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
搜索文档
分红超210亿却背债百亿?海澜之家冲刺港股,库存百亿现金吃紧
证券时报· 2025-10-21 06:53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增长呈现“微增”与“下滑”交替的波动态势,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15.66亿元,同比微增1.73% [1][6][7] - 公司净利润自2018年达到34.56亿元峰值后整体呈震荡下滑态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88亿元,同比下降3.1% [1][7] - 作为公司营收支柱的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收入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83.95亿元,同比下降5.86%,2024年该系列收入同比下滑7.22%至152.7亿元 [1][14] - 公司业绩增长动力主要依赖团购定制系列与其他品牌,2025年上半年两者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7%和65.57%,但合计营收不足30亿元,对整体业绩拉动有限 [14] - 男装行业整体承压,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13家男装上市公司中仅4家实现营收增长,多家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或营收下滑的情况 [8] 存货状况 - 公司存货问题突出,2025年上半年存货账面价值达102.55亿元,占净资产的57.83% [1][16] - 存货周转效率持续下滑,存货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263天攀升至2024年的330天,2025年上半年为323天 [1][16][19] - 存货库龄结构恶化,2024年超百亿存货中,1年以上的存货达46.9亿元,其中2年以上的有5.15亿元 [16][19] - 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下,2025年上半年超百亿存货中有71亿元为可退货商品,2024年底近120亿元存货中82.71亿元为可退货商品 [18] - 部分服装品类出现“越增产越积压”循环,2024年鞋子生产量暴增187.89%,库存激增143.28%,夹克衫、羽绒服生产量提升40%以上,库存增加30%以上 [19]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货币资金在2024年骤降42.91%,从年初的119.01亿元锐减至年末的67.94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萎缩55.7%至23.17亿元 [1][21] - 短期偿债压力凸显,2025年上半年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合计达102.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应付款项为80.13亿元,已超过同期78.89亿元的货币资金储备 [1][22][23] - 公司维持高比例现金分红,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现金分红达65.16亿元,分红比例高达269.04%,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达214亿元 [1][24] - 控股股东周建平家族通过直接与间接持股合计持有公司45.75%的股份,成为高分红策略的最大受益者 [25][26]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 - 公司采用“上游占款、下游加盟”的类金融、轻资产模式,上游延期支付供应商货款,下游依靠加盟商资金拓展门店 [17][27] - 该模式面临挑战,下游加盟店数量持续收缩,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加盟店从2019年末的5241家峰值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91家,减少超1000家 [28][29] - 公司积极推进向“全家人的衣柜”转型,通过多品牌、全品类战略布局男装、女装、童装、运动装等领域,并收购斯搏兹51%股权以拓展运动品牌零售业务 [11][12] - 公司费用结构呈现“重销售、轻研发”特点,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4.72亿元,占营收比例达21.37%,研发费用仅1.06亿元,占比不足1% [1][30] - 公司加速全球布局,海外营收从2022年的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55亿元,但占总营收比例仍不足2% [32] 港股上市展望 - 公司启动港交所上市筹备工作,旨在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 [2] - 高股息公司颇受香港投资者青睐,公司上市以来68.34%的分红率或成为其冲击港股的有利因素 [2] - 公司面临的基本面问题,如主品牌疲软、存货高企、现金流紧绷及研发投入不足等,可能影响其港股估值及投资者长期认可度 [31][32]
江西新余 昔日“空城”变“鞋都”
金融时报· 2025-10-14 11:40
江西省新余市是一座拥有雄厚基础的工业城市,工业产值占据全市总经济的半壁江山,其中钢铁、锂电 两大主导行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超过70%。产业结构高度集中,不仅易造成经济运行波动,而且制约 当地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新余市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锚定 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目标,在巩固钢铁、锂电"双轮驱动"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全市 产业结构不断向多元化迈进。以新履小镇为代表的制鞋产业在当地金融系统"真金白银"的支持下,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江西省规模最大的制鞋基地,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培育壮大的生动 缩影。 雪中送炭 助力产业从无到有 步入仙女湖畔新履小镇,一家家制鞋企业鳞次栉比,一辆辆货运车正井然有序地将各式鞋子发往全国各 地。记者了解到,这座号称"中部鞋都"的小镇曾走过一段曲折坎坷的涅槃之路。 新履小镇的前身是赣西万商红商贸物流中心,这里最初是为物流、商贸等产业而建。2014年投入运营 后,由于定位不准、市场波动等原因,大部分商铺、仓库都处于关闭闲置状态,到2018年时商户入驻率 仍不足15%,几乎沦为一座空城。 面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积极破局,通过优惠 ...
陈光炎长文剖析稀土与贸易平衡:美国超过8成精炼稀土来自中国,短期内难以改变
聪明投资者· 2025-10-13 11:33
稀土的战略地位与贸易影响 -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是美国的23倍,美国储量仅为190万吨[41][44] - 美国超过80%的精炼稀土依赖中国供应,这些稀土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和清洁能源领域[8][53] - 美国及其盟友若要构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预计需要5至15年时间,短期内难以替代[10][63] 中国的稀土管理政策 -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许可制度,许可证有效期为6个月,并对军工、半导体等敏感用途实行逐案审批[4][8][11] - 中国拟禁止非国有企业从事稀土开采、冶炼和分离,未来仅授权大型国有企业运营,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生产数据[73] - 中国将出口管制扩展至镓、铋和钨等其他战略性矿物,并加强技术信息管控以防知识外泄[73][74] 稀土在国防与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 稀土元素对现代军事系统至关重要,美军F-35战斗机使用超过400公斤稀土金属,"爱国者"反导系统等均依赖稀土构件[43][52] - 稀土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武器、雷达系统、无人机电机、喷气发动机及夜视光学系统等国防技术[45][47] - 稀土还支撑电动车、风力发电、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福特汽车曾因磁体供应受阻导致工厂停产一周[58][69][70] 关税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达100%的关税,导致美股单日蒸发2万亿美元市值[5] - 高关税下,中国对美服装出口在2025年5月同比下降52%,市场占比降至9.9%,为数十年来较低水平[21][22] - 尽管面临高关税,部分企业如Pashion Footwear仍选择中国制造,因中国供应链在效率、工人技能和灵活性上具有优势[24][25] 全球供应链调整与应对 - 美国启动《国防生产法》并投入稀土回收研究,但本土唯一运营的稀土矿场MP Materials仍需将矿石运往中国加工[55][56] - 缅甸供应全球50%至60%的重稀土,近期动荡导致中国从缅甸的稀土进口量减少一半,引发全球供应趋紧和价格上涨[64][84] - 中国通过加强在东盟地区的投资合作进行回应,2024年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以应对美方关税影响并保持市场准入[27]
消费者掉入“大额返现”“赠品丰富”优惠陷阱 线上线下诱导充值乱象调查
新华网· 2025-10-09 08:02
行业营销模式分析 - 各类诱导充值营销行为在线下话费充值、美容美发、餐饮消费及线上游戏充值、平台会员、网购返利等领域屡见不鲜 [1] - 商家常以“大额返现”、“折扣力度大”、“赠品丰富”为诱饵,利用信息不对称刻意隐瞒关键条款 [1] - 诱导充值行为构成欺诈性销售或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6] 具体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案例 - 话费套餐案例:某营业厅将“预存100元享每月减15元”包装成“预存140元得280元”,消费者多付40元且套餐流量吸引力有限 [2] - 鞋店促销案例:充值500元免费获赠一双鞋,但后续消费需从预存款中扣减且需额外支付现金,预付款不退且仅限店内消费 [2] - 美容行业案例:以“幸运顾客”中奖为诱饵,引导参与“点赞开盲盒”活动,进而劝说充值冲榜,承诺充值可获10倍积分及奖金,有顾客被诱导充值数万元 [3] - 线上平台案例:网购平台“购卡满800元可享券后0.1元购买睡衣”活动,但优惠券下无可用商品,平台与店铺互相推诿 [4] - 影视平台案例:界面设计利用用户记忆模糊性,弹出“会员即将到期”续费提醒,导致消费者提前续费 [5] - 游戏平台案例:直播推广声称“充值88元每日登录领红包,领满60天可提现”,但实际规则要求奖金累积到高额指定金额才能提现,消费者计算后发现无法达到提现门槛 [5] 行业规范与治理建议 - 建议强化监管力度,将监管触角前移至合同签订环节,强制经营者对格式条款履行清晰说明义务 [7]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诱导消费/充值”行为的法律界定与处罚标准,例如《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已明确网络游戏广告不得含有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诱导充值的内容 [7] - 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整合多方力量对老年人等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群体进行精准风险教育和防骗宣传 [7] - 建议推动企业自律与行业规范,企业应强化自律意识,行业协会应制定并细化行业准则 [8] - 建议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在消费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维权渠道,鼓励公众监督曝光不法行为 [9]
全球媒体聚焦 | 《金融时报》:美国关税政策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开始显现
搜狐财经· 2025-10-06 13:27
关税政策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开始推高美国消费品价格,涉及从罐头到汽车零部件等多种商品 [1] - 在企业清空库存并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后,一系列依赖贸易的商品价格出现加速上涨 [1] - 自4月以来,29种“软线产品”中有11种(如T恤和鞋子)、18种“硬线产品”中有12种(如自行车和洗碗机)、16种体育用品中有5种被零售商上调价格 [3] 具体商品类别价格涨幅 - 在截至8月的六个月时间内,音响设备价格上涨14%,女装价格上涨8%,工具、五金用品上涨5% [1] - 全球最大的家具制造商阿什利家具大部分产品自10月5日起涨价3.5%至12% [3] - 汽车零部件零售商AutoZone首席执行官表示,随着关税影响的全面显现,涨价幅度可能会更大 [3] 企业对关税的成本反应 - 一些零售商在关税开征前加紧进口,其他企业则通过提高特定商品价格来保护利润 [1] - 阿什利家具首席执行官指出持续的关税形势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挑战 [3] -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调查显示,食品服务、建筑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均对关税影响表示担忧 [3] 关税成本的分摊与未来预期 - 目前美国消费者仅承担了关税成本的30%至40%,约三分之二的关税成本由企业消化 [4] - 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预测,未来数月消费者的承担比例将扩大至60% [4] - 消费者还将面临更多影响 [4]
始祖鸟咋成了“失足鸟”
经济网· 2025-09-23 11:44
事件发酵后,多家户外品牌赶紧站出来划清界限,纷纷表态"尊重自然":拓路者PioneerCamp说要"践行'无痕'山野理念,以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奥索卡强 调"笃行无痕山野,让自然无痕";骆驼更直接,一句"巅峰之下,万物有灵。骆驼不点烟花,只燃烧对自然的热爱"。 本刊记者 崔晓萌 这两天,户外圈"顶流"始祖鸟,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火"遍全网。9月19日,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处,点燃了名 为《升龙》的烟花表演。 但一场本该赚足眼球的艺术营销,让始祖鸟深陷舆论漩涡。 始祖鸟向来端着"高端、专业"的架子,从设计到宣传一直紧扣"户外精神"。无论走进门店、还是打开线上平台的官方店铺,那股透着"敬畏自然"的品牌调 性扑面而来。这次拉上知名艺术家、选在高原秘境搞创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想借艺术和大自然名头,再给品牌形象镀层金。 谁能想到,在高原上炸开的烟花,也炸响了全网质疑: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经得起这场烟花"折腾"吗?这与其天天喊的"环保理念",不是背道而驰吗? 品牌能靠营销赚到一时的热度、靠溢价收割一波消费者,但想在市场里站得稳、走得远,还得靠实打实的品质和经得起检验的口碑。这是制造业 ...
买高端包必须花大价钱配货?爱马仕“潜规则”获美法院支持
扬子晚报网· 2025-09-18 18:26
法律诉讼结果 - 美国加州旧金山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詹姆斯多纳托于9月17日驳回了消费者对爱马仕“配货潜规则”的指控 [2][4] - 法官裁定爱马仕的稀缺策略是合法的商业实践,并非滥用市场力量,这一裁决结束了诉讼 [4] - 法官重申爱马仕作为私人企业有权控制生产和销售,如限制生产铂金包并且制定高昂的价格,这种行为不构成反垄断违法 [4] 原告指控内容 - 原告于2024年3月提起诉讼,声称爱马仕利用独家市场支配地位,强迫消费者先购买大量其他“辅助产品”才能获得购买铂金包的机会 [2] - 原告认为爱马仕利用铂金包的稀缺性胁迫顾客进行额外消费,违反了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加州不正当竞争法 [2] - 原告指出爱马仕及其销售人员明白很多被诱导购买其他产品的顾客实际上根本无法买到铂金包 [2] 爱马仕销售策略 - “配货潜规则”是爱马仕销售铂金包等高端产品的一种隐秘销售策略,这些产品不在线上销售,也不公开陈列在门店货架上 [2] - 公司通过销售人员的指导和门店政策,优先将铂金包提供给已建立“足够购买历史”的忠实客户 [2] - 客户通常需先购买大量爱马仕的其他产品,如围巾、鞋子、珠宝、家居用品等,证明自己的“忠诚度”,总花费可能达数万美元甚至更多 [2] - 爱马仕在各国市场都采取这种销售策略 [2]
除了12315,这些正规投诉途径也能帮你维权
新浪财经· 2025-09-15 14:21
政府服务类投诉渠道 -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处理政府部门服务及公共事务问题 例如社保断缴 居住证办理延误 施工噪音或市场缺斤短两等问题 该渠道作为政府服务总客服会将问题转交对应部门并跟进反馈进度 [2] - 投诉时需提供时间 地点 具体问题描述及相关凭证如缴费记录或照片以加速处理流程 案例显示供暖问题投诉后3天内解决并获半个月供暖费退费 [2] 互联网消费投诉平台 - 黑猫投诉平台覆盖近万家企业 包括社区团购 小众APP 电商巨头及连锁品牌 具备便捷性 时效性和透明性三大优势 支持手机小程序 电脑网页或APP提交投诉 [3][4] - 投诉流程需填写商家信息 问题描述 诉求及凭证 平台当天对接商家官方账号并推送受理反馈 系统通过手机号或微博实时推送处理进度节点包括提交 响应及结案状态 [4][5] - 投诉内容需包含消费时间 订单号 问题核心及明确诉求 并上传订单截图 商品问题照片和客服沟通记录(隐私打码)以提高处理效率 案例显示三包政策换货诉求得到解决 [5] 其他消费投诉渠道 - 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或官网受理消费纠纷如假冒商品或三包义务拒绝 处理周期7-15个工作日 但主要针对消费类问题而非政府服务 [6] - 当地消费者协会处理预付卡纠纷如健身房跑路或美容店退款 案例显示消协介入追回3000元余额并协调新店家提供同等服务 [6][7] 行业专属投诉渠道 - 金融领域问题如银行乱收费 网贷高利贷或保险理赔难可通过银保监会热线12378或官网投诉 案例显示房贷担保费投诉后银行退费并道歉 [8] - 房产物业问题如延期交房 房产证办理或物业乱收费可联系当地住建局物业科或房地产行业协会 案例显示物业私自改造绿地投诉后恢复并道歉 [8] - 教育培训问题如机构跑路或虚假承诺可找当地教育局(学科类)或人社局(职业技能类) 案例显示教育局协调其他机构接收学生减少损失 [8] 投诉准备要素 - 投诉需准备证据包括消费凭证(发票 订单截图) 沟通记录(聊天记录 录音)及问题照片或视频以增强说服力 [9] - 消费纠纷投诉时效为1年 超过时效可能影响处理结果 选择正确渠道如网购用黑猫 政府服务用12345可提升维权效率 [9]
线下无理由退货何时成“标配”
北京晚报· 2025-09-12 14:54
线下无理由退货政策执行情况 - 北京市发布线下无理由退货指引 实体店可自愿承诺退货并自行决定商品范围、条件和适用范围 [1] 品牌专柜退货执行现状 - 7家商场40余家服饰专柜中除2家外均支持7天内无质量问题退货 要求保留发票和吊牌 [3] - 记者在10余个品牌专柜实测退货均成功 包括Only、Zara、优衣库等 退款即时到账 [3] - 不支持退货的品牌会在消费前明确提示 如银座和谐广场善喜来了店铺 [3] 中小实体店退货困境 - 走访12家中小服装店显示 9家明确不可退货 仅2家品牌集合店支持7天退换 [4] - 店主普遍质疑实体店退货需求 认为消费者已现场试穿不应退货 [4] - 消费者反映退货需准备理由并经历反复劝说 过程体验较差 [4] 退货流程效率问题 - 部分商场退货流程繁琐 需填写退货单、工作群报备和多层级审批 全程耗时10多分钟 [5] - 西单大悦城STARTER专柜退款周期达20多天 超14个工作日的承诺时限 [5] - 退款延迟因需总公司审批 资金进入公司总账导致流程延长 [5] 线上线下退货标准差异 - 线下退货时限普遍为7天(优衣库除外为30天) 线上因确认收货延迟实际时限更宽松 [6] - 电子产品线下专柜要求未拆封可退 线上仅要求未激活可退 标准更严格 [6] - 始祖鸟门店超7天无质量问题不予退换 线上客服同步执行该规定 [5] 退货衍生权益损失 - 退货后优惠券不予退还 积分同步扣除 如Vero Moda专柜2000积分兑换的100元券作废 [7] - 以旧换新补贴仅限单次使用 退货后补贴权益作废 无法再次享受 [8] - 旧机回收金额可退还 但额外补贴(如100元)在退货后失效 [8] 商家执行难点与行业影响 - 商家担忧退货导致商品折旧(如断码款难再销售)和管理成本增加 [9] - 存在消费者恶意使用退货政策风险(如穿后退货) 部分商家因此全面禁止退货 [9] - 行业专家认为明确线下退货政策可增强消费欲望并减少纠纷 但操作层面存在商品状态判断等难点 [9]
血本无归!鞋厂老板花5万请千万网红带货仅卖出58双鞋
新浪财经· 2025-09-05 20:24
直播带货行业欺诈模式 - 网红通过"破价必爆单"等口头承诺诱导商家备货但拒绝写入合同 [2] - 直播时伪造订单数据并通过批量取消订单造假 实际销售58双远低于承诺的20000双 [2] - 利用不保量合同拒绝退款 并通过壳公司签约逃避法律责任 [2] - 部分劣质商品退货率高达70% 如宣传真皮实为PU材质 [2] 商家风险防控措施 - 合同需约定保底销量及未达标退款比例 例如销量未达60%退50%费用 [4] - 必须通过蝉妈妈等第三方平台验证网红历史带货数据和粉丝画像 [4] - 需警惕低价坑位费陷阱 5万元聘请千万粉丝网红可能存在超过90%水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