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大湖新记丨护住碧水 换得金山——湖南大湖的生态答卷与时代新韵
长沙晚报· 2025-08-22 08:20
生态保护成效 - 东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14.3% 越冬候鸟增至25万只 麋鹿繁衍至300多头[4] - 古丈县栖凤湖水质从Ⅳ类跃升至Ⅱ类 建成23公里生态廊道[6] - 安化县雪峰湖筹资8亿元专项资金推动1806户养殖户转产 入选省级美丽河湖案例[6] - 望城区大泽湖湿地从劣Ⅴ类水质修复至白鹤 小天鹅重返[8] - 水府庙水库恢复水域面积260亩[8] 跨区域治理协作 - 湘潭与娄底签署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办理54起公益诉讼案件[8] - 涔天河水库拦截洪水28次 累计拦洪29亿立方米 为湘江下游补水71亿立方米[11] - 斜陂堰水库实现水安全 水生态 水经济协同发展[11] 文化赋能与旅游经济 - 张家界宝峰湖年购票超70万人次 境外游客占比50%[13] - 新化县车田江水库带动周边人均年收入增长1000元[16] - 邵阳县投资近3亿元建设蓝印花布特色小镇[16] - 洪江市清江湖文化项目带动3.4万名移民就业[16] 绿色产业发展 -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PUE值稳控1.2以下 用电成本降低38.5% 算力规模同比增长200%[19] - 园区实现IDC租赁收入1亿元 带宽收入1.9亿元[19] - 柳叶湖体育赛事贡献文旅产值30% 垂钓收入激增418%[19] - 天子湖桨板运动消费年均增长25% 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2.2亿元[20] - 酒仙湖开发投入20亿元 建成54家民宿[22] 传播影响力 - 系列报道全平台阅读量突破2亿次 微纪录片播放量超1800万次[23] - 微博17个话题中11个登上热搜 总阅读量数千万[23] - 抖音发布28条短视频 单条播放量超百万次[23]
哈萨克斯坦新设国家级自然公园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7:48
中新网阿斯塔纳8月21日电 据哈通社当地时间21日消息,哈萨克斯坦政府日前通过决议,在江布尔州新 设国家级"梅尔克"自然公园,旨在保护该国境内天山西麓的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据介绍,未来该公园将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并吸引社会公众参与,为加强区 域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条件。 消息称,"梅尔克"自然公园的设立是该国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维护山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举措。该公 园的设立是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当地社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共同推动下实现的。 据哈生态与自然资源部介绍,该公园总面积约8.66万公顷,园区内栖息着雪豹、盘羊、豪猪、猞猁等珍 稀野生动物,其中部分物种已列入该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
科技赋能守护“国宝”栖息地 打造“智慧脑”守护绿色家园
央视网· 2025-08-21 16:23
欢迎大家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这里是四川乃至中国第一批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中国最早 引入红外相机对野生大熊猫进行观测的地方。 专家表示,过去保护大熊猫,更多地关注,比如说它的本身。现在理念发生变化,为了保护它的栖息地,追踪监测栖息地的质量 及其变化,从而达到对大熊猫的保护,科技赋能。 这套"天空地"一体化协同监测体系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共同 搭建完成,旨在研究大熊猫国家公园栖息地生境质量变化,为大熊猫栖息地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支撑。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未来三年,我国将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 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全面提升国家公园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作为全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进行 这项工作的探索。来看总台记者的探访。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监测,科技人员绘制出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精确到每一棵树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样本栖息地的三维模型,还首 次将大熊猫原始栖息地的森林结构进行了热成像立体分析。 CCTV 13 CTN > Com 5 444 全自动叶面 ...
苏州市政协太湖保护委员工作室成立
苏州日报· 2025-08-21 08:20
昨天(8月20日),市政协太湖保护委员工作室揭牌成立,这是我市首个区域型委员工作室。市政 协主席朱民出席并讲话。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苏州市政协成立了太湖保护委员工作室, 让全国、省、市、区四级委员和专家学者携手参与、各展所长。同时,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和虎丘 区四个沿湖板块协调联动,重点围绕太湖保护与发展问题,开展深度协商,精准建言献策。 朱民在讲话中表示,保护好太湖是政协的重大历史使命,本届政协委员已提交22件相关提案、50篇 相关社情民意,很多建议得到了采纳和落实。委员工作室要充分发挥多方资源联动以及委员的专业优 势,助推太湖流域建成"世界级生态湖区"。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张桥等作交流发言。 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刘乐明,副主席李赞,秘书长吴炜参加。 ...
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川日报· 2025-08-20 08:26
国家公园建设理念 - 国家公园建设遵循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三大理念 [1] - 实现全民共享是未来五年关键课题 需通过低门票和特定群体免票政策降低体验壁垒 [2] - 大熊猫国家公园凭借生物多样性优势和旗舰物种情感纽带 具备推进全民共享的天然条件 [2] 自然教育与公众参与 - 自然教育存在课程零散和缺乏系统规划问题 需通过科学方法设计跨学科生态体验场景 [2] - 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发立体关联教育资源 整合动物迁徙、气候水文等多学科知识并通过多样化产品呈现 [2] - 科普馆采用沉浸式互动和差异化展陈 需结合运营思维实现公益性与市场性统一 [3] 社区协同与产业发展 - 国家公园建设核心为发展命题 需推动公园与周边社区协同实现可持续保护 [5] - 唐家河中蜂科普馆融合文旅、文创交易与自然教育 成为多功能社区发展平台 [5] - 青川县投放超12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管护员补助、基础设施提升和林下经济发展项目 [5] 经济效益与转型成果 - 青川县国家公园周边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农户占比达45% 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8年提升超230% [5] - 宝山村依托景区资源发展温泉度假、精品民宿集群及山地运动 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8万元 [5] - 通过全国性营销渠道对接高端消费市场 推动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5]
马鞍山长江保护日:打造“一江碧水向东流”城市生态客厅(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8:02
城市发展转型 - 马鞍山市通过系统治理、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机制创新四大路径实现从"滨江不见江"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转变 [1] - 统筹推进长江两岸79公里岸线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实施"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提升工程" [1] - 东岸芦苇江湾、滨江文化公园、采石矶景区形成串联景观带 西岸和州之心、浮沙圩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2] 生态建设成果 - 长江马鞍山段长36公里 流域面积4049平方公里 岸线79公里 流域人口约220万人 [1] - 形成生态岸线、生活岸线、文旅岸线交相辉映的格局 从工业岸线转变为"城市生态客厅" [2] - 建立"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机制 [2] 文化品牌建设 - 举行两届马鞍山长江文化论坛 举办2024采石矶长江音乐节 [1] - 加速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马鞍山段) 深挖长江大保护"生态福利" [1] - 通过全国首个"长江保护日"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1]
点“绿”成金让生态“颜值”变为文旅“价值” 夏日经济迸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8-18 11:44
福建南平光泽县清溪村文旅发展 - 清溪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部 是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 近年来统筹推动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 [1] - 打造漂流项目 游客可体验山水之间的欢乐 青山环抱 溪水碧透 [1] - 2021年开始整治生态环境 从垃圾乱倒 污水横流转变为集休闲观光 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户外空间 [3] - 利用清溪古街文化资源 建成豆腐工坊 休闲茶馆 汉服体验馆等多种业态 带动村民增收 [5] - 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50万元 [5] 重庆丰都雪玉山生态景观 - 降雨后出现壮观云海景观 清晨阳光穿透云层 云雾五彩斑斓 [6][9] - 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与云海 山峦相映成趣 体现自然之美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 [9] 云南亚洲象保护与监测技术 -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种群数量稳定增长至300多头 [10] - 通过无人机 红外相机与地面传感器融合应用 实时监测亚洲象活动轨迹与栖息环境 [10][14][16] - 监测系统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野象动态 前端信息实时回传至预警平台 App和村寨智能广播 [16][18]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网络自2020年试运行以来累计发布预警1.3万余次 有效减少人象遭遇事件 [18]
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如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8-18 10:04
生态环境建设 - 深入开展蓝天行动 强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2] - 推进碧水行动 整治白莲河流域水库岸线及排口19个[2] - 实施净土行动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98个 治理率达63.67%[2] - 建立大别山五针松保护长效机制 建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繁育园[2] - 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全县无化工企业及"两高"项目[3] 农业产业升级 - 新建生态茶园2560亩 智慧茶园1820亩 出口茶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万亩[4] - 改造老茶园9200亩 推广宜机化茶园改造及生态增效栽培技术[4] - 红花村和杨家庄基地获生态低碳茶园认证 彭畈村基地通过欧盟认证[4] - 实施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 新建出口茶种植基地两万亩[5] - 构建"茶园直达全球"物流体系 2025年首批出口创汇160万美元[5] 品牌价值提升 - 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51.23亿元 较2024年增长16.44亿元 涨幅47.25%[5] - 英山茯苓 天麻 苍术 桔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 - 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总计160亿元 其中茯苓品牌价值88.15亿元[5] 生态旅游发展 - 孔家坊乡神峰山庄打造生态康养 休闲度假 文化体验综合服务体系[4] - 形成"神峰模式" 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4] 区域经济合作 - 实施"品牌共建+产业集聚"战略 加速形成大别山茶叶集散中心[5] - 举办茶叶出口开门红 乡村音乐潮 品茶赏花季等品牌推广活动[5]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守望唐古拉 守护江河源
央广网· 2025-08-17 09:38
生态环境保护 - 西藏那曲市安多县平均海拔5200米 近年来将唐古拉山脉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头等大事 [1] - 安多县被称为"中华水塔"的塔尖 生态保护志愿者定期提取水样监测长江源 [1] - 设立公益性生态岗位超过2500人 每户家庭至少一名成员参与生态保护 [1] - 划出20多万亩草场进行维护保养 其中8万亩实施人工种草和长期围栏禁牧 [1] - 草原植被盖度达75%以上 湿地植被盖度稳定在66%左右 水土流失明显改善 [2] 经济发展 - 畜牧和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2] - 2022年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6% [2] - 计划将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2] 民生改善 - 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民生福祉得到充分保障 [2] - 通过生态保护措施提升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
2025年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在北海举行
广西日报· 2025-08-16 10:14
全国生态日广西主场活动 - 活动于8月15日上午在北海市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 - 自治区政府及多个厅局、设区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与活动 [1] - 8月15日为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恰逢"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 [1]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广西近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与发展协同成效显著 [1] - 桂林灵渠、北海涠洲岛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2] - 全区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2021年起广西在7个市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8个市县开展总值核算试点 [2] - 桂林市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路径 [2] - 广西计划以生态日为契机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探索"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