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奔跑在创新前沿!按下科技强国建设“快进键”
新华社· 2025-08-29 15:30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涵盖深空探测、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1][2][3][4] 前沿科技突破 -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实现首光观测 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GHz频段清晰图像 [1] -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 [1] - 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 刷新量子系统真纠缠比特数目世界纪录 [1] - 异体CAR-T细胞疗法为缓解和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新希望 [1] - 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持续增长 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 [1] 产业创新与融合 - 麒麟软件发布基于6.6内核的桌面与服务器操作系统 为首个采用6.6内核的商业版国产操作系统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2] - "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落地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 [3] - 中国科学院推出"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直抵科研范式内核 [3] 政策与战略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发展 [4] - 研发投入增加激发创新动能 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 [2] - 需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堵点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3]
“硬科技”崛起:15家大湾区企业上榜中国科技50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2:22
榜单概况 - 《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中国科技50强榜单 这是第二年发布该榜单[1][2] - 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5家企业上榜 领跑全国[2] - 北京 深圳两市作为双核继续引领[2] - 北京 深圳 杭州三城合计共有25家企业上榜 占榜单总数50%[2] - 大模型企业DeepSeek首次入选便空降第二[2] 区域分布 - 粤港澳大湾区上榜15家企业 包含深圳9家 广州3家 香港1家 中山1家 惠州1家[2][3] - 长三角城市群上榜12家企业 包含上海3家 杭州6家 苏州2家 常州1家[2][3] - 京津冀城市群上榜10家企业 包含北京10家 石家庄1家[2][3] - 成渝经济圈上榜4家企业 包含成都3家 重庆1家[3] - 山东半岛城市群上榜4家企业 包含青岛1家 烟台1家 潍坊1家 济宁1家[3] 企业构成 - 大湾区上榜企业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老牌龙头 以及大疆创新 大族激光 顺丰 华大基因 文远知行等新兴企业[4] - 企业涵盖通讯 数字科技 新能源汽车 生命科学 低空经济 自动驾驶等领域[4] - 广州金发科技 先导科技 文远知行跻身榜单[9] - 金发科技是全球规模最大 产品种类最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9] - 先导科技手握近5000项专利 过去一年新增专利数量千余项[9] - 文远知行在全球10个国家 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 测试及运营[10] 评价标准演变 - 评价体系从偏重营收 市场份额等"数量指标" 转向聚焦技术话语权 产业链关键性和创新可持续性的"质量指标"[5] - 评价维度深入专利质量 技术自主度 研发投入强度及前沿技术性能等硬核指标[6] - 更加关注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能与规模化落地能力[6] - 标准突出全球竞争力与本土创新的融合[8] 重点企业表现 - 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15% 位列全球第一[7] - 华为麒麟9020芯片国产化率超过90%[7] - 比亚迪在2011年至2024年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7] - 比亚迪拥有超过12万名技术研发人员[7] - 腾讯在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6万件 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6万件[7] 产业转型特征 - 展现了广东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与突围[4] - 大湾区从传统制造向技术创新转变 "硬科技"崛起[4] - 从依赖人口红利到拥抱技术红利 从代工组装到自主创新 从模仿追随到引领全球[10]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聚焦"科技创新强基"和"产业集群培优"两大行动[10]
中国科技50强,9强在深圳!
搜狐财经· 2025-08-23 06:35
深圳企业上榜情况 - 9家深圳企业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 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 大疆 大族激光 顺丰 神州数码 欣旺达 华大集团 [1] - 深圳成为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1] - 其中5家企业蝉联上榜(华为 腾讯 比亚迪 神州数码 欣旺达) 4家企业首次入选(大疆 大族激光 顺丰 华大集团) [3] 行业分布特点 - 上榜企业覆盖通讯 数字科技 新能源汽车 智能装备制造 数智物流和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3] - 深圳形成以高技术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升级新支柱 包括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无人机 生命科学等领域 [3] 技术发展趋势 - 榜单凸显人工智能企业崛起 大模型公司DeepSeek首次入选 [1] - 机器人赛道新增宇树科技 云深处 珞石机器人等企业 [1] - 科技力量从消费互联网向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领域延展 [1] 产业经济数据 - 南山区2025年上半年GDP达4980.06亿元 第三产业(含数字经济)贡献超八成 [3] - 深圳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民用无人机增长59.0% 工业机器人增长38.0% 3D打印设备增长35.8% [3] - 产业数据与榜单呈现的科技趋势高度契合 [3] 企业技术聚焦方向 - 大模型领域聚焦金融 医疗等垂直领域的模型优化 [1] - 机器人领域优化关节灵活性与续航能力 应用于高危高强度作业场景 [1] - 新能源领域研发更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1]
9家深企上榜!战新产业表现亮眼
深圳商报· 2025-08-22 20:45
深圳企业上榜情况 - 9家深圳企业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 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 大疆 大族激光 顺丰 神州信息 欣旺达 华大集团 [1] - 深圳成为上榜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 [1] - 5家企业蝉联上榜 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 神州信息 欣旺达 [2] - 4家企业首次入选 包括大疆 大族激光 顺丰 华大集团 [2] 行业分布特点 - 上榜企业涵盖通讯 数字科技 新能源汽车 智能装备制造 数智物流和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2] - 中国科技力量从消费互联网向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新领域加速延展 [1] - 人工智能企业崛起 大模型公司DeepSeek首次入选 [1] - 机器人赛道新增宇树科技 云深处 珞石机器人等企业 [1] 深圳产业优势 - 深圳形成以高技术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2] - 南山区2025年上半年GDP达4980.06亿元 第三产业(含数字经济)贡献超八成 [2] -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59.0% 工业机器人增长38.0% 3D打印设备增长35.8%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深圳产业升级新支柱 [2] 技术发展趋势 - 大模型领域聚焦金融 医疗等垂直领域的模型优化 [1] - 机器人领域优化关节灵活性与续航能力 进入高危 高强度作业场景 [1] - 新能源领域研发更高效 清洁的能源 [1] - 科技与人类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1]
中国科技50强,9家深圳企业上榜!
深圳商报· 2025-08-21 19:00
深圳企业上榜情况 - 9家深圳企业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 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 大疆 大族激光 顺丰 神州数码 欣旺达 华大基因 [1] - 深圳成为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1] - 其中华为 腾讯 比亚迪 神州数码 欣旺达5家企业为蝉联上榜 [3] - 大疆 大族激光 顺丰 华大基因4家企业为首次入选 [3] 榜单行业趋势 - 榜单凸显人工智能企业崛起 例如大模型公司DeepSeek首次入选 [1] - 机器人赛道新增宇树科技 云深处 珞石机器人等企业 [1] - 中国科技力量从消费互联网向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领域加速延展 [1] - 企业在大模型领域聚焦金融 医疗等垂直领域的模型优化 [1] - 机器人在关节灵活性与续航能力优化 进入高危高强度作业场景 [1] - 新能源领域研发更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1] 深圳产业特征 - 上榜企业覆盖通讯 数字科技 新能源汽车 智能装备制造 数智物流和生命科学领域 [3] - 深圳形成以高技术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3] - 南山区2025年上半年GDP达4980.06亿元 第三产业(含数字经济)贡献超八成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升级新支柱 包括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无人机 生命科学等领域 [3] - 深圳2025年上半年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59.0% 工业机器人增长38.0% 3D打印设备增长35.8% [3]
城西科创大走廊做对了什么?
杭州日报· 2025-08-18 16:01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战略 - 大走廊每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占全省1/3,35岁以下青年人才达8万余人,用占全市1%市场主体吸引20%青年人才 [6] - 博士后享受"双倍礼遇"政策,除杭州市40万元补贴外,3年后大走廊再补贴40万元 [7] - 推出人才自主认定政策,用人单位可按程序自行认定杭州市高层次人才 [7] 企业人才实践案例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3年发展5家关联企业,在杭员工700余名,35岁以下占比超95%,本科及以上学历为标配,含30余位博士后 [6] - 众合科技副总裁王国梁创立"煋医科技"CDMO平台,选择杭州因其数字经济基础和互联网基因适合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创新 [9] 人才吸引力构成要素 - 政策组合拳包括博士后专项补贴和人才自主认定机制,解决企业"水土不服"问题 [7][8] - 杭州生态优势(良渚文化、西溪湿地)与产业生态(数字经济基因)形成"面子+里子"双重吸引力 [9] - 政府服务体现"店小二"精神,如协调12个部门联席办理证件、协助寻找厂房等 [10] 人才竞争趋势演变 - 人才争夺从1.0政策竞争→2.0服务升级→3.0生态驱动阶段发展,生态包含产业活力、城市品质等综合评分体系 [11] - 高端人才全国性流动成常态,2022年数据显示北上深杭人才互动频繁,15-40万年薪群体流动率达48.2% [11]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机制和开放包容的流动机制 [13]
驾驭机器人、探秘脑科学,30余名深圳10后解码未来产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20:41
星尘智能机器人技术 - 公司研发的Astribot S1机器人采用世界领先的"绳驱传动技术",运动表现更流畅、灵动自如,接近人类行为 [5] - 机器人可实现10秒快速上手操控,完成杯盖翻转、避开移动障碍物、抛掷物体等复杂动作,精准度引发全场欢呼 [5][7] - 应用场景覆盖冲调咖啡、宠物喂食、制作华夫饼、指挥音乐等,未来潜力包括替代危险劳动和军事应用 [7] - 公司强调机器人核心价值在于"协作而非取代",通过技术解放人力以聚焦创造与关怀 [7] 脑科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脑所展示线虫302个神经元全连接图谱及果蝇嗅觉神经元3D重构,后者可识别4000多种气味 [10] - 研发可变孔径系统经127次动物实验及200多个3D打印原型迭代,体现"问题导向"创新哲学 [10] -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首创"楼上楼下"模式:楼上科研机构(中科院合成所)与楼下初创企业协同,加速生命科学成果转化 [12] - 合成生物学通过改造生物系统,有望在医疗健康、绿色制造、农业环保等领域实现颠覆性突破 [12] 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深圳理工大学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2024年设立,采用"产教融合、学科交叉"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5] - 曙光书院以"三导师制"培养人才,传承高性能计算机研发团队的开拓精神 [17] - 产学研联动被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青少年实践交流活动可双向激发科技创新与人才储备 [17]
低利率环境:哪些企业盈利更稳定?
2025-08-13 22:53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1 **行业利润结构变化** - 2023-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比重显著回升至15%以上,2025年上半年回落至12.5%,仍高于疫情前5.9%的平均水平[1] - 公用事业利润占比回升至12.1%,制造业利润占比下降至75%[1] - 出口导向型行业(计算机、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及饮料、有色金属行业盈利稳定[1][3] - 采矿业利润受PPI波动影响,2020-2022年受益于PPI上涨,2023年后因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和需求不足走弱[1][4] 2 **盈利驱动因素** - **价格变动**:采矿业PPI上涨带动2020-2022年利润增长,2023年后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导致盈利走弱[4] - **海外需求**:计算机、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受益于海外需求拉动,利润占比高于疫情前[4] - **政策支持**:设备更新政策对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行业产生积极影响[4] - **消费复苏**:饮料及茶饮制造业因出行消费复苏稳中有升,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因市场需求恢复保持平稳[4] 3 **资本投入回报率** - 公用事业、煤炭、石油石化领域资本回报率较高[5] - 制造业中,有色金属、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美妆护理服务表现良好[5] - 房地产产业链(建筑材料、建筑装饰、钢铁)投资回报率偏低,2021年以来明显下降[5] - 大多数行业2023年恢复正向收益,仅房地产仍为负值[5] 4 **细分领域盈利能力** - **能源领域**:能源金属、煤炭、油气开采盈利能力突出[6] - **高科技领域**:航空航天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表现优异[6] - **出口导向领域**:电子元件、消费电子、小家电、光伏设备、摩托车等海外市场需求大[6] 5 **上游采矿业PPI对公用事业的影响** - 上游采矿业PPI走低减轻公用事业成本压力,2022-2025年上半年利润率和增速回升[7] - 随后利润增速同步回落,可能与终端需求不足有关[7] 6 **中国出口产业表现** - 2020-2021年因疫情错位出口份额提升,2023-2024年欧美补库带动阶段性回暖[8] -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利润占比和投资回报率表现良好[8] - 2025年受关税摩擦影响,但通过东盟、中东等经济体间接联系提升[8] 7 **出海热潮对行业盈利的影响** - 家用电器、有色金属、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投资回报率改善[9] - 电子行业、美妆护理行业回报率领先[9] - 摩托车、白色家电、小家电等海外业务收入比重高且盈利稳定[10] 8 **产业政策催化行业前景** - 能源金属、煤炭、油气开采将得到更多保障[11] - 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机遇[11] - 机械半导体、化工原料、生物技术等领域IPO融资处于细分行业前列[11] 9 **服务消费增长潜力** - 健康养老、助餐托幼、家政服务等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12] - 政策强调提振消费,服务消费中长期增长空间巨大[12]
增长!瑞孚迪Q2营收7.2亿美元,上调2025全年预期
仪器信息网· 2025-08-13 11: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7.20亿美元,同比增长4% [1][2] - 持续经营业务GAAP营业利润9100万美元,同比增长5.8% [2] - GAAP营业利润率12.6%,较去年同期12.4%提升20个基点 [2][5] - 调整后营业利润1.92亿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26.6% [5][6] 业务板块分析 - 生命科学业务营收3.66亿美元,同比增长5% [1][2] - 诊断业务营收3.54亿美元,同比增长3% [1][2] - 生命科学板块营业利润率31.6%,同比下降210个基点 [6] - 诊断板块营业利润率25.2%,同比下降180个基点 [6] 半年累计业绩 - 上半年总营收13.8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3.42亿美元增长3.2% [5] - 持续经营业务GAAP营业利润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5% [5] - 上半年GAAP营业利润率11.8%,较去年同期9.7%提升210个基点 [5] - 调整后营业利润3.62亿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26.1% [5][6] 公司展望与预期 - 上调2025年全年营收预期至28.4-28.8亿美元 [1][6] - 预计全年有机增长率2%-4% [1][6] - 上调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至4.85-4.95美元 [6] - CEO强调转型成效和执行力超越市场预期 [6] 非经营性项目影响 - 无形资产摊销8529万美元,同比下降5.9% [5][6] - 收购和剥离相关成本1248万美元,同比下降78.4% [5][6] - 重大诉讼事项支出1124万美元,同比下降82.1% [5][6] - 重组及其他净支出1120万美元,同比增长13.8% [5][6]
银发经济规模已超10万亿元 养老服务供给有很大完善空间|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0 15:54
老龄化现状与政策框架 - "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国家战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比15.6% [1] - 老龄化呈现快速发展且不平衡特点,区域间、城乡间差距显著 [1] - 政策框架要求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 - 养老服务从单项突破转向整体体系建设,强调政策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系统化 [3][4] 银发经济规模与结构 - 当前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预计2035年占国民经济比重达20% [8] - 传统认知低估老年人消费潜力,需求洞察存在不足 [6] - 供给端以中小企业为主,面临金融支持不足和政策扶持欠缺问题 [7] - 消费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涵盖衣食住行、健康、文娱等领域 [8]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AI与机器人应用可缓解护理人员短缺,提升服务效率 [9] - 生命科学领域抗衰老药物研发与疗法存在重大发展空间 [13] - 老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但配套保险制度滞后 [11] - 高等教育资源需下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老年教育融合 [12] 养老金融与保障体系 - 个人养老金账户达7000万但规模有限,多支柱体系是改革方向 [14] - 央行设立5000亿元养老再贷款工具,需解决小微企业抵押品不足问题 [17] - 养老金融需平衡资金安全性与回报要求 [17] 中国养老模式特点 - 区别于西方政府补贴或市场化模式,强调调动国有经济和社会资源 [15] - 传统家庭养老仍有发展空间,需政策支持强化家庭功能 [16] - 可探索长期照护保险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等创新方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