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

搜索文档
“坐个月子收我100万,你还说亏钱?”
36氪· 2025-05-27 18:10
公司概况 - 圣贝拉定位高端月子中心市场 主打奢华服务 56天女王套餐最高报价116.88万人民币 日均消费达2万人民币 [1]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与高档酒店合作 门店覆盖北上广深及香港、新加坡等一线城市 [1][7] - 明星效应显著 戚薇、吉娜等女星曾入住 通过社交媒体强化高端品牌形象 [1][18] 财务表现 - 2021-2024H1累计净亏损超12亿元 其中2022年单年亏损达4.12亿元 [1] - 2024H1经调整后盈利仅1715万元 盈利能力薄弱 [1] - 毛利率持续低迷 2024H1为34% 显著低于行业预期水平 [4] 成本结构 - 租金成本占比居高不下 2021-2024H1租金及使用权资产折旧占收入22.5%-27.5% [12] - 人力成本占比33%左右 与租金合计吞噬近半营收 [13][14] - 营销费用持续攀升 销售费用率接近20% 明星代言及社交媒体推广投入巨大 [18] 商业模式痛点 - 轻资产模式隐含重成本 高端酒店合作虽提升品牌调性但租金压力显著 [7][10] - 行业存在严重中间商分利问题 供应链成本控制困难 [3] - 获客成本高企 因服务复购率极低且目标客群狭窄 [20] - 非标服务难以规模化 定制化特性制约成本摊薄 [20] 同业对比 - 竞品爱帝宫2024H1毛利率更低仅25.5% 已遭遇停牌危机 [4] - 成都市场定价分层明显:圣贝拉(18.88万起)>茉莉智慧(13.88万起)>爱帝宫(4.98万起) [11] - 行业普遍采用酒店合作模式 但选址档次直接决定定价能力 [10] 战略调整 - 通过收购广禾堂、S-bra尝试垂直整合供应链 效果未达预期 [14][17] - 推出子品牌艾屿、小贝拉实施多品牌战略 覆盖不同价格带 [23] - 探索零售业务转型 将月子服务衍生至母婴产品领域 [22][23] 行业趋势 -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高端品牌延伸产品线 平价品牌聚焦性价比 [21] - 公立医院可能切入中端市场 凭借医疗资源形成竞争壁垒 [25] - 社区家庭式/上门式月子服务兴起 反映消费降级需求 [21]
完善月子中心监管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2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护理人员未持有育婴师或护士资格证 [1] - 实际服务与合同条款存在明显差异 [1] - 通过捆绑营销等形式诱导二次消费 [1] - 挪用预付款用于盲目扩张 [1] - 今年一季度月子中心服务投诉增幅显著 [1] - 行业准入标准模糊 多数以"健康管理公司"或普通企业名义注册 [1] - 未被归类为公共场所或医疗保健机构 注册仅需满足个体工商户基本条件 [1] - 卫生、医疗保健、婴幼儿护理等关键领域专业要求近乎空白 [1] 监管政策缺失 - 缺乏国家层面刚性约束 [1] - 2018年《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仅为推荐性标准 [1] - 2015年《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仅为指导性文件 [1] - 政策文件不具备强制性 导致关键要素管理缺乏规范约束 [1] 监管困境与挑战 - 监管涉及多部门 "九龙治水"导致执法效率低下 [2] - 市场需求推动行业迅猛发展 新问题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2] 地方探索与治理建议 - 部分省市出台地方性法规 明确标准和监管职责 [2] - 建议推动三大转变:从"多头监管"转为"统一主体" [2] - 建议将月子中心纳入专项管理 加快制定国家标准或将推荐性国标升级为强制性 [2] - 建议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预防" 建立资金存管平台和经营异常预警系统 [2] - 建议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 鼓励行业协会制定服务规范 [2] - 建议畅通消费者监督渠道 支持商业保险探索风险分担机制 [2]
投资界24h | 雷军正闭关准备发布会;腾讯投他,要IPO了;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搜狐财经· 2025-05-19 09:15
小米集团 - 雷军正在闭关准备发布会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雷军近况 [1] - 小米Civi 5 Pro由卢伟冰操刀 雷军发布 [1] 圣贝拉IPO - 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获准启动港股IPO 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 [1] - 28天月子套餐起步价13.8万元 "女王套餐"高达50多万元 被称为"月子界爱马仕" [1] - 戚薇、唐艺昕、吉娜、李艾等明星曾入住 [1] 证监会政策 - 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2] - 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 第三方交易锁定期由12个月缩短至6个月 [2] - 重组上市中非控股股东锁定期由24个月缩短至12个月 [2] 森合创新 - 割草机器人初创公司森合创新宣布解散 成立不足三年 [2][3] - 曾获近亿元融资 众筹超230万美元 [2] - 去年底开始交付首款产品Oasa R1 [2] - 因团队动荡、量产难题及融资困境导致解散 [3] 汉邦科技 - 江苏汉邦科技登陆科创板 首发价格22.77元/股 [4] - 开盘大涨115% 市值超43亿元 [4] 绿茶集团 - 绿茶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IPO发行价7.19港元/股 [6] - 开盘一度跌近7% 市值约47亿港元 [6] - 2008年由王勤松和路长梅创办 主打面包诱惑和绿茶烤鸡等招牌菜 [6] 英伟达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下一代中国产品将不是Hopper系列 [8] - Hopper系列已无法修改 [8] 苹果公司 - 苹果计划为欧盟用户提供设置除Siri外的默认语音助手能力 [8] - 变更将覆盖iPhone、iPad和Mac 可能允许设置亚马逊Alexa或谷歌助手 [8] - 为适应欧盟法规调整 [8] OpenAI - 发布代码Agent Codex 可自动执行编写代码、修复错误等任务 [9] - 由Codex-1模型提供支持 针对软件工程优化 [9] - 通过强化学习训练 能贴合程序员代码风格 [9] 融资动态 - 中科紫东太初完成首轮数亿元融资 由中科创星领投 [9] - 魔法原子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 投资方包括禾创致远、芯联资本等 [9] - 创芯国际获近亿元B轮融资 由粤科基金与投控东海旗下基金联合领投 [10]
中消协点名月子中心“跑路”问题
快讯· 2025-05-08 14:36
月子中心行业投诉情况 - 月子中心服务投诉增幅明显 机构倒闭问题最为突出 [1] - 母婴消费需求升级推动月子中心市场迅速发展 但行业管理滞后和服务监管薄弱问题暴露 [1] 投诉主要问题 - 机构突然跑路 某连锁品牌全国门店突然关闭 部分门店闭店前仍诱导消费者付款 [1] - 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突出 消费者退款被扣除高额违约金 或约定未入住不退费 [1] - 免费拍照套路多 以赠送拍照为诱饵 拍摄时诱导购买高额摄影套餐 [1] - 服务与承诺不符 夸大服务内容或虚构项目 实际入住后与销售承诺存在较大出入 [1]
天价月子中心,告别黄金时代
虎嗅· 2025-04-07 07:51
文章核心观点 曾经的朝阳行业月子中心如今靠内卷、打价格战吸引顾客,频频爆雷,主要原因包括商业模式硬伤、服务质量不佳、销售手段引发信任危机以及公立医院的竞争[4][5] 分组1:月子中心行业现状 - 近5年注销、吊销、撤销的月子中心相关企业达417家,许多产妇和家庭受损[3] - 业内头部品牌也亏损严重,圣贝拉年均亏4亿,爱帝宫已停牌[5] 分组2:行业曾经的黄金时代 - 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催生三万亿母婴市场需求,月子中心进入黄金时代[7] - 2017 - 2018年二胎妈妈在月子会所坐月子比例大幅增加[8] - 2016 - 2019年国内月子中心投融资超45亿,规模以上月子中心数量增长[11] 分组3:商业模式困境 - 月子中心部门庞大、劳动力密集,无论哪种经营模式都很重,成本高[14] - 以母婴护理为例,1V1服务客户越多成本越高,获客成本也高[14] - 5万客单价的月子中心扣除各项成本后仅能勉强维持盈亏平衡,疫情冲击下易赔钱[16][18] 分组4:成功案例 - 雪华的月子中心靠顾客口碑传播节省成本,各方面做到价格区间“顶配”赢得青睐[20][22] 分组5:服务质量问题 - 部分月子中心月嫂不专业,月子餐质量差,服务多外包且不稳定[27][29][30] - 新生儿数量缩水近半,但月子中心数量约为2016年的3倍,竞争激烈[33] - 消费者挑选月子中心严格,追求品质和体验,商家降本增效与顾客需求矛盾[35][38][40] 分组6:销售手段与信任危机 - 月子中心靠推销产康项目创收,安排护士巡房提醒,培训话术一条龙[51][52] - 顾客对推销反感,对月子中心信任崩塌,公立医院下场办月子中心加剧竞争[53][54]
IPO周报 | 老乡鸡、BeBeBus冲刺港交所;蜜雪冰城、圣贝拉更新招股书
IPO早知道· 2025-01-05 22:17
布鲁可港股IPO - 计划于2025年1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325",发行2412万股(香港公开发售241万股,国际发售2171万股),招股价区间55.65-60.35港元,对应市值134.38-145.73亿港元[2] - 引入景林投资、UBS和富国基金三大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5000万美元(景林和UBS各2000万,富国1000万)[3] - 2023年GMV约18亿元同比增长超170%,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拥有431款SKU覆盖各年龄段[3] - 2021-2023年营收CAGR达63%(3.30亿→8.77亿),毛利率从37.4%提升至47.3%;2024H1营收10.46亿元同比增237.6%,毛利率进一步增至52.9%[3] 微医控股港股IPO - 2024年12月31日递交招股书,转型轻资产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2023年收入18.63亿元位列中国AI医疗公司第一[5] - 平台连接11500家医疗机构和31.8万名医生,2024H1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107.4%,经调整亏损率从2021年140.8%收窄至7.0%[6] - 腾讯、高瓴等知名机构参投,募资用于扩张健共体、AI技术应用及提升医疗服务效率[6] 老乡鸡港股IPO - 2025年1月3日递交招股书,中国中式快餐市场第一(2023年交易总额),1404家门店(直营949+加盟455)覆盖53个城市[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46.78亿元同比增11.86%,经调整净利润3.85亿元,加盟店数量从2022年底118家增至455家[8] BeBeBus港股IPO - 高端育儿产品品牌,2023年GMV中国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8.84亿元已超2023全年,同比增57.6%[10] - 私域复购率从2022年45.7%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53.6%,线上复购率40.3%高于行业,已布局北美和东南亚市场[10][11] - 毛利率稳定在47%-50%,2024年前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7357万元同比增63.3%[11] 海西新药港股IPO - 商业化阶段创新型药企,14款仿制药获批(4款国家带量采购),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50亿元同比增58.37%[14] - 毛利率超80%,净利润率33.2%,创新药管线含潜在同类首款肿瘤药物[14] 蜜雪冰城港股更新招股书 - 全球门店超4.5万家(海外4800家),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7亿元同比增21.2%,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42.3%[17] - 2023年饮品出杯量74亿杯,全球现制饮品门店数第一[17] 圣贝拉港股更新招股书 - 中国最大高端月子中心网络(72家),2024H1营收3.58亿元同比增32%,经调整净利润1715万元同比增122.4%[20] - 合约价值总额从2021年3.90亿元增至2024H1的4.86亿元[20] 药捷安康港股更新招股书 - 核心产品Tinengotinib(胆管癌治疗)获中美欧突破性认定,全球多中心注册III期临床中,ORR达30%,DCR 93%[22] - 2023年D+轮融资后估值45.90亿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