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北斗服务接入,助推具身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央行等部门发文,强化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4 08:22
重要市场数据 -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5.18万亿元 同比多增2.37万亿元 [1] -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2.96万亿元 同比增长8.4% [1] - 广义货币(M2)余额326.06万亿元 同比增长7% [1] -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 人民币存款增加12.99万亿元 [1] - 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24万亿美元 [1] 具身智能产业 - 千寻位置免费开放机器人时空智能开发套件SpatiX 与多家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合作 [2] - 政府将智能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 [2] - 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 概念股包括汉威科技/汉宇集团/东土科技 [2] AI硬件发展 - 字节跳动计划开发AI智能眼镜 搭载豆包大模型功能 已与供应商谈判产品规格与成本 [3] - 公司2024年10月推出首款AI硬件Ola Friend耳机 现组建硬件工程师团队解决续航与影像难题 [3] - 机构预测2025年AI眼镜全球出货量达375万副 同比增长139% 概念股包括佳禾智能/润欣科技/利亚德 [3] 体育产业政策 -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加大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金融供给 [4] - 国家体育总局在30个城市开展体育消费试点(2025-2027年) 推动体育+旅游/文化等融合模式 [4][5] - 预计2035年体育产业规模达7万亿元 占GDP比重突破5% 概念股包括舒华体育/康力源/力盛体育 [4][5] 公司经营动态 - 尤安设计2024年营业收入2.14亿元 同比下降43.61% 净利润亏损2.2亿元(去年同期盈利786.85万元) [5] - 贝因美股票价格连续三日涨幅偏离值超20% 公司声明经营正常且无未披露重大信息 [5] - 远大控股股票价格连续三日涨幅偏离值22.04% 公司核实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 [5]
一款泳池机器人,融了近10亿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4-07 13:45
新消费赛道 - 汇智国际旅游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沣源资本领投、华山资本跟投,老股东明裕创投持续加码 [4][5] - 杭州团家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由早行人创业投资独家领投 [4][6] - 北京港城餐饮(麦罗塔母公司)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早行人创投领投 [7] - 厦门鑫辰佰盛互娱传媒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知化数标科技集团投资 [8] - 四川膳尚餐饮旗下品牌欧吉堡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深圳市冠峰永越投资持股10% [9] 硬科技赛道 - 至格科技完成亿元级融资,由嘉新创禾与某光电科技上市公司联合投资 [11] - 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由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等多家资本参与 [12] - RoboScience完成数千万种子轮融资,由零一创投独家投资 [13] - 沃镭智能完成超亿元Pre-IPO轮融资,同创伟业与江夏科投联合领投 [14] - 芯明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开远实业领投,合肥产投、肥西产投跟投 [15] - 贝欧亿科技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石投资、国泰君安创新投资等 [16] - 思创激光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成都光华梧桐跟投 [17] - 大钲资本收购儒拉玛特全球业务 [18] - 美程科技完成超亿元融资,由兴湘资本领投,省战新基金、湘江国投联合投资 [19] - 元鼎智能完成近10亿元战略融资,由Fluidra战略投资,云启资本等老股东增持 [20] - 星海图完成超3亿元A2、A3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联想创投、海尔资本等参投 [21] 大健康赛道 - 宝聚禾医疗完成战略融资,由蒲公英创投、信达诺成创投领投 [21] - 玄宇医疗连续完成数千万元A++轮和A+++轮融资,分别由倚锋灼华和白云金控投资 [22] - 吉蕊科技完成两轮数千万融资,投资方包括求是资本、泰煜投资等 [23] - 尚捷优蓝完成近7000万元A轮融资,由北京昌平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 [24] - 悦唯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独家投资 [26] 互联网/企业服务赛道 - 九有数据库完成A轮融资,由深圳天使母基金和龙华资本共同子基金领投 [28] - 星河智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清控银杏、光谷金控等机构参与 [29] - 智用开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豫资涨泉和瑞枫资本联合投资 [30] - 深兰科技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浦东创投集团参与 [31] 行业活动 -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将于4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聚焦一级市场投资格局重塑 [32]
对话智元首席科学家:把具身智能过度类比大模型,是对它最大的误读
36氪· 2025-04-05 19:41
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赛道存在泡沫但也有发展前景,软硬件一体的全栈路线是未来趋势,当下是入局和突破的最佳时间点 [10][23][44] 行业现状 - 具身智能赛道一边有投资人逃离泡沫,一边被高额融资激活,腾讯首次押注具身智能领域的智元机器人,该公司成立仅1月完成3亿天使轮融资,几个月内估值达10亿美金,成为全球最快跻身独角兽的具身智能公司 [5] - 行业还未收敛到确定性技术方案,未出现引领型明星公司 [30] - 全球有500万台机器人被部署在真实世界,但都是盲的,靠绝对定位操作,做重复性编程和工作 [42] 泡沫看法 - 泡沫意味着关注度和资源,是提前下注,技术范式转移都会经历泡沫阶段,具身智能更复杂,需要更长时间技术积淀 [10] 大模型与具身智能关系 - 不能简单将具身智能与大模型范式划等号,大模型准确率在机器人身上不适用,用大模型周期类比具身智能低估了作业智能和行动智能的独特挑战 [12][13] 软硬件重要性及卡点 - 软件和硬件同等重要,目前软件和硬件都未收敛到点,行业对两者集成也无共识 [14] - 软件方面,大模型缺乏长时间memory,跨任务尝试、分层控制和实时反馈是难题,仿真、数据使用及RL应用都存在挑战 [15] - 硬件方面,高性能硬件平台成本高,传感器反馈不够精细,可靠性有提升空间,未来可能根据不同行业有相对标准化本体和方案 [16][17] 数据问题 - 数据问题像蛋生鸡、鸡生蛋难题,可先从封闭、半封闭空间部署机器人获取数据来改进系统 [18][20] - 自动驾驶早期也有数据匮乏争论,现在数据过多,具身智能公司掌握产品和生态、有能力部署机器人将有先发优势 [21] 全栈路线必要性 - 自动驾驶和无人机行业发展表明,软硬件一起迭代的全栈路线会笑到最后 [22][23] 智元公司情况 - 智元是中国头部具身智能公司中最高举高打的一家,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与Pi达成合作,首席科学家是罗剑岚 [6] - 公司内部是扁平、高度协作团队,稚晖君、姚卯青和罗剑岚是平行互补关系,分别负责系统工程、战略方向和算法路线推动及外部技术生态融合 [25][26] - 选择与Pi合作是因理念契合,Pi是国际上做具身智能最好的公司之一 [27][28] - 公司采用生态打法,强调开放协同,帮助外部公司迭代并引入其能力到自身生态体系 [29] 自主决策与任务定义 - 机器人自主决策关键在于对不确定性的分析和建模,换成可执行动作链,其感知、预测、生成机制的泛化能力是关键技术 [31] - 长周期任务关注任务先后复杂依赖关系和泛化能力,复杂任务在manipulation上有未解决问题,如机器手接触外界的物理现象和多模态视觉输入下完成灵巧任务 [32] 机器人AGI相关 - 实现manipulation就是AGI,是比LLM更高级的智能 [34] - 最感兴趣的是让系统有更强自主学习和泛化能力,智元新成立的具身智能研究中心希望打通从基础科学到技术落地的链路 [36] 强化学习与入局优势 - 受大模型影响,强化学习在具身智能领域成潮流,不同背景的人入局视角不同 [37][38] - 大厂和消费电子公司入局是积极信号,它们在用户体验、产品化等方面有积累,创业公司优势在于对行业底层逻辑理解更垂直、精致,擅长智能,最终两个方向会聚合 [39][40] 行业周期与入局时机 - 具身智能已走过约十年探索期,现在进入机器人应用窗口期,特定场景有使用价值且有持续学习能力的机器人会提前到来,是入局和突破的最佳时间点 [41][42][44]
「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具身智能通用模型落地|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4-01 08:34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亿元 [1][2][4] - 本轮融资由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 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等机构跟投 老股东达晨财智等持续加码 [2] 资金用途 - 融资将用于加速具身大模型迭代、机器人本体进化和人才团队构建 [3] 公司背景与技术进展 - 公司成立于2024年2月 由前珞石机器人CTO韩峰涛创办 联合创始人高阳师从具身智能泰斗Pieter Abbeel [4] - 自研VLA Spirit v1抢先版已实现叠衣服全流程操作 正式版即将发布 [4] - 首款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拥有26个自由度 基于一体化力控关节打造 在速度、精度等指标领先 [4] 行业前景与战略规划 - 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 [5]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具身智能通用模型 聚焦智能制造和服务行业商业化落地 [5] 投资方评价 - Prosperity7 Ventures认可公司VLA泛化能力和模型迭代速度 看好其技术路径 [5] - 达晨财智认为公司兼具AI和硬件实力 在成立一年内展示出快速迭代能力 [6]
阿美P7、招商局重磅入局!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
财富在线· 2025-03-31 10:08
近日,具身智能领跑企业千寻智能 Spirit AI 宣布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美风 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靖亚资本、东方富海、华控基金等 多家资本深度参与,华发集团、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与上市公司浙江东方在杭州共同发起设立的善富科创 子基金战略加持,为千寻智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布局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老股东达晨财智、柏睿资本、弘晖基金以及千乘资本在本轮持续加码,进一步凸显资本市场对千 寻智能的高度认可。本轮融资后千寻智能将持续加速具身大模型的迭代、机器人本体的进化以及人才团 队的构建。 千寻智能(Spirit AI)成立于2024年2月,是国内领先的AI+机器人全栈生产力级技术能力的具身智能公 司。公司团队成员来自UC Berkeley、CMU、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字节、小米、腾讯 等知名企业。成立短短一年多,千寻智能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理念,已成功完成多轮融资,并致 力于打造世界级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下一代具身大模型与学习算法,让通用的机器人伙伴走进千家万户, 驱动世界迈向智能机器人时代。 技术突破 ...
1.2亿美元!这家公司刷新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融资纪录
界面新闻· 2025-03-26 14:41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完成天使轮融资1.2亿美元 刷新行业天使轮融资纪录 [1] - 融资由蓝驰创投和启明创投共同领投 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 [1] - 资金将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模型训练、场景拓展 [1] 公司背景与团队构成 - 公司正式成立于2025年2月5日 具备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本体研发能力和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 [1] - 创始团队核心高管曾在华为、百度、大疆等任职 [2] - CEO陈亦伦曾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 华为自动驾驶CTO 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 [2] - 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 牵头打造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萝卜快跑平台 [2] - 首席科学家丁文超是具身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 复旦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 曾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 [2] - 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是原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 空间感知首席技术专家 [2] - 首席战略官Vincent曾任华为、百度关键技术岗位负责人 [2] 股权结构与投资方 - 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至约136万元 [2] - 高瓴、启明创投、蓝驰创投、线性资本、联想创投、襄禾资本、恒旭资本等成为股东 [2]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3] -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可能达数十万亿元 [2] 行业挑战与发展阶段 - 企业布局需面对产业链、数据集、应用场景等维度的综合挑战 [3] - 行业发展仍需时间与市场验证 [3]
它石智航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
IPO早知道· 2025-03-26 09:47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它石智航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创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 [3][4] - 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 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 [3]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模型训练、场景拓展等方向 [3]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是行业内唯一同时具备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本体研发能力和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 [4] - 开创Human-Centric具身数据引擎 实现真实世界具身数据获取能力的跨越式突破 [4] - 首创空间感知与推理决策一体化具身大模型 打造数据驱动、可泛化的通用物理世界智能系统 [4] 团队背景 - CEO陈亦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 华为自动驾驶CTO 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 [5] - 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博士原华为"天才少年" 曾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 [5] - 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是清华大学博士 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原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 [5] - 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 牵头打造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5] 行业前景与战略 - 具身智能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5] - 中国在供应链、人才和场景上的优势将助力创造世界一流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5] - 公司定位不仅是机器人公司 更是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公司 [5]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硬件生态、丰富落地场景及巨大市场潜力 极有机会培育出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企业 [5]
首发|1.2亿美元,今年最大天使轮诞生
投资界· 2025-03-26 08:51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正在招人 作者 I 刘博 投资界获悉,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TARS)已完成1 .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由 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 高瓴创投跟投。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 正式成立不足两个月,它石智航身后的创始人团队浮出水面——前华为车BU 自动驾驶 CTO陈亦伦、前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李震宇一同联手,标志着具身智能领域迎来真 正的AI玩家。 此时此刻,具身智能无疑是创投圈最火赛道,一笔笔超级融资预示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即将到来。它石智航创始人兼CEO陈亦伦介绍,它石智航的使命是以物理世界AI和通用 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让高性能AI规模化地融入人类社 会的生产与生活中。他判断,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序幕已经拉开。 顶级机构云集。 大牛集结,他们联手创业 这是它石智航团队首次正式亮相。 翻看履历,CEO陈亦伦博士是中国具身智能、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及产业的领军人,曾任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华为自动驾驶 ...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戴德梁行· 2025-03-17 19: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国民经济长期转型,加大财政和货币支持力度促经济稳定增长,地方政府专项债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势,预计整体市场今年加速筑底、降幅收窄;商业地产不同板块有不同表现,零售物业迎发展,写字楼和产业园区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但租金低位运行,工业物流市场将分化[33][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 - 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率4%左右,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11.86万亿元;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5] 过去三年政府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对比 - 与2023、2024年相比,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赤字规模增至5.6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4.4万亿元且化债2万亿元,特别国债为1.2万亿(超长期)+0.5万亿(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其他部分指标保持稳定[6] 政府重点工作对商业地产市场的影响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 政府将提振消费放首位,2024年3月相关政策推动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2025年中央安排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使1月20 - 26日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近65%,1月同比增长17.6%,春节电商平台消费品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提升消费专项行动聚焦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增加优质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零售市场消费需求转变倒逼场景升级,基础设施公募REITs扩容激发投资意愿,2024年商业类项目投资成交额占比升至14.85%且2025年延续[7][11][12]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 政府推动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如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5年达8500亿元,年均增速超30%;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使全球市场格局改变,2024年底起中国科技十杰资本市场表现亮眼,截至2月底股价涨幅达57.39%;政府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可带动就业和消费,科技金融支持使小而美科技企业扩张,预计内地写字楼市场需求增长,部分城市租金下半年止跌企稳[17][18][21]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报告将“稳住楼市股市”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房地产重点是推动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住房需求潜力,优化土地利用;当前房地产行业拖累经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低迷;2025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广东土储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做法有望全国推广,利于盘活土地、缓解房企压力、稳定房价;预计2025年房地产市场加速筑底、降幅收窄,2026年企稳;商办市场将加大未建成和老旧低效楼宇盘活改造力度缓解供应压力[23][24][25] 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 商务部等发布稳外资行动方案,政府推动多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商扩大再投资;截止2024年底有2343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发改委准备新版外资鼓励目录;虽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8%,但跨国公司仍有持续投资中国的意愿和信心[31]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企业ESG实践和创新提供脉络,践行ESG理念是企业战略选择[3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招商银行· 2025-03-11 22: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形势判断、发展目标、宏观政策、重点工作和资本市场等方面,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各项政策积极有为,旨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防范风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4][5][62] 各部分总结 形势判断 - 2024年经济“稳”态巩固、“进”步坚实,全年呈前高、中低、后扬态势 [4] -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多边经贸规则受挑战、地缘政治紧张,特朗普新政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新增“民生短板”和“基层财政困难”表述 [4] - 强调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我国有制度、资源、治理、增量四大优势 [4] 发展目标 - 目标设定兼顾需要与可能,总体积极、内生一致,隐含对经济长期向好判断 [5] - 增长目标为5%左右,兼顾短期与中长期需求,延续三年且前两年已完成,可提振信心并留政策弹性 [9] - 就业目标与去年一致,但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创新高,需加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10][13] - 通胀目标为2%左右,自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3%,考虑当前通胀形势并与主要经济体一致,未来物价在政策决策中权重上升 [14][15] 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 - 总量上广义财政空间扩张至13.86万亿,赤字率达4.0%,赤字规模5.66万亿,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规模扩大 [16] - 结构上倾向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如投资民生、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等 [20] 货币政策 - 目标上保持流动性充裕,社融和M2增速预计在8%左右,与经济增速和通胀目标匹配 [21] - 操作上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优化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多领域发展 [22][26] 政策执行 - 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匹配度,节奏上能早则早,力度上看准给足,传导上畅通衔接,注重倾听市场声音 [27] 重点工作 大力提振消费 - 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提振消费是主要抓手,实施专项行动 [28] - 短期从扩规模、加品类、拓场景加码消费品以旧换新;长期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 [28][32] 新质生产力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关注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 [33] - 渐进式创新瞄准新兴和未来产业,2024年多领域科技爆发,2025年重点发展商业航天等产业 [33] - 突破式创新以DeepSeek为代表实现范式变革,“人工智能+”丰富应用端生态,自主算力芯片有望发展 [34] 经济体制改革 - 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动标志性举措落地,看点包括民营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国企、财税金融等改革 [37] - 民营经济支持信号升级,四类政策行动将加速,包括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改善、财税金融支持和创新转型 [38] - 市场机制关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广经营主体活动生地统计、实施降低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2] - 国企关注“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两项制度落实 [43] 防风险 - 聚焦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44] - 房地产政策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因城施策,丰富实施细节,短期内防风险和去库存政策有优化空间,长期搭建基础性制度 [44][48] -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化债方案落实、隐性债务置换、制度完善和融资平台转型工作 [48][51] - 防范金融领域风险,分类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 [51] 绿色低碳 - 传统建筑环保领域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相关领域市场规模有望扩大 [52]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立零碳园区和工厂,发展海上风电,统筹消纳与外送通道建设 [52][55]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 新型城镇化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速市民化进程和拓宽投资空间 [56] - 发挥多区叠加效应培育区域增长极,经济大省获定制支持政策,增强对全国经济带动作用 [57][61] 资本市场 A股 - 政策导向偏积极,有利于长期稳定运行,看好科技板块,行情从概念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型 [62][67] - “稳”是股市第一要务,政策围绕“稳”字,预计大盘行稳致远,向下风险小,向上弹性待业绩好转 [62][63] - 科技板块是投资主线,关注大模型应用等领域;消费板块有潜力,关注服务、新兴和消费平替方向;红利板块可作底仓配置 [67][68][71] 债券 - 利率短期反弹或延续,中期无大幅上行风险,维持短期反弹、中长期向下观点 [72] - 固收资产配置难度上升,利率债性价比下降、信用债上升,产品配置建议采用货币类与固收+产品搭配策略 [73] 汇率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政策稳定连续,预计双向波动为主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