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
搜索文档
本田跨界携手Astrobotic研发再生燃料电池
环球网资讯· 2025-09-30 12:41
合作核心内容 - 本田与Astrobotic合作研发适用于月球极端环境的再生燃料电池太阳能照明系统 [1] - 合作旨在通过创新能源组合实现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的持续供电 [1] - 目标为改变人类对月球极夜黑暗禁区的认知 [1] 技术方案与挑战 - 月球南极因长期处于极夜状态,传统太阳能设备无法持续工作,携带大量电池面临重量与成本限制 [3] - 方案为将本田成熟的再生燃料电池技术与Astrobotic的LunaGrid太阳能阵列扩展供电系统深度整合 [3] - 构建日间储能-夜间发电的闭环能源体系 [3] 研究计划与时间表 - 双方团队将针对月球南极特定着陆点开展照明研究,模拟极夜环境下的能源供需平衡 [3] - 将评估系统在-180℃至120℃极端温差中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 [3] - 计划于2026年前完成地面模拟测试,并争取搭载Astrobotic后续登月任务进行实地验证 [3]
炸裂中前行的SpaceX,马斯克豪赌的人类生存B计划 。
搜狐财经· 2025-09-29 09:5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SpaceX是一家私人航天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星舰火箭和星链卫星网络[3] - 星舰是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的大火箭,第二代星舰全高123米,直径约9米,重约5000吨,搭载39台猛禽引擎[3] - 星链是SpaceX的一整套卫星网络,目的是提供全球高速互联网服务[3] - 星舰的设计目标是大规模量产,最终目标是每年建造数千艘,以支持火星城市建设[6] 技术进展与试飞 - 星舰第十次试飞取得重大成功,点火后33台发动机全部正常启动,一级助推器和二级星舰正常分离,这是分离技术完善后的首次成功实施[8] - 此次试飞成功意味着星舰已具备发射星链卫星的能力,一次可发射数十甚至上百颗卫星,表明其已具备普通火箭的全部性能[8] - 试飞任务还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发动机重新点火测试,并顺利完成[8] - 尽管第十飞成功,但此前经历了四次失败试飞,包括S33、S34、S35未达目标,以及S36在地面测试时突发爆炸[11][12] 财务表现与商业合同 - 公司今年预计营收将达到155亿美元,较去年预计的110亿至130亿美元有显著增长[1][14] - 来自商业航天的收入预计将首次超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机构的全年预算[14] - SpaceX与美国太空军达成火箭发射合同,将承担28个任务,合同价值59亿美元(约429.79亿元人民币),合同总额达135亿美元,有效期至2029年[18] 未来应用与合作伙伴 - 星舰未来有望用于地球点对点快速旅行,例如在40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速度是商用飞机的30倍[6] - 意大利航天局与SpaceX达成开创性合作,星舰首趟火星任务将搭载意方实验载荷,包括气象观测装置、辐射探测器及植物培育模块[14][15] - 星舰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支持人类文明永续[6]
乌克兰多地遭空袭,已致4死80余伤;连锁餐饮企业监管新规出台;万达知情人士回应王健林被限高;受贿2.68亿!唐仁健一审被判死缓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6:03
有色金属行业政策 - 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目标为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 [5] - 方案提出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需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并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及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 [5] 民营经济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就“十五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听取意见建议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计划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举措,加强产业、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6] 汽车行业动态 - 东风汽车正联手华为针对猛士品牌进行建店探索,双方合作有望形成更强战力的渠道体系 [14]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L3级自动驾驶将在2027年规模放量,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到自动化的三波浪潮变革 [15] - 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6年度汽车和摩托车出口许可申报工作的通知,线上申报系统将于2025年9月29日开通 [7] 企业融资与投资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共计24亿元,资金将用于加快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及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与能力建设 [22] - 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执行标的为1.86亿元,据称系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18][19] 企业合作与产品发布 - 腾讯开源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混元图像3.0”,参数规模达80B,为首个开源工业级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 [20] - 首个国产四价HPV疫苗(爱薇佳)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研究所联合研发 [21] -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回应被“限高”事件,表示已解除并称将提升团队能力 [17] 企业资本运作 - 多家公司发布资本运作相关公告,包括道生天台发行价格5.98元 [24],以及武汉控股、国星光电、博融等公司的定增、H股上市申请获接收、发行可转债等计划 [25] - 多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包括博股份中标国家电网项目 [26],以及威腾电气、长江通信、科力尔等公司的股东拟减持信息 [26][27] - 部分公司进行收购及资产交易,如新大正拟收购嘉信立恒75.1%股权 [28],冠中生态拟收购杭州精算家股权 [29],光明乳业下属子公司处理新西兰北岛资产 [30]
新华社消息丨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
新华社· 2025-09-27 13:4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文档1为视频时长信息,文档2为制作人员信息,不包含任何关于公司或行业的实质性新闻内容 因此无法完成新闻要点总结
美国初创企业拟发射航天器抬升卫星轨道
新华社· 2025-09-25 20:06
按照路透社说法,此次任务的一个关键挑战在于要打造一个与老旧卫星适配的对接系统,而卫星的 设计者之前并未考虑到需要与其他航天器对接的情况。 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说,"连接"号将配备定制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捏住"卫星上凸起的细小金 属边缘,然后抬升卫星高度。 今年4月,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收购了一家航天器维修企业,开始涉足在轨服务领域,迄今已 投资2500万美元研制"连接"号。这家公司计划将"连接"号的造价控制在1000万美元上下。(欧飒) 美国航天局科学家估计,由于这颗卫星无推进装置抬升轨道,明年年底前有90%的概率会坠入地球 大气层,燃烧殆尽。这颗卫星造价5亿美元,用于观测遥远星系和黑洞,目前位于距地球表面585公里的 低轨道。 美国初创企业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与美国航天局签署合同,拟于10月开始改装公司研制的"连 接"号航天器,计划于2026年5月发射升空,前去拯救这颗"寿数将尽"的卫星。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美国航天局(NASA)24日宣布,已与一家初创企业签订金额为3000万美元 的合同,委托这家企业发射航天器以抬升一颗天文观测卫星的轨道,阻止这颗卫星坠落。 路透社援引美国航天局消息报道,随时 ...
中国团队重新定义“星际之门”!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已实现常态化商用
量子位· 2025-09-25 19:42
核心观点 - 交通行业算法首次实现在轨卫星全流程运行 标志着太空AI算力进入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 代表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正式投入商业使用[4][6][15] 技术实现 - 道路识别模型完全部署于轨道卫星 实现图像采集、模型推理到结果回传全流程在轨完成[1][10][11] - 图像数据未传回地面 仅回传结构化识别结果 大幅降低数据传输需求[2][10] - 系统支持亿级参数模型稳定运行 具备完整任务调度和通信回传能力[13] 基础设施 -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批卫星于2025年5月发射 提供太空算力支持[5][12] - 计划建设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基础设施 系统总算力超10万P[12] - 通过星间激光通信与协同调度技术实现卫星在轨联网[12] 商业应用 - 佳都科技旗下团队成为全球太空计算星座首个商业用户[9][15] - 系统实现服务调度与链路闭环 打通商业场景应用路径[15] - 太空计算节点从技术可行阶段进入实际可用阶段[16] 行业意义 - 将响应时间压缩至最短路径 实现数据获取与处理同步进行[21] - 太空不再仅是数据来源地 而是成为算法的运行场和智能反馈系统[19][23] - 为AI模型提供新的运行维度和数据来源 重塑数据采集到决策反馈路径[22] - 中国企业在轨道AI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提供新的全球范式[23]
【特稿】美国初创企业拟发射航天器抬升卫星轨道
新华社· 2025-09-25 17:07
任务背景 - 美国航天局与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签订金额为3000万美元的合同,委托其发射航天器以抬升一颗天文观测卫星的轨道 [1] - 目标卫星为2004年11月发射升空的"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天文台",目前位于距地球表面585公里的低轨道 [1] - 由于卫星无推进装置且受太阳活动增强影响,轨道高度加剧下降,有90%的概率在明年年底前坠入地球大气层 [1] 任务细节 - 任务计划于2026年5月发射升空,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拟于今年10月开始改装其研制的"连接"号航天器 [1] - 关键挑战在于打造一个与老旧卫星适配的对接系统,因卫星设计之初未考虑与其他航天器对接 [1] - "连接"号将配备定制的机器人操作系统,通过"捏住"卫星上凸起的细小金属边缘来抬升卫星高度 [1] 公司信息 - 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为一家初创企业,今年4月通过收购一家航天器维修企业开始涉足在轨服务领域 [2] - 公司迄今已投资2500万美元研制"连接"号航天器 [2] - 公司计划将"连接"号的造价控制在1000万美元上下 [2] 资产价值 - 即将坠落的"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天文台"卫星造价为5亿美元,用于观测遥远星系和黑洞 [1]
美计划发射航天器为天文卫星延长工作寿命
新华网· 2025-09-25 15:23
美国航天局24日宣布将与一家初创企业合作,发射一枚商业航天器与"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天文 台"在轨对接,以帮助后者提升至更高轨道,从而进一步延长工作寿命。 据介绍,美航天局已与初创企业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签署合同,这项在轨提升轨道任务计划于2026 年春季实施,美航天局将监测太阳活动变化,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时间表。 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又称"雨燕")天文台于2004年发射,主要任务是观测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 据美航天局介绍,该天文卫星一直在近地轨道运行,但随着近期太阳活动增强,大气阻力强于预期,导 致其轨道衰减加速。 通常情况下,卫星在寿命结束后将自然再入地球大气层报废,但美航天局此次选择与商业公司合作,通 过发射在轨服务航天器对卫星进行轨道提升,使其继续开展科学观测。 美航天局表示,鉴于斯威夫特天文台的轨道衰减速度加快,这项任务正在与时间赛跑,必须在卫星脱离 可控轨道前完成操作。 (文章来源:新华网) ...
屡次推迟的登月计划可能提前 NASA哪来的自信?
新华网· 2025-09-25 07:28
任务时间表调整 - 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将于2026年4月执行,并可能提前至2026年2月 [1] - 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计划于2027年年中实施 [3] - 任务时间表调整是为预留更多时间解决猎户座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相关问题 [3] 任务目标与技术验证 - 阿耳忒弥斯2号任务将测试太空发射系统火箭和猎户座飞船的性能,并验证飞船关键生命支持系统在未来长时间任务中的可靠性 [1] - 该任务是美国一系列月球探索任务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登月计划做准备 [1][3] 项目延迟与技术挑战 - 项目延迟的核心原因在于技术问题,猎户座飞船存在隔热罩、生命支持系统、飞船逃逸系统等技术设计缺陷 [3][4] - 阿耳忒弥斯计划的13个关键事项中已有至少8项严重落后于规划 [4] - 负责研发新一代舱外宇航服的公理航天公司称,NASA的原始设计未提供执行阿耳忒弥斯3号任务所需的紧急生命支持系统,必须重新设计 [7] 行业合作模式与供应商表现 - 阿耳忒弥斯计划倾向于让私营企业主导关键设计和运营工作,NASA负责协调推进 [4] - 猎户座飞船由NASA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建造,太空发射系统火箭由NASA与波音公司合作开发,星舰和月球着陆器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 [4] - 太空发射系统因研制进度滞后且费用高昂而备受诟病,大概率未来将被星舰所取代 [4]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舰在2024年8月完成第十次试飞,但业内人士指出其仍存在改进空间,需完成大量复杂技术研发才有可能执行阿耳忒弥斯计划 [7]
马斯克:明年重新定义“星舰”
36氪· 2025-09-24 11:18
埃隆·马斯克表示,SpaceX计划于明年推出全新"星舰"火箭,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能将超过100吨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是当前版本35吨的三 倍。 埃隆·马斯克预告,其创建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准备在明年推出一款更大的火箭版本,该版本将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 马斯克在一场播客大会通过视频演讲时说道,这款新的"星舰"(Starship)将能够把超过10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与之相比,当前星舰"Version 2"的有 效载荷能力约为35吨。 上周,SpaceX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也在巴黎举行的太空会议上透露,该公司正在与芯片公司展开合作,开发手机直连星链技术。 马斯克补充道:"除非出现非常重大的挫折,否则SpaceX明年将展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能力,同时回收助推器和飞船,并能够把超过100吨的有效载荷送 入轨道。" 在活动中,马斯克还提及了利用星链卫星为用户手机等设备提供服务的计划。本月早些时候,SpaceX宣布将以约170亿美元的价格从回声星(EchoStar) 手中收购无线频谱。 马斯克表示,公司目前正把重心转向这款更大的火箭,"我们只剩下一枚Version 2设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