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一瓶气泡水缔造710亿消费帝国,元气森林都做了些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27 12:57
品牌崛起与市场表现 - 元气森林凭借气泡水产品在饮料市场实现快速崛起,突破可口可乐、东方树叶等传统品牌的压制[1] - 2018年上市后迅速成为热销产品,2020年双十一全网水饮品类销售额夺冠,超越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3] - 销售额从2018年1.8亿元飙升至2020年27亿元,2021年达70亿元,品牌估值从150亿美元升至2024年710亿元人民币[3] 产品研发与技术突破 - 成立"气泡攻坚小组"进行专项研发,通过500余次试验实现气泡"恰到好处爆炸"的独特口感[5] - 采用-196°C液氮冷冻柠檬技术保留新鲜风味,维C橙气泡水使用低温萃取技术提升果香还原度[7] - 运用动态感官评价技术优化酸甜协调性、香气饱满度及口感层次性[8] 生产体系与品质管控 - 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涵盖水处理、配料、灭菌到灌装全环节[10] - 采用成本更高的无菌灌装工艺,确保产品0糖0脂0卡且不添加防腐剂[10] - 选用天然赤藓糖醇替代人造甜味剂,尽管成本高出15-20倍[10] 品牌定位与差异化策略 - 确立"0糖0脂0卡"核心卖点,形成鲜明品牌认知[10] - 包装材料使用可回收PET/PETG环保材质,员工工服由回收瓶制成体现长期主义[11] - 通过"感官饮品"赛道差异化探索,持续开发新口味和饮料类型[9] 全球化布局与文化输出 - 产品已进入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东南亚等市场[12] - 国际版产品保留书法"气"字元素,拼音"Chi"兼具发音便利与文化双关意义[15] - 针对美国市场改用铝罐包装并强化果香,印尼市场通过清真认证实现本地化调整[16]
奥运进入「考文垂时代」,Intel退出给了谁机会?
36氪· 2025-06-27 09:24
国际奥委会主席交接与TOP赞助商变动 - 国际奥委会主席交接:71岁托马斯·巴赫卸任,柯丝蒂·考文垂成为IOC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也是最年轻的主席 [1] - TOP赞助商加速离席:Intel英特尔成为两年内第5个退出TOP计划的赞助商,此前Atos源讯、Bridgestone普利司通、Panasonic松下、Toyota丰田已退出 [1] - 奥运营销生态面临变革:TOP赞助的连续震荡引发对IOC财务模式的关注,标志着奥运营销生态的转折点 [2][3] Intel退出TOP计划的原因与影响 - Intel的奥运科技贡献:2017年加入TOP计划后,Intel在平昌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和巴黎奥运会中提供无人机灯光秀、VR直播、自动驾驶技术等创新服务 [4] - 退出原因:2024财年净亏损188亿美元,计划裁撤20%工厂员工,需集中资源投入AI芯片研发,收缩高成本品牌营销项目 [6] - 奥运营销逻辑转向:Intel的退出反映科技产业周期性波动下,企业对非核心业务投入的重新评估 [8] TOP赞助商退出的行业背景与趋势 - 日本企业集体退出:受经济低迷、日元汇率走低及东京奥运营销效果未达预期影响,高成本、长周期的TOP赞助优先级下降 [9] - 品牌营销逻辑变化:全球经济收缩下,企业更看重投入产出比和用户深度沟通,奥运的泛全球化传播面临触达难度上升的挑战 [9] - 替代营销路径:退出的丰田转向NFL合作,普利司通聚焦赛车运动,品牌选择更灵活、精准的体育营销方式 [10] TOP计划的新机遇与中国企业参与 - 中国企业崛起:TCL和蒙牛成为TOP新晋品牌,蒙牛合作延续至2032年,TCL融入IOC数字化转型战略 [11] - 潜在新势力:中国新能源车、手机、电商平台、AI公司等未来可能加入奥运赞助体系 [12] - IOC商业模式变革:TOP计划纳入AI技术、数字化平台等新业态,巴黎奥运轻运作模式为未来合作提供新范式 [13] 2028洛杉矶奥运会的商业前景 - 赞助权益创新:LA28尝试将奥运官方市场权益与电视广告资源打包出售,本田成为创始合作伙伴 [14] - 财务目标:LA28计划年底前实现20亿美元企业收入,整个周期有望带来超10亿美元利润,或成最赚钱奥运 [15] - IOC财务状况:2025-2028周期已确保74亿美元,2029-2032周期锁定65亿美元,中国企业数量达TOP史上最高 [13]
7月行业配置关注:哪些领域中报业绩有望高增或边际改善?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A股市场整体,细分涉及计算机、电子、机械、医药生物、国防军工、有色金属、传媒、汽车、农林牧渔、机械设备、煤炭、房地产、电力设备、建筑装饰、商贸零售、纺织业、交通运输、高技术服务、家电、通信器材、资源品、信息技术、必选消费、中游设备、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通用设备、电气机械、TMT制造、消费电子、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军工电子、风电设备、能源金属、小金属、食品加工、养殖业、医疗服务、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光伏设备、饮料、乳品、燃气、计算机设备、基础化工、半导体、光学光电子器件、电信增值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家具、饰品、美容护理、化学制品、保险、石油石化、化学制药、航运港口、家居用品、纺织服饰、生物制品、磷酸铁锂、稀土、工业金属、小金属、电信运营商业务、软件与信息服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股市场走势**:当前A股处于为期两至三年的上行周期,第三季度有望突破式上涨,上证指数已站上3450点,后续将震荡上行并有望创去年10月8日后新高。论据为市场突破“扭亏阻力位”形成增量资金正反馈效应;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加速改善;外部逆风因素消退,外资流出压力缓解[1][3][4][5]。 2. **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加速改善,体现为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持续改善和资本开支系统性下降,今年年报及一季报已显现,8月半年报将进一步确认,自由现金流提升驱动股价和指数上行[1][5][6]。 3. **外部环境影响**:过去地缘政治冲突和关税战使市场在关键阻力位回落,目前地缘政治冲突平息,中美关税战8月上旬迎重要节点,“靴子落地”消除不确定性,减少对市场上涨阻碍[1][5][7]。 4. **2025年1 - 5月宏观经济数据**:生产端增速放缓,中游制造明显,价格端下探;基建和投资增速放缓,纺织业、交通运输、高技术服务投资增速较大;消费领域较好,家电、通信器材社零增速高;出口端增幅收窄,汽车和集成电路对美出口逆势回升[1][2][9][10]。 5. **2025年7月行业配置**:核心关注半年报业绩预告,思路围绕科技创新趋势和政策助力扩大内需与稳增长,重点推荐计算机、电子、机械、医药生物、国防军工和有色金属[8][11][21]。 6. **2025年第二季度企业盈利判断**:基于工业企业盈利、一季度报告存货和合同负债指标、中观行业指标,预计盈利增幅相比1 - 4月可能阶段性收窄[3][12][14]。 7. **行业库存与业绩关系** - 主动补库行业(TMT领域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业绩有望延续改善[15]。 - 被动去库但库存去化充分行业(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有望率先迎来业绩拐点[16]。 - 合同负债增速高领域(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综合库存和合同负债,国防军工、基础化工等板块业绩有望延续或触底回升[17][18]。 8. **市场涨幅与基本面关系**:2025年年初至今市场涨幅与行业基本面正相关,涨幅高行业(有色金属、传媒等)基本面匹配,跌幅大行业(煤炭、房地产等)业绩偏弱[3][19]。 9. **各行业推荐原因** - 计算机:1 - 5月软件行业利润增速改善,预计中报业绩边际改善;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逻辑演绎,信创订单放量;事件性催化提升配置价值,筹码结构均衡[22]。 - 电子:供给端影响下存储器需求旺盛价格改善;集成电路出口受关税影响小,中报业绩预计良好;海外财报显示AI板块资本开支指引乐观,板块前期回调震荡[23]。 - 机械:中观景气指标显示中报业绩可能改善,推荐自动化设备细分领域;短期有事件性催化;板块前期调整,当前位置适合关注[24]。 - 医药生物:创新药催化不断,1 - 5月国产创新药获批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进程加速,板块逻辑出现拐点性变化[25]。 - 有色金属:宏观及中观指标显示中报业绩可能较好;受益于后续降息和海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稀土等领域有战略性、稀缺性属性[26]。 - 国防军工:基本面指标显示边际优化和改善;外围地缘政治冲突使各国国防预算开支提升,全球军贸扩张,中国优势制造能力凸显[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5年1 - 4月工业企业盈利延续改善趋势,收入端增幅扩大,但利润率在价格承压下偏弱,资源品、信息技术等大类行业均有改善[13]。 2. 2025年第一季度合同负债增速较高领域集中在中游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包括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一级行业[17]。 3. TMT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保持10%以上增速,集成电路4月和5月出口分别增长20%和30%,面板价格二季度上涨,部分存储器价格翻倍,通信器材和运营商主营业务收入扩张,计算机设备库存和合同负债增速显著改善[18]。 4. 汽车产销5月同比增幅扩大,出口保持高增速,重卡销量因国六淘汰和新能源替代边际改善;光伏板块太阳能电池产量和下游装机改善,产能利用率提升;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产量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扩大,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利好核心零部件企业;军工电子存货和合同负债增速一季度向上[18][19]。 5. 社零数据显示粮油食品、家电家居和金银珠宝零售景气度高,饮料乳品受益旺季回暖,生鲜乳价格和乳制品产量增幅扩大,家电5月社零增长53%,家具4月和5月零售同比增幅超20%,金银珠宝4月和5月零售保持20%以上增速,文娱用品零售增速扩大至30%以上[19]。 6. 根据定量打分,近期景气度高或值得关注的行业有消费电子、电力等;过去两个月跑赢万得全A的行业有化学制品、医疗服务等;当前交易集中度高的行业有化学制药、石油石化等;每年7月表现较好的行业有国防军工、农林牧渔等[20]。 7. 目前评分相对较高的板块:上游工业金属;中游汽车零部件、乘用车等;下游家居用品、纺织服饰等;信息技术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其他保险、电力和燃气[20]。
吴京代言的国产汽水,要卖了?
创业邦· 2025-06-26 18:04
核心观点 - 大窑饮品作为国产汽水品牌黑马,凭借餐饮渠道差异化策略实现年销超30亿元,但全国化扩张面临资金、供应链等挑战,近期传闻KKR拟收购其85%股权以加速发展 [3][4][6][7] - 公司创始人王庆东持股68.87%,若收购成行或反映其全国化战略面临资本压力 [7][8] - 餐饮渠道贡献85%销售额,通过高利润空间(进价3元/售价5-10元)和国潮营销实现北方市场突破,但南方拓展受限于工厂布局 [9][11][14][16][21] 公司发展历程 - 1990年创始人从内蒙古三轮车卖汽水起家,2006年改制为大窑食品厂(王庆东100%持股) [10] - 2014年确立全国化战略,专注餐饮渠道,2021年借国潮营销签约吴京代言,2022年销售额达32亿元(冰峰10倍/北冰洋3倍) [15][16] - 全国已建七大生产基地(含内蒙古/宁夏/陕西),2023年陕西工厂投资12.6亿元,预计年产值6亿元 [18][19] 业务模式 - 核心产品为玻璃瓶装汽水(运输半径500公里),餐饮渠道占比85%,终端毛利率达40%-133%(进价3元/售价5-10元) [14][18] - 2022年启动"全品类+全渠道"战略,新增易拉罐/PET瓶产品线,覆盖碳酸/果蔬汁/茶饮等五类,但营收仍依赖汽水单品 [20][21] - 全国经销商超1000家,终端网点百万级,但南方市场因无本地工厂致成本压力 [14][21] 行业竞争 - 避开与可口可乐/百事在商超渠道直接竞争,抓住餐饮渠道空白(占饮料销售15%份额) [11][12][20] - 区域品牌面临冰峰/北冰洋等同类困境:冰峰2021年上市失败,北冰洋借壳未果 [23] - 北方市场受本土品牌挤压(如太原太钢汽水),南方需应对物流成本上升和利润压缩 [6][21] 资本动态 - 2024年初否认赴港IPO传闻(拟募资5亿美元),近期对KKR收购85%股权传闻"不予置评" [3] - KKR若入股或提供资金/供应链支持,但当前股权结构中王庆东通过多层控股保留68.87%权益 [7]
他,地下室创业,“偷菜”起家,干出百亿帝国
创业家· 2025-06-26 17:52
核心观点 - 元气森林通过"0糖、0脂、0卡"气泡水颠覆传统饮料行业,估值达710亿元[4] - 创始人唐彬森以互联网思维跨界进入饮料行业,通过快速迭代和用户反馈机制打造爆款产品[22][28][29] - 公司采取多元化产品策略应对市场竞争,包括电解质水、冰茶和养生水等[45][52][54] - 出海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56] - 智能冰柜等创新渠道帮助公司精准测试新品,准确率达95%[58] 创始人背景 - 唐彬森1982年出生于合肥,北航计算机系毕业,曾获全球GSM & Java开发大赛金奖[8][9] - 早期创业开发《开心农民》游戏,覆盖20多个国家,影响5亿用户[13][15] - 2014年成立挑战者资本,投资消费品项目,发现饮料行业创新机会[21] 产品发展历程 - 2016年推出首款爆品"燃茶",成为无糖茶饮料第二名,销售额破亿[29] - 2018年气泡水上市,选用赤藓糖醇替代人工甜味剂,成本高出15-20倍[36] - 2020年双十一成为全网水饮品类冠军,销售额从2018年1.8亿元增至2020年27亿元[38] - 2021年推出"外星人"电解质水,2023年销售额达35亿元[45] - 2022年推出低价冰茶产品,900ml售价5元,单月销售额破亿[53] - 2023年推出"元气自在水",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市场份额58.6%[54] 市场挑战与应对 - 2020年起遭遇巨头围剿,关键原料赤藓糖醇价格上涨50%[41][42] - 2022年增速从170%降至30%,下沉市场因价格敏感度受阻[47][49] - 通过产品多元化和出海战略突破增长瓶颈[51][55] - 智能冰柜覆盖15座城市,部署超2万台,成为新品测试渠道[58] 国际化进展 - 2020年组建国际事业部,进入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市场[56] - 气泡水进入印尼商超后迅速登上畅销榜Top3和Top4[56] - 成为唯一登上美国亚马逊饮料畅销榜Top10的中国品牌[56] 财务表现 - 2021年营收增长170%,品牌估值达150亿美元[38][47] - 2022年销售回款80-90亿元,未达预期[47] - 2024年增长绝对值仅次于2021年的40多亿元[59]
为什么做价值投资比较难
雪球· 2025-06-26 15:51
价值投资的难点分析 一、时间与耐心的考验 - 价值投资要求长期持有优质资产,但人性中的短期逐利倾向与此对立 [2] - 企业成长周期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需经历经济周期、行业波动等多重考验,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依赖数十年持有 [2] - 市场短期波动(如股价腰斩、长期横盘)易引发自我怀疑,2020年科技股暴涨期间坚守低估值蓝筹的投资者面临巨大心理压力 [2] - 价值投资的成果需数年验证,而投机行为的反馈更即时,导致多数人倾向于短期验证路径 [2] 二、认知与能力的壁垒 - 价值投资需深度理解企业商业模式、行业趋势、财务数据,对普通投资者构成高门槛 [3] - 企业分析需穿透财务表象,评估管理层能力、护城河等无形要素,如判断科技公司技术壁垒需结合研发投入、专利布局等多维度信息 [3] - 时代变革可能颠覆传统行业逻辑(如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依赖历史经验(如白酒股高增长)可能陷入"均值回归"陷阱 [3] - 市场充斥短期消息,投资者需区分"信号"与"噪音",避免干扰长期判断 [3] 三、环境与时代的动态性 - 价值投资成功依赖特定时代背景,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策略失效,如巴菲特早期"烟蒂股"策略与20世纪美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5] - 市场效率提升(量化交易、高频策略普及)减少传统价值股定价错误机会,需挖掘"隐形价值"或转向新兴领域(如半导体、创新药) [5] - 利率与宏观环境变化影响策略,高利率周期压制成长股估值,低利率环境利好价值股 [5] 四、心理与行为的博弈 - 投资者常因认知偏差偏离理性决策,如损失厌恶导致关注短期浮亏而非长期价值 [6] - 过度自信与确认偏误可能导致过早认定股票"低估"或忽视基本面恶化信号 [6] - 从众心理导致市场恐慌时集体抛售、狂热时追涨,如2022年港股互联网龙头暴跌期间坚守者需对抗群体性抛售压力 [6] 五、实践中的操作难题 - 安全边际可能因企业基本面恶化(如财务造假)或行业衰退而失效,部分传统行业"低估值"实为价值陷阱 [7] - 组合管理需平衡分散投资与收益稀释,巴菲特通过控股企业(如伯克希尔)降低波动,普通投资者难以复制 [7] - 长期持有面临资金需求与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矛盾,熊市中难以变现 [7] 总结 -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反人性"修炼,需兼具深度认知能力、强大心理素质和动态适应能力 [8] - 成功的价值投资者需接受"不完美"策略执行,在试错中迭代方法,而非追求短期完美 [8]
8点1氪: 猫王音响创始人回应炮轰雷军不尊重人;脉动3D立体户外广告被吐槽挤占公共空间;多地机场明确禁止携带召回批次充电宝
36氪· 2025-06-26 08:07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有点被带偏了,对小米和雷军没有什么意见。" 整理 |袁思 点击上方【36氪随声听】,一键收听大公司热门新闻。听完音频记得添加进入 【我的小程序】 中哟! 据悉,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就6月24日发视频对雷军"网上形象高大上私下表现拙劣"一事回应称,"我对小米对雷军个人没有什么意见,没有其他的意 图。"曾德钧表示,风评和评论有点被带偏了,希望媒体不要对视频断章取义,过度地解读。 6月23日晚,曾德钧曾公开发视频评价小米CEO雷军,提及雷军形象反差大,缺乏尊重,还提及十多年前的一桩旧事称:自己作为国内最早投身智能音箱领 域的开拓者,带着项目与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洽谈,却遭雷军一句"智能音箱有什么用?我们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了",随后起身离去,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新浪科技) 脉动3D立体户外广告被吐槽挤占公共空间,达能回应:已收到反馈 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 36氪获悉,翰宇药业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醋酸地加 瑞克原料药在国内上市销售。地加瑞克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拮抗剂,可逆的与垂体GnRH ...
8点1氪|猫王音响创始人回应炮轰雷军不尊重人;脉动3D立体户外广告被吐槽挤占公共空间;多地机场明确禁止携带召回批次充电宝
36氪· 2025-06-26 08:02
上市进行时 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 36氪获悉,翰宇药业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醋酸地 加瑞克原料药在国内上市销售。地加瑞克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拮抗剂,可逆的与垂体GnRH受体结合,因而降低促性腺激素和睾丸素释 放,可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6月23日晚,曾德钧曾公开发视频评价小米CEO雷军,提及雷军形象反差大,缺乏尊重,还提及十多年前的一桩旧事称:自己作为国内最早投身智能音箱 领域的开拓者,带着项目与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洽谈,却遭雷军一句"智能音箱有什么用?我们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了",随后起身离去,连看都没看他一 眼。(新浪科技) 脉动3D立体户外广告被吐槽挤占公共空间,达能回应:已收到反馈 近日,达能旗下饮料品牌脉动在全国多地公交站台投放的3D立体户外广告引发争议。该广告以巨型脉动饮料瓶身造型呈现,瓶身高度超过1.5米,凸出部 分超过30厘米,因挤占公共空间、影响市民休息和存在安全隐患,6月22日,广东、北京、浙江、山东等多地网友陆续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对此,达能 官方客服表示,已收到相关反馈,会将此 ...
中式养生水赛道火热 相关企业持续加码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6-25 21:4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预计2024-2028年复合增速88.9%,2028年达108亿元[1] - 行业快速增长受益于传统中医文化推广和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1] - 政策支持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1]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包括传统饮料企业、养生品牌和食品加工企业[1] - 主要品牌包括元气森林、好望水、可漾等早期入局者[1] - 新进入者包括承德露露推出4款养生饮、盼盼饮料推出"九制陈皮水"、来伊份推出"谷轻盈"系列[1] - 莲花控股跨界推出红豆薏米水和红枣桂圆枸杞水,销售增长良好[2] - 好想你已布局红枣黄芪水等产品,看好行业前景[2] 产品与创新 - 产品类型多样包括红豆薏米水、红枣黄芪水、山药苹果四神汤等[1] - 莲花控股计划下半年推出电解质饮料和100%果蔬汁[2] - 好想你计划围绕红枣+健康食材开发更多养生茶饮[2] 行业挑战 - 原材料主要来自中药材、水果、谷物,易受气候和产地影响[2] - 优质原料产地成为品牌核心竞争要素[2] - 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使用剂量缺乏统一规范和监管[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目前处于1.0无序竞争阶段[3] - 未来将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3] - 契合健康消费升级和"药食同源"理念普及趋势[2] - 年轻群体便捷养生需求推动市场扩容[2]
国民汽水大窑,也要被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25 21:06
核心观点 - KKR拟收购中国饮料公司大窑85%控股权 交易完成后创始团队保留少数股权 仍需监管部门批准 [1][3] - 大窑从区域性品牌发展为全国性饮料企业 通过差异化餐饮渠道策略实现快速增长 2021年销售额达30亿元 [7][8] - KKR在中国消费领域有丰富投资经验 此次收购或帮助大窑突破全国化发展瓶颈 提升供应链效率 [9][10] 公司发展历程 - 品牌始创于1980年代 前身为内蒙古八一饮料厂 2006年更名为大窑食品厂 [4] - 2014年开启全国化运营 从内蒙古拓展至全国市场 产品出口俄罗斯及东南亚 [1][5] - 2021年启动品牌升级 签约吴京为代言人 广告投放覆盖电梯、地铁等场景 [8] 产品与渠道策略 - 主打520毫升玻璃瓶包装 开创"大汽水"品类 形成6大饮料产品线 [7] - 85%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 全国经销商超1000家 终端网点达百万个 [7] - 采用"管控价格568"策略 经销商利润率超20% 高于竞品5-10个百分点 [7] 资本运作与行业背景 - 此前传闻拟赴港IPO募资5亿美元 公司明确否认上市计划 [3] - 中国碳酸饮料市场95%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 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竞争 [8] - KKR管理资产达6640亿美元 一季度募资305亿美元 投资金额近200亿美元 [3][4]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2025年央行等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企业股权融资 鼓励长期资本投入 [10] - 港股消费板块回暖 蜜雪冰城等企业带动IPO热潮 多家消费公司递交申请 [10] - 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市场信心回升 外资并购或成本土品牌新选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