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之二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河南产业发展战略与成果 - 河南省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以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打好“十四五”发展收官战 [2] - 公司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公司构建以重点产业链群为抓手、产业园区为支撑、重大项目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制造业发展成就 - 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2] - 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创建 [2] - 国产化AI服务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公司成为全国少数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 [2] 农业与乡村振兴进展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花生、生猪等供种能力居全国首位 [3] - 加快建设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食品、先进农机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联盟 [3] -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6107元提高到2024年的21330元 [3] 近期重大项目签约 - 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80个重点项目,涉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锂电池及新材料生产等领域 [1] -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上签约21个重大项目,涵盖粮食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领域 [1]
枝繁叶更茂 “链主”效应助力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9-26 06:17
胶州市产业链招商模式 - 胶州市确立企业为主体、"链主"唱主角的新型招商模式 旨在加快集聚创新能力强、支撑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 - "链主"效应逐步显现 中储钢超吸引200余家钢贸企业入驻 山东高速供应链项目带动6家物流金融企业跟进投资 [2] - 推动智能家电、新能源、绿色食品等领域企业集聚 打造行业标杆并延伸产业链 [2]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 - 胶州市600余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通过"工赋上合"综合赋能平台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 [3] - 海尔空调互联工厂采用大数据、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 实现全价值链优化及"先下单后生产"模式 [3] - 青岛青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 生产效率提高150% 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 [4] 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发展 -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布局"十大工厂" 冰箱年产能达420万台 全部投产后年产高端家电整机2600万台 [5] - 招引玖星科技、科隆冷凝器等19家上下游企业 储备产业链项目29个 总投资146.6亿元 [6] - 星隆精密依托卡奥斯项目拓展产品线 玖星智能制造总部基地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20亿元 [5][6] 绿色食品产业链完善 - 利他乐包装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仅用半年 达产后年产值过亿元 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链条 [6] - 胶州已形成原料供应至市场营销全链条 聚集生产及关联企业近70家 产品品类超40种 [6] 新能源产业技术突破 - 质子动力突破大功率模块化集成技术 SOEC系统单位氢气直流电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7][8] - 联合智捷新能源开发前端换电站 投资运营成本为传统站二十分之一 占地仅5平方米且支持全系车型 [8] - 形成以天能重工、汇金通、特锐德、东软载波、中启胶建为龙头的风电、特高压、智能电网、储能及光伏装备企业集群 [9] 产业创新体系构建 - 聚焦智能家电、新能源、绿色食品、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5大产业集群 重点布局17个产业 [9] - 通过产学研融合推动氢燃料电池、太阳能制氢、固态电池等应用技术研发 [8][9] - 构建从产业链分析到项目落地的闭环工作体系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升级 [9]
打造长江中游科技金融样板区 吉安“金融+科技+人才”三链融合精准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9-25 11:00
调研机制与规模 - 由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联合多部门组建200余人专家调研组,采用“金融+科技+人才”三链融合新机制 [1] - 调研组包含14个小组,采取“线上问卷广覆盖+线下走访深挖掘”模式,实现1683家企业“应调尽调” [2] - 调研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特色产业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类进行 [2] 融资支持成效 - 截至2025年7月末,吉安市科技贷款余额达736.46亿元,同比增长17.27% [1] - 活动累计收集金融有效需求375项,涉及融资金额49亿元 [3] - 通过“科技金融县区行”等活动,促成银行与4家科技型企业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金额合计1.95亿元;160余家企业与银行签约,意向金额13.84亿元 [5] 企业融资案例 - 江西鑫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调研组政策宣讲,一周内获批利率3.2%、总额950万元贷款,节约融资成本超20万元 [2] - 吉安德和钨业有限公司通过邮储银行“科创E贷”产品,仅一个工作日获得500万元贷款 [3] - 江西金田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建设银行500万元循环额度贷款,结算效率提升50% [5]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创新“四问四清”工作法,现场推介适配金融产品并生成企业信用“画像” [3] - 交通银行通过“人才贷”产品对引进的E类优秀基础人才授信100万元,该产品已落地300万元 [4] - 针对企业需求提供“分段式利率+成长收益共享”中长期协议及“跨境快贷”等定制化服务 [5] 政策支持与资源协同 - 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单列10亿元再贷款额度专项支持科技型企业,对本地法人金融机构科技贷款给予100%再贷款资金匹配 [6] - 2025年以来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60.77亿元,其中15.34%精准流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6] - 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专项贷款产品及贴息政策,如年化0.5%的政府贴息和按LPR的20%-30%进行贴息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政策 [6] 平台建设与未来目标 - 联合科技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金融走进实验室”等形式推进“投+贷”联动模式 [6] - 力争2025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超过20%,打造长江中游科技金融样板区 [6]
信阳市公布8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增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32
宏观经济总体态势 - 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韧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增 [1] - 公司围绕"1+2+4+N"目标任务体系,突出做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工作 [1] 工业生产 - 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与全省持平 [1] - 8月份涉及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9.7% [1] - 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8.0个百分点,其中其他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8%、18.6% [1] - 8月份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绿色家居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6%、13.2%、13.2%、8.8% [1] 固定资产投资 - 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 [2] - 1—8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9%,高于全省14.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61.1%,制造业投资增长21.8% [2] - 1—8月全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1.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 [2] - 1—8月全市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27.1%,较1—7月加快15.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1.3个百分点 [2] 消费市场 - 8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0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2% [3] - 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98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3% [3] - 8月份在限额以上单位21类商品中,有13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1.9% [3] -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9%、26.0%,两类商品合计拉动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 [3] - 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9.4%、16.4%,分别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4.2、11.2个百分点 [3] 新兴产业发展 - 8月份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4%、18.3% [4] - 8月份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6%、15.4% [4] - 8月份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7%、17.9% [4] - 1—8月全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0%,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5.2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品加工投资增长76.0% [4] - 1—7月全市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2.7%、23.9%,分别拉动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0.5、2.5个百分点 [4]
昆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54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 [1] - 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 [1] 产业发展战略 - 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和金融活市 [1] - 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1] 重点产业链建设 - 推动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链提升至千亿元级 [1] - 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产业链达到千亿元级 [1] - 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链加速向千亿元级迈进 [1] - 打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花卉等8条重点产业链 [2] 招商引资成效 - 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同比增长91.9% [1] - 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464.4亿元 [1] - 建立招商引资“客商库”“项目库”以提升质效 [2] 贸易与市场发展 - 壮大外贸市场经营主体 [1] - 做强做优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数字贸易 [1] 新兴产业进展 - 上半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昆明工业比重提升至27.4% [1] - 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新格局加速形成 [1] - 重点推动稀贵金属材料、新能源电池等产业聚链成势 [2]
上半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 昆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9-22 06:05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 [1] - 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 [1] 产业发展战略 - 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和金融活市 [1]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 推动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链提升至千亿元级 [1] - 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产业链达到千亿元级 [1] - 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链加速向千亿元级迈进 [1] 招商引资成果 - 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同比增长91.9% [1] - 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464.4亿元 [1] - 建立招商引资“客商库”和“项目库”以提升质效 [2] 重点产业链布局 - 重点打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花卉、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8条重点产业链 [2] - 着力推动稀贵金属材料、新能源电池、工业母机、智能终端等产业聚链成势 [2] 新兴产业发展 - 上半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昆明工业比重提升至27.4% [1] - 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新格局加速形成 [1]
50个台资制造业项目在安徽合肥签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11:40
项目签约概况 - 皖台优势产业合作推进会签约台资制造业项目50个,投资总额达169亿元人民币 [1] - 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 [1] - 活动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重大项目对接活动之一,主题为“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1] 参会与交流情况 - 推进会参会人员包括全国台企联、有关台商协会和台企负责人,约180人参会 [1] - 台商代表在会上分享在安徽投资创业经验,并围绕皖台优势产业进行主题演讲 [1] -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指出安徽与台湾在精密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天然契合点和优势互补潜力 [3] 合作基础与平台 - 安徽与台湾交流合作紧密,目前已拥有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20个涉台产业园区 [3] - 合作旨在通过皖台优势产业实现互利共赢,并鼓励台商多到安徽考察交流 [3]
携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成都新津与重庆江津两园区签约共建合作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22:19
川渝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合作 - 成都新津经开区与重庆江津工业园签订园区共建合作协议 共同打造川渝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合作领域包括产业链协同 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 [2] - 两地举办产业融合发展及供应链合作大会 并进行重点食品产业园的“双向推介” 旨在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2] - 四川川渝总商会 云津国际 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与多家企业签订“产品出海”合作协议 共同为川渝食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支撑 [2] 新津区绿色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规划 - 绿色食品产业是新津区特色优势产业 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171.8亿元 产值规模连续多年排名成都市第一 [3] - 新津区正加快构建“2+3+N”健康食品产业体系 在新津经开区规划建设10.7平方公里健康食品产业园 [3] - 产业发展采用“大单品引领 大企业支撑 大产业协作”模式 目标是打造全省产业规模最大 创新能力最强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食品产业园 [3] 新津区产业创新支持体系 - 新津区今年新打造了健康食品科技创新中心 由院士级专家领衔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 江南大学等顶尖院校资源 [4] - 该中心整合多所高校院所力量 构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中试孵化—人才培养”一体化服务体系 [4]
绿色食品 大有可为
新华网· 2025-09-20 14:28
行业展会与政策背景 - 第二十三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于9月25日在银川开幕 由农业农村部批准 主题为"绿色食品 提振消费" [1] - 展会涵盖2200多家参展企业及34个地方展团 覆盖初级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全品类产业链 [1][2] 标准化生产与技术创新 - 绿博会设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布会" 强调农业生产"标准话语权"和全要素管控体系 [2] - 溯源中国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例如五常大米产业中为每一粒米赋予数字身份证 [2] - 技术手段覆盖从种植到销售全流程 赣南脐橙产业中7万余经营主体接入区块链云平台实现防伪与品牌增值 [3] 市场交易与品牌价值 - 绿博会创新"展商同台"交易模式 邀请境内外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及集团采购单位等专业买家参会 [3] - 溯源中国通过"科技+传媒+产业"融合模式破解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困境 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3] - 2200多家参展企业与溯源中国服务的千余家品牌共同验证可追溯品质带来的市场信任转化 [3] 区域发展与数字生态 - 宁夏作为东道主依托"塞上江南"农业优势 优质粮、果蔬、畜牧产业成为绿色食品天然摇篮 [4] - 数字技术助力区域农产品突破地理限制 绿博会期间各省推介会与可信品牌测评体系形成联动 [4] - 溯源中国数字生态推动区域特产(如宁夏瓜果)从土特产向国潮品牌转型 [4] 产业升级与未来前景 - 政策引导、企业品质坚守与媒体技术赋能形成合力 绿色食品成为乡村振兴支柱和质量强国基石 [5] - 产业驱动因素包括政策红利、技术赋能与市场需求 被定义为朝阳产业且发展空间广阔 [5] - 绿色农业底色与溯源信任桥梁共同支撑中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 [5]
产才融合再升级 成都市新津区如何构筑高水平人才新高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3:35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成都拥有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聚集绿色食品规上工业企业470家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95.2亿元 规模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 [3] - 新津作为成都市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主承载地 聚集希望/中粮/华润怡宝等企业100余家 2024年实现产值172亿元(规模全市第一) 预计今年突破200亿元 [3] - 活动现场企业达成采购签约总金额超2.5亿元 涉及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等环节 [4] 人才引育体系 - 成立成都市绿色食品产业链人才服务联盟 整合江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资源 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合加强产业人才招引和服务 [2][4] - 发布成都市绿色食品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和产业人才需求清单 建立动态更新的人才需求台账 [4][5] - 2023年以来新津区新培育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8人(同比增长64%) 举办招聘活动250余场 招引人才5700余名 培育技能人才8600余人 [5][6]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启动新津区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 导入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力量 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7][8] - 搭建校地协同创新平台 天府创智湾健康食品科技创新中心首批入驻中国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南大学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4家高能级平台 [7] - 近三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年均增幅33.3%) 省级企业创新平台从38家提升至73家(年均增幅27.3%) 市级孵化载体从1家增至6家 在孵企业团队超164个 [8] 人才政策支持 - "津英人才3.0"政策对引进顶尖科学家/产业领军人等高端人才的用人主体给予最高300万元/人引育补贴 青年精英人才最高支持12.3万元 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支持12万元 [11] - 提供院士领衔产业创新平台每年最高200万元补贴 创新成果转化最高40万元助跑资金 双创大赛获奖项目最高60万元发展资金 [9] - 人才服务涵盖安居落户(6个月免费驿站+最高15万元房票)/政治荣誉("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生活福利(20余项专属服务) 累计惠及人才5000余人次 服务2万余人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