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
搜索文档
尼得科青岛产业园正式启用 全球电机巨头加码中国市场
环球网· 2025-07-30 12:15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尼得科正式启用位于胶州的新工业园区尼得科青岛产业园 标志着公司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 [1] - 新园区整合原有电机和电控生产业务 配备75条先进生产线 年产能达1800万台电机和2000多台电子产品 [3] - 公司希望利用青岛园区优势实现本土化 以提升成本效益 [6] 业务布局与产能 - 尼得科在青岛投资布局5家企业 涵盖白色家电电机 控制器 电梯整梯和储能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3] - 产品将辐射亚太 欧洲及美洲等地区70余个客户 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条协同优势 [1] - ACIM作为尼得科家电与车载事业统括本部的核心业务单元 是集团销售额最大的业务单元之一 [3] 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 -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 拥有完整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体系 [4] - 公司正积极寻求与车载事业本部AMEC深入合作 处于为汽车市场生产电子产品的最后阶段 [4] - 新产业园有助于整合资源能力 巩固现有制造能力的同时拓展新业务 适应智能汽车发展带来的车载家电新需求 [4] 全球战略与中国市场 - 青岛产业园被定位为全球战略的基石 加强了亚洲区域存在并提高全球化韧性和响应能力 [4] - 中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市场 体现在规模 需求和技术开发枢纽地位 具有规模巨大 多样化和技术创新速度快的特点 [6] - 公司自1992年在大连开设第一家工厂以来持续致力于中国发展 新园区建设再次确认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6]
受让方未如期付款 神力股份终止控制权变更股价跌停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11:24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跌停 下跌10.01%至13.30元 总市值28.96亿元 [1] 原股份转让协议内容 - 控股股东陈忠渭拟转让47,900,00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占总股本22.00% [1] - 转让价格为14.553元/股 总对价697,088,700元 [1] - 受让方为辽宁为戍及其一致行动人康祺资产致远1号 [1] - 若交易完成 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辽宁为戍 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王雪 [1] 协议终止原因 - 受让方未按约定支付交易价款 具体为第二期及第三期价款合计44,516万元 [2] - 交易已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协议转让确认意见 受让方应在取得确认后10个自然日内支付 [2] - 双方于2025年7月29日签署终止协议 [2] 协议终止影响 - 公司控制权不发生变更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仍为陈忠渭 [3] - 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造成影响 [3] - 不会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及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 -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3]
突发!富士康母公司暂停交易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06:46
停牌公告 - 鸿海精密因有重大消息待披露,自7月30日起暂停普通股及权证交易[2] - 东元电机同样因重大消息待公布,自7月30日起暂停交易[5][6] - 两家公司均未透露具体细节,市场猜测可能涉及重要合作或并购计划[6] 公司背景 东元电机 - 成立于1956年,全球工业马达供货率位居世界第三[7] - 拥有近百家海外关系企业,全球员工超万人[7] - 产品覆盖220V至14500V电机、变频器、伺服系统等,获12国认证及ISO双体系认证[7] - 在中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设有生产基地[7] - 投资领域横跨半导体、光电、通讯、餐饮等多个行业[7] - 截至7月29日收盘,总市值约992亿元新台币[8] 鸿海精密 - 成立于1974年,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母公司[10] - 全球最大3C代工集团,业务覆盖电脑、通讯、消费类电子[10] - 在中国台湾、香港、伦敦等交易所挂牌,是中国台湾最大企业[10] - 截至7月29日收盘,总市值约2.38万亿新台币[10]
湘电股份2025年中报:营收与净利润增长,但需关注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证券之星· 2025-07-30 06:06
营收与利润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5.44亿元 同比上升4.6% 归母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上升12.98% [1] - 扣非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下降28.84%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3.35亿元 同比上升13.93% 归母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上升27.86% 扣非净利润6740.22万元 同比下降28.82%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15.76% 同比减少15.94% [2] - 净利率7.43% 同比增加8.21% [2] - 三费总计1.89亿元 占营收比7.44% 同比减少2.47% [2]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 同比减少40.8% [3]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1662.24% [3] - 货币资金18.3亿元 同比减少1.94% 有息负债25.31亿元 同比减少0.17% [3] 主营业务与市场环境 - 主营业务涵盖发电机 交直流电动机 特种电机 船用推进系统等产品 [4] - 高效电机渗透率从2024年35%提升至2025年45% [4] - 船舶用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行业快速发展 国防装备电机市场需求增长 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4] 核心竞争力 - 电磁能 电机 电控三大核心业务具备技术实力 [5] -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 累计主持参与制定136项标准 [5] - 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发展策略 -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营销资源配置 [5] - 重构组织管理体系 深化数字转型变革 [5] - 中标多个重大项目并拓展海外市场 [4]
湘电股份股价下跌2.43% 拟2.08亿元收购通达电磁能股权
金融界· 2025-07-30 00:47
股价表现 - 7月29日股价报14.0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35元 跌幅2.43% [1] - 当日成交量为530697手 成交金额达7.4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9550.92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0.51%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电机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 [1] - 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收购计划 -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湘电集团持有的通达电磁能12.5%股权 [1] - 交易价格为2.08亿元 [1] - 通达电磁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 净利润3618万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44亿元 同比增长4.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增长12.98% [1] 股东变动 - 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二季度新进成为公司第十大流通股东 [1] - 持股800万股 [1]
603819,突然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22:24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控股股东陈忠渭与辽宁为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康祺资产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因受让方未如期支付交易价款而终止 [2][6] - 原协议约定转让479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总股本22%) 转让价格14.553元/股 总对价6.97亿元 [5] - 若交易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辽宁为戍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王雪 [5] 管理层变动 - 副董事长陈睿于7月25日辞去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全部职务 [7] - 董事兼副总经理蒋国峰于7月26日辞去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职务 [7] - 离职原因均为个人原因 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7] 财务表现 - 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60-840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7] - 业绩改善主因未计提大额坏账准备 主营业务经营稳定 [8]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大中型电机、发电机定转子冲片及铁芯生产 产品涵盖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机、轨道电机等 [9] - 截至7月29日收盘价14.78元/股 总市值32亿元 [9]
603819,突然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22:14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控股股东陈忠渭与辽宁为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康祺资产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已终止 因受让方未按约定支付交易价款[4][8] - 原协议涉及转让479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占总股本22% 转让价格为每股14.553元人民币 总对价为6.97亿元人民币[7] - 若交易完成 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辽宁为戍 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王雪[7] 高管变动 - 副董事长陈睿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及多个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10] - 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蒋国峰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工董事及多个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10]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0万元至840万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11] - 业绩改善主要因未计提大额坏账准备 且主营业务经营业绩保持稳定[11] 公司业务与市场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大中型电机、发电机定转子冲片及铁芯的专业化生产 产品覆盖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机、轨道电机等多个领域[12] - 截至7月29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4.78元人民币 总市值32亿元人民币[12]
8年蛰伏终成实控人,牛散王新“入主”江特电机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9 20:06
控制权变更 - 伍佰英里科技以3.1亿元受让江特实业50%股权 交易基于江特实业6.3亿元估值 [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朱军及伍佰英里科技控股股东王新 控股股东仍为江特电气 [2] - 新实控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约定在经营决策和股东权利行使中保持统一行动 [2] 新实控人背景 - 王新自2017年四季度起持有江特电机股份 初始持股973.11万股市值约1.1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末持股增至5012万股 市值约3.74亿元 期间多次增持 [5] - 王新在新能源产业、超硬材料及人工智能领域拥有项目储备和技术积累 [8]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1.35亿-1.65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 [7] -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跌至7万元/吨 导致锂业务承压 [9] - 宜春银锂产线进行26天设备检修 反映生产成本控制需求 [9] 业务结构 - 2024年电机业务营收9.71亿元 占比46.18% 较2022-2023年显著提升 [9] - 电机产品涵盖伺服电机、新能源电机等 应用于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 [10][11] - 2025年计划加大机器人电机研发 目标打造国际知名伺服电机品牌 [11] 资源储备 - 拥有江西宜春多个锂矿采矿权和探矿权 控制锂资源量超1亿吨 [9] - 为当地云母提锂代表企业 锂矿资源曾推动公司市值从21亿升至百亿级 [6][9] 历史控制权变更 - 2020年曾筹划赣锋锂业独家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 因同业竞争条款终止 [3] - 2024年市场传闻比亚迪收购30%股权 公司明确辟谣 [3]
卧龙新能: 卧龙新能关于为间接控股股东提供担保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37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拟为控股股东卧龙控股提供两笔担保,分别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签订《担保合同》,担保额度合计不超过7.7亿元(5.2亿元+2.5亿元)[2] - 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担保,卧龙控股将为本次担保提供保证方式的反担保[2] - 本次担保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关联董事和监事回避表决,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2]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 被担保人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成立于1984年,注册资本8.08亿元,经营范围涵盖电机制造、房地产开发、投资管理等[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卧龙控股资产总额392.31亿元,负债总额224.70亿元,净资产167.61亿元,2024年净利润9.05亿元[4] - 卧龙控股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经营状况正常,具备较强偿债能力[4] 担保协议主要内容 - 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担保金额5.2亿元,国开行浙江省分行担保金额2.5亿元,担保范围包括本金、利息、罚息及实现债权的相关费用[4][5] - 两笔担保均为连带责任保证,贷款类型分别为国内信用证和流动资金贷款[4][5] 担保必要性与合理性 - 卧龙控股长期支持公司融资担保,本次担保基于互利原则,有利于共同发展[6] - 卧龙控股提供反担保,风险可控,不会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6] 董事会意见 - 董事会认为卧龙控股资产质量良好,偿债能力强,反担保措施有效降低风险[6] - 担保事项符合公平自愿原则,有利于双方业务发展[6] 累计担保情况 - 本次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达10.7亿元,占最近一期净资产的25.66%[6][7] - 公司目前无逾期担保记录[3][7]
甘肃电气集团兰电股份持续优化市场布局 上半年产品出口实现强劲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7-25 15:56
外贸业绩与市场拓展 - 1-6月公司向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服务,直接和间接出口额突破3600余万元,实现强劲增长 [1] - 上半年国际客户考察热潮涌现,十余家国际重要客户来访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1] - 在甘肃省新能源装备进出口洽谈会上,公司与30余位海外客商进行"一对一"对接,收获潜在合作线索 [1] - 采用"直接+间接+代理/分销"出口模式提升市场渗透率,上半年出口3622.34万元,接近2024年全年出口总额 [2] - 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出口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 [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大中型电机、中小型发电机、特种电机三大主导产品均为近5年研发,新产品对市场销售贡献度年均超60% [1] - 淘汰改造落后工艺装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实现装备、产业、产品、管理全面升级 [1] - 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绿色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称号 [1] 国际合作与渠道建设 - 加入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入围中国油气物资和设备生产及出口企业清单 [2] - 编写双语版宣传手册,与国外代理商签订委托代理及分销协议 [2] - 依托中国建材、中信集团等央国企总包项目带动出口 [2] - 深挖现有海外客户、代理商及贸易商渠道加速国际业务布局 [2] 未来战略规划 -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筑"国际国内、线上线下、内外联动"立体化市场格局 [3] - 持续攻克关键技术壁垒,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新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