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股

搜索文档
港股通,最新调整
新浪财经· 2025-07-21 14:33
深港通港股通标的调整 - 三花智控(02050)被调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于2025年7月21日生效 [1][2] - 三花智控成为今年第七家"A+H"公司,符合深交所规定条件后被纳入港股通 [1] - 今年以来已有赤峰黄金、钧达股份、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吉宏股份、海天味业等多家"A+H"公司被纳入港股通 [1][5] "A+H"公司纳入港股通概况 - 截至目前160家"A+H"公司中156家已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占全部港股通标的的28% [5] - 7月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迎来小高峰,11家公司在7月1日至11日递交港股上市备案申请 [7] - 41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申请正在受理中(包含备案成功、尚未备案及正在备案公司) [7] A股公司赴港上市驱动因素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并加快审批速度 [8] - 港交所优化措施吸引A股公司,如为百亿港元市值以上公司开设快速审核通道及"科企"专线服务 [8] - 今年以来已有10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赴港上市积极性显著提升 [6][7] AH股溢价与市场动态 - 截至7月18日160家"A+H"公司中155家A股股价对港股存在溢价,5家出现折价(含宁德时代、恒瑞医药) [10] - 宁德时代AH股溢价率为-24.63%,恒瑞医药AH股溢价率约为-11.64% [10]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年内下降11.69%,反映南向资金对H股重新定价及两地估值差距收窄 [10]
港股IPO火热,哪家投行最忙?
36氪· 2025-07-18 17:02
"港交所的铜锣快不够用了。"这句投资者的调侃,正成为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火爆最为显性的一面。 7月9日,港交所金融大会堂6面铜锣齐鸣,创下年内上市公司数量纪录,也创下港交所铜锣数量新高,原本在香港各区巡礼展 览的铜锣都被拉回来摆在现场。 当日,峰岹科技(688279.SH)、极智嘉(2590.HK)、讯众通信(2597.HK)、大众口腔(2651.HK)、蓝思科技 (6613.HK)5家公司同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恒生摩根美国股票高入息主动型ETF亦同日上市,金融大会堂首现六锣同鸣。 据万得(Wind)数据,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IPO募资额高达1067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近8倍,重返全球第一。从上市 时间分布来看,5月与6月为上半年新股上市的集中时段,期间共有25家企业完成IPO,占上半年上市总量的58.14%。而2月、4 月分别仅有1家和2家企业实现上市,为上半年上市数量最少的两个月份。 从募资情况来看,实际募资额超过20亿港元的新股有8只,超过10亿港元的有17只。其中,实际募资总额前五名的分别为宁德 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与蜜雪冰城,募资总额分别为410.06亿港元、113.7 ...
苍原资本大盘股票: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 “A+H”公司达160家
搜狐财经· 2025-07-18 12:33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10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 当前"A+H"公司总数达160家 [1] - 7月1日至11日有11家A股公司递交港股上市备案申请 目前共41家A股公司正在推进赴港上市流程 [4] - 预计未来2-3年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数量将持续增加 [5]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证监会2023年4月发布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政策 香港证监会2023年10月优化上市审批流程 [4] - 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位居全球第一 [4] - 企业赴港动机包括构建海外融资渠道(45%) 拓展国际业务(30%) 提升海外投资者占比(25%) [4] "A+H"公司特征分析 - 新晋10家"A+H"公司中9家A股市值超百亿元 5家超千亿元 港股募资总额868.85亿港元 [7] - 当前160家"A+H"公司中109家为国有企业(占比68.13%) 141家A股市值超百亿元(占比88.13%) [7] - 行业分布呈现科技属性凸显特征 消费与科技类公司占比达60% [7] AH股价差动态 - 160家"A+H"公司中155家A股存在溢价(占比96.88%) 但宁德时代等5家出现折价 [8] - 恒生AH股溢价指数7月17日报127.65点 显示A股平均溢价27% [8] - 2024年内AH股溢价指数下降10.73%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是主因 [9] 未来市场展望 - 监管制度持续优化将增强两地市场协同效应 [6] - 预计AH股溢价指数中长期将回落至110-130点区间 [9] - 高股息金融板块溢价将率先收敛 新能源等成长板块或维持较高溢价 [9]
再引活水,医药A+H股溢价格局“反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8:02
港股医药板块估值反转 - 7月以来港股医药板块经历久违的"估值反转",H股医药股折价幅度持续收窄,部分头部标的转为溢价,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H股较A股溢价率一度突破20% [1] - A+H医药股溢价格局显著逆转,打破H股"天生比A股便宜"的传统认知,市场重新审视定价逻辑 [1] - 截至2025年7月14日,160家A-H股企业中有5家H股较A股呈现正溢价,包括宁德时代(-21.63%)、恒瑞医药(-15.67%)、招商银行(-2.75%)、亿华通(-1.87%)、药明康德(-1.86%) [2] 恒瑞医药H股表现 - 恒瑞医药H股自5月23日上市后走势平稳,7月以来累计涨幅超29%,同期A股仅上涨10.19%,H股最新价74.4港币,A股最新价57.31人民币 [3][4] - H股溢价是基本面、资金驱动、政策红利的共振结果,南下资金集中流入推动估值修复 [7] - 港股通机制完善后内地机构投资H股更便捷,恒瑞H股流通市值较小且部分股份被锁定,资金集中流入易推高价格 [7] 行业估值逻辑转变 - 港股创新药板块折价收窄趋势蔓延,药明康德从年初折价转为溢价,荣昌生物折价率从50%降至10% [4] - A+H股溢价指数从年初持续下行并刷新近五年新低,医药板块逆势走出独立行情,打破"A股贵、H股廉"惯性认知 [4][5] - 中国药企从仿制向创新转型,上半年对外BD交易总额突破600亿美金,创新价值加速兑现推动估值提升 [7] 溢价驱动因素 - 外资从全球视角评估企业价值,恒瑞作为创新药领军企业受国际机构认可,与南下资金形成合力推高H股估值 [8] - 医保谈判规则稳定、创新药支持政策清晰、国产药出海进展增强投资者信心,行业基本面释放积极信号 [8] - 港股医药板块调整时间长、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利好反应敏感,资金重新审视优质标的价值 [8] 未来分化趋势 - H股医药股将呈现强者恒强格局,溢价公司凭借国际化、技术壁垒有望维持20%-30%溢价率,折价公司若无法创新转型可能估值下探 [9] - 溢价公司特点包括国际化战略闭环(海外收入占比近半)、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折价公司多因创新属性弱或国际化不足 [9] - 研发管线厚度、BD交易活跃度、政策适应力成为判断企业分化的关键维度 [10] 市场功能强化 - 港股作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医药资产窗口功能突出,优质创新药企估值更倾向与国际对齐 [11] - 南下资金与外资配置合力增强,港股医药股估值优势与成长确定性将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11] - 港股医药股定价从流动性差异转向全球竞争力评估,推动建立贴合企业真实价值的估值方式 [11]
玲珑轮胎闯关港股上市,2016年A股IPO至今已募资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2 22:19
公司上市计划 - 玲珑轮胎于2024年6月30日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证券、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已在2016年7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次H股上市旨在提高资本实力、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化品牌形象 [1] - 募资用途包括扩大产能、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强全球营销战略及补充营运资金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94年6月,前身为招远利奥橡胶制品有限公司,2010年6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3] - 注册资本约1.4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王锋,主要股东包括玲珑集团、英诚贸易、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 [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全球建立7大研发中心和7大生产基地(中国5个,泰国和塞尔维亚各1个) [5]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70.06亿元、201.65亿元和220.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3.9% [6][7] - 同期毛利从18.71亿元增至43.44亿元,净利润从2.92亿元大幅提升至17.52亿元 [6][7] - 乘用及轻卡胎收入占比从57.1%提升至65.4%,2024年达144.30亿元 [7] 资本市场表现 - 2016年A股IPO发行价12.98元/股,募资净额约2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市值约215亿元 [4] - 累计通过可转债(20亿元)和定增(24亿元)等渠道募资约70亿元 [4] 产品与市场 - 产品组合包括乘用及轻卡胎、卡客车胎及非公路胎 [4] - 拥有玲珑、利奥、阿特拉斯等6大品牌,覆盖全场景、高性能、智能汽车等细分市场 [5] - 直接供应60多家汽车制造商,分销网络包括超过1240名分销商 [5]
在港IPO:海天味业近期如何?海天金标生抽市场占有率高
搜狐财经· 2025-06-30 14:59
公司概况 - 海天味业是中国最大的调味品企业,连续28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海天金标生抽、蚝油、调味酱等,其中酱油品类全球市占率达13.2% [3] - 公司正在推进港股IPO,代码03288 HK,属于食品与饮料行业 [2] IPO细节 - 招股日期为6月11日-16日,计划发行2 63亿股(10%公开发售,90%国际配售) [2] - 招股价区间35-36 3港元,对应市值2038 34-2114 05亿港元,市盈率31倍 [2] - 8家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49 75%,锁定46 7亿港元 [2][6] - 预计募资95 6亿港元(按上限计算),上市首日涨幅可能达20%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6 10亿、245 59亿、269 01亿元,净利润62 03亿、56 42亿、63 56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3 15亿元(同比+8 08%),净利润22 02亿元(同比+14 77%) [3] - A股市值2320亿人民币(35倍估值),高于行业竞品(23倍估值) [5] 产品与市场 - 海天金标生抽1998年推出,氨基酸态氮含量稳定≥1 1g/100ml,采用AI电子鼻监测风味 [3] - 零添加酱油和有机系列2024年收入增长33 6%,薄盐版成为新增长点 [5] - 产品出口90国,东南亚基地已落地,目标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 [5] 竞争优势 - 港股招股价较A股折价20%-23%,低于A+H股普遍10%的折价率 [5] - 招股首日孖展达175倍,预计最终超购500倍 [5] - 通过智能生产和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规模化效应显著 [3]
港交所,“挤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3:2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达1047.2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879.1亿港元 是2024年上半年131.78亿港元的8倍 [3][13][14] - 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达7100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净流入额的85% [14] - 中概股在H股IPO募资649.6亿港元 占港股IPO募资比例62% 高于2024年全年的592.3亿港元 [14] 三家公司IPO表现 - 周六福首日上涨25% 成交额9.57亿港元 实际募资12.9亿港元 超额认购711倍 [2][5] - 圣贝拉首日上涨33.74% 成交额8.28亿港元 实际募资7.2亿港元 超额认购193倍 [2][7] - 颖通控股首日破发下跌16.67% 成交额4.41亿港元 实际募资9.6亿港元 [2][9] 公司业务数据 - 周六福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5.8% 利润复合增长率10.8% 2024年营收57.18亿元 利润7.06亿元 门店总数4129家 [5] - 圣贝拉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0.15% 2024年营收7.99亿元 经调整利润4226万元 [7] - 颖通控股2023-2025Q1营收16.99/18.64/20.83亿元 净利润1.73/2.06/2.27亿元 [9] A+H股上市趋势 - 2025年新增7家A+H股公司 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 三花智控6月23日登陆港交所 [12][14] - 多家A股上市公司或其分拆子公司在香港发行IPO 提升香港IPO平均筹资规模 [15] 市场结构变化 - 南下资金加速涌入港股 推动投资者结构从"外资主导"转向"内外资平衡" [15] - 南向资金主导港股定价权 推动人工智能/新消费/机器人/创新药等赛道行情 [14]
新股解读|海外厂商主导市场份额,峰岹科技“以价换量”或能穿越竞争迷雾?
智通财经· 2025-06-24 21:16
公司概况 - 峰岹科技是一家专注于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与研发的芯片设计公司,即将成为同时登陆A股与H股的企业[1] - 公司是中国首家专注于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的厂商,也是全球首家实现FOC算法硬件化的电机主控专用芯片大规模量产的厂商[5] - 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中国BLDC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份额达4.8%,排名第六,是前十大企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2] 市场地位与产品 - 公司在吸尘器及电扇领域所用BLDC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份额分别达80.7%和83.6%[2] - 产品组合覆盖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核心器件,包括MCU、ASIC、HVIC、IPM和MOSFET,构建了完整的产品矩阵[5] - MCU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占比64.1%,ASIC和HVIC分别占比14.1%和14%[5][6]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3.23亿元增至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4%,年内利润从1.42亿元增至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5.1%[7] - 2024年毛利率为52.6%,较2022年的57.3%有所下降[8] - 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0.64亿元增至2024年的1.167亿元,占营收比例维持在19.4%-20.6%的高位[11] 行业前景 - 全球及中国BLDC电机市场规模2019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2.6%和24.9%,预计2024年至2028年将继续保持20.5%和23.1%的复合增速[8] - BLDC电机具有效率高、功耗低、控制精度高、噪音低等优点,在家电、电动工具、智能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领域广泛渗透[2] 竞争策略 - 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策略,通过降低MCU等核心产品售价拓展中小客户及汽车、工业等新领域[12] - 2022-2024年销售及经销开支从1269.7万元增长至2452.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39.3%,高于营收增速[12]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达809万元,同比激增119.1%,主要因销售及营销人员薪金及人数增加[12] 客户结构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6.6%、50.6%、46.8%,客户集中度有所下降[13] - 2024年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达95.7%,依赖头部经销商模式[13] 研发与专利 - 截至2025年1月8日,公司累计获110项专利(含68项发明专利),覆盖电机驱动核心算法与芯片设计等领域[11] - 研发费用快速增长对利润增长带来压力,2022-2024年净利润率从44%降至37%[11]
香港新股表现分化,打新“躺赚”或暂告终结
第一财经· 2025-06-23 19:30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等行业龙头赴港上市后出现盘中"破发"现象,打新收益不确定性增加 [1][3] - 港股新股市场受地缘政治紧张、美联储利率政策及二级市场震荡影响,情绪走弱 [3][4] - 新股收益分化显著,新消费、新科技及生物医药类表现优异,传统消费领域频现破发 [3][4] 打新策略变化 - 市场回归理性,打新获取高额回报现象减少,投资者更关注公司长期增长潜力及行业地位 [3] - 新股收益将更倾向于反映真实价值,而非炒作效应,需结合标的稀缺性综合评估 [3][4] - 一级市场表现依赖二级市场走势,当前环境制约新股盈利空间 [4] A股与H股联动效应 - H股定价对A股存在反作用,H股价格发现功能可能领先或不同于A股 [6] - H股定价低于A股时,可能引导A股估值下调,反之则可能推高A股股价 [6] - A/H价差缩小导致估值传导机制变化,港股流动性差异显著(A股散户占比60%,港股国际资本主导) [6] 行业龙头股估值影响 - 发行H股后,部分A股公司出现价值回归,高估值A股需下调,低估A股表现强势 [6] - 具备全球稀缺性核心技术的企业可能形成对A股同类标的估值倒逼效应 [7] - 海外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及行业重新定价,可能拖累高市盈率A股表现(如30倍以上市盈率) [7]
一图解码:营利双升,美格智能赴港二次上市,“差钱”另有算盘?
金融界· 2025-06-20 10:35
上市计划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已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若此次顺利登陆港交所,将实现A+H股两地上市 [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智能模组尤其是高算力智能模组为核心 [1] - 按2024年无线通信模组业务收入计,公司在全球无线通信模组行业中排名第四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收入29.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0% [1] - 2024年度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14.6%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97亿元,同比增长73.6% [1] - 2025年一季度归属股东净利润0.463亿元,同比增长616% [1]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688.9万元 [1] - 2025年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减少7%至4.52亿元 [3] 应收账款情况 - 2024年全年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10.16亿元,同比增长54.08% [2] - 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12.96亿元,同比增长102.64% [2] - 公司表示贸易、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周转的波动和延长可能对现金流量和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