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创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文创师受市场热捧 深圳一产业园区发力文创人才培养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14:54
黄金珠宝文创市场趋势 - 黄金珠宝文创产品在文博会上大受欢迎,金雅福集团推出"黄金盲盒"新形态,包括"关公盲盒"、麻将、金贴等主题系列,满足小克重黄金礼品和潮玩文化的即时消费需求[1] - 黄金珠宝文创成为市场新宠,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分会场正开展黄金珠宝文创人才培育实践,未来将成为重要孵化基地[1] - 深圳黄金珠宝行业发展趋势代表中国黄金珠宝行业趋势,AI已开始应用于该行业[7]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职业发展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被列为2024年人社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之一,需具备策划、设计、营销和运营能力[2] - 文创师需综合掌握市场调研、文化元素挖掘、产品策划、供应链对接、销售推广和数据分析等技能[3] - 市场需求旺盛,招聘软件上相关岗位不计其数,文创产品丰富度和企业参与规模显著增长[4] 文创人才培养与行业合作 - 人社部与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开展"文创策划运营专题培训"项目,社会反响热烈[4] - 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获授"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基地",将与深圳市龙岗区珠宝行业协会合作推动黄金珠宝产业文创人才进阶提升[5] - 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珠宝学院与两家专精特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培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人才[7] AI与智能制造在黄金珠宝行业的应用 - AI已介入黄金珠宝行业的鉴定、设计、营销和制作环节,市面上出现专门的珠宝设计AI垂直大模型[7] - 智能制造技术如数控加工设备和3D建模使黄金珠宝加工效率翻倍[7] - AI+智能制造+文创推动黄金珠宝产业步入新阶段,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珠宝学院已介入相关开发[8] 行业合作与数字化转型 - 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起到重要支撑作用[8] - 深圳黄金珠宝行业通过AI+智能制造+文创实现产业升级,代表中国黄金珠宝行业未来发展方向[7][8]
深圳文创“链”上苏州
苏州日报· 2025-05-27 06:56
文创产业对接会概况 - 2025苏州·深圳文创产业创新引擎对接会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主题为"SZ携手 兴文同舟",吸引200余家两地文创企业参与 [1] - 现场活动包括苏州评弹与昆曲表演、文创摊位展示及企业路演,促成11家苏州企业与3家深圳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1][2] - 对接会与深圳文博会形成闭环,苏州5家文化企业在江苏展区取得丰硕成果 [5] 苏州文化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苏州10个板块展示特色文化项目,包括昆山数字梦工场的元宇宙和常熟沙家浜的"乡村主理人"计划 [2] - 苏州将文化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出台《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数亿元专项基金 [2] - 2024年苏州拥有1694家规上文化企业,年营收近4000亿元 [5] 企业合作与平台建设 - 新设荟集团作为深圳文交所院校项目专区运营商,去年实现超200亿元线上交易额,计划为苏州企业提供艺术设计服务和产学研转化支持 [2] - 苏州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深圳服务处揭牌,聚焦数字创意、影视制作等领域,已组织80余家深圳企业参会 [3] - 苏州·深圳文化产业跨境服务平台成立,整合深圳跨境电商资源与苏州文化元素,定制"跨境套餐" [3] 文化IP与出海潜力 - 苏州刺绣、宋锦等非遗IP在TikTok单条播放量超百万,跨境电商协会去年已在苏州落地项目并促成初步合作 [3][4] - 苏州传统文化IP如茶文化、丝绸工艺被视作海外市场"稀缺品",深圳卖家资源将助力其出海 [4] - iMpact美讯CEO指出苏州兼具历史文化积淀与国际视野,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梁 [5] 未来合作方向 - 新设荟集团提出将大湾区"院校作品+社区场景"模式复制到苏州,活化非遗并丰富社区文化 [2] - iMpact美讯希望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苏州传统文化IP与深圳创新资源结合,孵化跨境项目 [6] - 第十四届苏州文博会计划于10月举办,5万平方米展会将汇聚60多国头部机构及80多家国际采购商 [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推文创产业繁荣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01:04
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 - 多地博物馆推出"文物盲盒""文创体验空间"等新玩法,带动文化消费并吸引游客 [1] - 公众文化自信增强推动博物馆参观兴趣提升,基础设施升级使博物馆成为研学基地和网红打卡地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全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2023年为12.9亿人次) [1] - 暑假等假期热门博物馆门票供不应求,警方持续打击黄牛现象 [1] 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博物馆将镇馆之宝IP化生产文创产品,满足年轻人消费需求并传播传统文化 [2] - 故宫文创引领后全国博物馆文创百花齐放,成为吸引社会关注的重要因素 [2] - 新疆博物馆文创销售额从2022年200余万元增至2024年近2000万元 [2] - 河南博物院文创种类从2019年102款增至2000多款,销售额从200多万元增至2023年4000多万元,合作企业近200家 [2] - 文化IP赋能游戏、影视、潮玩等领域,成为打开文化消费新空间的动能 [2] 文创行业挑战 - 部分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创意表达和实用性,设计粗糙难以体现文化内涵 [3] -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导致仿品泛滥,小型创意机构维权困难 [3] - 创意价值商业兑现难制约高质量产业链建立,需复合型人才和长期品牌战略 [3] 文创产业成功案例与发展建议 - 故宫文创、《黑神话:悟空》、《哪吒2》和"谷子经济"等案例显示IP创意与保护结合的重要性 [4] - 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吸引人才,推动文创产业繁荣 [4]
聚焦IP与创新 “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展暨超级IP打造沙龙”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09 19:31
大熊猫经济产业链创新 - 沙龙汇聚政府、学界、企业等百余位代表,围绕大熊猫经济产业链创新、生态价值转化、IP商业化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为成都构建大熊猫经济产业生态圈注入新动能 [1]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资深首席科学家张和民教授强调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科学保护,呼吁保护与发展并举,建立可持续的、绿色的大熊猫生态圈 [4] -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张黎明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以来,林下经济、自然研学、生态产品、文旅文创等成果蓬勃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IP逐渐显现其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4] 大熊猫IP商业化路径 - 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周孟棋指出大熊猫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文化经济、和平经济的典型代表,通过生态文明、文化艺术连接世界、传递文明,实现多种文化和价值共生共赢 [4] - 央视网熊猫频道副总监郭亚南、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李艳围绕大熊猫的国际传播进行分享,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让大熊猫成为国际"顶流、潮流",并创造出现象级传播 [5] -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文创中心执行主任石振弘探讨了从保育到消费的融合,分享基地在文化体验、多元文创产品打造方面的成效,并通过大熊猫IP运营及授权,形成科研与文创共生发展的良好态势 [5] 大熊猫IP跨界创新实践 - 熊猫工厂厂长胡玉路展示高仿真熊猫玩偶的制作工艺,采用非遗裘皮技艺与3D建模结合,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超5万只 [6] - 泡泡玛特集团公共事业部高级经理郭廷敬介绍其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熊猫热潮"系列盲盒 [6] - 四川绝匠文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科展示"熊猫+中医药"的创新案例,开发出"熊猫养生茶""熊猫艾灸盒",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6] - 熊猫邮局品牌负责人唐晓以百年品牌活化为核心,用"书信+手信"模式重塑品牌,打造熊猫主题文化生态 [6] 产业建圈强链专项行动 - 自2023年启动以来,成都市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建圈强链专项行动已覆盖28条重点产业链,吸引2000余家企业参与,促成1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7] - 熊猫经济50人论坛助力产业建圈强链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伙伴、开拓新市场、搭建新平台"等六大路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7]
从维港到“翡冷翠”,杭州文创出海又出彩
杭州日报· 2025-05-07 11:07
杭州文创产业国际参展成果 - "新杭线"平台带领杭州文创企业同时亮相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博览会、香港礼品及赠品展、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交易会三大展会 [2][4][5] - 佛罗伦萨展会吸引全球530余家参展商,杭州展区六大主题(工美之美/西湖雅器/建德非遗/良渚文化/守艺淳安/熊猫文化)获得300余次国际订单咨询 [2] - 香港礼品展首秀接待十余国客商,现场收获百余份意向订单,迪拜客商连续三天考察榫卯产品并提交批量采购意向 [4] - 江西文博会首次设立杭州馆,采用宋韵纹样与江南建筑风格,分设"传统韵味/新文创/宋韵"三大板块,促成多家企业合作意向 [4] 代表性文创产品市场反馈 - 工美博物馆白釉瓷板彩绘体验活动引发排队热潮,变色纹样伞、八角伞等创新产品日均接待量超三层围观 [2] - 建德铜师傅融合《变形金刚》《西游记》等全球IP与传统铸铜工艺,已与数十个IP达成国际合作 [3] - RUA RUA PANDA熊猫文创首日售罄"抱手熊猫"玩偶,日均咨询量超百人次,同步在扬州巡展人气火爆 [3] - 淳安竹马小夜灯、汾口草龙灯具获墨西哥客商青睐,计划引入南美市场 [4] 文创出海战略与未来规划 - 成功验证"轻量化设计传递传统文化+国际展会探路"的出海模式 [5] - 计划深化"文化出海快闪/慢闪"等新型服务模式 [5] - 已规划东京礼品展、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伦敦手工艺周等国际顶级展会行程 [5]
老味精厂“发酵”成为文旅新地标(在现场)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红梅文创园改造项目 - 原红梅味精厂旧址改造为红梅文创园,占地超6万平方米,保留13处工业厂房并转型为文创产业新项目 [1] - 改造遵循"留修改扩"原则,由民营企业整体运营,2019年9月正式开园 [1] - 园区融合工业遗产与现代艺术元素,保留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注入创意功能 [2] 园区业态与活动 - 推出"厂办大集"原创市集品牌,包含轻食烘焙、文创好物、萌宠周边等多元业态 [1] - 将味精厂工会活动场所改造为味道主题博物馆,设置植入植物香气的白桦"森林"体验区 [2] - 原料库改造为"原料库LIVEHOUSE"音乐现场,发酵车间转型为东北最大民营艺术空间"发酵艺术中心" [4] - 园区每年举办近200场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聚集30余家文艺组织 [4] 运营数据与成效 - "五一"假期厂办大集吸引大量市民游客,设有像素风主题市集和每日演出"盲盒" [1] - 铁西区联合2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提供旅游服务,强化"工业+文旅"特色 [4] - 78岁退休工人见证老厂区从危房转变为集艺术、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文旅地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