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
搜索文档
一周关闭32家门店,永辉、沃尔玛、华润万家持续调整
36氪· 2025-07-15 07:44
7月第二周实体闭店情况概览 - 7月第二周共17个品牌关闭至少34家门店 [1] - 闭店涉及超市、餐饮、文娱、宠物服务、烘焙、服饰等多个行业 [2] 行业闭店分布 餐饮行业 - 上周19家餐饮门店关闭,包括14家烘焙门店、2家咖啡门店、1家茶饮门店、1家冰淇淋门店 [3] - 烘焙行业闭店情况: - 14家烘焙门店涉及面包新语和亦麦轩两个品牌 [3] - 成都11家面包新语门店集体歇业,公司称因加盟授权到期 [3] - 面包新语闭店未提前通知储值卡用户,消费者退款受阻 [3] - 面包新语法定代表人肖毅此前因借款合同纠纷被限制高消费 [3] - 其他餐饮闭店: - 南昌楠方面馆因商场调整及内部优化闭店 [5] - 大早晨咖啡和野咖啡2家咖啡门店关闭 [5] - 广西连锁茶饮品牌浅茶1家门店关闭 [5] - 哈根达斯1家冰淇淋门店关闭 [5] 超市行业 - 上周8家超市闭店,涉及悦活里、沃尔玛、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品牌 [5] - 永辉超市关店数量最多,在北京、杭州、绍兴等地多家门店因经营策略调整关闭 [6] - 华润万家深圳横岗店关闭,该店运营14年 [6] - 华润万家去年已开始大规模闭店,计划转向精品门店业态 [6] 服饰行业 - 上周3家服饰门店关闭,包括1家GUESS和2家ZARA门店 [6] - ZARA近年来在中国持续遇冷,多地门店陆续关闭,主要因业绩下滑 [6] 其他行业 - 2家文娱门店关闭:重庆黑胶唱片店ThreeH Records和杭州全女性酒吧Special Bar [6] - 1家影城关闭:武汉幸福蓝海国际影城 [6] - 1家宠物门店关闭:超级鸟局武商梦时代店,因经营不善 [6] - 超级鸟局全国约8家连锁店,近半数已停业 [7] 连锁烘焙行业分析 - 连锁烘焙品牌接连倒下,表面看是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实则是商业模型失效 [4] - 行业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1) 保质期与新鲜度的矛盾,传统连锁系统以产定销导致高损耗 [4] 2) 系统反应能力迟滞,转向"以销定产"需巨大数字化改造成本 [4] 3) 单位成本更高,面临"做得多浪费、做得少缺货"的两难困境 [4] - 传统连锁为降低损耗可能使用添加剂,损害品牌健康形象 [4] - 连锁烘焙的"规模+效率"模式已过时,面临盒马、山姆等强势渠道竞争 [4]
部分原材料涨价 南侨食品多措并举推动业务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5 00:09
公司业绩与经营策略 - 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236.47万元至3883.76万元 扣非净利润3028.87万元至3634.64万元 [1] - 主要原材料棕榈油价格较2024年同期仍处高位 椰子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进口天然奶油及乳制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 [1] - 产品提价幅度低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 提价措施滞后导致利润承压 [1] - 将通过调整采购节奏 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 强化供应链管理优化成本 [1] - 未来计划通过研发新品 深耕下沉市场 开拓海外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业务发展 [1] 公司业务结构与产品布局 - 烘焙油脂2024年收入15.42亿元 占总营收48.8% [2] - 预制烘焙品占比从2015年2.13%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13.53% [2] - 淡奶油业务形成高、中、低梯度产品矩阵 预制烘焙品覆盖冷冻面团和预烤焙产品 SKU达上百种 [2] - 产品涵盖200多个品种 服务烘焙、餐饮、茶饮、商超等多类型客户 [2] - 在天津、广州、上海设有四座生产工厂 客户遍及中国主要城市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零售市场规模2853亿元 预计2029年达3026亿元 [3] - 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升级和对烘焙产品情绪价值认可推动市场增长 [3] - 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头部企业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
对话叮咚买菜全国烘焙负责人王罗尔:用生鲜基因重构烘焙赛道,生鲜电商的差异化突围之路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14 16:01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叮咚买菜以生鲜电商为核心业务,通过前置仓模式实现"线上下单、最快29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服务,已在华东地区建立稳固市场地位并逐步向全国扩张[1] - 2022年正式进军烘焙赛道,销售额从几百万快速增长至几千万,成为行业跨界代表[1] - 烘焙业务定位为高频引流和高毛利品类,旨在吸引年轻用户并提升平台整体客单价[69][70] 市场机会与用户洞察 - 烘焙行业持续增长,具备高渗透、高频次特性,未来简便化、主食化产品潜力显著[74] - 核心用户为买菜主力女性家庭用户,同时覆盖儿童、白领、中老年等多群体,满足早餐、下午茶、节日礼品等多样化场景[35][38] - 线上购买行为呈现时段分化:三明治早晚高峰明显,其他品类根据场景需求呈现不同销售曲线[44] 产品开发与创新 - 主打差异化产品策略:五常大米冰面包融合地域特色食材,鲜花饼、奶皮子蛋糕等结合时令元素[15][17][19] - 坚持"短保+干净配方"技术路线,去除脱氢乙酸钠等添加剂,保质期较传统商超产品缩短50%以上[13][48] - 自有品牌"保萝工坊"已打造千万级爆款生巧瑞士卷,采用全动物奶油和0反式脂肪酸配方[54][60]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 依托华东地区前置仓网络和生鲜供应链基础,实现烘焙新品开发周期压缩至1.5个月[11][25] - 建立全链路协同体系:商品团队+品控团队+营销运营团队形成快速响应机制[11] - 每月上新20+单品,实行数据驱动的淘汰机制,对损耗率超标的商品及时下架[47] 营销与用户体验 - 商品详情页升级为精细化呈现,增加营养数据、制作视频等增强信任感[27][33] - 通过换购、节日主题营销(如六一DIY蛋糕)提升转化,瑞士卷类产品价格带下探至9.9元区间[30][46] - 后台用户反馈直接驱动产品迭代,如针对华东市场降低甜度、增加三明治馅料占比[41] 行业趋势与未来规划 - 烘焙行业呈现"快上快下"特征,用户偏好变化加速,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开发能力[53] - 对标日本市场,预判家庭自制减少趋势,将重点发展预制面包等便捷主食产品[74] - 中长期目标是通过"新鲜、健康、性价比"产品矩阵,将烘焙从尝鲜品转化为日常消费品[75][80]
【书籍专题 · 经典下午茶·小食点 】CHIBOUST吉布斯特塔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14 16:01
月度好文 - 海底捞推出"穷鬼友好面包"系列 主打个位数价格策略以吸引消费者 [23] - 外国游客在中国144小时旅行期间 对特定面包品类表现出显著偏好 [23] - 苏州某面包店凭借"黑麦小鸟圈"单品实现品牌出圈 [23] - 行业闭店潮中持续盈利的烘焙店普遍采用差异化经营策略 调研覆盖100位主理人 [23] -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禁用后 烘焙行业进入配料表创新竞争阶段 [23] - 隔夜冷藏法成为烘焙师提升效率的关键技术 需掌握特定操作要点 [23] - 冷冻烘焙技术可提升百倍效率 直接影响门店营业额增长 [23] - 酸奶应用使吐司保质期内保持柔软度 成为行业技术突破点 [23] - 吐司保鲜技术获林育玮独家方法论支持 可实现4天柔软度维持 [23] - 日本AMAM Dacotan面包店通过跨界料理思维开辟新赛道 [23] 行业人才 - 烘焙比赛冠军包括蔡叶昭、龚鑫、林业强等16位技术代表 [25] - 行业资深前辈涵盖史见孟、庄鸿铭、吴武宪等9位专家 [25] - 技术传承体系显现 林育玮等专家形成方法论输出能力 [23][25]
网红品牌突发!11家门店集体歇业,电话不通、退款无门!曾大排长龙……
新华网财经· 2025-07-14 15:19
成都面包新语闭店事件 - 成都面包新语所有门店突然关闭 公司声称是升级改造但实际未提前通知储值卡用户 导致消费者无法消费[2] - 公司对退款要求设置障碍 包括要求提供转账支付凭证 现金购买无法提供凭证的不予退卡[2] - 四川新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6月26日发布《退卡公告》但公告电话一直无法接通[3][5] 门店经营现状 - 成都11家面包新语门店集体歇业 部分铺位已更换为其他品牌 如凯德天府店原铺位变更为苹果零售店[5][6] - 天府广场门店6月中旬已撤店 原铺位正在引进其他烘焙品牌进行装修[7][8] 公司背景与经营模式 - 面包新语2000年成立于新加坡 采取一线城市直营 二三四线城市加盟的经营模式[7] - 标准化门店启动资金约200万元 目前进入13个国家和地区 分店数量达477家[7] - 四川新语成立于2005年 注册资本300万元 股东为郭晓进(80%)和肖毅(20%)[7] 公司财务状况 - 四川新语2022年3月和2024年12月因借款合同纠纷被限制高消费 法定代表人肖毅被限制[7] - 2021年西安面包新语因经营不佳和特许经营合同纠纷退出当地市场[7]
家悦烘焙“百店速度”:如何用一年重塑商超烘焙新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4 11:53
家悦烘焙发展概况 - 公司成立一周年即实现全国100家门店布局 展示"超市+烘焙"模式的巨大潜力[1] - 从2024年7月威海首店到全国扩张仅用一年 创造"家悦速度"行业样本[1] - 核心竞争力体系包含产品品质 持续创新 高效供应链三大支柱[1] 产品品质策略 - 坚持"当天现烤现售"模式 所有门店设面包房专区配备专业烘焙师团队[3] - 鲜奶黄油吐司采用荷兰菲仕兰皇家黄油 全线蛋糕使用100%动物奶油[4] - 榴莲千层蛋糕选用猫山王榴莲果肉 原料标准严苛建立高品质认知[4] 价格与市场定位 - 核心产品价格低于竞品:鲜奶吐司6.9元 黄油可颂15.9元 脆松小贝9.9元[4] - 依托集团供应链实现"高质价比" 满足消费者品质与实惠双重需求[4] - 定位日常家庭消费场景 填补专业烘焙店与传统超市间的市场空白[6] 创新与未来规划 - 差异化优势面临同质化挑战 需持续强化产品创新能力[7] - 计划提升单店运营效率 探索社区小型专卖店等灵活形态[7] - 消费下行趋势下 高质价比烘焙产品需求增长带来扩张机遇[7]
走下坡路的品类,都去街头摆地摊了
36氪· 2025-07-14 10:46
社交媒体渲染的“摆摊暴富”现象 - 社交媒体算法根据用户搜索行为推送大量“低门槛、高回报”的街头摆摊创业项目,如大锅卤菜、凉菜稀饭、云朵舒芙蕾等 [1] - 这些内容营造出“一月暴富”的假象,并配有详细的“摆摊日历”,例如每月1日推爆浆榴莲饼,2日推街头牛排等,项目密集且更换频繁 [4] 卤味赛道下行趋势 - 卤味消费热情下降,相关词条“卤味为什么卖不动了”、“年轻人不爱卤味了”登上热搜 [7] -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在2024年营收均出现滑坡,2024上半年门店数量分别减少981家、445家和360家 [7] - 价格高涨是主因,卤味已成为“消费刺客”,同时电商平台崛起的卤味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7][9] 烘焙品类价格敏感度提升 - 爆浆榴莲饼作为摆摊项目被宣传为日销售额可观,但其单品价格在30元至70多元区间,被视为“榴莲饼刺客” [10][12] - 烘焙品类整体趋势转向平价高质,“2元面包店”兴起,消费者对高价面包容忍度降低 [12] - 山姆、盒马等跨界者凭借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使得高单价摆摊单品生存空间受限 [12] - 榴莲本身因进口条件放宽、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大跳水”,其价值感被削弱 [14] 炸货品类竞争激烈与产品老化 - “爆浆猪排”项目试图复制过往鸡排的成功,但正新鸡排门店已从巅峰期2.5万家收缩至约1万家,正豪大大鸡排于2024年底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15][17] - 炸货市场新物种频出,如生炸鸡架、临榆炸鸡腿等,产品差异化加剧竞争,单一“大鸡排”类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17] - 尽管炸货赛道仍有发展空间,但“爆浆猪排”这类产品组合略显老气,面临严峻市场考验 [17] 餐饮创业门槛提升与理性认知 - 许多热门摆摊项目与其所属的大品类(如卤味、烘焙、炸货)的实际下行趋势相悖,存在明显误导 [18] - 餐饮创业不再是低门槛选择,信息差消除和供应链完善使得如小酥肉、烧鸟串等产品可通过商超、电商渠道轻松家庭自制 [18] - 成功需要理性思维与勤奋努力,而非轻信社交媒体渲染的“月入XX万”的暴富故事 [18]
餐饮“白月光们”再开张,排队的人却没了?
36氪· 2025-07-14 10:41
鹿角巷回归现状 - 朝阳大悦城新店日均销量300-400单 周末更高 其中饿了么平台单日订单超100单 [3] - 核心客群为15-30岁年轻上班族 大众点评显示"情怀打卡"评价占多数 [3] - 招牌产品黑糖珍珠鲜奶茶仍为菜单C位 消费者反馈口感更清爽但黑糖味变淡 [1][3] 品牌发展历程 - 2017年上海首店开业 凭借黑糖鹿丸鲜奶走红 高峰期顾客等餐超5小时 [5] - 2018-2022年遭遇山寨危机 全国山寨店超7000家 正版仅114家 打假投入超1亿元 [5] - 2024年6月宣布30店齐开 覆盖北京/深圳/西安等城市 当前全国25城40余家门店 [7][9] 产品与运营调整 - 保留黑糖珍珠系列 新增彩虹碎碎冰等新品 升级使用悦鲜活鲜奶 [9] - 价格带15-20元 北京店人均消费16元 现泡茶定价10元以下 [11] - 门店面积缩减至20-30平米 采用"一日店长"营销模式吸引客流 [11] 餐饮白月光回归现象 - 桃园眷村新店保留文艺风格 新增卤味等菜品 部分产品降价10-20% [12] - LADY M回归后千层蛋糕涨价至75元 经典款维持68元 [14] - Popeyes第三次回归中国 已开30店 采用明星代言+IP联名策略 [14] 行业竞争环境 - 茶饮赛道喜茶/奈雪完成供应链升级 霸王茶姬等新品牌抢占下沉市场 [18] - 早餐烘焙市场进入存量竞争 健康/便捷/性价比成消费首选标准 [18] - 低价策略席卷全行业 蜜雪冰城等品牌引发价格战 [18]
面包新语广深所有门店正常营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07:07
成都面包新语门店关闭事件 - 成都市11家面包新语门店全部歇业关闭,部分门店早在5月底已结束租赁合约 [3] - 消费者反映储值卡退款难且无法异地消费,退卡需提供购买凭证 [2][3] - 四川运营公司曾公告称因门店改造升级将处理储值卡退款,但实际执行存在问题 [3] 运营主体关系说明 - 深圳新语公司回应称成都门店关闭系加盟授权到期,属正常商业合作更替 [2][4] - 广深地区运营主体与成都地区运营主体在法律及经营层面无任何隶属关系 [2][4] - 深圳新语公司为霸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四川运营公司股东为郭晓进和肖毅 [4] 品牌区域运营情况 - 深圳霸讯集团负责华南区域运营,2024年与面包新语签订20年战略合作协议 [4] - 广深地区门店系与新加坡总部战略合作经营,目前经营状态良好 [4] 消费者维权建议 - 律师指出消费者只能向成都运营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异地消费诉求难以实现 [5] - 建议通过行政投诉或司法途径集中维权,品牌持有人可考虑协调解决 [5]
面包新语退出成都:授权到期,中国市场近四年净减179家店
南方都市报· 2025-07-13 22:18
门店关闭事件 - 成都市11家面包新语门店均已关闭,消费者反映储值卡退款难且异地不能消费 [1][2][3] - 品牌四川运营公司曾发布公告称将对门店进行改造升级,并为储值卡用户办理退款,但消费者反映需提供购买凭证且联系不上商家 [3] -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门店早在5月底已结束租赁合约,原有位置被其他品牌入驻 [3] 运营主体关系 - 深圳新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回应称成都门店关闭系加盟授权到期,属正常商业合作更替 [1][3] - 广深地区运营主体与成都地区运营主体在法律及经营层面无任何隶属关系或关联 [1][3] - 天眼查显示深圳新语公司为霸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四川新语餐饮股东为郭晓进和肖毅,与霸讯无关联 [4] 品牌发展现状 - 面包新语过去四年在中国市场门店数净减179家,2021-2024年关店数分别为56、58、94、36家 [9] - 品牌此前已退出西安、郑州、福州等城市,部分城市闭店原因为加盟商违反特许经营合约 [7] - 截至2024年6月全国共有门店173家,广东省86家占比近50%,江苏和上海次之 [9] 加盟模式变化 - 品牌授权以地级市为单位,被特许人需自行投资经营区域内所有门店 [10] - 2024年70平方米门店启动资金约200万元,较2021年媒体报道的500-600万元大幅降低 [10] - 深圳霸讯集团2024年与面包新语签订20年战略合作协议,负责华南区域运营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