降低4%,单位产值能耗降低40% [1] - 现拥有23条智能西服生产线、21条衬衫生产线、3条免烫生产线,年产能为高档西服40万套、衬衫150万件 [1] - 采用三级智能分拣系统,拥有6万个仓位,是行业内仓位最多、分拣级别最复杂的智能分拣系统 [2] 生产流程优化 - 每件裁片通过芯片与衣架精准绑定,赋予唯一"数字身份",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1] - 智能储存分拣系统按照数字中心生成的包装方案自动完成收货、传输、分配库区、拣配包等流程 [1] - 衣物全程无需人工搬运,所有输送、数据采集、筛选、配对都由系统自动运算完成 [2] 企业荣誉与认证 -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河南省科技型企业、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称号 [2] - 通过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坚持品牌战略,推行技术创新和精益生产 [2] 社会效益 - 公司吸纳当地及周边劳动力1000余人,涵盖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 [3] - 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产业人才培养 [3] 未来发展 - 公司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加大研发投入,依托优质营商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 [3] -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贡献力量 [3]
纺织业回流美国,为什么这样难?
环球时报· 2025-05-13 06:47
美国纺织业现状 - 美国纺织业空心化严重 目前仅存约100家棉纺厂 相比1893年的近900家减少89% [1][2] - 生产线大量闲置 产业转移路径清晰 从美国→日韩→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 [1][4] - 南卡罗来纳州等传统纺织工业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彻底衰落 [5] 产业回流障碍 - 劳动力成本过高 2023年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27美元 是越南的6倍 [8] - 缺乏熟练工人 年轻一代不愿从事纺织工作 现有工人年龄普遍偏大 [6][7] - 供应链断裂 97%服装鞋类依赖进口 布匹棉纱等原材料需从国外采购 [7][8] - 自动化替代困难 机器人难以完成缝纫等精细操作 误差率较高 [6] 政策争议 - 财政部长贝森特称纺织业是"过去式" 应聚焦精密制造业 引发行业抗议 [1][5] - 部分政客主张通过关税保护振兴纺织业 但经济学家普遍不认可该方案 [4][7] - 行业组织指出美国缺乏劳动力 技能 材料和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回归 [7] 全球影响 - 强行回流将冲击东南亚和拉美纺织业 马达加斯加可能流失6万个岗位 [9][10] - 破坏现有全球供应链体系 导致贸易报复和区域经济失衡 [9][10] - 跨国公司或采取"双轨制" 在美设厂满足本土需求 在南方国家保持规模生产 [9] 专家观点 - 产业回流需重建供应链 培训工人 政府补贴 发展绿色技术等多重条件 [7][8] - 纺织业具有游牧特性 20世纪70年代留不住的产业现在更难回归 [1][4] - 短期可能增加就业 但长期加剧南北产业分化 无法解决铁锈带问题 [9]
越南工厂恐慌加剧,“客户已开始撤单,再等90天有何用?”
观察者网· 2025-05-04 19:18
核心观点 -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越南出口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工厂利润率下降、订单取消和裁员 [1][2][4] - 越南经济高度依赖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0%和名义GDP的27%,高额关税可能将越南经济增长率削减一半 [5] - 越南工厂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客户开始取消或推迟订单,工厂被迫调整生产策略 [6][7][9] - 美国消费者最终可能为关税买单,导致服装等商品价格上涨 [11] 行业影响 - 越南制造业经济增长迅速,但关税不确定性已削弱其增长 [2] - 越南工厂平均利润率仅为5%,高额关税将严重侵蚀利润 [1][10] - 服装行业受影响严重,美国对越南进口服装的关税已接近28%,若再加征20%或更高,将导致工厂和客户利润大幅下降 [10] - 家具行业也受到冲击,2023年美国26.5%的家具进口来自越南 [10] 公司影响 - 耐克约50%的鞋类产品和28%的服装在越南生产,阿迪达斯有39%的鞋类和18%的服装依赖于越南工厂 [10] - UGG和Hoka母公司Deckers Brands在越南拥有68家供应链合作伙伴 [10] - The North Face、Timberland和Vans所属的VF公司有17%的供应商在越南 [10] - Mian Apparel为Costco、沃尔玛等品牌生产泳装、牛仔裤和夹克,雇用了1.2万名工人,客户正在催促加快交货速度 [6] - Thanh Cong公司为New Balance、阿迪达斯等品牌生产服装,有6000名工人,美国客户已开始要求降低价格 [9] 经济数据 - 过去十年(不包括疫情期间),越南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 [5] - 美国对越南鞋类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13.6%,服装产品税率为18.8%,特朗普最新宣布的税率将使耐克和阿迪达斯支付三倍多的税费 [10] - 特朗普计划对越南进口产品征收46%的关税 [1][4]
酷特智能:2024年报净利润0.89亿 同比下降20.54%
同花顺财报· 2025-04-29 02:33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 37元 同比下降21 28% 2023年为0 47元 2022年为0 36元 [1] - 每股净资产5 26元 同比增长6 48% 2023年为4 94元 2022年为4 51元 [1] - 每股公积金1 69元 与2023年持平 2022年同样为1 69元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2 27元 同比增长11 82% 2023年为2 03元 2022年为1 65元 [1] - 营业收入7 09亿元 同比下降5 09% 2023年为7 47亿元 2022年为6 16亿元 [1] - 净利润0 89亿元 同比下降20 54% 2023年为1 12亿元 2022年为0 85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7 25% 同比下降26 47个百分点 2023年为9 86% 2022年为8 18%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3489 96万股 占流通股比19 7% 较上期减少992 47万股 [1] - 张代理、张蕴蓝、张琰持股不变 分别持有895 69万股(5 06%)、613 57万股(3 46%)、587 90万股(3 32%) [2] - 宁波以琳泰富创业投资减持295 36万股 当前持股393 96万股(2 22%) [2] - 朱海刚、摩根士丹利、武继英等5名股东新进前十大 持股量在66 95万至220万股之间 [2] - 陈雪、牧太平、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等5名股东退出前十大 原持股量在206 64万至287 83万股之间 [2] 分红送配方案 - 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3]
爆款越火,老板越穷,谁「杀死」了中国服装厂?
商业洞察· 2025-04-10 17:28
行业现状 - 中国服装制造业面临双输局面:工厂端利润持续降低、成本不断升高,消费者端对质量下降和预售期延长怨声载道 [3][4][5] - 浙江诸暨大唐袜业城曾占电商平台袜子销量的70%,如今市场萧条,下午繁忙时段人流稀少 [7][8] - 家庭作坊年毛利从30-40万降至十几万,网店客户订单量锐减至100双/单,利润仅2-3分/双 [10][11] 库存与订单危机 - 工厂普遍采用"先货后款"模式,库存积压导致现金流断裂,200万库存无法消化 [13] - 爆款面料订单2万米中仅售出1万米,剩余库存被迫亏本处理 [13] - 外贸订单付款周期恶化,俄罗斯95万订单为回款被迫让利10万 [14] 电商冲击与低价竞争 - 电商逻辑与工厂需求矛盾:品牌方追求爆款导致订单不稳定,工厂需承担库存风险 [16] - 爆款仿制现象严重,100元女装被广东厂商压价至60元,劣币驱逐良币 [17][19] - "赌数据"模式盛行:低质商品通过高销量弥补高退货率,9.9元商品退货率达90%仍可获利40元 [22][24] 成本结构恶化 - 30年老机器残值仅500元/台,新机器投资需8万元/台,小厂无力承担 [29][31] - 人工成本高企:基础工月薪7500元需包食宿,挡车工1万元,喷气工1.2万元 [33] - "一体机"升级需800万投资(100台),政府补贴门槛需50台起 [35] 转型路径探索 - 产业向河南、江西等低线城市迁移,每双袜子成本降低0.03-0.05元 [37] - 部分企业出海东南亚,巴拉圭设厂案例三年资产破千万 [39] - 品质升级策略见效:客户流失20%但利润反增10% [40]
爆款越火,老板越穷,谁「杀死」了中国服装厂?
36氪· 2025-04-09 19:03
行业现状 - 服装制造业面临利润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行业陷入困境 [1] - 消费者对服装质量下降和预售期延长的不满情绪加剧 [2] - 外贸订单减少导致库存积压,浙江诸暨大唐袜业城等传统产业带客流锐减 [5][6] 经营困境 - 小型工厂订单量骤降,某袜子家庭作坊年毛利从30-40万降至十几万,面临租金压力 [8][9] - 库存周转困难,某客户100万订单未提货导致近200万库存积压 [11] - 爆款产品被快速仿制导致供过于求,某面料工厂2万米布料仅售出1万米,其余亏本处理 [13] - 外贸回款周期长,某95万俄罗斯订单为周转资金被迫让利10万 [14] 电商冲击 - 电商碎片化订单打乱生产节奏,50-100双小单成为常态 [29] - 低价仿品泛滥,某100元女装被广东厂商以60元仿制 [20] -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显,97%棉袜成本2.5元被迫降级为60%棉1.5元产品 [22] - 电商"赌数据"模式盛行,低质产品通过高退货率仍能实现更高利润 [25][27] 成本压力 - 人工成本高企,基础纺织工月薪7500元,技术工种达1-1.2万元 [40] - 设备更新成本巨大,新型袜机单台8万元,100台需投入1300万(含运营资金) [41] - 家庭作坊30年老机器仅能500元/台报废,无力升级 [36][38] 转型路径 - 产业向河南、江西等低线城市转移,单双袜子成本降低0.03-0.05元 [44][45] - 部分企业出海东南亚,某巴拉圭工厂三年资产破千万 [47] - 头部工厂选择设备升级,某企业重建厂房并更新设备 [48] - 差异化策略见效,某厂商放弃20%客户但利润反增10% [48] 行业展望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产业转移被视为必然趋势 [48] - 企业需保持韧性以度过周期,坚守者或在下轮周期获益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