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线上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5年7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
商务部网站· 2025-08-22 15:05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增速较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 [1]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万亿元 同比增长4.8%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增长约5% [1] 商品消费细分表现 - 7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3.1% [1] - 1-7月商品零售额增长4.9%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1] - 7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7%/20.6%/14.9%/13.8% [1] - 7月乘用车零售量增长6.3%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2.0% 渗透率达54% [1] - 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零售额分别增长13.7%/8.2% [1] 服务消费亮点 - 1-7月服务零售额中文体休闲服务/旅游咨询租赁服务/交通出行服务类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避暑游搜索热度大幅上升 博物馆预定热度同比增长超2倍 [2] - 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 国产优质影片口碑票房双丰收 [2] -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及免签国家扩容推动入境消费大幅增长 [2] 零售渠道表现 - 1-7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2% 增速较前6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 [2]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 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 快于同期社零总额1.5个百分点 [2] - 1-7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铺零售额增长4.2% [2] - 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速持续超30% 购物中心零售额增长6.4% 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 [2]
政策发力显效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央视网· 2025-08-16 20:3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9万亿元 惠及超3.2亿人次 [1] - 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 家电以旧换新超1.1亿台 数码产品购新超789万件 [1] - 高能效等级家电销售持续高速增长 品质大件广受欢迎 [1] 服务消费需求释放 - 暑期旅游出行增多 文旅休闲相关消费实现较快增长 [3] - 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 交通出行服务类 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3] 线上消费表现 - 前7个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2% 创年内新高 [5]
香港恒生指数跌1.07% 科指跌1.02%
新华财经· 2025-08-01 21:2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 07%至24507 81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 02%至5397 40点,国企指数下跌0 88%至8804 42点 [1] - 恒指低开28点,最终跌265点,以全日最低位24507点收市,主板成交超2546亿港元 [1] - 上涨股票608只,下跌1578只,收平972只,港股通(南向)净流入超过122亿港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多数板块下跌,保险、券商、生物医药、油气等股多为下跌 [1] - 银行、房地产、煤炭等股有涨有跌,线上零售、电讯服务、黄金及贵金属等股多有上涨 [1] 个股表现 - 紫金矿业涨0 95%,山东黄金跌0 21%,蔚来涨8 62%,中国金茂涨8 39%,中通快递涨7 44% [1] - 小米集团涨0 47%,中国生物制药跌2 6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跌5 87%,国泰君安国际跌10 78% [1] - 英诺赛科涨30 91%,亚信科技涨0 88%,理想汽车跌3 18%,曹操出行涨3 19%,中国银行跌0 66% [1] 成交额前三个股 - 腾讯控股跌2 73%,成交超115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涨1 04%,成交超88亿港元 [2] - 美团涨0 49%,成交超68亿港元 [2]
上半年,济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0.7亿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20:38
消费品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济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40.7亿元,同比增长4.4%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推动市场平稳增长 [1] 线上消费发展 -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68.2亿元,同比增长24.6% [1] - 线上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重26.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 [1]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7% [3] - 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5% [3] -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2.9% [3] - 三类商品合计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个百分点 [3] 新能源汽车销售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3.6%,增速高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7个百分点 [3] - 新能源汽车占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重38.8%,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 [3]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跌超1%,科技、金融股多数低迷,半导体逆势拉升
格隆汇· 2025-07-25 16:42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收跌1.09%至25388.35点,国企指数跌1.16%至9150.49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13%至5677.90点,三大指数结束5连涨 [1][2] - 南向资金净买入201.84亿港元,创4月22日以来单日新高,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114.74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87.10亿港元 [14] 行业板块分化 下跌板块 - **大型科技股**:快手-W跌4.86%,哔哩哔哩-W跌4.25%,美团-W跌3.20%,京东集团-SW跌2.10%,阿里巴巴-W跌1.91% [4] - **大金融板块**:贵州银行跌7.87%,盛京银行跌4.41%,中金公司跌1.61%,中信证券跌1.36%,农业银行跌1.69%,建设银行跌1.43% [5] - **光伏板块**:协鑫科技跌5.38%,新特能源跌4.67%,福莱特玻璃跌3.01%,信义能源跌3.01% [6] - **建材水泥**:华新水泥跌7.17%,中国天瑞水泥跌3.51%,东吴水泥跌3.46% [7] - **教育股**:银杏教育跌9.76%,希教国际控股跌4.39%,新东方-S跌3.36% [8][9] - **餐饮股**:奈雪的茶跌5.73%,呷哺呷哺跌3.66%,百胜中国跌2.44% [10] 上涨板块 - **半导体芯片**:华虹半导体涨9.09%,晶门半导体涨6.67%,中芯国际涨4.98% [11] - **CRO板块**:康龙化成涨7.71%,昭衍新药涨7.02%,药明生物涨5.53% [12] - **航空股**: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涨3.69%,中国国航涨3.68%,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涨2.35% [13] - **航运港口**:中远海运港口涨9.31%,中远海控涨2.12%,招商局港口涨1.56% [14] 行业数据与政策 - 6月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量14.36GW,同比降38%,环比降85%,市场化电价不确定性导致投资方谨慎 [6] - 民航局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引导行业回归理性,暑运旺季需求增长或改善供需格局 [13] 后市展望 - 国金证券认为港股下半年"结构性"牛市韧性较强,人民币与南向资金是主要支撑,长期看好人民币资产重估 [16]
新加坡零售销售连续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12
零售销售整体表现 - 新加坡5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1.4% 环比增长1.0% 为今年以来最强月度表现之一 连续第三个月同比正增长 [1] - 零售市场韧性突出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表现亮眼 [1] - 大华银行等金融机构预测2025年新加坡经济增速将达到2.5%至2.8% [2] 汽车销售表现 - 5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0.4% 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稳定及消费者需求增加 [1] - 政府支持政策如调整拥车证配额刺激了汽车销售 [1] - 上半年汽车注册量显著增加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1] 线上零售发展 - 5月线上零售交易占整体销售的12.3% [1] - 计算机与电信设备线上销售占比51.0% 家具与家居设备占比33.3% [1] - 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推动线上零售比重逐渐增加 [1] 零售类别分化 - 化妆品、个人护理及医疗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 休闲用品增长7% 光学产品、书籍增长4.5% [2] - 百货公司销售额下降3.9% 食品与酒精饮料下降4.5% 服装与鞋类下降5.3% [2] 餐饮服务行业 - 5月餐饮服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4% 总销售价值约为10亿新加坡元 [2] - 食品外卖及外送服务销售额增长17.2% 咖啡店、美食广场及其他餐饮场所销售额增长2.8% [2] - 餐饮行业在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方面更具灵活性 [2] 零售市场新趋势 - 消费者对购物体验期望提高 需求包括便捷退货换货、实时库存更新、个性化促销折扣 [3] - 环保意识增强 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关注度上升 零售商引入环保产品线并通过线上渠道推广 [3] - 零售商优化运营模式 引入技术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 [3] 未来展望 - 汽车销售、线上零售、餐饮服务共同推动零售市场发展 [3] - 消费者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要求零售企业不断创新 [3] - 政府支持政策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是零售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3]
全球零售250强出炉,仅13家中国企业上榜
36氪· 2025-07-03 14:54
全球零售行业概况 - 2023财年全球零售总收入达6.0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4万亿),创历史新高 [1] - 全球250强零售企业收入同比增长3.6%,但增长主要依赖通胀推动而非结构性增长 [2] - 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业态与区域分化加剧,中国有13家企业上榜 [1][2] 区域零售表现 - 北美以85家企业贡献49.2%全球收入,稳居核心地位 [4] - 欧洲89家企业占比33.6%,面临消费疲软和线上冲击 [4] - 亚太54家企业贡献13.8%收入,中国企业是重要力量 [4] - 非洲/中东市场增速达9.7%,成为零售新蓝海 [4] 零售业态分析 - 快消品零售以138家企业、3.95万亿美元收入占比65.5%,主导行业 [4] - 服装与配饰业态虽仅占10.3%规模,但以9.8%净利润率居首 [5] - 耐用品及休闲商品、多元化商品等业态寻求差异化增长 [5] 全球零售十强企业 - 沃尔玛以46488.6亿元人民币收入连续三年登顶,供应链规模和低价策略构筑壁垒 [6] - 亚马逊以18068亿元零售收入居第二,Prime会员体系锁定2亿用户 [6][7] - 开市客(Costco)仓储会员模式实现17378.5亿元收入,会员费贡献主要利润 [6][7] - 京东集团以8813.6亿元收入位列第八,是前十强中唯一中国企业 [6][8] 中国零售企业表现 - 京东面临3C家电占比过高、下沉市场拓展缓慢等挑战 [11] - 希音(SHEIN)以2199亿元收入、88.2%复合增长率成为跨境新势力 [13] - 阿里巴巴新零售业务收入1785亿元,但排名下滑22位 [16] - 老凤祥以588.2亿元收入展现黄金珠宝抗周期能力,复合增长率11.5% [32] 零售行业趋势 - 战略运营效率提升,构建需求驱动型供应链 [55] - AI深度融入零售全环节,重塑消费体验与运营效率 [57] -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成为重要方向 [58] - 零售媒体网络等替代性收入来源拓展 [59] 中国零售未来突围方向 - 全球化拓展需解决合规、供应链协同和品牌塑造 [60] - 数智化深耕,从初级数字化迈向深度数智化 [61] - 业态融合创新,构建"零售+科技+服务"生态闭环 [62]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失守24000点关口 生物科技股走强
快讯· 2025-07-03 12:0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早盘跌0 96%,失守24000点关口,盘中一度跌超1 2% [1] - 恒生科技指数跌1 2%,早盘跌幅达1 4% [1] 行业板块动向 - 线上零售股普遍下跌:阿里巴巴(09988 HK)跌超3%,美团(03690 HK)和京东(09618 HK)均跌超2% [1] - 药品及生物技术板块表现强势:基石药业(02616 HK)和康方生物(09926 HK)涨幅均超10% [1] 科技股表现 - 小米集团(01810 HK)跌超4%,金山软件(03888 HK)跌7 58% [1] - 哔哩哔哩(09626 HK)、快手(01024 HK)、携程集团(09961 HK)跌幅均超1% [1]
恒生指数跌幅扩大至1%,恒生科技指数现跌0.88%;线上零售股走低,阿里巴巴(09988.HK)跌3.38%,美团(03690.HK)、京东(09618.HK)均跌超2%。
快讯· 2025-07-03 10:17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幅扩大至1% [1] - 恒生科技指数现跌0 88% [1] 线上零售行业 - 线上零售股整体走低 [1] - 阿里巴巴(09988 HK)跌3 38% [1] - 美团(03690 HK)跌超2% [1] - 京东(09618 HK)跌超2% [1]
策略周思考:从美日市场看新消费崛起经验
国信证券· 2025-06-21 21:40
核心观点 - 从美日股市历史经验看,可选消费超越必选消费、新消费取代传统消费是特定经济周期与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对A股新消费投资有借鉴意义 [1][4] 经济背景与新消费的产业崛起契机 - 美股在70年代和2009年后可选消费板块显著超额,70年代与战后婴儿潮消费能力提升和生活方式转变有关,2009年后与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移动互联网普及和千禧一代消费观念崛起相关,这些时期居民收入提高、消费信心恢复和新型消费模式涌现掀起可选消费浪潮 [1] 新消费崛起的财务特征,细分领域演变与新消费的内涵 - 美股可选消费主导周期中,相关行业负债率突破平台期增长,能管理风险并支持业务扩张,基本面向好获高估值溢价 [2] - 美股可选消费领域从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到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服务型消费,再到线上零售、数字内容、健康服务等新兴业态,细分领域轮动丰富了“新消费”内涵 [2] -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耐用品消费爆发,转型期服务业和体验式消费兴起,新消费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消费边界 [2] 新消费驱动因素与市场结构变迁 - 可选消费取代必选消费受多重因素驱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是基础,技术进步改变消费场景、方式和效率,人口结构和消费观念变化推动品牌、体验和绿色消费兴起 [3] - 这些因素使可选消费市场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巩固市场地位,日股中万代南梦宫、高丝、任天堂走出长期连续行情,除特定阶段行情外,日股悦己经济相关标的多为阶段性α行情 [3] 美、日股市经验对当前A股新消费的借鉴意义 - 关注经济转型和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寻找满足消费者层次需求、高成长潜力的细分领域 [4] - 新消费领域追求确定性和长期性,寻找高毛利率、净利率和ROE且资产负债结构稳健的公司 [4] - 关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消费的颠覆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变化,寻找“年轻人的茅台”悦己型消费扩散和迁移方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