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
搜索文档
京津冀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离京不离家”跨城养老模式正在形成
新京报· 2025-10-29 20:28
10月29日,新京智库发布《2025京津冀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现状篇)》。 截至2024年底,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首次突破500万大关,天津353万,河北多地老龄化率超全国平均——京津冀 1.3亿人口中,每7个人就有1个老人。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否找到理想的养老方式? 10月29日,新京智库发布《2025京津冀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现状篇)》(下称《报告》)。报告显示,"离京不离 家"的跨城养老模式正在悄然形成——截至2024年11月,仅廊坊一地就承接了超2万北京老人、3000多天津老人。 京津冀养老服务的区域协同,正在从政策文件走向现实生活。 整体水平:具备区域养老服务的"硬件基础" 从老龄化程度看,京津冀形成了"外围重、核心轻"的格局。张家口老龄化率为21.15%,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成为京津冀"最老"的城市;秦皇岛、唐山、衡水等城市老龄化率在18%-19%之间;而北京、廊坊等城市相对"年 轻",老龄化率分别为15.87%和13.64%。 2023年京津冀各地养老床位供给相对水平系数。 从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来看,京津冀13个城市的每千名老年人(65岁及以上)拥有养老床位数的平均供给相对水平 系数为93.9%,接 ...
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广东设立家庭养老床位超2万张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9 16:27
行业政策与体系建设 - 广东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涉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主题包括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银发经济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等[2] - 依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首批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2] - 发布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在用地扶持、医养结合、税费等方面提供政策指引,以激发市场活力[4] 养老服务设施与网络覆盖 - 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2万个,城市和农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67%[2] - 全省正常运营养老机构1630家,养老机构床位21万张[2] - 122个行政县(市、区)均实现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2] - 将全省956家乡镇敬老院优化整合为583家,推动124家转型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乡镇敬老院入住率由整合前的44.1%提升至51.5%[2] 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约9.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务,设立家庭养老床位超2万张[1][2] - 完善多元养老助餐服务,全省“长者饭堂”(助餐点)达3705个,累计服务老年人超5330万人次[1][3] - 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建档、探访关爱服务,目前已完成建档工作,探访率达98%[3] 养老产业与市场活力 - 老年医疗器械、康复辅具供给能力均居全国前列[1][4] - 全省民办养老机构由2021年的514家增至2025年的676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4] - 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举办10届,吸引参展企业超过3200家,行业观众超过40万人次[4] 区域合作与跨境养老 - 与全国多地建立旅居养老合作关系,在合作区域培育旅居养老示范基地71家[4] -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服务合作步伐加快,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服务机构总数增至24家,共收住符合条件的香港老年人709人[4]
重阳探“银潮”:2025养生养老产业的需求裂变与价值重构
财经网· 2025-10-29 11:18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登高、养生"传统的节日,如今已成为观察银发经济发展的重 要窗口。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深化,老年群体的需求正从基础生存保障向品质生活追求跨越,重阳习 俗中蕴含的养生理念与敬老传统,也正与现代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形成深度共振。 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 2024 年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31031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0%。而工信部《2025银发经济白皮书》则预测,今年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15.8万亿元。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升级的消费需求,共同推动养生、养老产业进入 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传统习俗赋能现代养生,需求分层催生市场细化 重阳节的养生传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天然动能,从菊花酒、重阳糕的健康化改良,到中医理疗、慢病管 理的专业化服务,养生市场正呈现"传统元素现代化、大众需求个性化"的特征。 数据显示,2025年健康管理类养老服务产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1.5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与重阳养 生相关的中医食疗、艾灸理疗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这种增长既源于传统节日的文化唤醒,更得益于老 年群体健康意识的全面提 ...
政产学研多方聚力 助推适老化事业创新发展
人民网· 2025-10-29 11:01
文章核心观点 - 各方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居家适老化的改造设计、产业发展以及与老龄健康融合等话题展开交流,为居家适老化事业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1] - 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是落实国家老龄战略、发展普惠养老的重要举措,行业需向规范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2] 设计引领与产业驱动 - 高质量设计被视为推动适老化改造的关键引擎,能系统洞察老年人生活痛点,形成个性化、高品质的解决方案,从而驱动后端产业链、供应链与技术体系的协同升级 [1] - 企业可以“整装驱动”模式将适老设计前置嵌入装修流程,推动适老化从“小众定制”向“普惠标配”转变 [1] - 建议打破“产品孤岛”,以整装为切入点,整合智能硬件、产品研发、空间设计与装饰装修等多方资源,构建覆盖改造、产品与智慧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1] - 改造需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兼顾健康、安全、感知、便利与舒适,以“助力而非替代”为理念,维护老年人自主与尊严 [2] 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 辅助技术是服务养老助残、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正深度赋能家庭环境中的无障碍改造 [2] - 建议系统评估人、居住环境,基于个体需求和生活习惯一并开展辅助器具适配和无障碍改造 [2] - 加速辅助技术与无障碍改造融合的建议包括:强化顶层设计与标准化引领;完善辅助技术服务体系与创新模式;加大宣传推广与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2] 具体改造实施要点 - 具体改造中应注重家居生活动线优化、安全防护加强、家具收纳适配及物理环境改善,特别在卫生间、起居区等高频使用空间强化适老的细节设计 [2] - 需关注老年人因感官变化对照明、隔声、气味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融合实用与安全,最终营造便利、舒适、安全的居家环境 [2] 行业活动与跨界合作 - 举办了以“聚焦设计引领 赋能适老产业”和“汇聚跨界智慧 共筑适老生态”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汇聚了政、产、学、研各方代表 [6][9][10] - “2025北京市居家适老化改造设计创新大赛”得到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与支持,活动将于11月10日截止 [10]
弘扬尊老敬老美德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辽宁日报· 2025-10-29 09:05
社会保障体系 -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3192.1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1.4万人 [2] - 个人养老金账户共开立346.3万个,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断完善 [2] - 40.4万名老年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2.08万名老年人享受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政策 [3] - 30.7万名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2.8万名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1.05万名老年人享受护理补贴 [3] 养老服务供给 - 获得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86亿元,支持5个公办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4] - 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2421家,床位21.22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56.4% [4] - 养老机构服务人数达10.84万人 [4] -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改造4.2万户 [7] 健康服务与医养结合 - 全省有老年医院17家,63%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 [5] - 建成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646家,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190家 [5] - 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单位比例超过80%,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5] 人才队伍建设 - 高校重点建设39个养老服务紧缺专业,养老类专业布点204个,年培养毕业生2.57万人 [5] - 全省养老机构从业人员2.6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1.64万人 [5] 老年友好环境建设 - 2024年建设完成完整社区试点40个 [7] - 新增或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1628辆,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路20条 [7] - 建立137个老年大学,419个老年学校,4019个社区(村)学习中心和300个新时代数字化学习社区 [7] 银发经济与产品创新 - 省内9家企业的11项优质老年产品入选《2024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6] - 1家企业的2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入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 [6]
“夕阳”生活更红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8 07:10
旅客与黑龙江开行的首趟"悠享龙江·银旅号"适老化旅游专列合影留念。原勇摄(人民视觉) 学员在新疆老年开放大学"银龄"学员毕业典礼演出后与老师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里桥街道三里桥社区,志愿者为老人送上寿桃蛋糕。田凯平摄(人民视觉)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建华社区,老年彩带龙队的学员正在训练。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观众在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体验益智游戏。张成摄(人民视觉) 学员们在湖北省襄阳市老年大学学习小提琴。杨东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敖阳街道学园路社区报春晖护理院的护理员在陪伴老人玩益智游戏。周亮摄(人民 视觉)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组织青年志愿者为老人拍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创办老年大学、丰富文娱活动,发展智慧养老、康复辅具等产业,推出"银发旅游"专列,在法律法规中 增加涉老条款,开展"银龄行动"……近年来,各地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在老有所 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收获稳稳的幸福。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党员助老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为社区内老人上门理发。新华社记者 李欣摄 ...
智慧养老新设机构成最大增长点
搜狐财经· 2025-10-28 05:10
另外,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新设机构1.81万户,同比增长46.97%;文化及相关产业延续恢复性增长, 前三季度新设机构3.36万户,同比增长17.57%。 总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新设机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数字经济、养老产业、文化产业等重点 领域动能强劲,区域布局更趋优化,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支撑正加速形成。 本报讯(记者 张楠)记者昨天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本市新设机构数量达到27.81万 户,同比增长21%,延续上半年强劲增长势头,呈现"量质齐升"良好态势。其中,在养老产业中,智慧 养老服务新设1.13万户,同比增长70.87%,成为最大增长点。 从功能区分布看,中心城区新设机构11.52万户,同比增长42.42%,占全市总量41.43%,增速领跑全 市。平原新城新设机构10.79万户,同比增长34.12%,占全市总量38.8%。从产业分类看,数字经济与养 老产业持续发力,文化及相关产业稳步回暖,三者共同构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引擎。 随着老龄化需求升级,本市养老产业持续扩容。前三季度,养老产业新设机构13.86万户,同比增长 30.5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54个百分点 ...
持续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 渤海银行成功承销市场首批 养老产业债务融资工具
中金在线· 2025-10-24 17:21
核心事件 - 渤海银行作为主承销商成功发行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 [1] - 发行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发行利率为1.96% [1] - 该票据是市场首批支持养老产业的债务融资工具 [1] 资金用途与业务背景 - 募集资金的50%将用于偿还颐养健康集团的养老产业有息债务,包括康养项目贷款及养老领域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贷款 [2] - 业务开展基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五篇大文章"及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养老事业的指导意见 [2] - 渤海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通过政策宣导、项目梳理及总分行协作为养老产业企业定制融资方案 [2] 公司养老金融战略与服务 - 渤海银行是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之一,深度服务国家养老体系第三支柱构建 [3] - 公司持续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优化升级"渤银E财"渤泰养老产品体系 [3] - 截至2025年6月末,渤海银行养老金融服务覆盖长辈客群达143.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 [3] 未来规划 - 渤海银行计划进一步加强养老等重点领域债券产品的对标和创设 [3] - 公司将推动更多支持养老产业债务融资工具落地,以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 [3]
市场点评报告:四中全会公报强化A股主线
中银国际· 2025-10-24 10:04
核心观点 - 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规划定向定调,中国经济将从增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型,更加聚焦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和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1][2] - A股市场有望由政策托底走向结构升级的新起点,短期政策底与经济底共振形成,中期“十五五”规划有望重塑资本市场投资主线与估值体系[1][2] - 以科技自立、绿色转型、内需升级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或将成为贯穿未来五年的政策脉络和资金主线[2] 产业结构与政策投向 - 公报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 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军工、航空航天、数字基础设施等板块有望成为“十五五”规划的主线受益者[2] - 绿色转型与能源革命被强调,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绿色电力、储能、节能环保及碳管理领域或将重回政策前台[2] - A股市场中与之匹配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装备链、工业母机、算力与光通信、高端制造等主题[2] 内需市场与消费升级 - 公报强调“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消费和服务业升级有望成为另一条重要政策主线[2] - 未来政策或将更多依靠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形成内需循环的内生动力[2] - 消费升级、医疗健康、文旅服务、养老产业以及教育科技等方向的长期空间有望再次确认[2] - 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的叠加,或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建材、工程机械等板块在稳增长阶段迎来阶段性修复[2]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投资者在策略上保持中高仓位结构,短期关注政策驱动的先进制造、科技硬件、绿色能源链与数字经济方向[2] - 中期重点配置有望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和“内需升级”的成长主线,同时保留一定权重于高股息、低估值的金融、电力和公用事业板块,以平衡波动与收益[2] - 长期资金尤其是公募、险资与国家队资金,预计将进一步向具备战略支撑价值的产业集聚[2] 附录:公报词频分析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篇章字数168字,段落排序第1,相比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排序上升1位,字数减少5字[4] - “科技创新(科技)”篇章字数166字,段落排序第2,相比十九届排序下降1位,字数减少2字[4] - “国内市场(内需消费)”篇章字数150字,段落排序第3,排序不变,字数增加24字[4] - “绿色环保”篇章字数151字,段落排序第10,相比十九届排序下降2位,字数减少45字[4]
从“养老”到“享老”!“十四五”城市人居升级:24万老旧小区改造 1.8万口袋公园落地
央视网· 2025-10-22 11:55
城市体检与更新进展 - 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1]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 [8]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包括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新增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8]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 - 沈阳市已建成3198个口袋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 [3] - 全国范围内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2.5万公里 [8] - 厦门市已完成200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0万户,形成“厦门模式” [6] 养老服务设施发展 - 通过城市社区食堂和农村老年食堂布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动银发经济新场景 [4] - 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