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便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智研咨询发布:自热食品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0 08:26
定义及分类 - 自热食品是指不依赖电、火等方式加热,而用自带发热包加热的预包装食品,具有美味可口、品种丰富、操作快捷、便于携带等优点 [4] - 自热食品主要分为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自热螺蛳粉以及其他自热食品 [4] - 自热食品能够满足应急保障、救灾储备、户外作业等多场景下人体对饮食和营养的需求 [4] 市场规模 - 2020年中国自热食品行业受到疫情居家的影响,市场规模达到峰值 [2] - 2024年中国自热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6.4亿元 [2] - 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消费者对便捷、快速的自热食品需求将不断增加 [2] 商业模式 生产制造模式 - 自热食品行业的生产制造主要分为代工生产和自有生产线两种模式 [6] - 代工生产是许多新兴品牌的首选,能够快速推出产品并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6] - 自有生产线的企业通常规模较大,具备更强的品控能力和研发优势,但前期投入高 [6] - 部分企业采用混合模式,即核心产品自主生产,非核心产品或季节性产品外包 [6] 品牌运营模式 - 品牌运营是自热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精准营销塑造品牌形象 [7] - 线上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营销,通过KOL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曝光度 [7] - 线下通过展会、试吃活动增强消费者体验 [7] - 部分品牌主打"健康便捷"概念,另一些则强调"军粮级品质"或"地方风味" [7] 销售渠道模式 - 自热食品的销售渠道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8] - 线上渠道包括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和品牌自营小程序 [8] - 线下渠道涵盖商超、便利店、加油站和户外用品店 [8] - 部分品牌布局餐饮渠道,作为配套食品销售 [8] 行业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自热食品行业发展,日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推动行业门槛提高 [9] - 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严守消费安全底线 [9] - 2025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提出要研发调节肠道健康的食品,开发健康方便的即食食品 [9] 发展历程 - 自热食品早期主要是满足军事行动和野外作业需要,近几年拓展到民用领域 [12] - 自热型饭菜产品早在2007年就已经有企业在开发,2013-2014年市场进入导入阶段 [12] - 2016年下半年自热火锅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发酵,2017年双十一自热火锅销量惊人,市场彻底爆发 [12] - 2021年后自热食品等预制菜行业监管日趋严格,行业不断规范 [12] 行业壁垒 品牌壁垒 - 品牌是综合实力的体现,知名度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14] - 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产品质量与服务的保证,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14] - 新进入者通常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品牌优势 [14] 销售渠道壁垒 - 建立优质和健全的销售运营渠道有利于企业在商品流通、营销推广等方面形成优势 [15] - 实现跨区域经营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渠道管理经验积累 [15] - 拥有健全、优质的营销网络是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15] 供应链管理壁垒 - 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16] -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 [16] - 新进入者建立这些体系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6] 产品研发壁垒 - 消费模式的结构性升级使企业在产品研发领域面临诸多挑战 [17] - 消费者需求从单一转为多变,传统研发方法难以满足 [17] - 企业需要拥有良好的产品研发能力,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并调整研发策略 [17] 规模化经营壁垒 - 行业规模效应较为明显,企业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18] - 规模化运作的企业具有与供应商更强的议价能力,能形成良性经营循环 [18] - 新进入者如果短期内达不到一定规模,将面临较大的被淘汰风险 [18] 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餐具、自热包、食品包装、调味品、预制食品等 [19] - 产业链中游为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自热螺蛳粉以及其他自热食品的生产制造 [19] - 产业链下游为自热食品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电商平台、商超、零售店等 [19]
三养首个海外工厂扎根中国,高标准智造保障品质
贝壳财经· 2025-07-03 15:29
中国市场布局 - 三养食品在中国嘉兴建设全球首座韩国本土以外的自建工厂,预计年产8亿份方便面,显著提升中国市场供应保障能力[1] - 工厂总投资2014亿韩元(约10亿元人民币),占地5.5万平方米,规划6条生产线,主产多口味火鸡面,计划2026年Q4投产[3] - 形成"上海+嘉兴"双基地联动布局,推动产品创新、生产制造、品牌建设深度衔接,增强市场响应效率[3] 生产与质量管理 - 工厂导入FSSC22000、ISO22000等国际认证体系,计划申报"绿色工厂",严格遵循中国食品安全法规[4] - 实施智能制造理念,引入MES、WMS、ERP系统,通过数智化运营实现产效最大化[4] - 生产区域控制温湿度及虫害,操作员需经空气淋浴与手部消毒,设立人工筛查、X光异物检测等多道食安防线[4] 产品与供应链策略 - 精选优质原料,韩国直供酱包,采用智能油品管理系统确保火鸡面风味一致性[5] - 委托第三方机构SGS定期检测成品,强化食安合规性[4] - 本地化制造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区域经济活力[6] 战略意义 - 标志三养食品在华发展从"引进来"转向"扎下根"阶段,为长期布局拓展空间[6]
中国必需消费品6月价格报告:白酒价格普跌,软饮料调味品及啤酒上涨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7 15: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白酒批发价格普跌,飞天批价跌破2000元,软饮料、调味品及啤酒价格上涨,液态奶折扣力度加大,婴配粉和方便食品价格平稳 [1][13][14][15] 各部分总结 白酒价格情况 - 茅台本月飞天整箱、散瓶和茅台1935批价为1950/1880/675元,较上月-190/-190/-25元,年初以来-290/-350/-15元,较去年同期-460/-245/-95元 [1][3] - 五粮液本月八代普五批价为920元,较上月-25元,年初以来持平,较去年同期-20元 [1] - 泸州老窖本月国窖1573批价为860元,较上月-5元,年初以来持平,较去年同期-30元 [1] - 山西汾酒本月复兴版、青花20批价为745/345元,较上月-10/-10元,年初以来-5/-5元,较去年同期-115/-15元 [1] - 洋河股份本月M6+、M3水晶版、天之蓝批价为530/350/265元,较上月持平/+5/-10元,年初以来-15/+5/-10元,较去年同期-5/-30元/持平 [1] - 古井贡酒本月古20、古16、古8批价为445/280/195元,较上月-5/持平/-5元,年初以来-15/-10/-5元,较去年同期-35/-30/-5元 [1] 大众品价格折扣情况 - 软饮料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中位值由5月末的88.7%/89.4%变为本周的94.8%/100% [1][13] - 调味品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中位值由5月末的83.4%/85.0%变为本周的87.7%/90.0% [1][13] - 啤酒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中位值由5月末的78.7%/79.8%变为本周的81.2%/83.6% [1][13] - 液态奶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中位值由5月末的69.7%/63.5%变为本周的68.8%/60.1% [1][14] - 婴配粉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中位值由5月末的92.2%/95.3%变为本周的93.0%/97.0% [1][15] - 方便食品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中位值由5月末的94.2%/96.8%变为本周的94.3%/96.8% [1][15]
2025年中国自热火锅市场分析:自疫情结束后市场规模萎缩,行业市场集中度高
前瞻网· 2025-06-25 16:39
火锅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 同比增长5.6% 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 [2] - 2019-2023年市场规模随疫情反复波动 呈现增长趋势 [2] 自热火锅市场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自热火锅类目增速同比约负20% 市场份额显著下滑 [3] - 自热火锅在方便速食类目中市场份额严重萎缩 处于深度衰退阶段 [3] - 各业态店均卖力同比下降超20% 面临严峻市场挑战 [5] 自热火锅衰退原因 - 疫情结束后居民消费环境变化 对自热食品需求自发减少 [8] -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包括安全问题和原料质量不过关 [8] - 消费体验不佳 口感差 性价比低 操作繁琐危险 [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第四季度自热火锅CR5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达83.73% 集中度较高 [9] - 颐海国际市场份额占比50% 莫小仙和田小花份额同比上升 [9] - 非组合装产品TOP5 SKU市场份额总和超40% 头部集团影响力突出 [12] 头部产品数据 - 海底捞麻辣嫩牛自热火锅435g/盒市场份额13.63% 均价32.09元 [13] - 海底捞番茄牛自热火锅365g/盒市场份额9.98% 均价32.27元 [13] - 莫小仙老成都自热火锅300g/盒市场份额7.16% 均价11.25元 [13]
千亿米粉赛道加速整合 微念集团日均出货超百吨成“米粉王”
财富在线· 2025-06-24 11:37
行业现状 - 米粉米线行业处于上升风口期 消费端人气高居不下 行业端不断标准化、规范化 [1] - 2024年4月全国有超30万家米粉店 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1] - 米粉赛道持续细分 云南米线、柳州螺蛳粉、湖南米粉、新疆米粉等地方特色米粉受欢迎 [1] - 米粉赛道由米粉专门店、其他餐饮品牌、零售品牌三部分构成 [1] - 77.7%的米粉品牌门店数在10家及以下 16.8%在11~50家 超过51家的仅占5.5% 市场处于分散竞争型阶段 [3] 龙头企业表现 - 微念集团日出货超百吨米粉原料 是米粉出货量最大的企业 被称为"米粉王" [1] - 微念集团运营螺蛳粉品牌李子柒和臭宝 以及供应链服务品牌兴农微念 [3] - 臭宝蝉联2023年、2024年抖音平台方便粉丝/米线/螺蛳粉类目品牌榜TOP1 [3] - 李子柒品牌2021-2023连续三年螺蛳粉全国销售额第一 [3] - 微念控股及战略投资的螺蛳粉及粉类相关企业达十余家 [3] 行业标准化进程 - 工信部批准QB/T2652-2025《米粉(米线)》行业标准 为当前国内最高标准 [4] - 该标准由微念子公司广西兴柳和广西科技大学牵头修订 将于2026年5月1日实施 [4] - 标准首次纳入水煮型米粉(米线) 填补了行业空白 [4]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标准完善将加速行业洗牌 供应链和生产技术成为竞争关键因素 [4] - 品牌规模化、连锁化过程中面临出品不稳定、原材料质量把控难等难题 [4] - 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出品和强大供应链能力推动地方特色米粉走向全国和全球 [5]
四川省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6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6 17:38
抽检概况 - 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6月11日发布第6号食品抽检通告,共抽取11类食品100批次样品,检出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8% [3] - 专项抽检活动名称为“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是根据群众意见开展的 [3] - 针对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已责成恩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核查处置,包括下架召回等措施 [3] 不合格产品问题分析 - 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包括三氯蔗糖、甜蜜素、日落黄等 [3] - 柳林镇新建白酒加工门市部生产的两种高粱酒均检出三氯蔗糖,含量分别为0.000708g/kg和0.00128g/kg [3] - 下八庙镇杜英小吃店自制的甜馒头和豆沙小馒头均检出甜蜜素,含量分别为1.31g/kg和1.19g/kg [3] - 下八庙镇毛氏板鸭店生产的观音井板鸭检出日落黄,含量为0.0370g/kg [3] - 下八庙镇何记酒坊的高粱酒及玉山镇娟妹儿小吃店自制的花卷和荞面馒头均检出甜蜜素,含量在0.00942g/kg至0.0110g/kg之间 [3] 合格产品品牌分布 - 本次抽检合格产品涉及多个知名品牌,包括伊利(安慕希希腊风味酸奶、无乳糖牛奶、臻浓盒装高钙牛奶等)[4][5][6]、旺旺(黑米雪饼、旺仔巧克力奶)[4][7]、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油泼辣子酸汤面、老坛酸菜牛肉面等)[4][5]、统一(油泼辣子酸汤面)[4]、今麦郎(红烧牛肉面)[4]、君乐宝(简醇风味酸牛奶)[7]、白象(老母鸡汤面)[5]、雀巢(咖啡固体饮料)[7]、光明(益生菌风味发酵乳)[7]等 [4][5][6][7] - 合格产品品类覆盖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冷冻饮品、食用油等多个领域 [4][5][6][7]
河南方便面大王,摔了一跤
华尔街见闻· 2025-06-10 12:16
核心观点 - 白象食品因"多半"商标宣传方式引发消费者误解和舆论争议 公司发布声明道歉并承诺调整包装 [1][2] - 公司通过线上渠道实现逆势增长 2023年市场份额达12% 销售额91.75亿元 与统一差距缩小至5亿元以内 [6] - 线上策略包括直播电商 社交媒体营销和快速产品创新 2023年8月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近2000% [8][9][10] - 线下渠道存在短板 南方市场渗透不足 正通过新建生产基地和加强网点布局拓展华南市场 [11][13][14][18] - 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品牌纷纷推出加大分量产品 流量获取成本上升 方便食品行业处于变革关键期 [19][21] 商标争议事件 - "多半"商标被指误导消费者 实际面饼重量110克仅比普通版85克多25克 未达"多半"预期127.5克 [2][3] - 公司声明称"多半"产品基于70克面饼推出110-120克大分量 "多一半"基于60克面饼推出100克产品 [2] - 道歉声明登上微博热搜首位 在榜16小时阅读量1.9亿 讨论量3.4万条 [2] - 法律专家认为该做法违反商标法诚实信用原则和食品安全标签通则要求 [5] 市场地位与业绩 - 2023年方便面市场格局:康师傅占比45% 统一16% 白象12%位列第三 [6] - 2023年销售额91.75亿元 实现双位数增长 与统一95.94亿元业务收入差距不足5亿元 [6] - 2023年9月完成5亿元Pre-IPO轮融资 高瓴领投 投后估值突破300亿元 [11] - 抖音旗舰店粉丝数512.2万 远超康师傅124.5万和统一7.1万 "汤好喝"系列售出32万件 [10] 线上发展策略 - 2021年成立尚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开展互联网直播服务 [8] - B站工厂直播聚焦食品安全 巩固品牌形象 登顶美食类直播 [9] -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香菜面基于抖音40亿流量话题开发 从话题到上市仅需两个月 [10] -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全网方便面销售额排名第一 [10] 线下渠道拓展 - 传统优势区域集中在黄河以北 南方市场认知度不足 [13] - 2023年成立上海白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设立上海总部加强华东华南渗透 [14] - 广东河源华南生产基地总投资11亿元 占地面积297亩 下半年投产 [14] - 2024年华南市场突破推动公司实现双位数增长 [15] 行业竞争态势 - 康师傅在线下渠道采取积极狙击策略 业务员抢占货架位置 [19] - 产品同质化加剧 康师傅推出"老母鸡汤面"等产品直接竞争 [19] - 多家消费品牌存在类似商标"擦边"行为 如千禾0添加酱油和汇源100% [20] - 方便食品竞争维度扩展至休闲零食 卤制品和预制菜等领域 [11]
白象声明回应消费者关切:后续将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
快讯· 2025-06-04 21:47
白象食品商标事件回应 - 公司针对"多半"商标争议发布声明,回应消费者关切 [1] - 声明指出目前在售的"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升级的大份量产品,面饼重量提升至110-120克 [1]
热搜第一!白象回应“多半”质疑
新华网财经· 2025-06-04 19:33
白象食品"多半"商标争议事件 - 多位网友质疑白象食品在"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产品包装上使用"多半"注册商标涉嫌玩文字游戏 [1][3] - 产品包装标注"大分量,倍满足"标语,并在生产信息下方注明"'多半'是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3] - 白象食品官方客服回应称"多半"确实是商标,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并表示将把质疑反馈给产品建议部门 [1][3] - 该事件引发社交媒体热议,相关词条登上热搜榜第一 [3]
白象“多半”桶方便面的“多半”是商标?客服:克重以包装显示为准
第一财经· 2025-06-04 18:50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事件 - 网友质疑白象方便面包装上"多半袋"和"多半桶"字样为文字游戏 相关词条登上热搜第一 产品包装标注"大分量 倍满足"标语 并在生产信息下方注明"'多半'是注册商标" [1] - 公司客服回应"多半"确实是注册商标 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 对于质疑表示将反馈给产品建议部门 强调产品本身没有问题 [1] - 公司2018年曾通过官微宣传"多半袋"产品 称面饼比市场同类产品多40克 达到120克 加上粉包料包总重146克 并强调是"加量不加价" [1] - 查询显示公司已成功注册"多半""白象多半""白象多半桶"商标 国际分类均为方便食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