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
搜索文档
险企加速“出海”,中国再保险业迎来十年补缺口时期
新浪财经· 2025-10-23 20:17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累计交易规模达45亿元人民币,累计登记规模近1100亿元人民币,已有128家机构开通交易权限[1] - 中国GDP占全球17%,保险市场规模占全球10%,但再保险市场规模仅占全球份额4%,位列全球第7位[3] - 截至2024年末,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总数达5.2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万亿美元[5] 功能定位与发展机遇 -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主要功能是分散超出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的风险,如重大巨灾风险和重大事故风险,并可作为资本补充改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2] - 再保险是分散气候变化等巨灾风险的主要渠道,应对科技创新等新兴风险的重要工具,以及防范地缘冲突等复杂风险的有效手段[3] - 未来十年被定位为中国再保险业弥补供给不足、增强市场要素集聚和风险定价能力的“补缺口时期”[4] 新兴领域与增长动力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128万辆,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带动新能源车险“出海”需求强劲增长[5] - 新能源车特有的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功能形成全新风险图谱,海外险企普遍缺乏相关数据积累,为中国险企留下市场窗口[5] - 保险公司通过创建“新建直保当地出单、再保跨境分入”的新模式,将产品和服务延展到国外,同时将业务和业绩回流到国内[5]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险企出海面临数据困境、各国复杂监管体系、服务网络布局成本高以及电池聚集等新型风险管理的挑战[7] - 行业正推动建立行业级数据平台“再·途”,通过聚合分析多维度数据来开发更精准的定价模型[7] - 依托全球合作伙伴网络为险企提供目标市场政策解读和本地服务伙伴推荐,并通过定制化再保险解决方案帮助直保公司扩大承保能力[7]
金改前沿|再保险全产业链初步形成,新型风险保障需求带来新机遇
新华财经· 2025-10-23 13:59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3日电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风帆正举,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上海国际再保险 登记交易中心累计登记规模近1100亿元,业务稳步增长。 22日,记者在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获 悉,目前,国产商用飞机海外机队保险联合体已完成首单承保,新型风险转移工具进入研究论证阶段, 交易流程线上化整体架构基本成型,区块链防篡改、保透明功能发挥初见成效。 面对"十五五"时期生产、消费、贸易等领域的发展新变化,相关保险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我国再保险 业务发展也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再保险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是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的突破口和抓 手。 "在临港新片区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是国家作出的战略部 署。"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表示,当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已实现了市场总体运行平 稳、入场机构初具规模、交易结算平稳起步的良好局面。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表示,经过各方通力合作,临港新片区国际再保险功能区的发展正 从"物理集聚"向"功能拓展""能级提升"迈进,并将进一步夯实产业根基、打造制度型开放体 ...
尹江鳌:发挥再保险“三器”功能,促进实现敢保、善保、会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0:52
行业核心观点 - 再保险行业需发挥放大器、调节器和连接器三大功能 以促进保险业实现敢保、善保、会保的目标 [1] 行业表现与规模 - 2025年1-9月行业保费收入达5.2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5% 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 [3] - 2025年1-9月行业赔付支出1.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4% 预计2025年全年保费规模将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 [3] - 全球直保市场规模超过7.2万亿美元 再保险市场规模超过9000亿美元 其承保能力分别约为中国市场的9倍和1倍多 [3] - 2025年1-9月财险业综合赔付率为72.2% 较近十年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 综合费用率为25.4% 为近二十年来最低 [4] - 行业年化ROE达10.8% 创近十年新高 市场呈现赔付增多、费用下降、效益改善的态势 [4] 再保险功能:放大器 - 再保险作为放大器 需运用全球承保能力提升保障水平 促进敢保 [3] - 通过分散局部地区不敢保、难以保的风险至全球范围 应对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保险需求 [3]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应营造良好环境 吸引机构参与 集聚信息与承保能力 推动风险与资本对接 [3] 再保险功能:调节器 - 再保险作为调节器 运用全球再保机制可促进善保 规范市场竞争 [3] - 再保险是市场定价基准和风险传导信号 可通过调整分保条件和价格 将后端信号传导至前端 促进规范竞争 [4] - 针对非车险领域非理性竞争 金融监管总局已出台加强监管文件并推进综合治理 [4] 再保险功能:连接器 - 再保险作为连接器 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其核心竞争力包括风险管理、精算定价和数据模型 [5] - 在传统风险如台风、地震、暴雨的模型与损失评估方面存在差距 在新型风险如网络安全、低空飞行器的定价与损失评估方面面临挑战 [4] - 应积极促进国内外在风险建模、核保核赔等技术交流 发挥中介作用 通过高水平开放提升专业水平 实现会保目标 [5]
中再产险总经理王忠曜:为助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贡献“中再智慧”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02:10
王忠曜 中再产险总经理王忠曜: 为助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贡献"中再智慧" ◎记者 何奎 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为加速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 心,相关部门在上海临港推出多项区域性支持政策,特别是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下称"登记 交易中心")启动运营以来,全球再保险机构集聚上海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作为我国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旗下专营财产再保险的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中再产险"),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深度参与者和见证者。2025年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 期间,中再产险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忠曜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再产险将发挥在再保险 市场长期经营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围绕操作流程、数据交互、账务结算等交易关键环节的需求和 难点,积极完善平台交易流程及业务管理模式,为助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贡献"中再智慧"。 加速融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王忠曜表示,中再产险将加强北京、新加坡、伦敦三大国际业务平台与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的协同联 动,共同推动境内外再保交易,加速推进特定业务在登记交易中心的线上交易和清结算,支持登记交易 中 ...
寻觅科技与“出海”新机全球再保险行业“再”聚上海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02:10
会议概况 - 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0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主题为“同频同行,对话全球” [2] - 会议是全球再保险业一年一度的盛会,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全球再保险机构和监管机构参会 [3] 监管支持与政策导向 - 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表示,希望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各参与机构形成协同合力,积极推动再保险中心建设 [3] - 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提出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履行机构主体监管责任保障业务稳健发展、协同加快机制建设指导支持登记交易中心发挥职能、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人才吸引力更强跨境交易更畅通的良好局面 [4] 区域发展规划 - 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加快建设“临港科创城”,计划通过5年努力将临港打造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4] - 临港新片区国际再保险功能区的发展正从“物理集聚”向“功能拓展”和“能级提升”迈进,产业培育发展将为保险再保险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拓展空间 [4]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中国再保党委书记庄乾志表示,未来10年是中国再保险业补缺口阶段,加快再保险发展已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战略重点 [5] - 科技创新优化了再保险业的业务流程并拓宽服务边界,可赋能行业更准确地预测风险实现精准定价,未来领先的再保险公司将成为科技赋能型风险价值创造者 [5] - 企业“出海”是顺应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化业务布局是实现更优风险对冲和更稳健经营的必然方向 [5] 国际合作与行业共识 - 参与国内再保险业务的国际再保险机构增多,显示出国内市场对全球再保险机构的吸引力 [6] - 再保险被视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需要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以放大整体效能 [7] - 保险公司表示将坚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深化与全球再保险伙伴合作,积极参与场内交易与产品创新,助力提升中国再保险全球话语权 [7]
中国再保庄乾志:未来十年是中国再保险业补缺口时期
国际金融报· 2025-10-22 20:42
一是要强化研究引领。再保险业是典型的研究驱动、创新驱动型金融领域。再保险业具有数据聚合和跨 行业分析的优势,具有全球范围的交流互动机制,能够牵头进行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再保险机构要进 一步增强对巨灾风险、新兴风险和复杂风险的认识,攻克风险定价难题,制定综合解决方案,为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二是要强化科技赋能。传统的精算方法难以有效评估新的风险挑战,而科技创新不仅优化了再保险业的 业务流程,更拓宽了服务边界,可以赋能再保险业更准确地预测特定区域的各类风险,实现差异化精准 定价。未来,领先的再保险公司将不再是单纯的资本提供者,更是科技赋能型风险价值创造者。 三是要强化行业协同。再保险机构具有平台型公司的典型特征,是推动行业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发 挥共同体作用的重要力量。在风险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全行业通过深度协同合作,可以更好地发 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功能作用。未来,再保险应利用业务中立性特点,积极推动行业协同, 不仅要实现承保能力整合,更要积极制定行业标准、共享风险数据,进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韧性。 10月22日,中国再保党委书记庄乾志在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未来十年是中国再保 ...
上海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毛利恒: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要上量、持续、可控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20:0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毛利恒表示,下一步,境内业务要再集中,引导头部机构发挥"头雁效应",分批上平台交易,夯实基本 盘。跨境分入要再聚力,探索整合行业承保能力,大船拉小艇,携手闯蓝海。跨境分出业务要再优化, 在精准引进承保能力的同时,更要大力引导境外机构上平台交易。 其次,要持续。毛利恒表示,着重培育"分出+分入+中介"市场生态。下一步,要推动业务和人员双进 场,再保险运营中心作为持牌机构,要有职责、有授权,确保有人在、能做事。要引入专业中介机构, 支持头部再保险经纪公司在临港展业,加快引进律所、评级等中介机构,做好配套保障。要加强市场履 约管理,保障各方权益,增强市场互信。 最后,要可控。毛利恒说,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风险管理中心。下一步,要在推动全量登记基础上,逐 步形成中国再保险行业经营风险监测、国别风险地图、机构风险画像,推进精准定价、靶向预警。要加 快创新风险转移工具,助力填补巨灾风险、新领域新业态保险保障缺口,拓宽多元资本补充和风险分散 渠道,实现再保险承保能力的"无限续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奎)10月22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毛利恒在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 议上表示,上海 ...
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要对标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
搜狐财经· 2025-10-22 18:31
綦相进一步表示,上海金融监管局将协同相关方面,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履行机构主体监管责 任,加强风险监测,保障业务稳健发展;二是协同加快机制建设,指导和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 中心发挥辅助监管职能,协同上海保交所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强化政策研究储备,加快形成可落地、可 操作的方案;三是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属地优势,加强与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 人才吸引力更强、跨境交易更畅通的良好局面。 綦相表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要对标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立足服务境内外机构需求,在差 异化偿付能力制度建设、信用评价和担保机制、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等国际成熟产品引入、跨境业务收入 投资便利化、人员出入境开展业务等方面,构建、优化相适配的监管制度和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打造我 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示范场景。 同时,规范、透明、便利、高效的国际再保险市场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綦相称,建设上海国际再保 险中心,依托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提供的数字化平台、全国金融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行业标 准、集中清算和资金结算信息登记等服务,已率先在国内机构间形成数字化、标准化转型的良好态势, 也必将稳步推广到与国内机构合作的 ...
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加快构建契合再保险全球化经营属性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体系
新华财经· 2025-10-22 14:25
此外,綦相认为,要把握"国际化",加快构建契合再保险全球化经营属性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体系。上海 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立足服务境内、境外机构需求,在差异化偿 付能力制度建设、信用评价和担保机制、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等国际成熟产品引入、跨境业务收入投资便 利化、人员出入境开展业务等方面,抓紧构建相适配的监管制度和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打造我国金融业 高水平开放的示范场景。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再保险应当进一步发挥对巨灾风险、新兴风险、超额风险等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实现有所作为。"綦相 认为,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差异化政策赋能、地方政府打造领先的营商环境等制度创新,推进再保险产业 链各类主体、各种要素在临港新片区集聚,有利于大幅降低再保险非标准化交易和运行成本,提升境内 境外机构间网状化、多对多的合作效能,进而辐射和带动保险业提升风险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更好地服 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人民美好生活所盼。因此,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符合通过制度创新实现降 低成本、减少摩擦、提升效率、促进合作的经济逻辑,应当增强信心,锲而不舍推进。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2日电 22日在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 ...
中国再保险股东将股票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转入中信里昂证券 转仓市值4.36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16 11:59
中国再保险近期发布公告,公司的附属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再产险)于近期收到相关监 管机构批复,获准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 40亿元。 中国再保险 分时图 日K线 周K线 月K线 1.60 0.00 0.00% 1.25% 0.63% 0.63% 0.00% 0.63% 0.63% 1.25% 1.58 1.59 1.59 1.60 1.61 1.61 1.62 09:30 10:30 12:00/13:00 14:00 16:10 0 23万 46万 69万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10月14日,中国再保险(01508)股东将股票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转入中信里 昂证券,转仓市值4.36亿港元,占比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