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张衡一号”02星成功发射;海南:到2027年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100家以上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15 11:08
航天科技领域 -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张衡一号"02星 该卫星将提升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天-空-地"立体监测能力 [1]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 - 广汽高域发布新型飞行汽车GOVY AirCab 市场指导价不超过168万元 24小时内收到近1000架意向订单 [1] - 招商局金陵船舶交付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安吉宏盛"轮 该船可装载9500辆汽车 满足TierIII排放标准 [1] 智能制造产业 - 海南省计划到2027年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100家以上 先进级20家以上 卓越级5个以上 [1] - 智能制造产业日报涵盖AIGC、智能制造、企业服务、医疗健康、交通出行五大赛道 [3] 人工智能与3D技术 - Stability AI发布3D视频生成工具SV3D 可根据单一图像创建多视图3D网格 [4] - 谷歌宣布在医疗保健领域推出人工智能计划 [4]
中国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 官方披露最新消息
财联社· 2025-06-14 21:33
福建舰的技术特点与创新 -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1] - 福建舰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其创新的速度和成果让外界非常惊讶 [13] - 福建舰直接从滑跃航母跨越到弹射航母,目前世界上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中国,且中国的技术可能更先进 [13] 三航母时代的战略意义 - 三航母作战体系的构建标志着海洋方向防御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是进行积极防御和主动防御的最重要海上作战平台 [4] - 拥有三艘航母可以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同时运用航母兵力,增强航母编队的机动性和安全纵深 [6] - 三艘航母可实现轮换部署,一艘维修、一艘待命、一艘执行任务,确保永远有后备军和预备队 [8]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与技术突破 - 辽宁舰是从国外引进的废旧航母平台改造而成,作为海上科研和测试平台 [11] - 山东舰是在辽宁舰基础上自主化研发和制造的,标志着中国具备独立自主生产航母的能力 [11] - 福建舰的建造得益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充足的国防经费、世界一流的造船能力、熟练的工程师团队以及自主创新的设计和工艺 [14] 福建舰的测试与部署进展 -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2022年9月23日开展系泊试验,2024年5月1日完成首次为期8天的海试,测试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 [5] - 福建舰的海试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未来可能搭载新一代舰载机,构成更强的海上防御作战体系 [2][13]
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官方披露福建舰最新消息
第一财经· 2025-06-14 19:42
福建舰技术进展 -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3] - 福建舰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目前世界上掌握相关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中国 [3][4] - 权威人士分析中国电磁弹射技术可能比美国更先进 [4]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 - 辽宁舰是从国外引进废旧航母平台改造而成,山东舰是在辽宁舰基础上自主化研发制造,福建舰实现全面创新 [3] - 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中国航母造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作战能力接连上台阶 [4] -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2024年5月1日完成首次8天海试,目前海试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6] 航母编队训练情况 - 2025年6月10日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同时在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训练,检验远海防卫和联合作战能力 [4][5] - 福建舰海试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2][6]
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官方披露福建舰最新消息
第一财经· 2025-06-14 19:18
福建舰进展 - 福建舰是中国第三艘航母,也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3] - 福建舰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 [3] - 福建舰的海试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2][6] 中国航母技术发展 - 从辽宁舰改装到山东舰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全面创新,中国航母造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作战能力接连上台阶 [4] - 中国直接从滑跃航母到弹射航母,而且是电磁弹射器,目前世界上掌握相关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中国 [4] - 权威人士分析,中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可能比美国的还先进 [4] 中国航母训练动态 - 2024年6月10日,中国海军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等海域开展训练,检验部队远海防卫和联合作战能力 [4] - 这是辽宁舰和山东舰首次同时在西太平洋海域训练 [5] 福建舰时间线 -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舷号18 [6] - 2022年9月23日,福建舰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 [6] - 2024年5月1日,福建舰第一次海试,为期8天,完成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测试,符合预期目标 [6]
媒体视点 | 上海大力推动并购重组 并购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证监会发布· 2025-06-13 18:56
2024年12月,上海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并购六条"的政策文件《上海市 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上海行动方案》),方案明 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为产业能级显著提升、并购生态更加健全、协 作机制多元长效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上海证监局与上海市多部门、沪深交易所协同,不断推进"并购六条"各项举措落 地,多家上市公司披露重大重组计划。据了解,已披露的13单重大资产重组中,3单为上 市公司吸收合并,2单为收购未盈利资产,2单支付方式创新采用定向可转债方式。 "并购六条"明确提出通过并购重组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 新、产业升级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在上海新增的并购交易 中,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占比超七成。在新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中,集成电路、生物医 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领域的交易占比超过六成,8单由科创板上市公司发 起,科创企业聚焦行业及上下游进一步补链强链的意愿强烈。 丨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中新网上海6月12日电 上海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持续攀升,并购重组服务科 ...
中国重工: 中国重工关于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8:30
证券代码:601989 证券简称:中国重工 公告编号:临 2025-031 ? 本次担保人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 连造船"),被担保人为大连造船的全资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大船船业"),不涉及公司关联人。 ? 2025 年 5 月,大连造船因大船船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非融资性事 项为其提供担保 0.3 亿元,大船船业提供了反担保。 ? 截至 2025 年 5 月 31 日,公司对所属子公司(全部为全资子公司,下同) 提供的担保余额合计为 15.61 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1.86%。 ? 公司无逾期对外担保情况。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分别于 2025 年 1 月 24 日、2025 年 2 月 18 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和 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了《关于 2025 年度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新增担保额度上限的议案》,同意公司按照累 计不超过人民币 19.20 亿元的上限,为所属各级全资子公司中短期贷款、银行承兑汇 票、保函等事项提供新增担保,其中,公司为二级全资子公司提供新增担保额度上限 为 ...
中船系概念涨1.25%,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13 17:35
中船系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6月13日收盘,中船系概念上涨1.25%,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8 [1] - 板块内10股上涨,中船应急、久之洋、中船防务涨幅居前,分别上涨5.09%、3.14%、1.74% [1] - 可燃冰、核污染防治、页岩气等概念板块涨幅领先,分别上涨6.15%、4.35%、3.25% [2] 资金流动情况 - 中船系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0.66亿元,8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2] - 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千万元,中船应急、久之洋、中船汉光净流入居前,分别达3823.69万元、1987.24万元、1325.62万元 [2] - 久之洋、中船汉光、中船应急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最高,分别为12.18%、11.29%、6.35% [3] 个股资金数据 - 中船应急今日换手率7.39%,主力资金净流入3823.69万元 [3] - 中国重工、中船特气主力资金净流出,分别达2363.01万元、1679.12万元 [4] - 中国动力主力资金净流出616.22万元,净流入比率为-2.74% [4]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成功下水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 "湾区伶仃"号是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标志着深远海养殖进入"科技牧海"新纪元 [1] - 该船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建造,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20米 [1] - 水下部分采用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水下宫殿",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 [1] 养殖规模与技术特点 - 整船养殖空间近8万立方米,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水量,可年产5000吨鱼 [1] - 采用高强钢作为主材料,能抵御12级台风,保障养殖安全 [1] - 静态养殖时100%使用清洁能源,配备20千瓦风力发电系统,减少碳排放 [2] 动力系统与环保性能 - 采用全电推进系统,配备两台3600千瓦舵桨机,桨叶直径3.8米 [2] - 设计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 [2] 运营规划 - 将赴粤港澳大湾区深处开展养殖作业,解决该区域台风频发、风浪大对养殖的影响 [1]
“蓝色引擎”点燃发展动力——天津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6-12 21:42
港口优势与物流网络 - 天津港作为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拥有147条集装箱航线,与180余个国家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2] - 新开通的中亚班列(天津港-霍尔果斯-乌兹别克斯坦)使整体运费减少20%-30%,提升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效率 [2] - 中欧(亚)班列跨境陆桥运量规模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1-4月货物吞吐量达1.62亿吨(同比+1.2%),集装箱吞吐量771.4万标准箱(同比+4.3%) [2][3] 智慧化与绿色化转型 - 天津港实现全球首创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获评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年发绿电能力超3亿千瓦时 [3] - 全球首批港口风机投用,结合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数字化(如油套管工厂年产能6万吨) [4] 海洋装备制造高端化 -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为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1-2月海洋装备产业产值超35亿元(同比+89.2%) [4] - 中船天津建造的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提前162天交付,企业年产值目标100亿元 [5] - 天津计划打造"产业集群+港口群+航运网络"立体化配套体系,强化高端制造与供应链出海协同 [5] 航运金融创新 - 渤海银行提供2亿美元10年期跨境应收账款融资,通过政策性保险提升融资比例,服务船舶租赁产业链 [7] - 天津开发80余种航运金融产品,船舶/海工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90%以上,一季度航运保险保费3.58亿元(同比+16.74%) [7] - 港产城融合发展债券指数、跨境电商关税电子保函等创新产品陆续落地 [7]
智昌携手中船天津打造全国首条小组立焊接标杆产线
机器人圈· 2025-06-12 18:14
6月11日, 中船天津智能小组立产线开工仪式在天津顺利举行。 作为驱动本次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核心科技引擎 与战略合作伙伴,智昌集团应邀出席, 与来自天津港保税区工信局、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天津) 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项目启动的关键时刻。 仪式上,天津港保税区工信局局长李金辉、中船天津董事长朱平、智昌集团执行董事分别致辞。随后,大连造船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吉明先生正式宣布 "中船天津智能小组立产线开工" ,在热烈的掌声中,焊接机器人精准定 位,在耀眼的电弧光中完成了第一条智能焊缝的完美焊接。这不仅标志着全国首条智能小组立焊接标杆产线迈入 实质性建设阶段,更意味着船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迎来重要转折点。 永立潮头,奋楫笃行 早在2024年,智昌集团便与中船天津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深度合作的新篇章。 此次全国首条智能 小组立焊接标杆产线,便是战略合作签约后快速落地的首个重大项目成果。 该产线成功开辟了船舶制造从 "人力 驱动" 迈向 "数据驱动" 的全新范式。未来,双方将以这条产线为基石,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在智能物流优化、 质量管控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携手推动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