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

搜索文档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 助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6 16:35
招商引资项目储备与落地 - 青海省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已签约超120个储备项目,涵盖清洁能源、生态产业、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签约金额突破1000亿元 [1] - 项目落地阶段重点包括国能集团100万千瓦风光储和15万千瓦风电、中国移动(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正平昆仑算电协同示范产业园等 [1] - 招商策略围绕储能装备、零碳算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串产业、辐射一个集群"的乘数效应 [1]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 盐湖资源开发领域引入年产2000吨碳酸锂、哈西亚图C11磁异常铁多金属矿采选、10万吨大修渣危废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2] - 高原农牧业精细化发展聚焦牦牛产业化、枸杞、白刺等精深加工项目,推动特色农产品向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升级 [2] - 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坚持"以资源引产业、以产业聚要素" [2] 生态文旅与产业融合 - 创新"生态+文旅+产业"融合招商模式,引进城际酒店、驰麟酒店、蓝莓全产业链现代观光都市农园等项目 [2] - 推动西宁熊猫馆提质升级、"6860"青海产品文化体验中心、文旅机车摩旅基地等项目落地,构建"全域旅游、全季体验、全产业链开发"的文旅新格局 [2] - 生态品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突出高原生态、自然资源、文化旅游优势 [2] 项目服务保障机制 -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和服务保障,深化全要素保障、全过程跟踪、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3] - 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投资与经营 [3]
专家热议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
快讯· 2025-05-23 18:43
盐碱地综合利用 - 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 多名专家共同探讨加强科技创新以提升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成效[1] -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与内蒙古土地资源收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座谈会[1]
从中信集团上市公司矩阵看国际化布局中的协同效应与未来增长极
搜狐财经· 2025-05-21 15:36
中信集团概况 - 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成立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1] - 采用"金融+实业"双轮驱动模式,业务覆盖金融、资源能源、高端制造、工程承包等领域 [1] - 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显著影响力 [1] A股上市公司 中信银行 - 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注册资本556.45亿元 [3] - 提供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零售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2007年上市 [3] - 中央汇金持股2.67亿股,占流通股0.48% [3] 中信证券 - 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份额连续五年第一 [5] - 业务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等领域,2025年债券评级"A-1" [5] - 中央汇金持股2.05亿股,占流通股1.38% [5] 中信特钢 - 全球领先的特殊钢材料制造商,产品应用于军工、汽车、能源等领域 [7] - 拥有六大产品板块,在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领域全球领先 [7] - 中央汇金持股1037万股,占流通股0.21% [8] 中信重工 - 前身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洛阳矿山机器厂 [10] - 拥有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市场覆盖全球68个国家 [10] - 2012年上市,注册资本45.80亿元 [11] 中信海直 - 中国最大通用航空运营商,业务覆盖南海、东海等海域 [13] - 主营业务包括海上石油、应急救援、低空经济等 [13] - 2000年上市,注册资本7.76亿元 [13] 中信国安 - 综合信息服务领域重要企业,子公司鸿联九五具有较强影响力 [15] - 聚焦信息技术与新材料,1997年上市,注册资本39.20亿元 [15] 中信金属 - 国内领先金属贸易商,经营铁矿石、铜、镍等产品 [17] - 拥有巴西矿冶公司、秘鲁邦巴斯铜矿等优质资产 [17] - 2023年上市,注册资本49.00亿元 [17] 中信出版 - 国内领先出版集团,经济管理类书籍市场份额领先 [18] - 运营200家中信书店,计划开发IP衍生品和AI荐书平台 [18] - 2019年上市,注册资本1.90亿元 [18] 港股上市公司 中信资源 - 从事石油、煤炭、锰矿等资源开发与贸易 [20] - 持有印尼、澳洲煤矿权益,1997年香港上市 [20] 中信股份 - 中信集团主要资产整合平台,持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股权 [22] - 业务覆盖金融、资源能源、制造业,1986年香港上市 [22] 中信国际电讯 - 亚太最大国际电讯枢纽之一,提供数据中心等服务 [24] - 2007年香港上市,业务包括国际话音、短信电信枢纽等 [24] 中信金融资产 - 中国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前身为中国华融 [24] - 核心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2015年香港上市 [24] 整体评价 - 中信系上市公司在"战略管控+市场化运营"模式下保持竞争力 [26] - 当前多数标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低估值+高股息+战略稀缺性特征 [26] - 随着国企价值重估政策推进,有望迎来新的结构性机会 [26]
金诚信签58亿合同股价涨6.8% 营收净利八连增首季赚逾4亿
长江商报· 2025-05-21 07:30
合同签署 - 全资子公司金诚信博茨瓦纳公司签署科马考铜矿第五矿区地下采矿业务合同,总价款约8.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8亿元),工期为5年(2025年7月至2030年6月)[1][6] - 合同为单价合同,最终金额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及合同单价计算,交易对方为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控股的科马考铜矿有限公司[6] - 公司拟为子公司提供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和母公司担保以保证合同顺利实施[6] 经营业绩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8.11亿元(同比增长42.49%),归母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54.10%),主要来自矿产资源产品销售[3][8] - 经营现金流净额4.94亿元(同比增长614.90%)[8] - 2017年至2024年营收从24.40亿元增长至99.42亿元(累计增长307.46%),归母净利润从2.05亿元增长至15.84亿元(累计增长672.68%)[8][9] - 2023年及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8.18%、34.37%,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8.74%、53.59%[9] 海外业务拓展 - 境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63.06%提升至2024年70.78%,收入规模从46.66亿元增至70.38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2%以上[10] - 近期海外动作包括:收购哥伦比亚CMH公司5%股权(对价1000万美元),投资2.31亿美元建设Alacran铜金银矿项目,投资7.51亿美元开发刚果(金)Lonshi铜矿东区采选工程[7] - 公司已在全球承担近40个大型矿山项目,覆盖非洲及欧亚地区,竖井深度(1526米)和斜坡道长度(8008米)处于国内前列[7] 市场反应与战略 - 合同公告后股价单日上涨6.82%[3] - 近5年股价累计上涨约3.4倍[5] - 公司采取矿山服务与资源开发双轮驱动战略,2024年境内外收入占比分别为27.31%、70.78%[3][10]
中色股份(000758) - 2025年5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17:28
公司概况 - 中色股份成立于1983年,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从单一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成长为国际有色金属综合型企业,业务覆盖全产业链 [2] 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9.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3% [2] 业务占比 - 2024年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业务营业收入占比48.11%,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占比48.23% [3] 资源开发 - 通过并购、就矿找资源和工程换资源增厚资源家底,国内打造西北资源开发基地,国外打造中亚、东南亚资源开发基地,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开发机会,重点开发中大规模资源项目 [3] - 达瑞矿业是控股子公司,持股51%,达瑞铅锌矿矿石量2070.09万吨,锌金属量225.62万吨,铅金属量132.03万吨,锌平均品位10.90%,铅平均品位6.38% [3] 工程承包 - 2024年工程承包业务收入43.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9%,累计新签合同额164.88亿元,包括哈萨克铜冶炼厂项目和印尼阿曼铜选厂扩建项目 [3] - 印尼阿曼铜冶炼项目机械竣工、哈萨克VCM竖井项目竣工,获业主高度认可 [3] 市值管理 - 将市值管理理念融入战略规划,制定制度和工作计划,明确目标、方式和责任分工,各部门积极参与 [3]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未来持续研讨举措,推动业绩稳中求进,回馈投资者 [3]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4790.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1%,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24.58% [3] - 围绕业务形成专有技术能力和特色,研发设计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子公司中色泵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和性能指标达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3] - 中色锌业探索新技术研究,中色白矿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完成17项改造升级,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 [3]
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化管理 “中国地热一张图”平台上线
快讯· 2025-05-17 08:53
智通财经5月17日电,全国首个地热资源数据融合平台——"中国地热一张图"大数据应用平台16日在福 建上线,为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中国地热一张图" 大数据应用平 台,集成了全国2100余眼地热井、2400余处温泉、4200余条大中型断层等核心数据,实现地热资源储量 评估、开发规划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化管理 "中国地热一张图"平台上线 ...
万里石(002785) - 002785万里石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7:1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型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15日下午15:40 - 17:0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网络远程召开 [1] - 参与接待人员有公司董事长胡精沛、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朱著香、董事会秘书殷逸伦、独立董事陈泽艺 [1] 业务进展情况 铀矿注入 - 根据2024年8月万里石香港与哈富矿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哈富矿业同意将天然铀探矿权证权利排他授予万里石香港,确认履行必要程序后注入上市公司,纳米比亚相关收购处于尽职调查阶段 [1] 锂和铀业务 - 盐湖提锂业务由万锂新能源公司按年初董事会策略推进,与青海、新疆等地盐湖资源方形成互补 [1] - 天然铀业务方面,万里石香港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收购项目正常推进,万里石矿业资源循环公司就低品位天然铀尾矿提取实验与中国铀业(纳米比亚)矿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
凝聚解纷合力 提升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水平
上海证券报· 2025-05-15 02:52
郭晨凯 制图 ——上海金融法院、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联合发布多元解纷十大典型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大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证券纠纷多元化 解机制,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值此"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 日"来临之际,上海金融法院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联合选编了十件证券纠纷多元化解典型案例予 以发布。 十件案例中,法院、投资者保护机构以及调解组织等各方主体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 强协同联动,综合运用示范性判决全链条纠纷化解机制、证券纠纷协同化解机制、示范调解机制、诉讼 与非诉讼解纷衔接机制等多种方式高效化解群体性纠纷。此次案例发布,旨在传递解纷智慧,凝聚解纷 合力,做深做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提升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水平。 特别代表人诉讼一次性化解证券群体性纠纷 ——投资者与某科技公司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调解案 基本案情 某科技公司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公司。2023年4月,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认定该上 市公司在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其2020年年度报告和2021年年度报告亦存 在虚假 ...
中色股份:2024年稳健前行 资源+工程双轮驱动彰显发展韧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5-11 20:17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18亿元,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12.03%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57亿元,归母净利润2.48亿元 [2] -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01亿元,同比增长7.39%,新签合同额164.88亿元,同比增长103.71% [1] - 有色金属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91亿元,其中铅锌精矿产量6.93万吨,营业收入4.60亿元,毛利率65.12%,锌锭及锌合金产量17.6万吨,营业收入35.47亿元,毛利率8.32% [2] 业务发展 -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在手合同储备充足,截至2024年末在执行未完工项目33个,合同额596亿元,同比增长7.64% [1] - 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业务将通过并购增资源、就矿找资源和工程换资源等方式推进增储上产,持续扩大资源储备规模 [2] - 国内打造西北(青海、内蒙古)资源开发基地,国外打造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资源开发基地,积极争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源开发机会 [2] - 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将矿山开采及金属冶炼与数字科技深度结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2] - 工程业务将专注领先的工程技术,推动节能环保、智能化技术攻关,创新工程承包模式,推行投建营一体化布局 [3] 市值管理 - 公司将市值管理理念融入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3] - 公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与投资者共享成长红利 [3] -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向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核心价值和发展理念 [3] 未来展望 - 持续深化全球布局,聚焦增储上产和科技赋能 [3] - 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为全球有色金属领域贡献更多中色方案与中国智慧 [3]
海洋强省强市·浙江篇|陆海协作——浙江强化用海要素保障支撑海洋强省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9 17:26
海洋强省建设战略 - 浙江依托独特地理区位和丰富海洋资源(陆域10多万平方公里 海域26万平方公里)建设海洋强省 [1] - "十四五"期间坚持陆海统筹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21-2024年保障项目用海50.53万亩支撑10余个国家重大项目 [1] - 通过管理制度创新和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质效提升"与"量增"双轮驱动 [1] 海洋管理制度创新 - 2024年出台12条政策措施从规划引领 指标统筹 审批优化等5方面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 压缩用海审查时限 推动海域复合利用 同步推进省市县三级海岸带规划编制 [5] - 2024年启动海底路由规划修编 优化海底电缆管道布局 提高海域利用效率 [5] 海洋产业发展 - 2021-2024年保障项目用海50多万亩 首宗海域使用权实现全流程网上交易 [7] - 优化养殖用海管理 支持LNG 核电等重大项目用海(六横LNG 三澳核电等) [7] - 实施用海用岛审核与使用金减免"双审合一"优化营商环境 [9] 海域空间高效利用 - 2022年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2024年审批79个项目(5.6万亩)形成"光伏+养殖"等复合模式 [11] - 盘活存量用海20个项目撬动投资85亿元 推动三门 温岭等试点建设 [13] - 编制技术规范明确宗海立面界址界定方法 释放海域立体经济潜力 [11]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开展280个海洋监测站位"体检" 生态状况稳中趋好 [16] - 实施11个重点修复工程 17个项目获国家级修复项目(全国前列) 获中央补助9亿元 [19] - 建立多源立体监测网络 赤潮预警准确率超70% 实现72小时预警 [19] 海洋碳汇探索 - 开展蓝碳生态系统调查 建立四大类碳储量评估技术 探索光滩转盐沼的碳增汇路径 [22] - 完成海洋灾害智能网格预警网建设 建立"五清单三报告"防灾机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