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资金“狂飙”流入,证券ETF(512880)规模超54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0:16
展望后市,证券板块估值有望持续修复。 1、市场成交活跃,业绩持续修复:在市场成交活跃、股市震荡向上背景下,证券公司基本面向好。上半年39家上市券商实现归母净利 润1021亿,同比+63.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51%。往后看,三季度股市向好,而证券公司业绩基数仍低,增幅有望超预期。 近期,资金持续流入证券类ETF。根据wind数据,统计市场19只跟踪证券公司指数资金流入数据,截止2025.9.25,近一个月共计流入超 221亿元。 其中,市场规模最大的证券ETF(512880)吸金近百亿元,当前规模超540亿元。 证券板块具备较强β属性,主营业务表现与资本市场表现息息相关,被喻为"牛市旗手"。在历史市场反弹期间,反弹幅度显著高于大 盘。 而当前证券板块年内涨幅相对靠后,且尚未突破去年"9·24"行情的高点。在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券商业绩强景气周期下,资金博弈板块 补涨需求。 证券ETF(51288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网罗A股头部券商公司,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相关布局机会。 | 证券代码 | 证券名称 | 中证一级行业分类 | 中证二级行业分类 | 权重(%) | | --- | --- | --- ...
刘纪鹏:资本市场在等待年轻人,但“一定要控制好风险的比例”
新浪证券· 2025-09-25 17:54
专题:专题|刘纪鹏:A股"924"一周年,仍处价值洼地 "当然,大家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资本市场谁没吃过亏呢?所以一定要控制好风险的比例,在这个基 础上,要勇敢地投入到资本市场里来,资本市场在等待你们。"刘纪鹏总结道。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在"924"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 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视频直播 针对目前开户数量正在逐步攀升,越来越多的"00后""10后"开始进入股市现象,刘纪鹏指出,中国资本 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市场,理应由"90后""00后"逐渐担当主力。然而,这一代投资者成长于不同时 代背景,尚未充分积累改革开放45年来的红利,财富实力相对有限,不少仍需家庭支持。相比之 下,"60后"至"80后"通过房地产市场等途径,已具备一定财富基础。 刘纪鹏表示,历经45年改革发展,中国需要能够持续创造国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市场。房地产曾承担这 一角色,但目前市场已进入高位平稳阶段,不宜再追求价格上涨。当前,股市正成为新的财富承载平 台,股市是中国巨 ...
股民亏钱抵扣个税,赚钱交20%的所得税?吴晓求: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很重要
凤凰网财经· 2025-09-25 15:36
凤凰网财经讯9月23-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英, 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出席本次论坛。就近期市场讨论"股民投资亏损可抵扣个人所得税,盈利则缴纳20%资本利得税"的 相关话题,他表示:"千万不要瞎提这些主意,这会严重损害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提政策一定要慎重、要理性、要有逻辑,千万不能这么提"。 吴晓求表示,"目前市场采取的政策比较合适,财政政策的空间有限。我不希望这个市场的涨跌过度受所得税和印花税的影响,印花税保持现在这样的水平 非常好。至于其他的制度,我也不认为现在是合适的推出时机,希望这个市场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他强调,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可预期、稳定的外部环境,频繁的政策变动反而会扰乱市场信心和运行节奏。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也持相近观点。他认为,当前首要任务是提振股市活力。他指出,中国长期以来未开征资本利得税,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长期 处于牛短熊长的状态,投资者盈利面较窄。 刘纪 ...
十大维度透视“十四五”资本市场新变化,这份“成绩单”亮眼!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11:32
"十四五"期间,从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推开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从服务科技创新到加强投 资者保护,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让我们回顾这五年,梳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注册制改革全面推开 资本市场迎"关键一跃"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 分点,达到31.6%。 设立北交所 着力稳市场、稳预期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始终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放在突出位置。 具体举措: 抓好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不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交易、退市等 关键领域基础制度改革创新,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持续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推 动北交所和新三板建设取得新成效。 数据显示: 北交所现有上市公司276家,新三板累计服务企业超1.4万家。 坚持北交所与新三板协同发展,与沪深市场、四板市场既分工协作、又互联互通,新三板已向沪深北交 易所输送上市企业超740家。 北交所债券市 ...
资本市场从规模驱动迈向质量驱动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02:04
(上接1版) 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生态,关键在于吸引并留住着眼于长期价值的中长期资金。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 得住"是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针对"短期考核与长期目标失衡"痛点,证监会联合多部门打出政 策"组合拳":财政部提高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权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年金考核从"当期收益率"改 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金融监管总局扩大险资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上调权益资产比例上限。这些举措 共同推动中长期资金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赋能"。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 流通市值达2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 在诸多中长期资金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为典型的"耐心资本",在支持早期创新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截至二季度末,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达14.4万亿元,在投项目中,74%投向中小企业、50%投向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私募基金的活跃,正是"十四五"期间投融资环境系统性优化的一个缩影。中国上市公司学术顾问委员会 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投融资环境的优化本质上是 制度红利的释放。通过创设科创板做市商制度、优化ETF产 ...
从10.6万亿元“红包”看A股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4 00:20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A股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和回购向投资者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1] - 10.6万亿元“红包”反映了A股市场生态从“重融资、轻回报”到“融资与回报并重”的质变,由政策引导、企业觉醒与投资者成熟共同构筑 [1] - 市场正形成“融资—发展—回报—再融资”的良性循环,推动更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加速成型,增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并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4] 政策生态演变 - 政策生态实现从“引导约束”向“生态塑造”跨越,监管层构建起全链条制度框架,新“国九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 [2] -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鼓励中长期分红规划与频次优化,配合央行设立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形成“激励+约束”的政策合力 [2] - 政策创新体现在培育市场习惯,鼓励一年多次分红,推动中期分红成为新常态,使分红回购从“应急措施”转向“常态化机制” [2] 上市公司行为变化 - 上市公司生态实现从“积累资金”到“共享收益”的理念跃迁,分红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回馈” [3] - 2024年有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33家超100亿元;在上市满五年的公司中,2024年度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6% [3] - 上市公司行为模式升级,“回购注销”占比显著提升以增厚每股收益;分红主体从传统行业向多元领域延伸,高科技上市公司分红增速亮眼 [3] 投资者理念转换 - 投资者生态实现从“短期博弈”到“长期价值”的逻辑转换,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高股息资产受资金青睐 [4] - 市场偏好形成正向激励,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发布中长期股东回报规划,并设定高于历史均值的分红率 [4] - 投资者通过企业成长分享收益,从“博弈价差”到“分享价值”的转变使市场投机氛围淡化,理性生态凸显 [4]
“9·24新政”一周年:资本市场生态焕新 托举千万家庭财富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3:57
政策影响与市场表现 - 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政策组合拳推动下迎来强势反弹[1] - 新政通过投资端、融资端、上市公司治理等全方位改革增强投资者信心[1] - 资本市场正从投机市向价值市、从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型[3] 投资端改革与资金流入 - 2025年1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加大入市力度[1]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试点规模突破2200亿元[1] - 公募基金总规模站上35万亿元台阶为市场注入稳定动力[1] 融资端优化与产业支持 - 2024年9月底并购六条优化审核规则一年内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2] - 债券市场科技板于今年5月落地为创新型企业打开新融资通道[2] - 政策支持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2] 上市公司治理与市场生态 - 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规正式全面实施聚焦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2] - 新规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出清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力度[2] - 生态优化使优质企业获得更多估值溢价提升投资者持仓含金量[2]
怎么看?吴清总结资本市场“十四五”成就;怎么干?专家建言“十五五”发力方向
中国经营报· 2025-09-23 12:00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 当日,吴清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以深化投融资综 合改革为牵引,不断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适应性、包容性,促进资源更加高 效配置。 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建设、监管执法等多方 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专家建议,"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应在巩固既有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础性制度改革,强化 功能发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同时,监管执法在保持高压态势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发力。 过去五年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在总结过去五年资本市场的成就时,吴清表示,证监会与各方面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 展,合力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持续形成并不断巩固。 吴清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也为"十五五"高质量发 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亮点包括,制度建设与 监管改革成效显著、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资本市场服务 ...
月日国新会点评:政策定调明朗,股指震荡上行可期:发布会核心要点:从成就总结到改革深化的政策信号
长江期货· 2025-09-23 11: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结合发布会政策定调与市场表现,判断股指(以上证指数为核心)短期震荡整固,中长期上行趋势明确,需关注结构性力量对指数权重的牵引 [17] 各部分总结 发布会核心要点 资本市场“量稳质升”的五年答卷 - 制度体系成熟化,以新证券法为核心的法规相继落地,新“国九条”及多项配套规则重构基础制度,为资本市场规范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2] - 多层次市场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改革推进,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增加,多层次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2] - 投融资功能协调,近五年股债融资合计 57.5 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提升至 31.6%,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 [2] - 市场韧性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降至 15.9%,较“十三五”下降 2.8 个百分点,市场应对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4] - 监管“长牙带刺”,对违法行为罚没金额增长,行政处罚和退市企业数量增加,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4] 改革开放“朋友圈”扩大 - 投资端,中长期资金入市“组合拳”见效,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 A 股流通市值 21.4 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 32% [5] - 融资端,注册制全面走深走实,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5] - 上市公司质量,信披与治理双轮驱动,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5] - 开放端,取消外资持股限制,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5] 当前政策基调 - 监管层更关注“长期健康稳定”,坚持监管“长牙带刺”,对违法违规“零容忍”,完善稳市机制,倾向“稳中求进”的渐进式改革,稳定市场预期 [7] 市场反应与短期逻辑 政策预期转变 - 政策预期从“强刺激”转向“稳信心”,指数大幅拉升概率降低,市场或进入震荡整固阶段 [9] 科技与高端制造仍是主线 - 发布会多次提及相关内容,当日芯片股领涨,科技板块成为资金长期配置核心方向 [10] 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 - 中长期资金持有 A 股流通市值超万亿元,但短期增量以存量调仓为主 [11] 中长期展望 经济基本面 - 经济基本面韧性凸显,新动能成为增长引擎,为股指提供基本面支撑 [13] 政策工具箱 - 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稳增长与防风险动态平衡,全球流动性改善利于风险资产估值抬升 [14] 资本市场改革 -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外资配置 A 股意愿增强 [15] 综合判断 短期走势 - 发布会未释放强刺激信号,市场情绪短期趋谨慎,快速突破前高动能不足,预计上证指数围绕某点震荡,波动区间在某点之间,夯实盈利基础 [17] 中长期走势 - 中长期三重驱动支撑上行,包括经济基本面、政策面和改革面,带动上市公司 ROE 企稳,盈利底确认,指数拉动作用增强 [18]
数说“十四五”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央广网· 2025-09-23 09:25
潘功胜: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 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 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 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 10.1%。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邢斯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 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十四五"期间,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 升。 吴清: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 当前的24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