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搜索文档
融资6000万美元后,帷幄科技叶生晅说商业模型才是一切的原点
暗涌Waves· 2025-06-27 15:55
公司概况 - 帷幄科技定位为enterprise AI for business,专注于垂直领域AI落地解决方案 [7] - 成立8年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线性资本等跨国机构 [1][2] - 创始人叶生晅强调商业模型优先于技术理想,认为"赚钱"是企业核心目标 [1][25] 产品战略 - 核心产品包括智能工牌(月分析48万小时语音数据)、企业级AI知识库等硬件+软件组合 [8] - 从创立首日即布局硬件,8年积累形成供应链壁垒,开发周期从1个月缩短至5分钟 [11][12] - 认为通用型agent将被淘汰,要求所有BD具备搭建agent能力,强调内容价值高于形式 [1][20] 全球化布局 - C轮融资东南亚资方占比高,因当地缺乏技术驱动型toB公司且估值低于欧美市场 [15][16] - 利用淡马锡等投资方品牌效应快速打开东南亚市场,已在印尼设立办公室 [17][18] - 团队规模200人,采用"全员owner"扁平化管理模式消除信息损耗 [19][21] 行业认知 - 指出AI眼镜和无人驾驶存在商业模型缺陷,认为贴近ROI的领域更易盈利 [26] - 大模型业务类似云服务属重资产模式,相较之下英伟达的芯片生意更具优势 [27] - 壁垒本质在于规模化能力,新能源等系统性变革带来最佳扩张机遇 [28][29] 市场策略 - 利用地缘政治变化创造机会,如关税壁垒下中国车企在美利润率反升30% [30] - 强调toB出海需亲赴当地,短视频/短剧等轻资产模式更适应当前环境 [30] - 认为特朗普政策波动催生商业机会,竞争减少时先行者获利空间更大 [29][30]
未来5-10年,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虎嗅· 2025-06-26 20:18
AI的破坏性影响 - AI技术不仅带来效率改善,更酝酿着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巨大破坏性,未来十亿美元业务可能仅由AI驱动而非人力[4][5][6] - 出行服务行业已呈现三阶段演进:出租车公司(人力驱动)→网约车(算法调度为主)→自动驾驶服务(完全算法驱动),Waymo日服务量达2535次[8][9][10][11] - 加州无人驾驶Robotaxi业务规模已达Uber一半,预示全美推广后数十亿美元业务将由算法主导[11] 业务流程重构 - AI大模型使"全AI驱动"模式可低成本复制到多领域,如T恤衫设计生产流程可被AI完全接管(潮流感知→方案生成→柔性生产→销售)[13][14][16][17] - 两种业务模式对比:传统"人-AI-人"协作 vs 颠覆性"AI-AI-AI"链条,后者将改变企业价值创造主体[18][24] - 实例包括新电商(美甲/服饰)、矿山开采(新疆试点)、量化交易(幻方量化2016年管理规模达100亿)[19][20][21] 智能规模效应 - 全AI驱动公司依赖两大支柱:模型技术水平(智商)与实时数据覆盖度,形成"数据越多→效能越高→整合越强"的正循环[30][31][32] - Waymo等自动驾驶企业需整合车厂数据链,若供应链存在数据隔离将导致业务无法运转[33][34] - SaaS行业正被AI内化,微软CEO指出SaaS存在意义可能被削弱,国内同步出现此趋势[38] 行业演进路径 - 企业AI化分为四阶段:工具导入(如腾讯会议)→业务在线化(ERP系统)→智能体局部替代→高级智能体全流程接管[43][44] - 传统公司与全AI驱动公司构成坐标两极,中间态企业将加速向右迁移,类似电商对百货的替代[45][47] - AI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人类进化,预计5-10年内能力再提升10倍,加速行业重构[46][47][50]
港股异动 | 迈富时(02556)盘中涨超6% 领涨港股科技30ETF 公司连续7年蝉联AI SaaS影响力企业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0:46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科技30ETF早盘高开 盘中上涨0 9% 延续昨日涨势 [1] - 成分股迈富时(02556)以6 25%涨幅领涨板块 连续两日累涨逾15% 截至发稿涨6 92%报47 9港元 成交额1 18亿港元 [1] 公司行业地位 - 迈富时连续7年蝉联《2025 AI SaaS影响力企业TOP50》榜单第一 持续领跑市场 [1] - 公司从中国最大营销及销售SaaS公司升级为中国领先AI Agent云平台 [1] 技术产品创新 - 聚焦企业营销&销售核心业务场景 创新研发AI-Agentforce智能体中台 [1] - 实现从"单一工具提效"到"全链路生态重构"跨越 提供驱动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 [1] 财务与业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收高增长与现金流大幅优化 [2] - AI+SaaS生态驱动中小型(SMB)和大型企业(KA)双市场突破 [2] - 订阅收入留存率连续三年超100% 印证产品技术带来的内生增长潜力 [2] 产品市场覆盖 - T云产品深化中小企业SMB市场 珍客产品拓展大型企业KA市场 [2] - 覆盖消费零售 汽车 金融 医疗大健康 制造业五大行业 [2] - 赋能KA客户全渠道客户资产运营 客户粘性持续提升 [2] AI商业化进展 - AI Agent商业化加速落地 带动公司业绩持续性增长 [2]
弘则科技-关注SaaS自下而上的机会(25Q2)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SaaS 行业、互联网行业、软件行业、数据服务行业、网络安全行业、边缘云行业 - **公司**:弘则科技、Google、Meta、多邻国、Roblox、ServiceNow、SAP、Snowflake、Palantir、MongoDB、Elasticsearch、Theta Edge、金蝶、用友、Palo Alto、Fortinet、Cisco、Cloudflare、Crosswood、Okta、CrowdStrike、Proofpoint、甲骨文、Databricks、Neo4j、Couchbas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SaaS 行业整体表现与影响因素 - **核心观点**:2025 年 SaaS 行业主要受宏观经济扰动影响,呈现估值波动而非实质性收入增长,AI 驱动效果未大面积显现,需关注公司层面独立逻辑[1][2] - **论据**:特朗普贸易政策和关税问题致估值波动,2024 年 10 - 11 月 AI 驱动上涨后,2025 年大部分软件公司收入未明显加速 AI 技术对软件公司的推动作用 - **核心观点**:AI 技术对大部分软件公司推动作用未显著显现,仅个别公司有独立走势和超额收益[3][4] - **论据**:整体软件公司在实质性收入层面未看到显著变化 AI 技术在解决用户复杂任务方面的局限性 - **核心观点**:AI 技术在解决复杂任务时思维链能力不足,依赖传统自动化方式,生成式 AI 用于理解需求,具体执行靠 RPA 等[5] - **论据**:提升思维链能力方法论不明确,处理复杂任务需人工搭建自动化流程 ToC 市场杀手级应用 - **核心观点**:ToC 市场无特别大的单点级杀手级应用,OpenAI 和 Cursor 商业化预期较好[6] - **论据**:OpenAI 预计 2025 年达 1 亿 MAU,总 ARR 约 200 亿美金;Cursor 预计 ARR 约 5 亿美金 互联网和软件公司利用 AI 增强生态循环 - **核心观点**:互联网和软件公司用 AI 增强用户或商业生态循环,而非单一 AI 产品满足所有需求[7] - **论据**:Google 和 Meta 通过增强自身生态系统,AI 作辅助工具提升业务模式和服务质量 AI 对 B 端市场的影响及产品落地优势 - **核心观点**:AI 对 B 端市场影响显著,B 端产品落地比 C 端快[10] - **论据**: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确定,适合自动化工程化落地,C 端用户需求泛化随机 企业 IT 系统现状与数据中台价值 - **核心观点**:企业内部 IT 系统割裂,数据中台概念因 AI 发展重新受关注[11] - **论据**:各业务部门有独立系统,云厂商和 SaaS 公司快速推出数据产品 生成式 AI 时代企业数据处理需求变化 - **核心观点**:生成式 AI 提升非结构化数据价值,企业数据体系重构,大公司抢夺市场份额[13] - **论据**:SAP 与 Databricks 合作,ServiceNow 推出 RaptorDB,Salesforce 计划收购 Informatica 企业 IT 预算与市场整合 - **核心观点**:企业 IT 支出谨慎,下游客户整合资源,SaaS 等领域平台化,大公司抢夺市场份额[14] - **论据**:2022 年加息后预算紧张,与云计算时代不同 软件公司边界模糊化影响 - **核心观点**:软件公司业务边界模糊,强者恒强,有成熟用户生态或管理体系输出能力的公司更具优势[15][16] - **论据**:多邻国、Roblox、ServiceNow 和 SAP 等公司成长性好 数据服务领域公司发展趋势 - **核心观点**:Palantir 产业趋势明确但估值高;Snowflake 收入稳定增长,预计有发展拐点;单一场景解决方案公司面临风险[20] - **论据**:Snowflake 通过 Snowpark 实现数据整合,与 DataBricks 竞争缓解 美国市场公司整合趋势 - **核心观点**:美国创业公司和软件公司整合趋势明显,与 AI 技术发展相关[21] - **论据**:AI 未达 AGI 水平,应用效果差异大 国内外大模型发展差异及算力影响 - **核心观点**:中美大模型差异缩小,国产芯片能力追赶快,AI 落地用国产芯片问题不大[24] - **论据**:中国大模型迭代速度快,国产芯片性能与英伟达差距缩小 SaaS 公司估值方法 - **核心观点**:关注估值分位比绝对估值更合理[29] - **论据**:以 ServiceNow 和 SAP 为例说明 中美企业数据打通差异 - **核心观点**:中美企业数据打通面临类似挑战,但美国信息化系统覆盖度和深化程度更高[33] - **论据**:美国有更多垂直行业软件大公司,中美 AI 落地都需统一数据接口等 企业代理系统幻觉问题 - **核心观点**:企业代理系统幻觉问题已解决[34] - **论据**:2024 年通过向量数据库等技术使回答准确率达 99% Snowflake 发展趋势 - **核心观点**:Snowflake 将融合数据仓库和数据湖,形成湖仓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前景好[36][37] - **论据**:产品调整,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能力提升,与 Databricks 功能差异缩小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Google 的 AI 搜索功能有 15 亿月活跃用户,已初步商业化,未采用直接订阅收费模式,主要稳住和新增流量[7] - Meta 的 AI 在内容推荐和广告业务有显著效果,通过增强流量协同和广告效果实现商业逻辑,非直接订阅付费[8][9] - ServiceNow 凭借平台和工作流引擎在跨部门协作有优势,可能占据跨部门协作市场[19] - 网络安全领域网络端整合趋势更强,边缘侧防护复杂度提升,生成式 AI 推动人类与非人类身份协同保护需求[27] - CrowdStrike 宕机事件负面影响消退,业务恢复良好[28] - 边缘云成长空间取决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ISP 在边缘计算有优势[30] - 甲骨文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都处于向上周期,上调下一个财年云增长预期[31][32] - 金蝶云业务占比 80%,在战略执行和产品开发上有先发优势,未来在产业趋势中会占据一席之地[23][25][26][40]
【港股收评】三大股指集体走高!医药、科技股涨幅居前
金融界· 2025-06-09 16:5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恒生指数涨1 63% 国企指数涨1 74% 恒生科技指数涨2 78% [1] 影视行业 - 影视股涨幅居前 阿里影业涨11 58% 近1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125 5% 猫眼娱乐涨4 42% 柠萌影视涨2 02% [1] - 电影市场热度回升 2024年暑期档票房基数较低 今年有望实现明显同比改善 优质影片供给丰富推动暑期档表现 [1] 医药行业 - 医药股普涨 医药外包概念股 医美概念 生物医药股 创新药概念等板块均上扬 四环医药涨14 56% 三生制药涨8 17% 金斯瑞生物科技涨16 14% 凯莱英涨8 05% 泰格医药涨8 51% 康方生物涨6 08% 药明生物涨5 48% [1] - 医药领域多重利好 截至5月底共有34款国产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 接近去年全年总数 5月下旬中国创新药企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ASCO口头发言环节 [2] 科技行业 - 科技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 金蝶国际涨11 8% 狮腾控股涨9 31% 迈富时涨8 49% 腾讯音乐 快手均涨5 58% 美团涨4 73% 携程集团涨4 88% [2] 金融行业 - 中资券商股 保险股多数上涨 弘业期货涨6 44% 广发证券涨4 66% 光大证券涨5 27% 中信证券涨4 32% 众安在线涨5 49% 中国平安涨3 28% 中国太保涨2 49% [2] 消费行业 - 新消费概念 节假日概念等板块涨幅靠前 H&H国际控股涨8 81% 布鲁可飙升22 34% 蜜雪集团涨5 41% 古茗涨4 34% [3] 下跌板块 - 黄金股 有色金属股集体回调 珠峰黄金跌6 06% 招金矿业跌3 88% 山东黄金跌3 99% 赤峰黄金跌2 77% 紫金矿业跌1 64% [3] - 啤酒 化妆品 烟草概念下滑 百威亚太跌2 06% 华润啤酒跌1 35% 青岛啤酒股份跌1 12% 中国波顿跌3 39% 中烟香港跌1 86% [3] - 锂电池 煤炭 燃气股 核电等板块走弱 [4]
IDT(IDT)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06 0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综合运营收入同比增长133%,综合调整后EBITDA增长57%,每股收益增长290% [4] - 毛利润同比增长15%,毛利率达到创纪录的37.1% [11][12] - 传统通信业务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去年的6.7%增长至9.2% [12] - 资产负债表上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从1月31日的1.71亿美元增至2.24亿美元 [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NRS业务 - 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23%,运营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均同比增长29%,过去十二个月调整后EBITDA达3200万美元 [4] - 商户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7%,SaaS费用增长33%,广告和数据收入减少82.1万美元(12%) [4][13] BUS Money业务 - 交易次数增长27%,收入增长25%,数字支出量同比增长40%,调整后EBITDA利润率在第三季度扩大至13% [5][15] Netafone业务 - 订阅收入增长7%(按固定汇率计算为11%),运营收入增长188%至14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增长50%至320万美元 [16] 传统通信业务 - 毛利润同比增长5%,SG&A费用同比减少9.5%(220万美元),运营收入增长39%,调整后EBITDA增长30%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继续专注开发利用NRS平台的新服务,帮助零售商与大型连锁竞争,如整合网络与在线订购和配送平台 [5] - Bostman致力于推动长期增长和创新,减少跨境摩擦并提高盈利能力 [6] - Netafone本季度推出AI代理,准备推出名为Coach的AI服务 [7] - 公司认为并购环境有吸引力,各业务板块都在寻找机会 [3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三季度业绩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略逊于第二季度,但整体表现稳健,各业务板块有增长 [4][10] - 对2025财年全年调整后EBITDA达到1.26亿美元的目标充满信心,正在进行2026财年预算编制 [1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第三季度采取了一些主动措施,如限制对某大客户的销售、设立坏账准备、购买NRS员工股票等 [13][14] - Bost Money业务的现金变化受每周营运资金周期和季度末日期影响 [1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NRS业务终端收入创新高但净终端增加减少的原因及市场策略 - 公司加大了让新老零售商采用商户处理服务的力度,新招聘的销售人员起到了帮助作用,其他形式因素本季度影响不大 [22] 问题2:Netafone的AI代理客户类型 - 目前大多数是现有客户,有少数例外,客户类型包括呼叫中心、医生办公室、会计事务所、催收公司等,未来会更垂直化,目标客户包括中小企业和大企业 [24][25][26] 问题3:BotMoney门店盈利计划的启动情况 - 管理层不确定该计划目前的结果,暂无法评论 [27] 问题4:公司近期收购情况及后续计划 - 近期收购的小公司是餐厅技术公司,公司认为并购环境有吸引力,各业务板块都在寻找机会,会用多余现金进行收购或回购股票,不会借债回购 [28][29][34] 问题5:NRS业务POS终端添加、支付处理账户和商户服务收入增长放缓的原因 - 管理层认为增长并未放缓,新签约账户的效益将在未来季度体现 [35][37] 问题6:食品配送服务与销售点系统的工作方式 - 订单进入订单管理系统,然后排入POS或厨房队列,处理情况会通知配送公司或取货人,还能实现不同定价策略,详细内容可会后沟通 [38][39] 问题7:BotMoney业务利润最大化努力的侧重方面 - 利润最大化努力在零售和数字渠道都有进行,公司正在不同地区测试不同定价策略,以提高盈利能力 [41][43] 问题8:NRS广告业务在减少与某合作伙伴业务后的情况 - 目前其他广告合作伙伴弥补了部分缺口,公司正在扩大直销团队,尚未完全停止与该合作伙伴的业务,目前其占比从去年的超20%降至约5%,排除该合作伙伴后广告收入增长约10% [48][50][51] 问题9:NetSuite phone业务EBITDA利润率的长期情况 - 由于有新的AI相关举措,目前难以确定利润率,新举措前期成本高,但长期来看应该会大幅增加利润率,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 [54][55] 问题10:BotMoney业务增加投资获取更多客户的想法 - 预算季会考虑这一计划,如果不进行收购,会加大有机增长投资,Netafone过去几年每年在客户获取上投资2000 - 2500万美元,未来可能继续,同时业务的客户结构变化、AI举措等会影响利润率 [58][60][61]
极光(JG.US)出海业务爆发式增长,斩获大额订单,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8%
格隆汇· 2025-05-29 16:03
核心观点 - 公司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总收入同比增长38%至8900万元人民币,毛利润同比增长27%至5880万元人民币,Adjusted EBITDA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 [1][2][19] - 公司海外业务快速扩张,EngageLab业务累计合同金额突破1.1亿元人民币,收入同比增长127%,客户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 [1][3][4] - AI技术赋能业务发展,GPTBots.ai与EngageLab协同效应显著,推动"出海+AI赋能"双轮驱动战略 [6] - 金融风控业务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64%至2220万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2] - 毛利率达66.1%,环比提升520个基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6] 业务表现 EngageLab业务 - 累计合同金额突破1.1亿元人民币,单季度新签合同金额超过6300万元人民币 [2][4] - 收入同比增长127%,客户数量扩张至848家,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 [3][4] - 全渠道营销自动化功能升级,AI驱动智能优化营销策略 [6] GPTBots.ai业务 - 与EasyCraft达成战略合作,将AI智能体融入业务流程自动化、知识管理等 [6] - 为EngageLab业务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实现AI驱动的智能优化 [6] - 彰显公司"出海+AI赋能"双轮驱动战略 [6] 开发者服务业务 - 收入623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70%,其中订阅服务收入535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 [8] - 增值服务收入88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 [8] 行业应用业务 - 收入26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20% [12] - 金融风控业务收入22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 [2][12] 财务指标 收入与利润 - 总收入89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2][7] - 毛利润588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创九个季度新高 [16] - 毛利率66.1%,环比提升520个基点,高于行业55%-60%的平均水平 [16] - Adjusted EBITDA约50万元人民币,连续七个季度盈利 [19] 成本与费用 - 运营费用606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低于收入增速 [2][23] - 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占比均衡,管理费用占比约21% [23] 现金流与递延收入 - 递延收入1.57亿元人民币,创上市以来新高,连续20个季度超过1亿元人民币 [25][27] - 递延收入反映客户长期合作意愿和现金流稳定性 [27] 战略与展望 - 海外业务扩张和AI技术应用推动业绩增长 [1][6] - 全球化布局加速,EngageLab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 [3][4] - AI技术商业化落地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6] - 毛利率有望向国际SaaS公司70%以上的水平靠拢 [18]
美国A轮公司多久才能融完B轮?Carta万家企业数据报告给出了答案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5-29 10:19
融资成功率趋势 - 2021年后完成A轮的企业B轮成功率降至20-30%,显著低于2018-2020年群体的40-55% [1][8] - 2024年第一季度企业在第四季度B轮成功率达10.4%,高于2023年同期表现,显示市场信心恢复迹象 [2][9] - 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A轮的企业群体表现最佳,第四年B轮成功率超55% [8] B轮融资门槛变化 - 年度经常性收入(ARR)标准从2021年前的200-400万美元提升至400-800万美元 [6][15] - 客户获取成本回收期需控制在18个月以内 [6][15] - 净收入留存率需超过110% [15] - 年增长率需达2-3倍且需展示清晰的盈利路径 [15] 时间周期特征 - A轮后第一年B轮成功率仅个位数,多数企业需24-36个月才能获得B轮 [1][6] - 两轮融资平均间隔时间约为24个月 [6][11] - 仅不到10%企业能在A轮后6个月内获得B轮融资 [6][11] - 2018-2019年企业群体在第3-4年仍有明显成功率跃升 [17] 行业环境演变 - 2021年后投资人从"不惜代价追求增长"转向"高效增长",更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审查 [13][16] - 近期数据显示复苏迹象,投资人开始寻找符合新效率标准的优质企业 [9][18] - 2022Q4和2023Q1企业群体展现更高早期成功率,改善趋势加速 [19] 战略建议 - 需确保A轮资金能支撑24-30个月运营并制定应急方案 [10] - 建议采用多元化融资策略如风险债务、过桥融资等延长生存期 [14] - 应聚焦收入质量、客户留存和资金储备三大核心要素 [19] - 25-35%成功企业经历过中间轮融资,可考虑A+轮策略 [20]
从投行精英到硬科技创业者:杨旭的跨界方法论
36氪· 2025-05-28 17:27
职业发展轨迹 - 杨旭毕业于剑桥大学后进入摩根大通从事投资与财务分析工作 [1] - 2019年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担任中国区负责人,将纽交所中国市场份额从22%提升至90% [1] - 协助30余家亚太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70亿美元 [1] - 转型私募股权投资后主导消费科技板块,参与多个标志性项目 [1] - 2024年创立Buttonwood Capital并完成8000万美元首期基金募集 [2] 投资与创业动态 - 主导对物理仿真平台Flexcompute的5300万美元投资 [2] - 成为Flexcomput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与Cadence、NVIDIA建立深度合作 [2] - 投资理念强调技术价值转化能力与战略节奏把控 [3] 行业认知与方法论 - 投行经历建立系统性行业认知与严谨财务分析框架 [3] - 纽交所时期形成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的深刻理解 [3] - 科技企业竞争力来源于技术价值转化与战略节奏把控 [5] - 科技公司需通过产品打磨、成本优化实现技术到价值的闭环 [5] 市场拓展策略 - 通过主动出击赢得客户信任,例如为争取15分钟对话等待8小时 [4] - 协助企业制定上市策略、匹配CFO并建立全球投资人联系 [5] - 将上市视为企业全球化、品牌塑造与治理优化的重要节点 [5] 跨界思维与实践 - 从文科背景转向算法与物理方程主导的仿真行业 [6] - 学习飞行并研究湍流模型、麦克斯韦方程等物理理论 [6] - 强调底层逻辑的稳定性,如百年物理方程对AI硬科技的推动 [7]
【港股收评】三大股指涨跌不一!影视股、光伏概念股领涨
金融界· 2025-05-23 17:03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涨0 24% 国企指数涨0 31% 恒生科技指数跌0 09% [1] 影视行业 - 阿里影业涨8 45% 近4个交易日上涨63 83% 花旗看好大麦2025财年稳健增长 认为IP商品潜力未完全释放 「Chiikawa」和「蜡笔小新」将在2026财年带来新贡献 [1] - 猫眼娱乐涨4 05% 柠萌影视跟涨 [1] 光伏与核电行业 - 福耀玻璃涨4 64% 彩虹新能源涨2 5% [1] - 中广核矿业涨8 5% 中广核电力涨1 72% [1] 汽车产业链 - 特斯拉概念、锂电池股、汽车经销商、汽车股普遍上扬 耐世特涨4 4% 永达汽车涨2 37% 华晨中国涨3 13% 长城汽车涨2 42% [1] - 乘联分会预计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总量达185万辆 同比增长8 5% 环比增长5 4% [1] 医药外包行业 - 泰格医药涨8 35% 昭衍新药涨7 34% 康龙化成涨4 49% 金斯瑞生物科技涨4 59% 凯莱英涨3 76% [2] - 机构称CXO基本面拐点已现 看好小分子/大分子CDMO商业化订单兑现及多肽&寡核苷酸&ADCCDMO业务发展 [2] 其他上涨板块 - 猪肉概念、农业股、烟草概念、啤酒板块涨幅靠前 [3] 下跌板块 - 奢侈品、香港零售股、奶制品、百货业股、食品股、航空等消费股跌幅居前 依波路跌5 43% 中国旺旺跌2 11% 统一企业中国跟跌 [3] - SaaS概念股普遍低迷 汇通达网络跌9 22% 百融云-W跌2 42% 金蝶国际跌1 58% 微盟集团跟跌 [3] - 苹果概念回调 丘钛科技跌3 06% 高伟电子跌2 88% 舜宇光学科技跌1 03% [3] - 水泥股、内房股、物管股表现不佳 山水水泥跌6 6% 西部水泥跌2 74% 华新水泥跌1 34% [4][5] - 教育股、芯片股走弱 [4] 热门个股 -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首日上涨25 2% [6] - 富智康集团涨22 62% 因股份合并后获纳入港股通 [7] - 德昌电机控股涨11 33% 录得4连涨 下周将发全年业绩 进军机器人赛道有望打开二次成长空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