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
搜索文档
粮食收获已达九成 新疆今秋丰收在望
新华社· 2025-10-24 17:26
"这个高产模式非常好!"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玉米种植户娄广威高兴地说,今年玉米价格上涨,每公斤 售价1.68元,他的玉米亩产达到1300公斤左右,明年他打算因地制宜继续冲高产。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有粮食高产的天然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薛军介 绍,加之增密种植、精准调控和全程机械化配合,能够有效将光热资源转化为产量优势,因此近年来各 类作物高产纪录频频出现。 "我们锚定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把粮食增产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努 力为'中国碗'贡献更多优质'新疆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章来源:新华社)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2025年新疆加大良种推广应用力度,发布小麦主导品种16 个,玉米主导品种20个。同时着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聚焦高产密植、低损高效收获等关键环节技术应 用,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9.7%、97.8%。今年近2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吨粮 田"。 "目前,新疆秋粮收获进度已达九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新疆粮食生产持 续稳定增长,夏粮总产684万吨,单产增量、增速均居全国 ...
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国务院有新部署
新华社· 2025-10-24 06:25
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明确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9月中 下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连阴雨,给秋粮收获带来困难,也对压茬推进秋种带来风险。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部门协作,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统筹做好种子、化肥 等农资保供稳价。 "此次秋收期间遭遇连阴雨,提醒我们粮食安全的弦时刻都要绷紧。"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朱晶表示,要按 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农村、气象、财政等多部门协作,推进秋粮抢收抢烘,并做好秋种环 节的农资保供稳价,共同保障秋收秋种。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切实保障农民 收益。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根据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等相关政策规定,从10月17日起, 在河南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专家表示,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外,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明确,要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 ...
守护“三农”的金融答卷——“保险+期货”十年深耕助力农业稳收增产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02:10
守护"三农"的金融答卷 谢志国是义县玉米种植大户,现任锦州华茂谷物合作社负责人,从事粮食工作超过40年。早在2013年, 他便察觉当时的玉米收储政策已经走到极限,收购价格大幅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导致国内玉米库存压力 巨大。 "我那时在想,一旦后面收储政策退出,收购价格重新和市场价格接轨,如何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和积 极性,需要找到解决途径。" 谢志国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保险+期货"十年深耕助力农业稳收增产 ◎记者 费天元 在10月中旬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了一组数据:"十四五"时期,我国 年均粮食收购量保持在4亿吨以上,当前市场化收购占收购量超过九成,已成为粮食收购的"大头"。 粮食市场化收购本质是"价补分离",从原来的国家政策性收储为主导,转变为多元化主体共同入市收 购,从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收购主体回归市场,粮食价格再度成为影响农户种 植收益的主要因素。 针对如何化解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户的不利影响,我国金融业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实践探索。2015年,全国 首单"保险+期货"项目落地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此后,这种中国独创的金融助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 推广,并连 ...
秋收进入冲刺阶段 各地多举措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2 15:40
三春不如一秋忙,在黑龙江双鸭山市,秋粮收获已超九成,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在饶河县金浪翻滚的田野间,收割机轰鸣声此起彼伏、一片忙碌。此时,运粮车已等在田边,收获的粮 食将第一时间送往集中晾晒场进行晾晒。 饶河县赫津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福忠:去年我们每亩基本上打900斤左右,今年至少每亩地提 升了100斤的产量,看看我们的订单产量,下单量现在已经忙不过来。 在集贤县,几台大马力收获机、灭茬机、整地机组成"农机编队"驰骋在广袤的田野间。边收获边整地, 整个过程配合丝滑,无缝衔接。玉米秸秆直接粉碎后经过整地机深埋还田,为明年春播抢出15天的宝贵 农时。 今年,沅江市晚稻种植面积43万余亩。近期多雨天气给晚稻收割带来不利影响,农户抢抓降雨间歇,将 收好的稻谷立即运往烘干中心,确保及时烘干入库。 沅江市黄茅洲镇种粮大户 曹斌:现在烘干中心24小时连轴转,一天就能烘上千吨粮,不仅满足了我自 己稻田的需求,还可以辐射周边的一些农户。 北大荒公司二九一分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钱磊:打破犁底层,让土壤有个深呼吸,大家能看到 我们的耕深,必须在30厘米以上,有效地把秸秆覆盖率提高,达到100%。 雪花飘洒,却让丰收的 ...
最新快讯!稻浪翻滚、瓜果飘香 神州大地好“丰”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2 11:32
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 - 江西赣州216.3万亩晚稻采用高标准富硒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模式,通过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并直接由签约农业公司运至烘干厂,实现高效收割与销售[2] - 陕西延安果园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监控土壤墒情和空气湿度,利用摄像头自动识别病虫害,提升种植管理效率[3] - 延安立石村建立冷链仓储中心,苹果经分选机筛选后直接发往商超和电商平台,剩余产品可存入冷库保鲜,优化供应链[3] 创新种植模式与土地利用 - 安徽淮南利用采煤沉陷区改造为水上稻田,水稻种植于浮床并采用缓释肥技术,同时净化水体并为鱼类生长提供条件[2] - 江西赣州推行"稻油轮作"模式,晚稻收割后利用翻耕机整地播种冬油菜,显著提高农田利用率和农户收入[2] - 苏州阳澄湖主产区完成高标准池塘改造6.79万亩,推动大闸蟹养殖的标准化和规模化[3] 农产品产量与收益提升 - 陕西延安果农成广军种植30多亩矮化果树,第二年结果亩产已达3000斤以上,苹果品质优良且销路好,单颗售价从预期1元提升至3元[2][3] -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预计总产量达1.035万吨,较去年增长450吨,反映养殖技术的改进和产量的积极趋势[3]
超13万台(套)机械助力,全市秋收进度逾三成
南京日报· 2025-10-22 10:31
当前正值秋收关键期,我市广大农户充分抓住降雨间歇和天气晴好、适宜机械下地的窗口期,全力 加快机械化秋收作业进度,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市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1日,全市秋粮已收面积 46.48万亩,进度达31.04%,其中水稻已收面积29.46万亩,进度22.63%。 昨天上午,高淳区桠溪街道镇南村一处稻田内,四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割稻、脱粒、粉 碎秸秆等一气呵成,金色稻穗瞬间"变身"颗粒饱满的稻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丰收的喜悦在金 色田野上流淌。这是南京富丰缘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种粮大户提供水稻收割社会化服务的场景, 也是我市机械化秋收的生动缩影。富丰缘合作社理事长徐海波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了4000多亩 水稻,还要过两三天才到最佳收获期,目前正趁着当地适宜天气,抓紧为周边农户开展社会化收割服 务。 如何高效抢收保收,既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也关乎市民的口粮保障。近期我市遭遇连续阴雨天 气,给秋粮收获带来不利影响,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指导水稻种植户,抓紧田间排水,先熟的先收、倒 伏的快收,确保丰收到手。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会同相关部门、板块,坚持抢前抓早,从人力、机 械、物资、技术等多方 ...
烤肉店用玉米粒当燃料 顶尖玉米专家发声,“不赞同,很惋惜”
新京报· 2025-10-21 22:08
近日,山东烟台一家烤肉店用玉米粒当燃料,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和争议。而店家在10月20日的回应中 称,不认为是浪费,而是帮助农民销售增收,且使用的是陈化粮(指储存品质明显下降、不宜直接作为 口粮食用的粮食)。 玉米粒当柴烧,是助农还是浪费粮食?新京报采访了中国顶尖玉米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资深首席、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少昆。他表示, 不赞同也不支持,很惋惜,我国粮食还处在紧平衡状态,节约粮食仍然是社会共识,不应该浪费。 农业专家:玉米粒不适合做燃料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也是生产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数据显示,2024年,我 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7亿亩(4474万公顷),接近前期历史高点,总产量29492万吨,连续第4年刷新 历史纪录。 这么多的玉米,都用来做什么?李少昆介绍,玉米虽然是粮食,但更多是用作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饲 料约占60%,加工占30%,食用不足7%。 接近3亿吨玉米,够用吗?是否已经充足到了可以当柴烧的程度?李少昆说,"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肉蛋奶需求快速拉动,玉米饲料用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仍要进 ...
镜观中国|良田舒卷!夯牢中国饭碗新底气
新华社· 2025-10-21 19:23
小田并大田 粮田变良田 "十四五"以来 又是一年收获时 从耕地平原 到高山梯田 良田舒卷 "十四五"以来 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10月14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一列高铁列车沿着田间的铁路线穿行(无人机照片)。2025年,吉林省深化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 一体化试点示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6%。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0月1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沙虎村,村民在水稻田里忙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9月18日拍摄的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梯田景色(无人机照片)。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水稻种植面积5300亩,是武陵山 地区粮食主要产区之一。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我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河南两省面积的总和 7月9日拍摄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高标准农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5月27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高标准农田里,农民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翟慧勇摄) 我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2024年突破1.4万亿斤 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
山西祁县:多方联动抢收抢烘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6:53
天气影响与农业挑战 - 国庆后山西祁县遭遇持续降雨,累计降雨量达120毫米,阴雨天气给秋粮收割带来巨大挑战[3] - 持续雨水导致部分农田土壤水分饱和,收割机难以进地作业[3] - 降雨耽误收割进度,农户担心玉米霉变[1] 政府与合作社的应对措施 - 祁县农业农村局紧急调度20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从河北驰援[3] - 履带式收割机接地面积大、压强小,能在泥泞田地作业,单机日收割量达60余亩[3] - 祁县建立"农户-合作社-烘干企业"无缝对接机制,确保湿粮可直接运至烘干企业24小时不间断作业[3] - 合作社两套烘干设备日加工干粮分别达200吨、150吨,目前已全部满负荷运转[6] 措施成效与规模 - 20台履带式收割机已在祁县多个乡镇铺开作业,有效缓解收割压力[3] - 祁县今年共种植玉米33.4万亩,其中受降雨影响无法及时收割的8.8万亩玉米即将完成全部收割[6] - 通过跨区域调运农机和建立"收烘储"对接机制,全力保障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