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martphone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内部资料曝光,一英寸技术泄密,友商也要用,专利防不住
新浪财经· 2025-07-10 22:06
华为Pura80 Ultra影像技术突破 - 华为Pura80 Ultra配备行业最强一英寸主摄 支持F1 6~F4 0多档可变光圈和多轴防抖 采用独家RYYB像素排列 [5] - 通过软硬件升级实现行业最高16EV动态范围 暗光场景表现突出 该技术目前仅华为能够实现 [5] - 首发"一目双镜"长焦镜头技术 通过单传感器移动实现双镜头调整潜望式长焦倍率 [13] 华为研发模式分析 - 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亿研发费用 其中大量用于技术"试错" 方向正确则坚持 错误则放弃 [7] - 友商研发投入远低于华为 通常选择在华为验证技术方向正确后再跟进研发 [7][9] - 从折叠屏到可变光圈等技术 华为多次证明其技术方向的正确性 带动行业跟进 [11] 行业技术发展模式 - 友商并非直接抄袭华为技术 而是在华为验证技术可行性后选择相同研发路径 [9] - 这种跟随研发模式对国产手机行业具有积极意义 帮助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11] - "一目双镜"技术可能成为华为展示实力的短期方案 若持续投入或引发行业跟进 [13] 华为技术保密策略 - 公司未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Pura80 Ultra影像系统突破 被外界认为过于低调 [1] - 内部技术视频资料首次被曝光 显示公司对部分核心技术采取保密策略 [3]
Better "Magnificent Seven" Stock: Apple or Amazon?
The Motley Fool· 2025-07-09 01:15
公司概况 - Apple和Amazon是全球最大的两家公司 均属于"Magnificent Seven"股票组合 长期为股东带来优异回报 [1] - 两家公司近期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最近季度增长率均低于10% [3][5] Apple增长瓶颈 - 多年未推出创新产品或功能 主要依赖过往成功模式维持运营 [6] - 在AI领域明显落后于其他智能手机厂商 [6] - 智能手机更换周期延长 新款iPhone与2-3年前机型差异不大 导致消费者换机频率下降 [7] Amazon业务结构 - 电子商务平台(在线商店+第三方卖家服务)第一季度贡献940亿美元收入 占总收入1430亿美元的绝大部分 但增长最缓慢 [8] - AWS和广告服务表现亮眼 Q1分别增长17%和18% [9] - AWS仅占19%总收入 但贡献63%营业利润 [10] 盈利能力对比 - Amazon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0% 显著优于Apple的6%增速 [11] - Amazon高利润率业务(AWS+广告)以两位数速度增长 推动整体利润快速提升 [11] - Apple缺乏类似Amazon的利润增长催化剂 利润率与收入增长率高度绑定 [12] 投资价值判断 - Amazon凭借AWS和广告业务的高增长 盈利增速远超Apple [11][12] - Amazon当前更具投资价值 因其拥有Apple所缺乏的盈利增长驱动力 [12]
刚买半年就过气,你手里的安卓旗舰被偷偷“OTA阉割”了
36氪· 2025-07-08 20:22
行业现象:OTA阉割策略 - 安卓厂商通过软件限制旧机型功能,即使硬件支持也不提供完整更新,形成"残血版"体验[2][5][23] - 功能独占期通常持续2-6个月,如vivo负片滤镜在X200s/X200 Ultra独占两个月后下放[6][7] - 该现象涉及三大动因:维持新品卖点(70%案例)、系统稳定性考量(20%)、机海战术导致的适配滞后(10%)[2][5][40] 公司案例:vivo - 旗舰X200 Pro mini的负片滤镜缺少ISO调节/手动对焦功能,饱和度等参数不可调,仅支持2个拍摄预设(X200 Ultra支持多预设)[9][11] - 中端机S30 Pro mini(3499元起)首发全屏AOD功能,但未下放至更高端的X200系列(4199元起)[13] - X100 Ultra发布仅一年即失去功能更新优先级,缺失胶片Live人像/运动抓拍等12项功能[17][20][22] 公司案例:OPPO - Find X8s+新增大师模式2.0(含16种哈苏影调)和全焦段人像拍摄,但半年前的Find X8/X8 Pro未获更新[24][26] - 上代旗舰X7 Ultra缺失舞台模式/曝光补偿预设等基础功能,影像能力落后于现款中端机[27][29] - 算法下放存在严格等级:Reno系列>Find系列>一加>Realme,人像算法存在1-2代代差[29] 公司案例:小米 - 红米K80 Ultra首发功能(手动焕新存储/多人注视隐藏)未同步至旗舰小米15 Ultra[30][35][37] - 小米13硬件支持5G-A但未获软件更新,落后于红米机型[37][39] - 高端机型更新滞后现象反常,如小米15 Ultra滤镜功能最初仅支持相册编辑[30][35] 行业影响 - 用户换机周期(3-5年)与厂商1年更新节奏严重错配,导致80%用户在设备生命周期内遭遇功能阉割[40] - 硬件参数与实际体验差距扩大,如X200 Pro mini与X200 Ultra采用同款处理器但功能差异达40%[11][23] - 机海战术导致30%功能更新延迟超6个月,中端机型反获更多玩法(如vivo S30系列独占15种滤镜)[13][15][40]
三星“暴雷”,预计Q2净利润暴跌56%!
华尔街见闻· 2025-07-08 14:23
业绩表现 - 二季度营业利润预计同比下降56%至4.6万亿韩元(约合33亿美元),创六个季度新低 [1] - 销售额预计基本持平为74万亿韩元 [1] - 实际利润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下降39%至6.3万亿韩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仅上涨15%,远逊于SK海力士约65%的涨幅 [1] 芯片业务困境 - 芯片业务成为主要拖累因素,库存价值调整和贸易局势削弱盈利 [1] - HBM芯片供应受阻是业绩下滑核心原因,美国贸易政策导致销售受阻 [3] - 非存储芯片业务因利用率低和贸易政策出现亏损 [3] - 上半年代工业务亏损超过4万亿韩元,因未能吸引大客户且与台积电技术差距扩大 [4] AI芯片竞争劣势 - 未能获得英伟达对HBM3E芯片的性能认证,错失AI热潮红利 [1] - 竞争对手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在HBM芯片领域表现强劲 [1] - SK海力士作为英伟达主要HBM供应商预计公布创纪录季度收益 [4] - 美光基于HBM芯片需求发布超预期营收预测 [4] - 三星第二季度HBM收入可能基本持平,年内对英伟达新芯片出货量预计有限 [4] 智能手机业务 - 计划通过推出更薄折叠屏手机重振市场表现 [6] -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去年增长12%至1720万台,但三星市场份额从54%降至45% [6] - 特朗普建议对海外生产智能手机征收25%关税的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6] - 分析师预计经销商提前备货或能支撑短期销售 [6] 未来展望 - 公司对下半年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代工业务经营亏损将收窄 [6] - 分析师预计盈利可能在第三季度触底后反弹,取决于HBM供应进展和芯片需求回暖 [6]
荣耀IPO有了新进展!双引擎驱动或将引爆A股
搜狐财经· 2025-07-08 06:51
公司上市进程 - 荣耀获深圳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 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 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 [1] - 若成功上市 有望成为A股首家AI终端生态企业 [1] 品牌发展历程 - 2013年作为华为旗下互联网手机品牌诞生 主打年轻消费群体和高性价比策略 [3] - 2019年全球出货量突破1.8亿台 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五 [8] - 2020年11月受美国制裁影响 华为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 公司开始独立运营 [8] 供应链重建与品牌重塑 - 独立后3个月内走访全球数百家核心供应商 2021年3月与高通达成芯片合作 6月与三星/京东方签订屏幕供应协议 [8] - 2021年底供应链恢复率达90%以上 [8] - 2022年发布全新品牌标识 定位"全球标志性科技品牌" 向高端市场转型 [9][10]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早期荣耀6系列搭载麒麟920芯片 首销1小时销量突破50万台 [6] - 2022年Magic4系列售价突破5000元 首销全球销量超100万台 [10] - 2024年Magic V5折叠屏采用绿洲护眼屏技术 青海湖电池提升能量密度 [18] 生态战略布局 - 2023年发布"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 覆盖手机/笔记本/平板/智能手表等品类 [12] - 通过MagicOS实现跨设备无缝连接 如手机-笔记本文档同步 [12] - 2024年底"荣耀智选"生态接入超1000个品牌/5000款产品 生态设备出货量突破5000万台 [12] 市场表现 - 2023年三季度以19.3%份额位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19] - 2025年400系列首销日销量同比前代增长195% 在2500-4000元档位夺冠 [19] - 海外市场2023年拉美/中东非/亚太增长率超50% 东南亚增长超100% 中东非市场两年增长4倍 [21] 技术创新 - 2016年率先提出手机AI概念 开发MagicLive智慧系统 [15] - 400系列搭载2亿超清写真人像AI算法 优化复杂光线拍摄 [15] - YOYO语音助手升级为跨设备AI Agent 实现智能体连接 [17]
荣耀的无限战争
钛媒体APP· 2025-07-07 19:29
公司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年初完成管理层交接,赵明卸任,李健接任CEO职位 [1] - 新管理层采取务实策略,从高举高打转向中盘蓄力,推出荣耀400系列中端机作为战略支点 [4][7] - 管理层调整后公司重新审视中端市场重要性,认为3000元以下市场决定生死 [7] 产品策略与市场表现 - 推出Magic V5折叠屏旗舰,定位高端市场,投入数十亿研发 [9][10] - 荣耀400系列中端机首销同比增长195%,一个月内激活量破百万 [5] - 海外市场表现超预期,菲律宾、泰国、中东等地快速放量 [7] - 折叠屏Magic V2曾获横折品类阶段性销冠,但整体折叠屏市场增速放缓 [10] 高端化战略与挑战 - 将折叠屏作为突破高端的最优解,试图建立"荣耀=折叠屏"的品牌认知 [9] - 折叠屏面临动销慢、售后复杂等问题,2025年行业增速预计仅0.1% [10] - 产品层面打造业内最轻薄横向折叠机,集成自研芯片和AI智能体 [11] IPO进展与估值逻辑 - 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进入IPO流程第二阶段 [14] - 估值逻辑聚焦AI、海外市场和高端化三大方向 [15] - AI战略从概念转向落地,需解决用户买单意愿问题 [16] 行业竞争态势 - 折叠屏领域面临苹果潜在入局风险,可能重塑行业价格锚点 [11] - 国内中端市场面临OPPO、小米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7] - 公司认为苹果加入折叠屏竞争将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 [11]
取代LPDDR,华为和苹果都看上的HBM有何魔力
36氪· 2025-07-06 10:03
行业技术趋势 - 高通骁龙8至尊版主控搭配LPDDR5X Ultra内存和UFS4 1闪存构成性能铁三角,成为2025年秋季以来Android旗舰机的宣传重点[1] - 华为可能抢先苹果在智能手机中应用HBM内存,而苹果此前传闻将在20周年纪念版iPhone上采用HBM技术[2] - HBM内存基于3D堆栈技术,通过TSV和微凸块工艺实现多层DRAM芯片垂直堆叠,与传统DDR的并行总线架构有本质区别[2][4] HBM技术优势 - HBM3E传输速率达9 6GB/s,带宽1 2TB/s,是LPDDR5X带宽(1066 6MB/s)的1180倍[6] - HBM采用1024位数据总线宽度(对比LPDDR5X的64位),通过硅中介层实现3D堆栈,大幅提升数据吞吐量[6] - 3D堆栈设计可缩短数据传输路径,节省芯片面积,为手机内部空间设计提供更多灵活性[4][10] 成本与商业化挑战 - HBM因硅中介层(如台积电CoWoS、英特尔EMIB)导致成本极高,约为GDDR内存的3倍[8] - 目前仅苹果、华为等溢价能力强的厂商具备在智能手机中率先商用HBM的条件[10] - AI大模型训练需求催化HBM市场,2013年SK海力士已量产但近年才因AI爆发获得强劲需求[10] 手机行业应用前景 - AI手机发展趋势推动HBM应用,端侧大模型需要高带宽(加速数据访问)和大容量(存储参数)[11] - 端侧模型在隐私保护方面的优势将促使HBM逐步取代LPDDR成为未来智能手机标配[11] - 3D堆叠技术节省的空间可优化机身内部设计,强化厂商在AI手机赛道的竞争力[11]
对话荣耀高管:以AI充分释放用户潜能,期待与苹果“竞技”折叠屏
环球网资讯· 2025-07-05 12:50
折叠屏行业动态 - 苹果折叠iPhone进入P1原型开发阶段,预计2025年Q3末或Q4初量产 [1] - 苹果入局将重塑折叠屏市场竞争格局,激发更多消费者和厂商关注该赛道 [1] - 行业从2018年后加速产业化,目前正从1.0时代(解决基础问题)向2.0时代(场景化创新)过渡 [3] 荣耀产品战略 - 荣耀Magic V5定位为"AI PC级生产力工具",搭载YOYO智能体和八大AI应用实现主动服务 [3] - 产品薄至8.8mm/轻至217g,采用25%高硅6100mAh青海湖刀片电池(能量密度901Wh/L) [5] - 搭载骁龙8至尊版8核满血芯片,实现八大满血体验 [6] - 采用"双轮驱动"产品主义:消费者需求导向+技术创新探索 [6] - 计划2025年8月推出小折叠新品,全面升级影像/外观/续航 [6] AI技术布局 - 行业AI发展处于L2到L3阶段(从"思考"向"行动"跨越) [3] - AI三大结构性转变:模型能力→落地能力、工具效率→结果闭环、云端计算→贴身存在 [4] - 实施"三叶草战略"(自由/满足/安全之叶)打通场景/性能/信任闭环 [4] - 落地全栈个人知识库/全域智能体协同/全品牌终端互联三大关键技术 [4] - 联合阿里巴巴/比亚迪/美的等头部企业构建开放AI生态 [4] 市场表现与规划 - 2024年Q2荣耀折叠屏西欧市场份额超越三星居首 [8] - 公司正进行上市辅导备案(6月26日获受理,至少需3个月) [8] - 品牌定位"释放潜能,自由翱翔",聚焦用户创造力释放 [7][9] - 未来将持续创新轻薄/性能/体验,目标引领行业进入新阶段 [8][9]
国产折叠屏集火苹果,库克很受伤
36氪· 2025-07-04 18:50
国产手机折叠屏战略 - 国产手机品牌(小米、vivo、荣耀)在10天内密集发布三款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lip2、vivo X Fold5、荣耀Magic V5),目标是将折叠屏从"小众尝鲜"推向"大众主力机" [1][3] - 三家厂商统一话术聚焦"打破苹果生态壁垒",通过跨生态互联和低于万元售价(2024年中国折叠屏均价8500元)抢占用户心智 [3][6] - 安卓折叠屏手机均价年降18%,而苹果计划推出的2000美元折叠屏面临价格劣势,需技术碾压才能破局 [6] 苹果市场表现与挑战 - 苹果大中华区2025Q2营收下滑2%至160亿美元,中国市场份额从2023年19%锐减至2025Q1的13%,出货量同比下跌8%至920万部 [7][8] - 高端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苹果份额降至54%(近7年最低),华为以29%份额逼近断供前水平 [9] - 创新乏力导致消费者不满,AI功能缺位、供应链依赖三星(OLED面板采购价近千元/台)加剧风险 [4][8] 生态竞争升级 - 国产手机从硬件比拼转向生态渗透:vivo X Fold5支持与Apple Watch/Mac跨设备互联,行业首发安卓iCloud直通功能 [11][14] - 荣耀实现华为/苹果双生态互通,小米同步推进类似策略,开发者更倾向为安卓折叠屏开发应用(数量为iOS数倍) [11][14] - 苹果封闭生态在折叠屏形态上吸引力不足,面临"全生态分流"威胁 [11][14] 供应链与市场卡位 - 国产手机利用苹果折叠屏缺位期(预计2026年发布)加速技术迭代,供应链成本占比超60%但通过规模效应压低价格 [4][6] - 三星独占苹果折叠屏面板订单,同时以20.4%全球市场份额压制苹果(18.4%),形成"供应商+竞争对手"双重角色 [4][6] - 国产厂商通过成熟产品提前教育市场,塑造"折叠屏即国产"认知,迫使苹果未来产品需超预期 [3][6]
2025年5月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前盖使用量达1.3万㎡,同比增长134.8%
CINNO Research· 2025-07-04 16:21
中国智能手机盖板市场发展趋势 - 2025年5月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前盖使用量达1.3万㎡,同比增长134.8% [1] - 内容涵盖中国市场各类材质前盖在各类技术别智能手机中的搭载量及渗透率变化趋势 [1] - 具体分析中国市场主要品牌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和占比情况 [1]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前盖渗透率 - 01'24~05'25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前盖搭载量渗透率变化趋势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前盖搭载量渗透率变化情况 [3] 折叠屏智能手机前盖材质使用情况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UTG、CPI前盖使用量变化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UTG前盖搭载量品牌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CPI前盖搭载量品牌占比情况 [3] 主要品牌智能手机前盖规格销量 - 01'24~05'25 中国市场苹果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华为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荣耀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OPPO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vivo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小米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