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期货日报网· 2025-08-18 08:53
跨境贸易中的期货工具应用 - 厦门国贸石化在PTA贸易中采用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方式,成功解决与欧洲买家的价格僵局,既满足买家理想价格又保障合理利润空间[1] - 厦门建发在菜粕贸易中将套期保值与基差贸易结合,通过郑商所菜粕期货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和基差定价,规避120元/吨的单边市场亏损[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在乌克兰葵粕进口业务中运用菜粕看跌期权,成功对冲因黑海运价危机导致的期货价格上涨风险[3] 创新贸易模式案例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在非洲花生采购中创新使用"含权贸易"模式,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最高采购价,同时让卖方卖出看跌期权收取权利金,实现价格风险共担[4] - 该公司在塞内加尔花生采购中通过郑商所卖出花生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成功对冲500万元的潜在亏损风险[4] 期货市场国际化影响 - 郑商所期货品种交易活跃,"郑州价格"成为跨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考基准,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并增强客户黏性[5] - 期货市场国际化既作为跨境贸易"稳定器"抵御价格波动风险,又作为"新引擎"推动"中国价格"在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5]
特朗普求情也不管用,中国不买了,美国700万吨大豆恐烂在地里
搜狐财经· 2025-08-17 18:35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 - 中国常年进口大豆体量约1亿吨 其中巴西占比70% 美国降至20% 主要受气候 收割周期和运力影响 [3] - 南美供给强劲且报价低 到岸价有优势 港口出货快 9-10月船期被南美提前锁定 美国窗口期被压缩 [1][12] -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放缓 USDA周度出口销售数据显示新作销售数字明显低于往年同期 [23][25] 采购决策机制 - 买方决策三要素:出价 船期 政策窗口 南美因供给确定 基差友好 运力充裕成为优先选择 [1][12] - 进口成本链包括期价 升贴水 运费等7项要素 南美通过压低多项成本形成当期更优解 [12] - 采购遵循"榨利红线"机制 利润达标则持续买船 跌破红线立即刹车 不依赖政策喊话 [8][21] 产业链运行特征 - 压榨厂开机率与港口卸货量正相关 豆粕库存短暂上升后迅速被饲料厂消化 形成稳定需求链 [5][7] - 豆粕价格波动引发饲料配方调整 但豆粕与其他蛋白原料协同性强 库容压力可通过现货预售化解 [16][18] - 国内月均消化能力约800万吨 9月南美锁单800万吨 10月400万吨 仅占年进口量12% 不存在骤停风险 [18] 美豆面临挑战 - 美国农户仓储成本累积 包含仓储 保险 融资占用等 贸易商面临升贴水变化和运费波动侵蚀利润 [25] - 蛋白指标和供应链本是美豆优势 但关税不确定性使买家更看重南美的交易安全感 [12][19] - 芝加哥盘面受政策预期波动 但现货基差走弱显示实际需求减退 期现背离促使贸易商调整报价 [27] 未来观察维度 - 三把关键标尺:关税政策决定价差 南美供给节奏影响瓶颈期 中国库存消费决定采购加速度 [33][35] - 若南美出现供给瓶颈或政策利好美豆 美国仍可在12月-1月窗口期补单 [16][31] - USDA出口销售数据和中国海关到港数据比传闻更可靠 是判断市场的核心指标 [35][37]
全球今后10年2成食物靠进口,中国依赖水平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8-16 08:34
全球农产品贸易趋势 - 未来10年全球卡路里消费的22%将依赖国际贸易 [2][6] - 主要农产品贸易量占产量比重从2000年的16%上升至2022-2024年的23% [4] - 食物净出口地区与净进口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6][8] 中国农产品进口情况 - 中国2022-2024年平均净进口额达982亿美元 为10年前的3 2倍 [2][6] - 小麦进口量年增18% 玉米增30% 牛肉增25% 猪肉增10% [6] - 饮食结构从谷物向肉类转变 但口粮自给政策未达预期 [6] - 2034年中国小麦/玉米/大豆进口量预计负增长 净进口额仅降7% [7] 其他主要国家贸易表现 - 巴西2022-2024年平均净出口额703亿美元 为10年前2倍 [6] - 美国同期净出口额454亿美元 增长22% 2034年预计维持现状 [6][8] - 日本净进口额263亿美元 与10年前持平 西欧国家减少42% [6] - 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地区2034年净出口额预计增8% [6][8] 新兴需求驱动地区 - 印度2034年小麦/大米消费量将比2022-2024年均值增19% [8] - 非洲同期主食消费量将增29% 成为新消费增长极 [8] - 需求增长区与主产区地理距离扩大 需强化多边贸易体系 [8] 贸易环境风险 - 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中国转移谷物采购来源 破坏现有贸易网络 [8]
香港举办对接会助力内地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新华社· 2025-08-15 21:53
活动概况 - 第二届"助力内地优质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交流合作对接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旨在通过直观展示和精准对接服务帮助内地农产品对接全球市场 [1] - 活动由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经济部贸易处、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香港贸易发展局联合举办,约100人出席 [1]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经济部副部长周强强调,内地对港农产品供应具有政治任务属性,新时期可探索"前店后厂"和"内地生产+香港增值"的互补合作模式 [1] -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彭廷军提出将依托香港国际窗口优势,打造"中国品质"金字招牌,通过国家展团集中展示内地农产品的绿色、安全与优质 [1] 市场反应与商业成果 - 香港采购商和渠道商采购意向金额超7亿港元,品类涵盖包装食品、冷冻肉、菌类、海鲜、米面制品等 [2] - 活动现场完成3场供销签约,涉及葡萄酒、米线等产品 [2] 区域协同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呼吁深化内地与香港食品贸易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支撑作用 [2]
英媒:中国进口商锁定巴西进口大豆,美大豆出口商今年或错失数十亿美元的对华销售机会
环球网· 2025-08-14 18:41
中美大豆贸易动态 - 中国进口商在9月完成800万吨大豆预订单,全部来自南美,10月已从南美采购400万吨,占预期需求一半 [3] - 美国大豆出口商可能错失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对华销售机会,因中国买家在关键销售季锁定巴西大豆 [1] - 传统上中国购买的美国大豆多在9月至次年1月发货,之后由巴西大豆承接供应 [3] 市场供需分析 - 中国第三季度大量采购大豆表明行业正提前囤积库存以应对第四季度潜在供应风险 [3] - 巴西大豆产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中国需求,预计缺口约200万至500万吨 [3] - 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其中美国占比21.1%(2214万吨),巴西占比71.1%(7465万吨) [4] 价格与贸易政策影响 - 若9月新销售季持续缺少中国订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价或承压下行 [3] - 贸易商表示即使暂停24%关税90天,也不太可能刺激中国从美购买大豆 [4] - 若达成减税协议,中国可能会恢复购买美国大豆 [4]
中方出手,“这一决定很重大”
环球时报· 2025-08-13 12:06
反倾销措施 - 中国商务部初步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 对所有加拿大公司征收75.8%的保证金[1][3] - 临时反倾销措施采用保证金形式 从2025年8月15日起生效[3] - 中国国内油菜籽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 贸易摩擦背景 - 中国自2024年3月起对加拿大菜籽油和油渣饼加征100%关税[3] - 加拿大计划自2024年10月1日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3] - 加拿大计划自2024年10月22日起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3] 行业影响 - 贸易商认为75%保证金措施相当于拒绝加拿大油菜籽进口[1] - 政策咨询公司分析指出该举措将向加拿大政府施加压力以解决贸易摩擦[4] - 中国同日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 并对卤化丁基橡胶征收保证金[4] 措施依据 - 反倾销调查于2024年9月9日立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实施[3] - 商务部研究院表示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低价倾销产品冲击[3] - 措施针对不公平贸易行为 在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实施[3]
菜系:商务部初裁加菜籽倾销,多头行情起势
国投期货· 2025-08-12 19: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建议以多头思路看待国内菜系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商务部初裁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中国国内油菜籽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2025年8月14日起,进口经营者需按75.8%的保证金比率向海关提供保证金 [2][4][9] - 调查机关通常需在立案后12个月内完成终裁,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8个月,最迟于2026年3月9日前公布终裁结果 [10] - 终裁确认为倾销的情况多退少不补,终裁决定不征收反倾销税则退还保证金 [11][13] - 反倾销初裁结果将加拿大菜籽拒之门外,终裁结果存在变化可能,该消息对国内菜系期价为利多消息,菜系短期将内强外弱 [15] 具体内容总结 反倾销调查情况 - 2024年9月9日,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 - 2025年8月12日,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中国国内油菜籽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保证金相关情况 - 保证金是一种临时反倾销措施,期限自临时反倾销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特殊情形下可延长至9个月 [7] - 自2025年8月14日起,进口经营者进口原产于加拿大的油菜籽时,应按75.8%的保证金比率向海关提供保证金,保证金以海关确定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从价计征 [4][9] 终裁相关情况 - 调查机关通常需在立案后12个月内完成终裁,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8个月,最迟于2026年3月9日前公布终裁结果 [10] - 终裁确认为倾销,反倾销税高于已付或应付的临时反倾销税或为担保目的而估计的金额,差额部分不予收取;低于则退还差额部分 [11][12] - 终裁决定不征收反倾销税,已征收的临时反倾销税、已收取的保证金应予以退还,保函或其他形式的担保应予以解除 [13] - 保证金比例由商务部根据初步认定的倾销幅度确定,终裁反倾销税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最终调查结果决定,除反倾销税率外,还需关注征收反倾销税的实施期限 [14] 对市场的影响 - 反倾销初裁结果将加拿大菜籽拒之门外,终裁结果存在变化可能,中加经贸谈判需明显改观才可能让加拿大菜籽再次打开中国市场 [15] - 该消息对国内菜系期价为利多消息,在中加菜粕、菜油贸易萎缩后,预计菜籽贸易亦将萎缩,菜系短期将内强外弱 [15]
两部门发布2025年棉花等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公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17:05
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政策 - 最终用户需在9月15日前交还未使用或无法完成的2025年小麦、玉米、大米、棉花、食糖进口关税配额 [1] - 配额交还通过指定系统进行:小麦、玉米、大米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系统,棉花使用棉花进口配额管理系统,食糖使用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系统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将对交还配额进行再分配 [1] 配额使用与再分配条件 - 对未在9月15日前交还且年底前未充分使用配额的最终用户,下一年度相应品种进口关税配额将按比例扣减 [1] - 已获得2025年进口关税配额并在8月底前全部使用完毕的最终用户可申请再分配 [1] - 符合申请条件但年初未获得2025年配额的新用户也可提出再分配申请 [1]
两部门公告明确2025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有关事项
新华财经· 2025-08-12 13:52
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2025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公告 涉及小麦 玉米 大米 棉花 食糖五大品类 [1] - 最终用户需在9月15日前交还未使用或无法完成的配额量 否则下一年度配额将按比例扣减 [1] - 配额交还通过指定电子系统进行 小麦玉米大米使用"单一窗口"粮食系统 棉花使用棉花系统 食糖使用农产品系统 [1] 配额再分配机制与时间节点 - 交还配额采用先来先领方式再分配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将于9月30日前完成再分配量发放 [1] - 配额再分配针对已签订合同但年底前无法从始发港出运的情况 或全年未完全签订进口合同的部分 [1] - 管理范围覆盖所有省 自治区 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
屡创新高!中非贸易规模已超2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3:51
中非贸易总体表现 - 中非贸易规模在2024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 [1] - 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 - 中国—非洲贸易指数从2000年基期100点攀升至2024年1056.53点新高 [1] - 2025年前5个月中非进出口额9632.1亿元,同比增长12.4%,创历史同期新高 [1] 农产品贸易领域 - 2024年中非农产品进出口首次突破700亿元 [1][4] - 2025年前5个月自非洲进口农产品158.3亿元 [1][4] - 咖啡进口增长145.7%,占同类商品进口比重18.4% [1] - 可可豆进口增长88.6%,占同类商品进口比重65.4% [1] - 冷冻草莓进口增长82%,占同类商品进口比重84.8% [1] - 对非洲出口农药制剂增长12% [1] - 对非洲出口农业机械增长41% [1]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 非洲自2022年以来持续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第一大市场 [2] - 2025年前5个月以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对非洲出口125.9亿元,同比增长46.5% [2][4] - 对非洲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41.6% [2][4] - 对非洲出口工程机械增长58.5% [2][4] - 对非洲出口电动机及发电机增长51.1% [2][4] 经贸交流平台 -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12日至1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