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

搜索文档
叮当健康涨超5% 公司加码减重市场布局 推进与原研药企合作
智通财经· 2025-09-12 15:20
公司股价表现 - 叮当健康股价上涨6.82%至0.94港元 成交额524.07万港元 [1] 业务合作进展 - 叮当健康与礼来集团合作在广州和深圳药房上架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 [1] - 公司依托礼来创新药产品及自身智慧药房网络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健康解决方案 [1] - 双方将共同提升用药可及性和健康管理水平 [1] 行业市场数据 - 2020年全球超26亿人受超重/肥胖影响 减重市场持续扩容 [1] - 礼来是减重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1]
港股异动 | 叮当健康(09886)涨超5% 公司加码减重市场布局 推进与原研药企合作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5:18
公司股价表现 - 叮当健康股价上涨6.82%至0.94港元 成交额524.07万港元 [1] 业务合作进展 - 公司与礼来集团合作在广州、深圳药房上架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 此前已在北京地区上架 [1] - 合作将结合礼来创新药产品与叮当健康智慧药房网络、智能仓配体系及专业医疗团队 [1] - 双方共同为超重/肥胖及糖尿病人群提供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 提升用药可及性和健康管理水平 [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0年全球超26亿人受超重/肥胖影响 减重市场持续扩容 [1] - 礼来是减重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1]
以专业赛事深化健康服务生态 高济健康重塑医药零售行业价值
江南时报· 2025-09-12 11:45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致力于推动医药零售行业从商品流通向专业健康服务转型 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与长期战略定力[2] - 公司以"医+药+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重塑医药零售行业的价值边界[1] - 公司通过"软硬件升级—疾病专区建设—药师能力打造"三位一体模式将药店转型为基础筛查 复诊绿通 专项体检等一站式健康服务站[5] 专业能力建设 - 公司举办特慢病专业服务技能大赛 实现专业竞技 标杆沉淀和学术协同三大目标 大赛分为慢病与特病两个赛道 从全国海选近100位菁英药师[2][3] - 公司通过系统化培训体系和多维度赛事安排帮助药师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服务范畴从药物治疗管理扩展到患者教育 用药指导和健康监测[4] - 公司特慢病专业服务体系已运营六年 从2020年首届慢病大赛至今为第五届 今年首次将特病专业服务体系纳入大赛[6] 药师角色转型 - 公司推动药师从药品配发者转变为健康管理专业服务者与患者健康伙伴 通过系统化培训 赛事锤炼与日常实践实现转型[3] - 药师需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精准贴心专业化服务 成为连接医患的重要桥梁 传递科学用药知识并弥补居家治疗环节缺失[3] - 大赛考核选手团队协作 专业知识 服务实践和临床沟通等综合能力 选手展现出扎实专业功底和创新服务理念[3] 生态合作与行业影响 - 公司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建立紧密战略合作 扬子江多个重点产品在公司渠道中占据重要地位 双方共同探索慢病管理服务新模式[5] - 公司借助中国药科大学等外部能力推动学术融合 全方位升级特慢病专业服务体系[6] - 商务部等12部门将零售药店定位为"健康促进核心场景" 为行业转型指明方向[6] 服务创新与推广 - 公司提供从检测 建档 用药指导到并发症筛查的一站式服务 并开展社区义诊 健康讲座 方言科普等创新服务方式[6] - 公司通过近1.7万家智慧药房进行服务升级 以数字化工具全面赋能 构建专业健康服务闭环[7] - 公司打造分级"特慢病管家"队伍 与医院共建"关爱小屋"为患者就医打通绿色通道[6]
青年创业家|医日健董事长雷相斌:破局医药零售痛点,锚定民生健康未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14:06
核心观点 - 公司以智能药柜为载体破解医药零售行业夜间用药难和偏远地区购药远等民生痛点 锚定解决用药难买药贵的核心目标 通过政策+技术+生态三位一体战略推动行业效率变革 [4][5][6] 行业痛点与机遇 - 传统药店受营业时间与人力成本限制 难以覆盖夜间及偏远区域购药需求 药品流通环节冗余推高终端售价 [4] - 2022年医药零售市场规模达5990亿元 线上渗透率提升至10.7% 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4] - AI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成熟 使智能药柜从高成本概念转化为可落地产品 政策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4] 公司战略架构 - 采用大脑+手脚企业架构 母公司作为大脑统筹战略规划与资源协同 五家子公司作为手脚互相支撑形成业务闭环 [5] - 制订政策+技术+生态三位一体战略方针 确保技术落地助力降本增效 用户体验到位 政策合规 [4] - 创业初期通过深度市场调研验证需求 组建核心团队 储备至少18个月现金流 建立政策研判机制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智能药柜集成多项专利技术 采用零电机驱动设计 科技感十足 [5] - 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急用药夜间用药需求 实现即用即买 降低运营成本使药品价格更实惠 [5] - 已在上海武汉等城市投放5000台智能药柜 以实体药店为前置仓辐射周边20台药柜 打通购药最后一公里 [5] 生态布局与合作 - 通过智能药柜线上商城等数字化渠道参与医药零售数字化生态建设 提升用户规模品牌知名度与服务覆盖范围 [6] - 与头部药企共建常用药品专区保障药品供应稳定性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型技术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6] - 计划逐步向偏远区域拓展业务 未来三年实现全国80%区县覆盖 [5] 资本规划与融资进展 - 已经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展开深度洽谈 [6] - 计划将融资60%投入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20%用于国内市场补贴加速市场拓展 15%用于人才引进 5%用于市场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6]
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暨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11 09:08
减持计划实施情况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减持前合计持有公司股份729,368,982股 占公司总股本64.04% [2] - 股东柯金龙原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2,776,957股(不超过总股本2%) 减持原因为调整资产结构、偿还债务及降低质押率 [3] - 截至2025年9月9日实际减持22,700,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1.99% 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3] 股权结构变动 - 减持后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降至706,668,982股 持股比例由64.04%降至62.05% 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 [3] - 柯金龙个人持股由229,631,849股(占股本20.16%)相应减少 [2][3] - 本次变动不涉及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亦不触及要约收购 [5] 信息披露与合规性 - 减持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一致 达到计划最低减持数量且未提前终止 [4] - 本次权益变动系执行已披露计划 不需另行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5] - 公司承诺继续督促股东遵守股份变动规定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
医日健董事长雷相斌:破局医药零售痛点 锚定民生健康未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03:0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解决"夜间用药难"和"偏远地区购药远"民生痛点为核心目标[1] - 公司制定"政策+技术+生态"三位一体战略方针 确保发展契合行业风向[2][3] - 通过深度市场调研验证需求 储备至少18个月现金流 建立政策研判机制[2] 技术产品优势 - 智能药柜集成多项专利技术 采用零电机驱动设计和智能温控系统[4] - 单柜日均服务成本较药品闪送低约70% 具备24小时服务能力[5] - 可实时采集区域用药数据与消费偏好 实现精准需求预测[5] 市场布局进展 - 已在上海 武汉等城市布局超5000台智能药柜[1][6] - 以实体药店为前置仓 辐射周边20台药柜 打通最后一公里[6] - 计划向偏远区域拓展业务 延伸至健康管理领域[6] 商业模式创新 - 构建"大脑+手脚"企业架构 总部统筹战略 五家子公司形成业务闭环[4] - 与头部药企共建常用药品专区 保障供应稳定性[7] -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 探索"在线复诊-药柜取药"服务闭环[7] 资本运作计划 - 推进超亿元融资计划 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达成初步共识[1][7] - 融资资金分配:60%投入技术研发 20%用于市场补贴 15%用于人才引进 5%用于市场推广[7] 行业机遇判断 - 医药零售行业正迎来AI 大数据 物联网技术成熟窗口期[2] - 民众对24小时无接触购药接受度显著提升[2] - 医药分开 分级诊疗等政策为院外服务开辟广阔空间[2]
医日健董事长雷相斌:破局医药零售痛点,锚定民生健康未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02:4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解决"夜间用药难"和"偏远地区购药远"民生痛点为核心目标 通过智能药柜体系布局医药零售数字化转型[2] - 制定"政策+技术+生态"三位一体战略方针 注重技术落地降本增效 政策研判和用户体验提升[4] - 采用"大脑+手脚"企业架构 母公司统筹战略规划 五家子公司形成业务闭环协同运作[5] 技术产品优势 - 智能药柜集成多项专利技术 采用零电机驱动设计和智能温控系统保障药品安全与药效[5] - 单柜日均服务成本较药品闪送低约70% 具备24小时服务能力 满足急用和夜间用药需求[6] - 设备可实时采集区域用药数据与消费偏好 实现需求精准分析和单台药柜价值最大化[6] 市场布局进展 - 已在上海 武汉等城市布局超5000台智能药柜 以实体药店为前置仓辐射周边20台药柜[6] - 计划向偏远区域拓展业务 依托低成本优势实现无差别投放 延伸至健康管理领域[6] - 通过线上商城等数字化渠道参与生态建设 提升用户规模与服务覆盖范围[7] 资本合作规划 - 推进超亿元融资计划 已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展开深入洽谈并达成初步共识[2][7] - 融资资金分配计划为:60%投入技术研发 20%用于国内市场补贴 15%用于人才引进 5%用于市场推广[7] - 与头部药企共建常用药品专区 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 与医疗机构探索"在线复诊-药柜取药"服务闭环[7] 行业机遇认知 - 医药零售行业存在效率瓶颈 传统药店受营业时间与人力成本限制 药品流通环节冗余推高终端售价[3] - AI 大数据 物联网技术成熟使智能药柜从概念转化为可落地产品[3] - 民众对24小时无接触购药接受度提升 医药分开 分级诊疗等政策为院外服务开辟空间[3]
“直播带药”“买药赠药”或被亮黄灯
国际金融报· 2025-09-10 20:03
处方药网售要变天了,直播带药、买药赠药或被亮黄灯,这些行为都算违规 ! 《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已规定,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药 品而销售的,达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形时,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 单处罚金。 9月8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处方药网络零售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 稿》)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周的意见征集期。业内认为,这或许将改变处方药网售的现状。 根据《征求意见稿》,药品网络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处方来源真实、可靠, 并实行实名制。但出现四类医生处方时,企业可以拒绝处方调配:一是出现无适应症或超说明书用药的 处方,二是超出所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或医师执业范围开具的处方;三是短时间内同一账 号大量、多次购买同类药品的处方;四是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 所谓"处方药网络零售",即指依法取得药品零售许可的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通过网络向个人消 费者销售处方药的经营行为。由于药品网络销售既涉及药品零售企业,也涉及第三方平台方,征求意见 稿对前述两类相关经营主体分别列出合规要求。 这些红线碰 ...
电商平台美客多进军巴西医药市场
商务部网站· 2025-09-07 01:51
公司战略行动 - 电商平台美客多通过旗下Kangu配送平台子公司收购Memed旗下药店Cuidamos Farma [1] - 收购仍需巴西经济防御管理委员会(CADE)批准 [1] - 公司此前曾研究在电商平台推出非处方药品销售战略 [1] 行业市场布局 - 美客多通过收购正式进军巴西医药市场 [1] - Memed在巴西以数字处方平台闻名 [1] - 此次收购涉及医药配送与零售业务整合 [1]
赛博老中医,能治药店虚火?
虎嗅APP· 2025-09-06 16:46
AI中医四诊仪的市场表现与产品特点 - AI中医四诊仪通过面部扫描和手指检测,一两分钟内生成包含七八十项指标的健康报告,提供针对性调理建议,提升用户黏性[2] - 全国已有20多家知名公司售出超过10万台AI中医一体机(含系统),累计使用人数超千万[2] - 以“医葫芦”AI为例,产品实现了中医的数据化、标准化、可视化、量化,使用户能通过对比前后检测数据直观看到健康改善情况[3] - 产品消费主力为30多岁、40多岁人群,占比超过60%,该群体对新事物接受度高,是家庭健康管理决策者[4] - 上市2年内已进驻全国近万家药店,为门店带来月均10%左右的收入增长,部分连锁药店因此签订区域独家协议[7] AI中医技术的原理与设备形态 - “医葫芦”AI基于中医十二经络谐波模型和气血共振原理研发,通过感应指尖光电强度变化来获取心脏搏动及血管容积的周期变化,从而掌握器官健康状况[8] - 该技术将传统中医的肝经、肾经、小肠经等融合成不同波形,通过波形与“标准值”的偏差反映健康状况[8] - 设备形态多样,最小设备仅血氧仪大小,可居家使用[8] - 产品定位聚焦于“人工智能+社区家庭中医药健康服务”,主打中医“治未病”和健康管理,而非疾病治疗[14] 药店行业的困境与AI带来的变革 - 中国药品零售产业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增长曲线首次掉头向下,到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总量已跌破70万家,行业预测未来两年药店总量可能退回至2018年约50万家的水平,意味着近20万家药店将消失[10] - AI中医诊疗系统是崛起最快的品类之一,设备采购价在5000元至50000元之间,仅设备销售的市场规模就有数十亿元空间[11] - 初芯堂的AI设备上市两年,其销售额就超过了经营超8年的中医馆业务收入[11] - AI推动了院内外的场景打通以及预防和治疗的理念打通,被视为产业进入新增长阶段的重要跨界合作[11] AI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与市场潜力 - 公司提供从设备使用培训、营销活动设计到用户转化策略的完整解决方案,未来还将提供互联网医疗、线上问诊服务[14] - 对于老百姓、一心堂等头部连锁,可在门店间组织竞赛,考核员工的AI操作和健康管理专业知识[14] - 中国院外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突破3万亿元[15] - 除初芯堂外,乐普健康、腾讯健康、海尔生物等公司也在产出相关AI产品[16] AI应用的局限性及药店转型挑战 - AI带来的新鲜感无法弥补专业性服务的缺失,如果店员一问三不知、态度冷漠,顾客依然会选择离开[21] - AI进一步铲平了信息差,将医药行业从“黑盒”产业变成“白盒”产业,药店依靠信息差推销高毛利产品的旧路径行不通[22] - 药店拓展新业务(如美丽经济、宠物业务)存在基因缺陷,例如执业药师缺乏皮肤科系统训练导致美妆产品退货率高达30%[23] - 如果药店不提供便捷、有效、差异化的健康服务,导流到店的流量会流回线上或其他跨界机构[24] - 公司正着力打造线上医疗团队,未来计划为社区门店辐射的1000个会员家庭提供健康检测和互联网医疗服务[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