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

搜索文档
产业协作激活内生动力 ——探访青陇、青定东西部协作实践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1
东西部协作成果 - 青岛市与定西市东西部协作累计选派挂职干部113人,专技人才2735人,协调采购销售产品95.91亿元,落地产业合作项目320个,实际到位资金59.4亿元 [1] - 青岛工作组投入协作资金900万元实施"旱改水"工程,将旱地改造为水田并引进高附加值茭白品种,预计每亩产值达1万元左右 [2] - 青岛工作组牵线企业投资1.01亿元建设渭源县食用菌产业园,带动近千农户种植菌棒120万棒,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吸纳2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 [3] 特色产业发展 - 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00万亩,产量500万吨,通过引水上山工程和良种良法配套,马铃薯平均亩产从2000斤提升至8500斤 [4] - 投入2000万元建设定西宽粉产业园,引进28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加工能力达96万吨,产品覆盖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等多个品类 [4] - 陇南市武都区累计投入4300万元建成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橄榄苗1300万株,引进油橄榄产业项目8个,累计完成投资2.87亿元 [6] 产业集群建设 - 定西市引进总投资14.3亿元的中药材项目,预计年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600人就业 [7] - 以山东天成药业集团为"旗舰",带动30余家青岛企业深耕定西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精深加工 [8] - 青岛工作组推动青岛—陇南中药材供应链建设,签约山东水发农业集团中药材产业园项目,涵盖中药材全产业链 [9] 新质生产力布局 - 打造"青定智慧谷"科技孵化器,注册43家企业,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70%,企业专利申报受理覆盖率达30%以上 [9] - 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磐龙飞天智算云脑平台项目,打造"算力—模型—应用"三位一体的新一代AI平台,预计形成超10亿元的数字产业集群 [9]
山西陵川农信社为中药材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证券日报· 2025-06-26 13:48
中药材产业发展 - 山西陵川县森林覆盖率达50.16%,境内有500多种药材,被誉为"太行药乡"[1] - 陵川县以建设全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推动以连翘为"拳头"产品的中药材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1] - 陵川县通过"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打造连翘茶、紫苏茶、黄芩牙膏、中药香皂等一系列中药产品品牌[2] - 陵川连翘以"一株草药"撬动全域经济,从种植到文旅康养业态融合,推动乡村振兴[3] 金融支持 - 陵川县农信社累计为200余户中药材产业客户发放贷款近5000万元[1] - 农信社建立"银企"互联机制,每月组织人员上门服务,每年召开"银企"座谈会,及时出台专项信贷产品[2] - 农信社为连翘种植户侍有才发放100万元贷款,解决其起步资金难题[2] - 农信社扶持兰花中药、绿之金、九州天润、百草盛等药材企业发展,助力"药香陵川"建设[3] 企业案例 - 连翘种植户侍有才种植规模持续扩大,收入不断增长,得益于农信社资金支持[1] - 农信社支持集种植、收购、制作、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发展[2] - 陵川连翘从"金色花海"到"云端带货",从技术攻坚到业态融合,推动全域经济发展[3]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解码黄沙变金山的生存智慧
央广网· 2025-06-25 09:35
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案例 - 磴口县通过种植梭梭和肉苁蓉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目前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2万余亩,年产鲜品700余吨,成为全国最大人工肉苁蓉生产基地 [3][4] - 磴口县沙区植被覆盖率从0.04%跃升至39.1%,年入黄沙量由1800万吨降至150万吨 [6] - 柯坪县通过清淤造地项目将5300亩戈壁荒滩改造成小麦试验田,首次大丰收平均亩产达460公斤,总产量突破2400吨 [7][8][10]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通过种植葡萄和林木改造环境,葡萄园面积达27.3万亩,2024年出口额1375万元,占国产酒庄葡萄酒产量50% [11][15][16][19]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磴口县肉苁蓉产业带动治沙面积累计达80万亩,长期雇佣农牧民15人,年收入约8万元 [4] - 柯坪县农户雷泽国承包5300亩试验田种植小麦和青贮玉米,青贮玉米亩产达3.8吨 [8][10] - 贺兰山东麓葡萄园树木成活率从不足30%提升至85%,经过10年环境改造 [16]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 磴口县采用"前挡后拉、由里及外"策略构建三道生态防线,梭梭作为固沙植物广泛种植 [3] - 柯坪县引入先进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和灌溉优化,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培训 [8] - 贺兰山东麓选择先培养环境再种植葡萄,通过栽种适宜林木抵御大风侵袭 [16]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跟踪问效擎起富民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5 08:34
该县纪委监委以灵芝深加工健康产业建设为监督切口,聚焦项目审批、资金管理、惠企政策落地、项目 验收等关键环节,紧盯招投标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履职不力等方面问题,对产业发展全过程跟进监 督。深化运用"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监督力量,通过定期会商、常态调度、及时通报等机制,对中药 材制品生产加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灵芝产品标准化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整 改问题15个,处理2人,保障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项目运行、资金管理、干部作风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背后的责任、作风和 腐败问题,以有力监督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 说。(通讯员 韩雪春) 近日,在安徽省旌德县云乐镇灵芝种植基地内,一根根粗壮白胖的灵芝椴木菌棒整齐摆列,三五成群的 工人正手脚麻利地忙着挖坑、搬运、覆土、盖膜。"补贴政策有没有落实到位?农技专家来指导了 吗?"种植基地里,前来走访的云乐镇纪委书记吴万志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技术管理、种植 规模及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该县纪委监委还不断强化科技赋能监督,建立大数据模型,对接农业农村、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 获取乡 ...
贵州天麻 从土特产到金疙瘩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9
贵州省天麻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省建立天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国际国内供需、价格、进出口等情况[1] - 省政府出台《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目标打造100亿元级天麻产业集群[1] - 2024年全省天麻综合产值达64亿元,88个县中60多个县开展种植,培育七星关、大方等种植大县[4] 产业资源优势 - 贵州天麻种植历史超50年,形成规模化全产业链格局,拥有"贵州三宝"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 - 种植面积和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仿野生种植技术领先全国[3] - 建成2个良种繁育基地和3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23年入选国家药食同源物质目录[2][3] 科技创新成果 - 选育贵红2号等3个省级新品种,攻克仿野生种植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6] - 实现每平方米27斤的高产目标,建立"博士村长+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协同创新模式[3][6] - 开展分子育种、全基因组测序等前沿研究,解析品质形成机制[6]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开发天麻菌汤包、软糖等30余款即食产品,形成"酸汤系列""火锅矩阵"等消费场景[8] - 构建"贵天麻"省级公共品牌+产区品牌体系,打造大方、德江等技术输出中心[6] - 建立从育种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体系,深化"茶酒药美妆"四大板块开发[8] 乡村振兴成效 - 推行"六统一"联农模式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4] - 雷山县创新"天麻+文旅"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大方县通过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4] - 涌现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方面表现突出[7]
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助力“千年药乡”解锁中药材产业“致富密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2 23:17
公司概况 - 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是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 - 公司拥有3.2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1.2万平方米GMP标准加工车间 [1] - 主打产品包括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在西北地区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2] - 已取得5项国家专利,正从传统加工型企业向科技型医药企业转型 [1] 经营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8个乡镇中药产业发展 [2] - 每年向当地合作社和农户采购大量药材 [2] - 与甘肃多家科研院校合作研究、共建研发中心 [1] 行业背景 - 岷县被誉为"千年药乡",中药材是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1] - 岷县当归交易量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绿色标准化种植率达85%以上 [2] - 岷县建有全国唯一以当归为主的原产地交易市场 [2] 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为公司提供三年内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的灵活融资方案 [1] - 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完成贷款合同面签 [2] - 邮储银行根据企业资金需求调整金融服务方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发展战略 - 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探索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 [3] - 针对龙头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3] - 致力于破解药材种植户与销售商的融资困境 [3]
让世界共享中药瑰宝——探访第9届南博会中药材产业馆
新华社· 2025-06-22 17:48
中药材产业馆概况 - 第9届南博会首次设立中药材产业馆,主题为"滇南本草、世界共享",汇聚国内外160余家企业参展 [2] - 展馆展出1500余款中药产品,涵盖原料、颗粒、饮片及药食同源等类别 [2] - 云南省计划到2027年实现中药材种植规模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15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 [4] 昭通天麻产业 - 昭通天麻年产量占全国25%,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基地分布在海拔1400-2800米高寒山区,年种植面积8万-10万亩 [2] - 昭通天麻产业已建立初加工厂,产品包括天麻粉、冻干片等,销往广东、上海等地药厂和药店,带动周边五六个村子农民增收 [3] 文山三七产业 - 文山三七展区展出146种商品,覆盖粉剂、原浆、胶囊等7大品类,产品延伸至牙膏、泡脚液等日化用品 [3] - 鲜三七原浆通过包装和口味优化成为线上明星产品,2022年线上销售额达1.8亿元 [3] 云南白药国际化进展 - 云南白药产品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销量良好,海外消费者认可度高 [4] - 公司正积极拓展南亚、东南亚及北美市场,推动中药国际化 [4] 产业升级与创新 - 中药材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加工转型,例如天麻初加工厂和三七精加工产品 [3] - "新中式养生"概念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免煮即溶等创新产品推动市场增长 [3]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举办 深化务实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27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于6月19日在昆明开幕 主题为"团结协作 共谋发展" [1] - 73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 2500多家企业参展 覆盖南亚 东南亚所有国家 [1] - 参展企业包含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等知名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120余家 较上一届增长36% [1] 展馆与展品亮点 - 南亚馆设近800个展位 展示斯里兰卡红茶和香料 巴基斯坦木质家具 阿富汗手工地毯等特色产品 [1] - 斯里兰卡作为主题国打造36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 包含锡兰红茶品鉴 世界遗产3D体验 宝石加工观摩等 [1] - 设置11个专业馆 包括制造业馆 绿色能源馆 咖啡产业馆 旅居云南馆等 展示先进制造 清洁能源 现代农业 旅居康养等领域 [1][2] 特色展馆与产业动态 - 首次设立旅居云南馆 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为主题 打造宜居 宜游 宜养新模式 [2] - 咖啡产业馆为唯一单品类专业展馆 主题为"中国咖啡在云南" 保山市高晟咖啡庄园产品出口新加坡 澳大利亚等国 2024年外贸出口额超2000万元 [2] - 制造业馆展出LDK高性能玻璃纤维 中药材产业馆展示智能无创电针仪 精品生活馆推出多语种AI透明屏 [2]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将举办第六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近40场专业经贸活动 [2] - 同步举行"投资中国·投资云南"系列活动 "云南省国际友城合作周"和"丝路云裳·南博时装周"等人文交流活动 [2]
南博会启幕:73国2500家企业共绘区域经贸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6-20 17:06
展会概况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于6月19日在云南昆明开幕,为期6天 [1] - 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25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南亚、东南亚所有国家 [1] - 斯里兰卡担任主题国,泰国担任特邀伙伴国 [3] 国际化与参展企业 - 专业馆占比近70%,包括制造业馆、绿色能源馆、咖啡产业馆、中药材产业馆等 [3] - 近1000家境外企业参展,较上一届提升20% [3] - 120余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会,较上一届提升35%以上 [3] 制造业展示 - 制造业馆以"聚势新质,智造未来"为主题,展示低空经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 [6] - 52家领军企业参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展示场景包括数智人互动、机器人与机器狗对舞等 [6] 区域合作与贸易 - 设置两个南亚馆近800个展位,印度和巴基斯坦展位最多(各140个) [8] - 东南亚馆及境外馆推出各种特色产品 [8] - 2024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10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6.3% [10]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0] 展会成果 - 累计服务国内外2万余家企业参展,推动外贸成交额逾1100亿美元 [10]
全国多地医药专家齐聚昆明 为传统医药发展“开新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0:17
传统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对接活动 - 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启动,旨在促进传统医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 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相关商协会及企业代表参与 [1] - 活动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药材产业馆举行 [2] 行业发展趋势 -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提出推动传统医药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强调提高中医药质量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 [2] - 专家学者围绕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储存和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进行分享交流 [2] 合作与签约 - 昆明理工大学与越南人参与草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4] - 四川石化西南食品有限公司签约云南川贝母产业项目投资服务 [4] 国际倡议 -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南亚东南亚国家代表发起传统药材商品国际流通标准互认倡议 [4] - 倡议涵盖基础信息、质量安全、全程溯源、通关便利四个方面 [4] - 旨在促进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