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伊朗试射“卡西德”卫星运载火箭
快讯· 2025-07-21 19:38
航天技术进展 - 伊朗航空航天工业组织于当地时间21日早晨进行卡西德卫星运载火箭亚轨道测试 [1] - 测试旨在评估航天工业研发的新技术 结果将用于提升卫星和航天系统性能 [1]
特朗普任命NASA新局长 提名被撤的马斯克密友发声
新华社· 2025-07-10 15:03
人事变动 - 特朗普宣布现任交通部长肖恩·达菲暂时担任NASA局长 达菲被特朗普评价为在处理国家交通事务方面表现出色 预计将成为NASA的"出色领导者" [1] - 特朗普去年12月提名美国富豪贾里德·艾萨克曼接任NASA局长 但在今年5月31日撤回提名 特朗普称新提名人需实现"美国优先"的太空目标 [1] 提名争议 - 艾萨克曼是马斯克密友 作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重要客户 曾为其服务支付数亿美元 马斯克支持其出任NASA局长 [1] - 特朗普认为NASA作为马斯克企业重要合作方 由马斯克密友担任局长"极为不妥" 艾萨克曼则表态称NASA需要受总统信任的领导者 [2] 政府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推行精简政府机构计划 NASA面临裁员压力 计划裁撤2100名高级员工 通过提前退休和买断工龄等方式实施 [2] 企业关系动态 - 马斯克结束政府职务后 公开抨击特朗普力推的税收和支出法案 并宣布成立新政党 导致两人关系急速恶化 [2]
欧盟《太空法案》剑指星链霸权:太空版GDPR或将“布鲁塞尔效应”扩展至外太空?
36氪· 2025-07-08 19:41
欧盟《空间法案》提案核心观点 - 欧盟首次尝试在超国家层面规范空间经济,基于2024年德拉吉报告,旨在解决资金不足、市场碎片化、对外依赖和治理低效等问题[1] - 法案适用于欧盟内提供空间服务的第三国运营商和国际组织,旨在减少对单一外国参与者(如马斯克斯星链)的依赖[1] - 提案涵盖空间活动的统一技术规则,包括安全(空间物体跟踪)、网络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但未涉及运营商责任和空间资源使用[1] 从太空政策到单一市场 - 欧盟约一半成员国已颁布太空领域法律,但各国法律在范围、监管设计和规则上差异显著,如瑞典1982年《太空活动法》缺乏许可标准,而法国和意大利立法更详尽[3] - 成员国法律差异阻碍跨境合作,增加企业成本,可能抑制航天经济发展,并引发监管竞争导致标准下降[4] - 法案采用法规而非指令形式,直接适用且无需国内立法实施,节省时间并提高统一性,但可能仍需部分国内立法补充[4] 将布鲁塞尔效应送入太空轨道 - 法案适用范围宽泛,不仅覆盖欧盟境内太空服务商,还包括为欧盟提供服务的第三国运营商,基于地域或市场模式[6] - 采用市场标准旨在确保公平竞争,防止第三国运营商利用宽松法律获取优势,同时推动欧盟成为全球标准制定者[6][7] - 监管权力延伸至全球可能引发企业自发遵守,因分离欧盟市场与外国市场的成本高于遵守欧盟标准[7] 强有力的执行机制 - 太空运营商需获得授权并在欧盟空间物体登记册(URSO)注册,欧盟内和第三国运营商适用部分不同法律制度[8] - 成员国需指定国家监管机构,拥有广泛调查、纠正和制裁权力,可对违规者处以利润两倍罚款或年营业额2%的罚款[9] - 欧盟委员会负责监督第三国运营商,欧洲空间计划局(EUSPA)提供技术支持并管理URSO,可能获得更多权力[10] 法案实施与影响 - 提案执行机制借鉴GDPR经验,目标发挥全球监管影响力,但若主要航天国家和私营运营商不向欧盟标准靠拢,布鲁塞尔效应可能失效[11] - 法案预计2030年后生效,为行业适应新规则留出时间,若框架保留,欧盟有望成为太空经济主要监管机构[11]
中国航天工艺技术首席专家赵云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3D打印及其航天应用
DT新材料· 2025-06-24 23:32
航天领域对3D打印高分子材料的需求 - 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苛刻,需同时满足轻量化、极端温度、辐射和机械载荷下的稳定性 [2] - 传统金属与复合材料工艺存在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设计自由度低等瓶颈 [2] - 3D打印技术可缩短研制周期,实现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型,并减少试验时间 [2] 3D打印高分子材料的优势 -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材、PEEK、PEKK)能实现轻量化与性能极致平衡 [2] - 优势包括机身/机翼部件减重、绝缘保护、优化气流、降低油耗、增加航程、防火阻燃、无毒无烟等 [2] - 3D打印从实验室的"小众技术"发展为工业界的"刚需工具",爆发离不开高分子材料的持续创新 [3] 3D打印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 为航天器制造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涵盖卫星结构和可展开太空设备 [4] - 创新的材料与制造模式正在改写航天工业的规则 [4] -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通过FDM、SLS、SLA等工艺成型,满足航天领域特殊要求 [5] 论坛及嘉宾信息 - 2025(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将于7月18-20日在杭州举办 [5][9] - 赵云峰研究员将分享"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3D打印及其航天应用" [5] - 论坛汇聚30+行业专家,包括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教授及企业技术负责人 [8][10] 论坛组织与支持 - 主办单位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 [11] - 协办单位包括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南京墨分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 [11] - 支持媒体涵盖DT新材料、Carbontech、3D打印等行业知名平台 [11] 参会注册信息 - 企业&科研单位参会代表早鸟价2500元/人,学生1500元/人 [13] - 注册费包含资料费、会议期间餐费,不包含住宿费、交通费 [13] - 缴费方式支持银行转账、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 [13]
一路坎坷的拉美航天,能否搭上中国这列快车?
观察者网· 2025-06-15 15:11
中拉航天合作背景 - 中国与拉美通过中拉论坛制定共同行动计划,加强航天领域合作,包括共建中拉北斗应用合作发展中心[1] - 2023年首届中拉航天合作论坛签署《武汉宣言》,覆盖信息分享、通导遥应用、人才培养等七大领域[1] - 拉美地区涵盖33个国家,面积2070万平方公里,人口6.5亿,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1] 拉美航天发展历史 - 拉美航天先驱达盖拉1946年在阿根廷启动火箭研究,1949年测试首台液体火箭发动机[2][5] - 阿根廷1961年成立CNIE,巴西1961年成立GOCNAE,两国展开探空火箭竞赛[5] - 阿根廷1979年启动Condor火箭计划,耗资50亿美元后因政治压力于1991年终止[7][9] - 巴西VLS-1运载火箭三次发射失败,2003年爆炸事故导致21名专家殉职[10][12] 拉美卫星应用现状 -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1980年代起部署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主要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12] - 中国为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制造并发射4颗通信及遥感卫星[13] - 中巴资源卫星合作30年发射6颗卫星,成为南南合作典范[15] - 阿根廷INVAP公司自主研制3吨级ARSAT通信卫星,为拉美最重自研卫星[16] 商业航天与新兴趋势 - 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已发射50颗低轨遥感卫星,计划构建200颗卫星星座[19] - 墨西哥微型月球车Colmena因美国Astrobotic任务失败未能登月[18] - 2021年拉美和加勒比航天局(ALCE)成立,巴西未加入[19] - 中国垣信千帆星座与巴西签署合作协议,开拓低轨星座市场[24] 国际合作格局 - 美国通过测控站、星链服务及阿尔特弥斯计划深度影响拉美航天[21] - 苏联曾支持古巴宇航员进入太空,俄罗斯当前在拉美航天存在感薄弱[23] - 中国提议在赤道发射场、空间站实验、深空探测等领域深化中拉合作[24]
6月8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6-08 20:08
冷链物流行业 - 我国构建起冷链物流"四横四纵"骨干通道网络 [5] 零售业 - 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名单发布 [9(1)] 外贸金融 - 中国进出口银行前5个月投放外贸领域贷款4600亿元 [9(4)] 能源行业 - 渤海最大油气平台完成海上浮托安装 [9(5)] 海洋经济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今天发布 [9(3)] 房地产行业 - 各地加快制修订住宅项目地方标准 [9(2)] 区域经济发展 - 江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7] 小微企业 - 一家小微企业的"夺冠"密码 [8] 农村消费市场 - "两新"下乡进村 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新活力 [4]
6月8日周日《新闻联播》要闻21条
快讯· 2025-06-08 20:02
行业动态 - 中国构建冷链物流"四横四纵"骨干通道网络 提升物流效率 [5] - 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名单发布 推动零售业转型升级 [9] - 中国进出口银行前5个月投放外贸领域贷款4600亿元 支持外贸发展 [12] - 渤海最大油气平台完成海上浮托安装 提升能源开发能力 [13] - 新疆奇台射电望远镜项目中心塔混凝土浇筑完成 推动天文科研进展 [14] 区域经济 - 江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7] - 各地加快制修订住宅项目地方标准 规范房地产市场 [10] 企业案例 - 一家小微企业的"夺冠"密码 展示中小企业发展经验 [8] 国际影响 - 美航天工业协会称美加征关税将损害美民航产业 影响航空业发展 [17] - 墨西哥行业协会称美关税政策破坏北美汽车供应链稳定 冲击汽车产业 [17] 数据发布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量化海洋经济进展 [11] 国际事件 - 俄乌冲突持续 俄称抵达顿涅茨克西部边界 乌称击退俄进攻 影响区域稳定 [15] - 伊朗称获得大量以色列核情报 以暂未回应 加剧中东紧张局势 [16] - 加州抗议冲突持续 美总统派国民警卫队 影响社会秩序 [18] - 巴民防部门称以袭击加沙多地致75人死亡 加剧巴以冲突 [19] - 加拿大林火过火面积增至2.8万平方公里 造成环境灾害 [20] - 美多州近80人因沙门氏菌污染鸡蛋患病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1]
钟大荣:中马以合作高端化开启新“黄金50年”
环球网资讯· 2025-05-06 06:59
核心观点 - 马来西亚计划与中国合作建设国际航天港 反映其发展航天工业的雄心及中马深化战略合作趋势 该项目预计到2030年贡献100亿林吉特GDP并创造5000个就业机会 [1] 马来西亚航天工业优势 - 地理禀赋优越 地处赤道黄金地带 气候稳定 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可降低燃料消耗并提升有效载荷能力 毗邻南海与太平洋形成天然发射走廊 降低发射风险 [2] - 制度创新采用公私协同模式 政府将发射场定位为私人融资项目 仅承担协调监管职能 减少行政干预 为商业航天营造宽松有序发展环境 [2] - 产业基础扎实 通过国际合作和政策红利构建航天生态 半导体产业和电子电气领域提供关键支撑 国立大学培养专业人才 形成芯片研发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2] 中马航天合作进展 - 2025年联合声明明确提升航天能力、培育航天经济及技术创新等合作方向 秉持平等互利原则深化航天协作 [3] - 2024年7月马来西亚Angkasa-X公司与中国国星宇航、苍宇天基达成协议 在技术研发、应用拓展及人才交流领域合作 [3] - 2025年3月举办商业航天科普教育参访交流活动 聚焦人才培养与科普教育 为航天事业培育新生力量 [3] 中国航天全球地位 - 中国航天通过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 实现从"两弹一星"到"北斗"组网等跨越式发展 奠定世界航天"第一梯队"地位 提供多元化航天解决方案 [4] - 中马同为亚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航天合作成为东南亚高端化合作典范 是中国新质生产力走向世界的重要节点 [4]
10米级不锈钢贮箱,是中国对星舰式体系的正面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5-01 09:37
航天技术突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功研制国内首个10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样机,标志着中国在重型火箭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 10米直径是航天工业的重要门槛,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能够达到这一技术水平 [1] - 该技术突破将为中国未来运载体系提供关键支持,可能应用于下一代重型火箭如长征九号的可重复使用构型 [6] 技术细节与优势 - 不锈钢贮箱相比传统铝合金材料具有更高强度、更好耐极端温度性能以及更低制造成本,适合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 [5] - 10米直径贮箱能够显著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超越中国现役长征五号(5米直径)和美国SLS火箭(8.4米直径)的承载极限 [3][5] - 样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未来可通过延长中段筒体实现完整箭体贮箱结构,当前"短胖"形态仅为工艺验证阶段 [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超重型火箭市场正面临重构,美国通过NASA的SLS系统和SpaceX的星舰(9米直径)形成双重技术路线 [12] - SpaceX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星舰高频次发射,可能垄断未来地月运输和深空探索市场 [16] - 中国此次技术突破是对SpaceX主导的新航天工业范式的直接回应,旨在建立自主的超重型火箭制造体系 [15] 战略意义 - 10米级贮箱技术不仅代表单件产品突破,更意味着中国已具备下一代火箭制造所需的完整工业基础(生产/检测/运输能力) [15] - 该技术将支持中国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火星载人任务等深空探索目标,弥补现有5米平台的能力不足 [3][6] - 航天工业正从"可靠稳妥"的传统模式转向"高频迭代"的工业化模式,10米贮箱标志着中国参与新竞赛的起点 [15][17]
全红婵、李宁亮相中国航天日论坛,体育和航天这一次紧密相连
新浪财经· 2025-04-24 07:37
航天与体育精神融合 - 航天精神与体育精神在追求完美和突破方面高度相通 代表人类积极向上的宝贵财富 [2][3] - 跳水运动与航天探索均对抗地心引力 分别追求零水花轨道和零误差技术 [3] - 航天员训练中的转圈与跳水运动员的翻滚动作存在相似性 [3] 技术合作与创新应用 - 李宁公司与航空航天技术创新应用平台共同成立航天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 推动航天科技在专业运动装备领域的应用转化 [6] - 航天速干技术以火箭发射台高温排放系统为灵感 通过导流沟槽结构和微型十字纱导汗通道实现快速导汗散热 [6] - 航天防晒技术以航天服纳米涂层为灵感 采用镜面反光层和凉感反光纱线 使面料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950 紫外线阻隔率99.9% [6] 产品开发方向 - 计划将航天技术融入专业运动装备 开发具有"零水花"特性的航天科技跳水服 [3] - 航天技术可应对特殊环境挑战 在材料与工艺层面实现创新突破 [3] - 航天科技不仅应用于专业运动领域 还将延伸至日常生活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