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中关村三小永新分校9月1日投用,为海淀北部新增720个学位
新京报· 2025-08-15 16:29
学校建设 - 中关村第三小学永新分校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 占地1.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 [1] - 为海淀北部新增720个优质学位 9月1日正式开学 [1] 区域发展 - 作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重要配套设施 直接服务于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 - 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导入北部区域 形成"以教引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 [1] 教育规划 - 项目是落实"十四五"教育布局的关键举措 实施"名校带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1] - 通过师资交流与课程共享确保教育质量与本校同步 首批教师团队已完成岗前培训 [1]
临平以优质教育基建推动区域共富
杭州日报· 2025-08-07 10:57
新学校建设与投用 - 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育英学校将于9月投入使用 占地125亩 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建筑风格融合宋韵古风与现代时尚 [1] - 乔司职业高级中学东扩校区新增2000平方米秀场 已承接2025届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秀 [1] - 临平区2023年计划新投用1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 新增学位超1.5万个 班级400余个 [2] - 近3年临平区累计投用学校项目78个 新增学位近6万个 建立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 [2] 教育设施特色 - 临平第一小学藕花洲校区配备室外篮球场 室内体育馆及匹克球场 [2] - 崇贤街道崇信小学设置彩虹步道 成为校园"网红打卡点" [2] - 乔司职高新校区设有艺术时尚中心 强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功能 [1] 区域教育发展 - 临平区创新采用新建 改扩建 扩容等组合方式保障教育资源供给 [2] - 该区"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工作列入市级共富试点 [2]
教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经济日报· 2025-08-06 06:11
教育体系规模与普及水平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 [1]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0%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达世界中上行列 [2] -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846万人 含普通本科在校生2085.91万人 在学研究生409.54万人 [6] 基础教育普惠共享 - 江苏南通乡镇布局20所高中(含16所四星级高中) 通过优质高中带动乡镇基础教育发展 [2] - 宁夏搭建12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 集聚3000多名学科教师实现城乡线上结对 [2] - 内蒙古/北京/云南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与5G技术 实现优质课程跨区域共享 [3]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 现代制造业等新兴产业70%以上新增一线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4] - 全国职业学校达11133所 在校生近3500万人 年培养技能人才约1000万人 [4]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头部企业合作订单班71个 培养1843人且对口率达98% [5]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 - 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体系 [6][7] - 清华大学设立脑与智能实验室 哈工大推行"创中学"模式 浙江大学成立基础交叉研究院 [7] - 南开大学发现手性螺环配体骨架 复旦大学创制新型介孔催化剂 中科大研制"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7]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教育部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采用企业/学校/行业"三组长"制推动技能转型 [5] - 复旦大学实施"干细胞式"人才培养 天津大学建设14个学科交叉创新平台 [7] - 职业院校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速产教融合进程 [4]
济阳区打造黄河以北教育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11 07:02
教育发展规划 - 济阳区发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 [2] - 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济阳教育打造成黄河岸边的耀眼明珠,目标建设现代化一流教育强区 [2][7] -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近五年新建19所现代化校园,新增学位1.34万个 [2] 教育资源建设 - 2025年推进济北中学扩建、南湖实验小学扩建及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济阳校区建设 [2] - 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中小学局域网覆盖率100%,12所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5] - 启动"三带六共"总校制办学改革,打造5组总分校,形成多学段衔接、跨区域联动的办学模式 [3] 教育改革与创新 - 实施教育评价、校长职级制等20余项重点改革项目,推出100余项创新举措 [4] - 2025年确定为"教育精细化管理年",征集创新案例132个 [4] - 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和城乡集团化办学获评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4] 数字化教育发展 - 运用AIGC技术建设教育数据资源库,推动城乡共教共研 [5] - 永康街小学开展3D打印设计课程,新元学校机器人编程团队在全国赛事获奖 [5] - 构建"城乡教育数字共同体",实现育人过程智慧化、教学管理智能化 [5] 特色教育成果 - 开发118门特色课后课程,包括黄河泥塑、济阳黑陶等传统文化项目 [6] - 新元学校"农民画工坊"登上中国教育新闻网 [6] - 济阳籍运动员杨飞飞、谷瑶瑶获亚运金牌,刁志杰等学子考入清华北大 [6] 教育品牌建设 - 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7] - 打造"讲好黄河故事·培育善美学子"德育品牌 [7] - 职业中专获评山东省"双高校",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级办学质量验收 [7]
五育并举护航孩子成长(社会杂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7 09: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2025版)》,明确严禁挤占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时,相关要求从2024年负面清单第九条上调至第二条 [1] - 长期以来体育、劳动、美术、音乐等课程被贴上"副课"标签,常被语数英等考试科目挤占或流于形式 [1] - 基础教育阶段若只重智育偏废其他,将导致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单翅小鸟",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 课程边缘化原因 - 应试教育惯性思维下,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评价学生学业和学校质量的单一维度,忽视人格、健康等素养培养 [1] - 与考试成绩关联度低的科目易被边缘化,部分教师因此产生职业倦怠并对调课持默许态度 [1] 改革实施路径 - 需破除"主副课"二元对立观念,树立五育并举的科学教育观 [2] - 创新教学方法:德育结合社会热点辩论,体育引入传统民间项目,美育联系生活实际,劳动教育设计实践任务 [2] -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将课程质量纳入学校督导与教师考核,形成制度保障 [2] 系统性改革要求 - 需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使"副课"回归教育本位 [3] -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通过多元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以改革破局 以创新提质——常州以综合改革探索“教育强市”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6-11 08:32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常州成为江苏省首个全域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设区市 [1] - 常州入选首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2] - 印发《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五大中心任务:全面坚持五育并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 教育资源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常州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幼儿园434所,在园幼儿12.19万人;义务教育学校373所,在校学生50.61万人;普通高中43所,在校学生8.09万人 [3] - 2021—202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90所,竣工164所,新增学位12.15万个,总投资超250亿元 [3] -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建成常州市"1+1+N"智慧教育云平台 [3] 教育质量提升 - 常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分别达到98.4%、94.6%、48.8% [5] - 全市建成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74所,占比46.6%,覆盖各个区域、兼顾城乡学校 [5] - "十四五"期间,全市共1.1万余名义务教育教师参加交流轮岗 [5] 教育创新与实践 - 解放路小学创新构建"百米资源圈",连接周边30余个单位,开发近60门课程和活动,累计覆盖师生近3000人次 [4] - 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探索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开发"悦纳龙城,博广多闻"系列课程,构建"1+N"学科融合模式 [4] - 常州建立"双减"市级联席会议机制,推出"三四三"作业管理模式和"5+2+1"课后服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100%覆盖 [5] 德育与素质教育 - 建成467个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主题化、系列化组织开展学生教育实践活动 [6] - 全域推进"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形成"党建领航、区域协同、五位一体、知行合一"的常州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6] - 持续建构完善涵盖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种类的综合性美育课程体系 [6] 劳动教育 - 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3年出台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 [7] - 实施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建成100个优质示范基地,打造200门精品劳动课程,推行100项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任务 [7] - 创新实施学生劳动素养监测,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7]
英国将加大政府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新华财经· 2025-06-10 14:42
政府投资计划 - 英国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56亿英镑用于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重点投向英格兰北部 中部及西南部的城市地区 推动当地铁路 地铁 电动公交车的升级换代 [1] - 英国政府将在今后几年内投资860亿英镑用于加速推动科技 生命科学 先进制造业和国防等增长最快的行业 [2] - 英国政府将投入1.87亿英镑用于学生AI培训 其中0.24亿英镑作为旗舰项目投资 目标让每所中学学生在三年内获得新的人工智能技能 [2] - 英国到2027年将使国防支出从当前2.3%提高至2.5% 每年增加约60亿英镑国防支出 [2] 投资背景与动因 - 投资计划是对私人投资犹豫的回应 新财年增加雇主国民保险税率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抑制了企业投资积极性 [3] - 英国工业联合会指出受雇主国民保险上涨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及国内需求疲软影响 未来三个月私营部门经济活动预计保持低迷 [3] - 投资计划是工党政府对地方选举失利的回应 5月地方选举中改革党异军突起反映选民对政府不满 [4] - 工党政府去年上台后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使命 但下半年经济增长接近停滞 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环比0.5%增长 [4] 区域发展策略 - 安永统计俱乐部报告指出英国经济地区分化加剧 伦敦继续成为最重要经济区 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等地经济增速显著较低 [4] - 伦敦经济在高附加值产业如高端制造业 信息产业支撑下显示韧性 [5] - 基础设施投资明确支持伦敦之外的大曼彻斯特 西米德兰兹 西约克郡等核心城市区域 旨在缩小区域差距 [5] - 产业投资强调推动各地根据自身潜力发展经济 [5] 行业影响 - 基础设施投资将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经济增长 提升生活质量 [1] - 科技产业投资被定位为促进英国复兴 创造就业 保护国家安全和改善工薪家庭生活的重要举措 [4] - 英国商会指出实现强劲持续经济增长需关注人才 基础设施和贸易三个关键领域 政府在人才和基础设施方面与商会观点高度一致 [6]
《意见》解析:民生关切下的「上好学」之路
36氪· 2025-06-10 12:31
早幼教行业 - 政策明确提出10年内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2] -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鼓励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模式[2] - 普惠托育将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 相关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2] - 嵌入式托育模式将社区作为服务载体 提升服务便利性与家长接送效率[3] K12教育行业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将扩大优质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4] - 推动义务教育薄弱校纳入优质校集团化办学 5年内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4][5]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5] -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5][6] 高等教育行业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6] - 扩大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推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展[6] 职业教育行业 -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引导高校根据经济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7] -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推出"微专业"建设应对紧缺技能需求[7][8] - "微专业"提供短期集中培训 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技能适配性[8] 就业保障领域 - 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惠及2.8亿农民工和8400万新业态从业者[9] - 以工代赈制度化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 将工程转化为增收平台[9]
聚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基础教育转化
新华日报· 2025-06-10 05:34
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需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1] - 2024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1] - 江苏省现有高校172所,作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诞生地,肩负"走在前、做示范、挑大梁"使命,需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基础教育领域转化[1]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 建议实行教育科技"揭榜挂帅"制度,建立"需求清单—成果库—对接平台"全链条服务体系,增强"中小学出题,高校答题"意识[2] - 成立跨部门协调机构(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门),打破主体间结构壁垒,提高转化协同性[2] - 江苏省部分高校已设立基础教育对接部门,需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供需对接机制[2] 师资建设与资源分配 - 江苏省开展中小学师生数字培养研究,但高素质和创新型教师缺口较大,需制定"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重点提升苏北地区教师水平[3] - 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发展教育科技经纪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3] - 苏南地区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专项基金,苏北地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资金[3] 考评机制与制度创新 - 设计科研评价"基础教育转化成效"指标和教师考核"科技成果应用"评价双轨考核制度[4] - 开展基础教育技术融合示范学校评估,推动学校主动对标改革[5] - 在教育系统设立"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在南京、苏州试点"沙盒监管"模式,建立容错纠错机制[5] 认知融合与创新生态培育 -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高校派遣研究员驻校指导并邀请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发教育技术"翻译"系统[6] - 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博物馆,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视化、互动化科普资源,举办亲子科普活动引导家长从成绩导向转向素质培养[6]
海州区打造特色教育新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6-05 04:57
特色教育实践 - 连云港市海州区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性实践打造"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1] - 孔望山小学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州五大宫调《草虫》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通过方言演绎增强文化认同 [1] - 板浦高级中学开发"淮盐文化+语文"融合课程 学生习作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表现突出 [2] 科技创新教育 - 大庆路小学开设3D打印、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飞行等科技课程 培育千余名学生在省级创新大赛获奖 [2] - 建宁小学打造"数字化生态校园" 其跨学科生态课程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2] 艺术与文化展示平台 - 海州区教育局通过校园艺术节、诗词大赛等活动实现全员艺术覆盖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14所学校节目登上市级舞台 [3] - 锦屏中心小学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录古今人诗二首》在全国展演中获奖 展现艺术教育成果 [3] 教育体系规划 - 海州区教育局计划持续深化特色教育改革 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