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穿戴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脑机公司Neuralink申请“心灵感应”商标,暂时被驳回
凤凰网· 2025-09-05 10:51
商标申请驳回事件 - Neuralink申请注册Telepathy和Telekinesis商标被美国专利商标局驳回 因存在待审的相同商标申请[1] - 驳回原因是科技创业公司Prophetic联合创始人Wesley Berry已于2023年5月提交Telepathy商标申请 2024年8月提交Telekinesis商标申请[1] - 美国专利商标局还指出存在已注册的Telepathy Labs商标 该公司从事交互式语音和聊天机器人技术服务[2] 公司回应与争议 - Neuralink于8月28日提交回应信 声称其Telepathy产品与Telepathy Labs不存在混淆可能性[2] - 公司在回应中未提及Berry的商标申请[2] - 美国专利商标局将根据回应内容评估商标混淆可能性[2] 相关企业背景 - Prophetic公司正在研发用于诱发清醒梦的可穿戴头戴设备[1] - 商标申请人Berry为计算机科学家兼Prophetic联合创始人 但商标申请以其个人名义提交[1] - Telepathy Labs总部位于坦帕 专注于企业级交互式语音和聊天机器人技术[2]
电子织物、仿生手臂……首个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等你打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13:36
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 - 首个全国科普月于9月启动 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由中国科协联合34家单位共同部署 [1] - 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和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 各地将举办特色科普活动推动科学氛围 [1][8] 前沿科技成果展示 - 中国科技馆"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展集中展示30余个科研团队成果 包括首台套创新展品 [5] - 4D打印磁性响应机器人夹爪可实现柔性夹取 智能仿生手臂帮助残障人士精准控制动作 [3] - 电子织物技术将发电 发光 储能 传感等功能集成于柔性纤维 使普通衣物变为智能电子产品 [5][6][8] 抗战科学家专题展览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举办抗战科学家专题展 分为服务战场 保障民生 学脉传承三部分 [10][11] - 科学家沈鸿带10架机器和7名工人赴延安 其工业母机生产134套设备支撑兵工事业 [11] - 冶金专家叶渚沛创办冶炼厂 年产精铜500吨为子弹炮弹制造提供材料基础 [13] - 心理学家周先庚建立军事心理学实验室 为选拔飞行员和战士提供心理学支持 [15] - 延长油田1939-1946年间产出3100多吨原油 保障边区军民用油需求 [17]
Apple与Masimo专利战重开,医疗器械出海需高度警惕
36氪· 2025-09-01 10:12
专利纠纷始末 - Masimo于2020年1月起诉Apple侵犯其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专利 涉及血氧和心率监测方法 [3] - Apple于2020年9月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判决Masimo专利无效 [3] - 2023年4月法院驳回Masimo请求 陪审团以6:1比例支持Apple [3] - Masimo在2021年6月向ITC扩大诉讼范围 涵盖具备血氧监测功能的Apple Watch 6 [5] - ITC于2023年10月裁定Apple侵权 对相关Apple Watch发出进口禁令 [8] - Apple在2023年底暂停美国市场销售Apple Watch 9及Ultra 2 并关闭老款血氧功能 [8] 技术人才争夺 - Apple在2013年接触Masimo后挖走其子公司Cercacor首席技术官Marcelo Lamego [1][2] - Lamego在Masimo工作期间获批7项专利 并访问机密技术信息 [2] - Apple另挖走Masimo首席医疗官及约20名员工 [2] - Lamego在Apple任职期间被要求申请十余项传感器与算法专利 [2] 功能发布与规避措施 - Apple Watch 6于2020年9月首次搭载血氧监测功能 [3] - 2024年Apple通过软件更新将算法转移至配对iPhone 实现功能规避 [8] -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放行软件更新后的Apple Watch [1][8] - Masimo起诉CBP越权 要求维持ITC禁令并申请临时限制令 [9] 企业背景与产品竞争 - Masimo成立于1989年 2007年上市 是全球体征监测领域龙头企业 [1] - Masimo在2022年发布W1可穿戴设备 Apple反诉其抄袭设计 [6] - Apple针对W1的诉讼于2024年10月获陪审团胜诉 获250美元赔偿 [8] - Masimo在ITC诉讼中提交可穿戴设备设计图纸证明行业参与度 [5][6] 对国内行业影响 - 专利战暂不影响国内市场 因Masimo专利未在中国内地生效 [10] - 国内企业出海需关注专利风险 需进行技术规避或专利布局 [10][11] - 医疗器械注册仅审查安全有效性 不涉及专利侵权调查 [11] - 建议出海企业制作FTO报告 证明侵权非主观性并降低赔偿额 [12] 专利风险应对策略 - 需进行全面专利检索 针对权利要求进行设计规避 [11][12] - 可通过IPR模式在美国提出多方复审使专利无效 [12] - 可寻求交叉许可或专利授权许可应对侵权风险 [12] - 企业应在产品立项阶段布局专利形成反向约束 [13]
Connect大会日程公布,Meta首款消费级智能眼镜真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31 18:58
即将发布的新产品 -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将于北京时间9月18日发表主题演讲 分享AI智能眼镜的最新进展 [1] - 公司计划发布一款代号为Hypernova的新型智能眼镜 配备平视显示器(HUD) 重量约为70克 预计售价约800美元 [6] - 该设备可通过sEMG神经腕带进行手势控制 显示器用于展示时间 天气 通知 照片取景预览 导航 实时语音字幕与翻译及Meta AI的文本回复 [6] 开发者生态建设 - 大会将包含多场关于新开发者工具包的会议 暗示公司将发布智能眼镜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3] - 主讲人Lansing Lee的职业信息显示其工作涉及将应用程序引入Ray-Ban Meta等AI眼镜 [3] - 公司已接触第三方开发者 特别是生成式AI领域开发者 为HUD眼镜构建实验性应用 [4] 技术规格与功能 - 新产品较Ray-Ban Meta的50克增加至70克 因配备显示屏 [6] - SDK可能采用两种形式:类似亚马逊Alexa Skills的服务器端SDK 或为计算能力更强的设备设计的本地运行SDK [7] - 开放平台是公司吸引开发者 丰富内容 吸引消费者的核心战略 [7] 行业影响与市场前景 - 新产品硬件形式 软硬结合及操作方式可能为行业带来新共识和标准 推动端侧设备与AI生态产业发展 [8] - 目前AR眼镜应用变现场景有限 用户积累和开发者生态形成仍需漫长过程 产业链投资重点关注光波导和MicroLED等新技术方向 [8] - 此次发布是公司在智能眼镜市场的重要尝试 可能为未来推出真正的增强现实(AR)眼镜铺平道路 [3][9]
苹果状告OPPO高管窃密,离职前夜打包63份文件U盘带走
36氪· 2025-08-24 17:00
事件概述 - 苹果公司向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前Apple Watch传感器系统华裔架构师Chen Shi系统性窃取核心商业机密,并跳槽至OPPO,将信息用于可穿戴设备开发[3] - 这是又一起苹果技术机密被窃取的事件[2][4] 涉事人员及行为细节 - Chen Shi于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担任Apple Watch团队传感器系统架构师,月薪高达2.8万美元,深度参与心率监测PPG、心电图ECG及体温传感等高度机密研发[6] - Chen Shi谎称回中国照顾年迈父母且不打算找新工作,隐瞒已接受OPPO职位,违反保密和知识产权协议[7] - 在离职倒计时阶段,Chen Shi秘密与同事进行数十场一对一会议,了解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心电图传感器等实时研发动态[8] - 离职前三天深夜,Chen Shi从受保护的Box文件夹下载63份文件,包括Apple Watch Ultra 3代芯片设计图、FDA认证ECG算法流程及下一代非侵入式血糖监测路线图,并于出发前一天将文件转移至U盘[8] - 下载文件前,Chen Shi搜索"如何清除MacBook"及"有人能查看我是否打开过共享驱动器上的文件吗"[10] - 离开苹果后,Chen Shi加入OPPO在美国硅谷的研究中心,该中心以OPPO和InnoPeak品牌运营[11] - Chen Shi在OPPO领导传感技术团队,并在赴任前明确告知OPPO健康副总裁Zijing Zeng正在收集内部信息并计划共享,后者未作合规性质疑[12] 技术机密重要性 - 健康传感技术是Apple Watch过去七年建立市场统治力的基石,自2018年推出FDA认证ECG功能后,成功将智能手表从时尚配件转型为医疗级健康干预工具[14][15] - 2024年数据显示,搭载多重生物传感器的Series 9机型贡献苹果可穿戴部门62%营收[16] - 传感技术算法壁垒由数百名工程师经数万小时临床验证建立,仅优化腕部压力补偿算法就耗费37个月迭代周期[17] - 技术泄露将直接压缩竞争者研发成本与时间[17] OPPO技术相似性 - OPPO在2020年推出首款OPPO Watch时仅具备基础计步功能,但2023年通过收购硅谷初创InnoPeak Technology并建立美国研发中心后,健康追踪精度骤增[19] - 2025年春季泄露的Oppo Health 3.0原型机视频显示,其血氧监测曲线与Apple Watch高度相似,误差率控制在1.2%以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3.5%[19] - 苹果通过Chen Shi归还的公司iPhone发现其与OPPO高管通讯记录残留,明确提及"PPG动态校准方案"移交路径[19] 法律行动及历史案例 - 苹果请求颁发禁令,禁止Chen Shi和OPPO将苹果机密健康传感器和其他技术纳入竞争产品[12] - 过去五年苹果累计发起17起员工跳槽诉讼,仅3例进入刑事程序,均涉及中国企业[20] - 2022年苹果电动汽车项目三名前工程师因向中国某车企泄露自动驾驶代码被判处有期徒刑,成为首例涉商业秘密跨国引渡案[21]
苹果起诉跳槽至OPPO前员工,称63份机密文件被窃取
新浪财经· 2025-08-24 05:18
核心诉讼事件 - 苹果向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指控前Apple Watch传感器系统华裔架构师Chen Shi在离职前系统性窃取核心商业机密并跳槽至OPPO [1] - 苹果声称Chen Shi隐瞒入职OPPO的事实 安排并参加数十场与Apple Watch技术团队的一对一会议以获取研究信息 [1] - Chen Shi在离职前三天深夜下载63份涉密文件 并于离职前一天将文件转移至U盘 [2] 涉事人员行为细节 - Chen Shi向苹果谎称需返回中国照顾年迈父母 以此掩盖其跳槽至OPPO的真实意图 [3] - Chen Shi曾用中文向OPPO健康业务副总裁发送消息 表示已查阅大量内部资料并进行多场一对一会议以收集信息 [4] - 苹果指控Chen Shi违反保密及知识产权协议 且OPPO对此知情并纵容其行为 [4] 公司回应与法律行动 - OPPO法务部回应称未发现任何事实能证明指控与员工行为相关 强调尊重商业秘密并将积极配合法律程序 [1] - 苹果请求法院颁发禁令 禁止Chen Shi和OPPO将苹果机密健康传感器技术纳入竞争产品 [4] - 苹果指出若纵容该行为将破坏创新承诺 削弱Apple Watch技术投资价值 并为竞争对手提供不公平优势 [4] 涉事主体背景信息 - Chen Shi离职后加入OPPO位于硅谷的研究中心 该中心以OPPO和InnoPeak双品牌运营 [4] - 涉案技术涉及苹果健康传感技术及Apple Watch相关前沿技术 [1][4]
苹果起诉跳槽至OPPO的前员工,涉窃取63份机密文件
观察者网· 2025-08-23 15:38
核心诉讼事件 - 苹果公司向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指控前Apple Watch传感器系统华裔架构师Chen Shi在离职前系统性窃取核心商业机密并跳槽至OPPO [1] - 苹果指控Chen Shi在离职前秘密访问苹果健康传感技术相关机密文件 下载63份涉密文件并转移至U盘 [1] - 苹果指控Chen Shi隐瞒入职OPPO的事实 安排数十场与Apple Watch技术团队的一对一会议以收集研究信息 [1] 涉事人员行为细节 - Chen Shi向苹果声称返回中国照顾年迈父母 实际跳槽至OPPO [2] - Chen Shi用中文向OPPO健康业务副总裁发送消息称"一直在查阅各种内部资料并进行大量一对一会议以收集信息" 该高管回复"好的"及"OK"表情符号 [2] - Chen Shi离职后加入OPPO位于硅谷的研究中心 该中心以OPPO和InnoPeak两个品牌运营 [2] 公司法律主张 - 苹果指控Chen Shi违反保密及知识产权协议 并称OPPO对此知情且纵容其行为 [2] - 苹果认为该行为将破坏其对创新的承诺及对Apple Watch等前沿技术的投资 可能损害商业秘密价值并为竞争对手提供不公平优势 [2] - 苹果请求法院颁发禁令 禁止Chen Shi和OPPO将苹果机密健康传感器技术纳入竞争产品 [2] 涉事公司回应 - OPPO法务部回应称仔细审查苹果诉状指控内容 未发现任何事实能证明指控与该员工在OPPO雇佣期间行为相关 [1] - OPPO声明尊重包括苹果在内的任何公司商业秘密 未侵犯苹果商业秘密 将积极配合法律程序并相信司法审理能澄清事实 [3]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秋季新品密集发布期将至,重视AI端侧低位布局机遇
招商证券· 2025-08-21 14:14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消费电子行业"推荐"评级 [6] 核心观点 - 秋季新品密集发布期将至,建议聚焦AI端侧创新主线 [1] - 苹果追加在美1000亿美元投资,iPhone17大改版本结合更完备AI功能有望助推销量 [1][12] - 安卓链关注AI及光学创新带来的潜在销量提升机会 [1] - AI终端应用持续看好,包括手机/PC/可穿戴/机器人/汽车/XR/家居等 [28] 终端市场表现 智能手机 - 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同比+1%至2.95亿台,中国出货同比-4%至6900万台 [2] - iPhone17新机Q3开始量产,物料备货超9000万 [2] - GPT-5正式发布,在编程/数学/医疗等领域性能领先 [2][13] PC/平板 - Q2全球PC出货同比+6.5%至6840万台 [3] - 预计H2出货同比增速减弱,AI PC影响将在26-27年更显著 [3][19] 可穿戴设备 - Q2 AI眼镜出货同比+87%至87万台,主要由Meta推动 [4] - 影石公测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A1,大疆发布Osmo360全景相机 [4][11] 智能家居 - Q2全球TV出货预计增长1.1%,全年可能负增长 [5] - 任天堂Switch2新机6月发售,预计26财年销量1500万台 [5] 智能汽车 - H1国内汽车销量同比+13%至1353万辆 [11] - 小米汽车7月交付超3万台,关注产能爬坡 [11] 机器人 - 国内智元/宇树/优必选获商业化订单,金额合计2.61亿元 [12] 产业链跟踪 品牌商 - 苹果Q3指引收入高个位数增长 [13] - 小米Q2业绩创新高,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 [13] - 影石Q2收入21.6亿环比+59% [13] 整机组装 - Q3进入新品旺季,立讯精密全面受益苹果AI创新 [14] - 工业富联H1业绩超预期,AI服务器高速增长 [14] 主芯片 - H1国内AIoT SoC行业景气度高,瑞芯微发布RK182X系列 [15][17] 光学 - 关注潜望/大像面/玻塑混合等创新趋势 [18] - 思特威/豪威H1业绩同比高增 [18] PCB - H2景气度向上,鹏鼎Q2收入82.9亿同比+28.7% [22] - 生益科技Q2超预期,高速板材放量 [22] 机器人相关 - 兆威机电发布DM17/LM06灵巧手 [23] - 关注3D打印/液态金属等技术在铰链应用 [19]
AI 眼镜“秒变”直男程序员“脱单神器”,首次亮相被抢购一空!CEO 坦言:好产品要么能帮用户赚钱,要么能解决实际痛点
AI前线· 2025-08-19 15:19
AI眼镜行业趋势与现状 - AI眼镜作为融合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的下一代交互终端,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重构的关键阶段,2025年行业呈现技术多模态化、应用场景多元化、产业链协同深化三大趋势[2] - 多模态大模型赋能实现自然交互与主动服务能力,成熟供应链和市场新需求双轮驱动场景落地,但硬件重量、续航等性能瓶颈以及对多模态模型的端云协同计算等核心问题仍待解决[2] - 未来AI眼镜将向泛智能终端演进,可能成为PC、手机之后另一个突破十亿用户的消费产品[2] 拂曦科技发展历程 - 公司是AI眼镜领域头部供应商,已服务多家上市公司客户,并积极布局与Meta、华为合作推动行业发展[3] - 创始人段然为连续创业者,曾开发多款年收入过千万的XR与AI产品,从B端转向C端市场,选择以AI眼镜作为主要赛道[6][7] - 公司首款产品定位社交恋爱场景的AI眼镜原型机已完成,在华为HDC开发者大会上展示样品被海外客户抢购一空[17]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硬件与软件结合是最大挑战,涉及音频组件选择、交互方式设计及外形定位等问题,国内成熟供应链提供优势[12][13] - 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结合GPT-5、Claude等模型实现快速流式推理,将回答延迟控制在50毫秒以内[14][29] - 通过强化学习结合规则约束训练情感大模型,在相亲等场景中回答准确率比普通男性用户高30%-50%[19] 市场竞争格局 - 当前市场处于"百团大战"阶段,Meta的Robin眼镜主打AI与时尚结合,Rokid专注AR显示功能,各厂商聚焦不同垂直场景[21][22] - 行业出货量预计2025-2030年快速增长,2030年销量或达9600万台,2027年可能是关键爆发节点[20] - 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较少,镜腿音频芯片市场主要被杰理和蓝讯占据,拍摄功能依赖高通、恒玄等厂商[25] 应用场景与产品定位 - 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创新,社交恋爱和教育领域可能是爆款方向,AI眼镜在隐蔽性和便携性上优于手机[24] - 首款恋爱眼镜针对年轻男性设计,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推广引发争议快速完成市场教育,提供实时情感辅助功能[16][18] - 产品英文名EYELONE意为"孤单的眼睛",旨在帮助用户获得社交能力同时保持真诚[20] 人才与生态发展 - 行业对嵌入式硬件开发、云边端计算架构等岗位需求将急剧上升,相关人才年薪达30-80万仍面临短缺[25] - 建议从业者专注特定技术栈如硬件开发或模型训练即可,无需过度追求多模态或具身智能算法[31] - 数据集对AI眼镜更多是增值点而非核心组件,行为数据集对具身智能研究帮助有限[30]
AI 眼镜“秒变”直男程序员“脱单神器”,首次亮相被抢购一空!CEO 坦言:好产品要么能帮用户赚钱,要么能解决实际痛点
搜狐财经· 2025-08-19 11:18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AI眼镜行业呈现技术多模态化、应用场景多元化和产业链协同深化三大趋势 多模态大模型赋能自然交互与主动服务能力 成熟供应链和市场新需求双轮驱动场景落地[1] - 行业处于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重构的关键阶段 硬件重量和续航等性能瓶颈、多模态模型的端云协同计算、主动感知下的数据处理等核心问题仍待解决[1] - 未来随着端云协同计算、AI存算一体芯片和底层系统生态体系成熟 AI眼镜将向泛智能终端演进 成为继PC和手机后另一个可能突破十亿用户的消费产品[1] - 华为AI硬件调研报告内部数据显示 到2030年AI眼镜销量将达到9600万台甚至过亿 2025年至2030年为快速增长爆发期 2027年为关键节点 销量有望达千万台甚至3000万台量级[18] - 目前AI眼镜总销量约300-500万台 VR眼镜出货量约200-300万台 行业出货量未来一至两年可能增长200%到300%[19][20] 公司背景与业务发展 - 拂曦科技为AI眼镜领域头部供应商 已服务多家上市公司客户 并积极布局与Meta和华为的合作推动行业发展[2] - 公司创始人段然为资深XR与AI行业从业者及连续创业者 曾带领团队开发多款年收入过千万的相关产品 累计获得数家战投和风投的投资[2] - 公司最初面向企业端客户 服务过麦肯锡、字节、歌尔及深圳市科技馆等知名大客户 打造系列地标性项目 后转向消费端市场 以AI眼镜为主要赛道[4] - 公司原型机已于7月底华为HDC开发者大会展示 受到与会者欢迎 来自中东、北非和亚太地区的海外客户购买了全部展示样品[14] 产品定位与应用场景 - 公司第一款产品针对年轻男性设计恋爱眼镜 帮助提升社交能力 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推广引发争议以快速完成市场教育[13] - 产品通过公开授权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强化学习 结合规则约束和深度学习方式 提供场景化应答 比普通男性用户回答好30%到50%[16][17] - 在B端市场应用案例中 曾为世界500强保险公司服务 通过AI眼镜技术将球星代言人植入应用内容 引导用户体验健康险产品福利和特权[8] - 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用户经济利益和情感需求 帮助用户赚钱或提供情绪价值[26]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硬件与软件结合是最大挑战 涉及麦克风、喇叭、镜框和电路板布局设计等多因素 需选择最适合产品体验的方案[9] - 产品设计面临交互方式和外形设计抉择 缺乏成熟答案 国内成熟供应链提供便利 深圳及周边地区展会和工厂提供优势[10] - 技术攻坚主要挑战在于大模型微调训练、构建推理引擎和实现快速流式推理 采用混合专家模型结合GPT-5、Claude和MiniMax等多种模型提供更好用户体验[11] - 端侧计算能力有限 主要将信息传至手机或云端处理 依赖云端算力 散热问题通过外置计算盒子处理或在云端及手机端进行计算[22] - 多模态能力实现中 蓝牙通信延迟降低至50毫秒内 主要延迟在于AI模型推理 通过流式输出方式调用模型消息函数 一秒内给出回复 日常交流场景可接受[24] 市场竞争与生态布局 - 当前市场处于"百镜大战"趋势 Meta的Robin眼镜主打AI与时尚结合 以拍摄Vlog为核心功能 Rokid主打AR显示功能 通过单光机衍射波导方案提供AI提示、翻译和会议等功能[18] - 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厂商较少 镜腿部分音频芯片市场主要被杰理和蓝讯占据 拍摄功能主要有高通和恒玄等厂商 背后真正提供技术能力厂商仅六七家[20] - 突破点在于场景方面 可能爆款场景包括社交恋爱和教育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也有潜力 核心竞争力在于AI眼镜在手机不方便出现场景中的便携性和隐蔽性优势[19] 人才需求与职业发展 - 行业对嵌入式硬件开发、云边端计算架构、软件后端系统架构及大模型训练等岗位需求急剧上升 掌握这些技能人才较少 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局面[20] - AI、深度学习或强化学习领域学生毕业年薪最低30-40万 最高达70-80万 面临人才短缺困境[20] - 建议技术人优先掌握嵌入式硬件开发或模型训练基础 包括提示词工程和模型微调 多模态和具身智能并非必须掌握 岗位会分得很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