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1-26 02:10
证券代码:688606 证券简称:奥泰生物 公告编号:2025-055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要内容提示: ● 本次会议是否有被否决议案:无 一、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一)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2025年11月25日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股东大会召开的地点: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乔新路383号公司会议室 (三)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特别表决权股东、恢复表决权的优先股股东及其持有表决权数量的情 况: ■ 注:截至本次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79,280,855股;其中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为973,631 股,不享有股东大会表决权。 (四)表决方式是否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大会主持情况等。 1、议案名称:《关于取消监事会、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议案》 审议结果:通过 本次会议由董事会召集,由董事长高飞先生主持,以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决。会议的召集、召开与表决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 的规定。 ...
美国“创世纪任务”启动:AI驱动国家级科研动员,重塑科技竞争格局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25 20:3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美国“创世纪计划”是一项由能源部主导、定位堪比“曼哈顿计划”的国家级科技战略行动,旨在通过整合联邦科学数据集、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资源及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加速关键领域的科研突破 [1] - 该计划标志着美国AI战略重心从“监管”转向“国家级科研赋能”,将“AI for Science”提升至国家安全最高优先级 [2] - 计划核心是构建“美国科学与安全平台”,整合超级计算机、云端AI算力及联邦科学数据资源,形成“国家级数据+顶尖算力+领域专用模型”的三位一体战略壁垒 [3] - 计划明确了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关键材料、核能、量子科学及半导体等六大优先领域,将为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及能深度整合AI的行业龙头带来直接利好 [4] - 计划强调“公私合作”机制,为拥有先进AI模型或高质量数据的科技企业参与国家项目打开窗口,并设定了紧凑的执行时间表以加速技术转化 [4] 战略定位与目标 - 该计划被定位为国家级历史行动,其紧迫性和雄心直接对标二战时期的“曼哈顿计划” [11] - 核心目标是利用AI加速科学发现,系统性强化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核心优势与领导地位,特别是在“AI+硬科技”结合的领域 [1][11] 核心载体与基础设施 - 计划的核心载体是构建统一的“美国科学与安全平台”,该系统将整合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与云端AI算力环境 [1][11] - 平台将汇集联邦政府数十年积累的大规模科研数据集,包括专有数据与合成数据,构成其数据资产 [3][11] - 技术工具方面,将开发科学领域的基础模型和AI Agents,用于自动化实验设计与验证,并明确提及“机器人实验室”与自动化科研工作流 [3][11] 优先领域与产业影响 - 首批明确的六大优先攻关方向为:半导体与微电子、核裂变与聚变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关键材料、量子信息科学 [4][11] - 此举将持续驱动上游算力基础设施(如GPU、数据中心)的需求 [4] - 能够深度整合AI以加速研发进程的细分行业龙头将直接受益,例如依托先进EDA工具提升设计效率的半导体企业、运用AI缩短药物发现周期的生物医药公司,以及致力于核能、新材料等前沿方向的清洁科技企业 [4] 实施机制与时间表 - 能源部被指定为牵头负责具体执行与平台搭建的部门,总统科技助理通过国家科技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 [11] - 实施主体强调跨部门协同,参与方包括国家实验室、顶尖大学以及私营企业(科技巨头/初创公司) [11] - 计划设定了明确的倒排工期:90天内完成联邦算力与数据资源的盘点;120天内确定首批用于训练的模型与数据集并制定网络安全计划;240天内审查“机器人实验室”设施;270天内平台需具备初步运行能力并针对至少一个挑战领域开展工作 [4][11] 公私合作与商业化 - 行政命令第5节明确强调了与私营部门及高校的合作机制,内容涵盖数据与模型共享以及商业化路径设计 [4] - 将建立机制允许经审查的外部合作伙伴访问联邦数据与算力平台,并明确了通过该计划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许可和商业化路径,以鼓励技术转化 [11] - 计划还包括设立奖学金与实习项目,向国家实验室输送AI人才 [11]
特朗普按下“创世纪”核按钮,AI曼哈顿计划正式启动
36氪· 2025-11-25 14:00
计划核心目标 - 加速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科学突破,解决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2][19][20] - 赢得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竞赛,确立美国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发现领域的全球霸权 [4][6] - 强化国家安全、确保能源主导地位、提升纳税人研发投资回报率 [6][19] 领导与执行机构 - 由美国能源部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与整合 [4][21] - 总统科学与技术助理提供总体领导,并通过国家科学与技术理事会协调参与机构 [22] 核心平台建设 - 构建“美国科学与安全平台”作为计划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4][7][23] - 平台将整合全球最大的联邦科学数据集、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资源、云端人工智能算力以及人工智能智能体 [7][19][23] - 平台需提供人工智能建模分析框架、领域专用基础模型以及支持自主实验与制造的工具 [23] 重点技术领域 - 计划锁定六大优先攻克领域: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关键材料、核裂变与核聚变能源、量子信息科学、半导体与微电子 [9][31] - 美国能源部需在60天内提出至少20项“国家挑战”清单 [9][29] 实施时间表 - 90天内:确定所有可用于支持任务的联邦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清单 [25] - 120天内:确定初始数据和模型资产,并制定整合外部数据集的计划 [26] - 240天内:审查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的机器人实验室和自动化生产能力 [27] - 270天内:展示平台针对至少一项国家科技挑战的初始运行能力 [28][15] - 目标是在9个月内建立可运行的科学人工智能闭环系统 [10] 合作与参与方 - 计划将集结国家实验室、顶尖大学和私营企业的力量 [6][19] - 英伟达、OpenAI、Anthropic、xAI、谷歌、云服务商等已成为美国能源部人工智能系统的潜在供应商与共同开发者 [16] - 将建立机制促进与外部伙伴的合作,并制定标准化的合作伙伴框架与知识产权政策 [35]
明慧医药冲刺港交所:「肿瘤+自免」双轮驱动,启明创投、OrbiMed为股东
IPO早知道· 2025-11-25 12:57
物的全球市场同样有望强劲增长。其中,TED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34亿美元以13.2%的复合年增 长率增至2035年的134亿美元,全球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市场则将从2024年的149亿美元扩大至 2035年的29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靶向疗法普及度提升的驱动下,中国市场增长尤为迅猛。 管线产品具备成为潜在同类最佳(BIC)及/或同类首创(FIC)。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明宇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慧医药")于2025年11月24日正式向港交所递 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美银及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8年的明慧医药作为一家接近商业化的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具有双重增长引擎:其一、基 于专有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和一款新型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bsAb)搭建的临床阶段肿瘤产 品组合;其二、向商业化推进的已处于临床后期的自身的免疫资产。 | 項目 | 肥益 | 陈特斯型 | 喷圆在 | 厚盛/ 群合 | ■床的 | 1月 | 田岸 | 田駒 | NDA/BLA | 雷前妖感/东 ...
Vivesto AB (OASMY) Discusses Pipeline Advancements in Paccal Vet and Cantrixil and Strategic Capital Raise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11-25 07:13
PresentationThe clock strikes 3:00 p.m., and we welcome viewers here to Vivesto's business update. Today, we will hear about the company with a focus towards the company's project portfolio, specifically Paccal Vet and Cantrixil in the midst of a capital raise. We will hear from internal speakers of the company as well as external speakers from both clinic and academia. And we will, of course, finish with a Q&A. [Operator Instructions]. But first and foremost, and without further ado, we now turn to Chairma ...
明宇制药递表港交所主板
智通财经· 2025-11-24 21:13
据港交所11月24日披露,明宇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明宇制药)递表港交所主板,Morgan Stanley、BofA Securities、CITIC Securities为其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明宇制药于2018年成立,是一家生物技术创 新企业。公司具有双重增长引擎:基于专有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及一款新型PD-1/VEGF双特异性抗 体(bsAb)搭建的稳健的临床阶段肿瘤产品组合,以及向商业化推进的已处于临床后期的自身的免疫资 产。 截至2025年11月16日,公司的管线有13款候选产品,其中10款处于临床阶段。公司的自身免疫项目有望 于近期产生收入,肿瘤项目聚焦于推动用于后线治疗的ADC单药疗法,并探索与PD-1/VEGF双特异性 抗体的联合疗法,以革新一线癌症治疗。 | [編纂]的[編纂]數目 | : [编纂]股股份(視乎[編纂] | | --- | --- | | | 行使與否而定) | | [編纂]數目 .. | [编纂]股股份(可予童新分配) | | [編纂]數目 | :〔编纂]股股份(可予直新分配及 | | | 視乎[編纂]行使與否而定) | | 最高[編纂] : | 蚕股[編纂]港元, ...
新股消息 | 明宇制药递表港交所主板
智通财经网· 2025-11-24 21:04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11月24日披露,明宇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明宇制药)递表港交所主板, Morgan Stanley、BofA Securities、CITIC Securities为其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明宇制药于2018年成 立,是一家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公司具有双重增长引擎:基于专有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及一款新型 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bsAb) 搭建的稳健的临床阶段肿瘤产品组合,以及向商业化推进的已处于临 床后期的自身的免疫资产。 截至2025年11月16日,公司的管线有13款候选产品,其中10款处于临床阶段。公司的自身免疫项目有望 于近期产生收入,肿瘤项目聚焦于推动用于后线治疗的ADC单药疗法,并探索与PD-1/VEGF双特异性 抗体的联合疗法,以革新一线癌症治疗。 | [編纂]的[編纂]數目 : [編纂]股股份(視乎[編纂] | | | --- | --- | | | 行使與否而定) | | [編纂]數目 ። | [编纂]股股份(可予重新分配) | | [編纂]數目 | :「編纂]股股份(可予直新分配及 | | | 視乎[編纂]行使與否而定) | | 最高[編纂] : ...
百奥赛图(688796):注册制新股纵览 20251124:布局临床前CRO以及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平台全球领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24 17:02
投资评级与市场定位 - 百奥赛图AHP得分为2.38分,在科创板AHP模型总分中分别位于剔除流动性溢价因素后38.9%分位和考虑流动性溢价因素后41.2%分位,均处于中游偏下水平 [2][5] - 假设以90%入围率计,中性预期情形下,网下A类配售对象的配售比例为0.0292%,B类为0.0217% [2][5] 核心业务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一家临床前CRO及生物技术企业,业务涵盖基因编辑、模式动物销售、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服务及抗体开发四大类,2025年上半年模式动物销售营收占比44% [2][6][7] - 基因编辑是公司业务基石,其自主研发的CRISPR/EGE技术将基因敲进效率提高了近20倍,大幅降低商业应用成本,已累计为客户完成约5,300个基因编辑大/小鼠及细胞系项目 [2][11] -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公司拓展至创新模式动物销售,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内部开发了超过4,300种基因编辑动物及细胞模型,其中包括靶点人源化小鼠1,700余种 [2][12] - 公司建立了符合AAALAC国际标准的模式动物生产中心,总使用面积约55,000平方米 [12] 抗体药物合作开发 - 公司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抗体/TCR小鼠平台RenMice,为目前全球已知的人源化程度最高的小鼠平台之一 [13][14] - 于2020年3月启动"千鼠万抗"计划,针对1,000余个潜在抗体药物靶点进行规模化药物发现与开发,已与默克、吉利德、强生等数十家海内外知名药企达成合作 [15] - 公司通过内部临床药物研发平台将部分候选药物推进至IND或临床研究阶段,其中6个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4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6] 临床前CRO服务与客户基础 - 公司建立了完备的体内外药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评价以及小动物病理和毒理学评估体系,为全球约950名合作伙伴完成了超过6,350个药物评价项目 [2][17] - 已与全球前十大药企中的9家在药理药效板块建立合作关系,22-25H1该业务板块境外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10%,海外客户数量占比超过50% [2][18] 财务表现与同业比较 - 2022-2025年H1,公司营收分别为5.34亿元、7.17亿元、9.80亿元、6.21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速为35.52%,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0.48亿元 [22][23] - 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2022-2025年H1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3.38%、70.59%、77.67%、74.39%,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净利率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为7.73%,高于两家药物研发可比公司 [24][26] - 2022-2025年H1,公司研发支出为6.99亿元、4.74亿元、3.24亿元、2.09亿元,研发费用率除2024年外均高于可比均值 [27][28] - 相较于南模生物及药康生物等同行,公司靶点人源化小鼠品系数量更为丰富 [20][21] 募投项目与发展规划 - 本次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4,75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用于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临床前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30] - "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新增约2.8万个固定笼位,笼位数量较2023年增长约37%-43%,旨在提升大规模动物生产能力 [2][12][30] - "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项目"旨在扩展"千鼠万抗"计划所形成的抗体库的丰富度 [15][30]
百奥赛图(688796):布局临床前CRO以及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平台全球领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24 15:59
投资评级与市场定位 - 百奥赛图AHP得分为2.38分,在科创板AHP模型总分中分别位于剔除流动性溢价后38.9%分位和考虑流动性溢价后41.2%分位,均处于中游偏下水平 [7] - 在中性预期情形下,假设90%入围率,网下A类配售对象的预期配售比例为0.0292%,B类为0.0217% [7] 核心技术平台与业务亮点 - 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的CRISPR/EGE基因编辑技术为基石,该技术将基因敲进效率提高了近20倍,大幅降低了商业应用成本,已累计为客户完成约5,300个基因编辑大/小鼠及细胞系项目 [2][13] -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公司拓展至创新模式动物销售,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内部开发了超过4,300种基因编辑动物及细胞模型,其中包括1,700余种靶点人源化小鼠,建立了符合AAALAC国际标准的生产中心 [2][14] - 公司开发了全人抗体/TCR小鼠平台RenMice,为目前全球已知的人源化程度最高的小鼠平台之一,并基于此于2020年3月启动"千鼠万抗"计划,已与默克、吉利德、强生等数十家海内外知名药企达成合作 [2][15][16][17] - 在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服务领域,公司建立了完备的评估体系,为全球约950名合作伙伴完成了超过6,350个药物评价项目,已与全球前十大药企中的9家建立合作关系 [2][19][20] 财务表现与同业比较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5.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0亿元,复合增速为35.52%,并于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增至0.48亿元 [26][27] - 公司毛利率水平较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3.38%、70.59%、77.67%、74.39%,高于可比公司平均 [28][29] - 净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112.7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73%,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高于两家可比药物研发企业 [28][29] - 研发投入方面,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分别为6.99亿元、4.74亿元、3.24亿元、2.09亿元,研发费用率除2024年外均高于可比公司均值 [31][32] 募投项目与发展战略 - 本次募投项目包括"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项目"等,旨在提升核心能力 [34] - "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新增约2.8万个固定笼位,预计笼位数量较2023年增长约37%-43%,以提升大规模动物生产能力 [2][14] - "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项目"计划持续推出纳米抗体、TCR抗体等创新成药形式分子,扩展"千鼠万抗"计划所形成的抗体库丰富度 [2][17][34]
【科技日报】纤维素全碳素合成淀粉转化率提升至93.3%
科技日报· 2025-11-24 10:56
"我们重构了能量循环新路径,通过创新设计葡萄糖回收与活化再利用机制,成功将理论淀粉得率 从50%提升至100%,从根本上解决了碳损耗问题。"张以恒介绍,同时,团队对酶元件稳定性进行了革 新,从特殊环境中系统挖掘并筛选出一系列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新型酶元件,将整体反应温度提升至 50℃,不仅显著增强了酶活性与反应速率,还大幅降低了单位产出的酶用量,为工业化放大奠定了坚实 基础。团队还优化了系统集成,通过对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协同优化,最终将纤维素到淀粉的真实转化 率提升至93.3%。 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技术产出的淀粉为纯直链淀粉,聚合度高度可控,分子量分布(分散度)极 窄,结构均一性优于天然提取的淀粉,在食品、医药和材料领域展现出独特应用潜力。目前其已成功应 用于手性分离填料,高效分离沙利度胺等手性药物分子,突破了手性填料领域的技术瓶颈。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5-11-24 01版)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低碳合成工程生 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张以恒研究员团队,在纤维素制淀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通过对合成技术 路径进行重构,实现了纤维素全碳素利用合成淀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