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模”力四射生“机”勃勃 科技带来旅游新体验
新华社· 2025-05-18 13:58
大模型+旅游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城市生活智能体"沪小游"(1.0版本),语料库资源从22大类扩容至26大类,覆盖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各类活动及热门展演、赛事节庆等资源 [2] - "沪小游"系统能实时对接商业网点、景区客流、交通路况、城市气象等"一站式"出行信息,并提供个性化"AI伴游"服务 [2] - "沪小游"App将上线并与小红书、携程、美团、大麦网等平台打通数据交流 [2] - 上海市徐汇区启动"AI+文旅生态成长计划","上海AI+文旅MaaS平台"启用,调用MiniMax、商汤、阶跃等大模型资源 [2] - 江苏推出"基于AI大模型的旅游景区智慧监管解决方案",集智慧服务、行业管理、数据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 [3] - 北京、甘肃等地将大模型技术引入智能体应用、文博讲解等场景 [3] XR+旅游 - 上海天文馆与徐家汇书院推出"星海书航XR沉浸式体验项目",引入超高清建模、天文垂类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年吸引超250万人次 [5] - 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展出"童话之城"VR项目,观众可探索森林、海洋等场景,体验云朵、水母等生动元素 [5] - "普拉多博物馆VR艺术大展"带观众鉴赏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镇馆之宝" [5] - "消失的法老""永恒的巴黎圣母院"等大空间VR展览已成功落地,内容与技术匹配成为核心竞争力 [6] 机器人+旅游 - 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引入具身智能机器人"Yoyo",可互动、跳舞并画有精致妆容 [6] - 人形机器人在上海龙华广场表演吉他弹唱,重70公斤、高1.7米,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 [8][9] -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韩国、印度、柬埔寨等国销售,正从个性化定制过渡到小批量量产 [9]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华庙会上,人形机器人"逛"庙会并表演,技术和旅游"合作"更加默契 [9] 行业趋势 - 旅游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试验平台,新技术助力旅游业形成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质生产力 [9]
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债券——债市“科技板”助力科创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6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发布与市场响应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家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11家注册,注册发行金额合计约200亿元 [1] -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区域 [1] - 沪深北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同日发布配套通知,明确实施细则 [2] 发行主体与产品特点 -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新增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三大类 [2] - 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5+3、5+5等长期限债券,期限可达10年甚至更长 [2] - 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 [3] - 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 [3] 市场参与情况 - 科大讯飞、京东方等24家科技型企业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67亿元,包括9家民营企业,3家公众企业及多家国企央企 [4] - 覆盖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辐射13个省份 [4] -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0余家银行已发布相关债券承销进展 [4] - 中信银行主承销全国首批15单科技创新债券,其中牵头承销9单 [4] 融资机制创新 - 债市"科技板"允许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创新设置含权结构、发行缴款等条款 [7] - 简化信息披露规则,建立适合科技创新领域的评级方法 [7] - 此前发行的科创债和科创票据中90%期限在5年及以下,新政策鼓励长期限债券发行 [7] - 鼓励金融机构、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各类投资者参与 [8] 增信与风险分担机制 - 鼓励开展信用保护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增信业务 [8] - 人民银行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共同担保等措施分担违约风险 [8] - 增信机制有助于提升投资者认可度和发债成功率 [8]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在全球技术创新网络中逐步掌握产业链价值定义权
搜狐财经· 2025-05-17 22:14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态势 - 1-4月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登记技术合同22.8万项 [1]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突破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形成科学预见-技术整合-产业升级闭环 [1][3] 技术出口与新兴领域表现 - 2024年技术出口额同比增长8.8%,集中在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材料领域 [1] - 重点技术转移机构促成国际项目968项,总成交金额181.6亿元 [1] - 技术出口重心向新兴产业集中,体现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趋势 [2][4] 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 - 科学层通过趋势预见引导基础研究,技术层资源整合推动跨区域转移 [3] - 产业层定义新业态(如跨国孵化网络),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12.3%印证转化效率 [3] - 需构建统一技术交易规则体系,解决区域壁垒问题 [3] 平台与人才建设方向 - 国家统一技术交易平台将整合智能匹配、在线结算、成果评估功能 [3] - "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是突破点,需标准化服务流程解决转移脱节问题 [4] - 未来需建立以"创新效度"为核心的质量评价维度 [4] 理论框架支撑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提出"技术创新支撑价值创新"逻辑 [2] - 科学-技术-产业三椎体模型解释技术要素市场激活传统产业链的机制 [2][3] - 技术出口增长印证"通过新技术创造需求而非满足现有需求"的价值创新理论 [2][4]
“创享未来——中国智慧旅游新加坡特展”成功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7 14:00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创享未来——中国智慧旅游新加坡特展开幕式暨智慧旅游产业沙龙" [1] - 主办方包括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1] - 线下参与企业代表200余人 线上直播观众72万余人 [1] - 活动时间5月15日-18日 地点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4] 参与企业与技术展示 - 参展企业包括PICO、博涛文化、宇宙猜想、蓝海彤翔、恒达文博、科大讯飞、绿云软件等 [1] - 展示项目涵盖VR体验《遇见东坡》《敦煌:时间的守护者》《熊猫的世界》、仿生巨兽IP、"云渲染"绿幕拍摄、AI多语种透明屏、智慧文博系统 [4] - 抖音XR/PICO、绿云软件、博涛文化、宇宙猜想等企业高管进行主题演讲 [3] 行业发展趋势 - 智慧旅游通过VR沉浸式体验、AI多语种导览、数字化景区管理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 [2] -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推动文旅IP创意开发 [2] - 新加坡致力于数字化转型 提供无缝衔接、个性化旅行服务 [3] - AIGC技术驱动数字文化体验服务创新 [3] 国际合作机遇 - 中新两国在资源禀赋与技术优势上形成互补 合作潜力巨大 [2] - 活动促成中新企业对接 达成多个初步合作意向 [4] - 双方探索VR、AI、大数据等技术在旅游场景的创新应用 [2] - 通过优势互补与经验互鉴 有望树立智慧旅游新标杆 [3]
江苏盐城打造盐龙湖人才会客厅,助力长三角青年实现科创梦想
中国青年报· 2025-05-16 23:18
盐龙湖人才会客厅启动 - 盐龙湖人才会客厅在江苏盐城高新区正式开厅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由盐城国家高新区与氪星创服共建 设有10个特色功能区 包括科技工作站 共享会客厅 乐活游乐室等 [2] - 会客厅集成智慧办公 产业对接 创业孵化等多元场景 为青年人才及企业提供政策服务 技术转化 资源对接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目标为加速科创人才引育和创新资源导入 打造青年人才交流平台 推动人才与企业 产业深度融合 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2] 运营规划与资源整合 - 运营方氪星创服将联动现有青年科学家会客厅 青年投资人会客厅等资源载体 促进跨区域人才交流 [3] - 发挥专业企业服务体系优势 助力青年初期创业和龙头企业产业链创新升级 构建青年人才社群生态 吸引外地优秀人才集聚 [3] - 活动现场6家单位获颁"招才引智大使" 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受聘为首批会客厅导师 [3] 配套活动与专题分享 - 同期举办盐城高新区青年讲堂启动仪式 [2] - 阿里人工智能培训师王栋在青年讲堂上作"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专题分享 解析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3]
产业新征程 营商再升级——大咖聊营商(2025)系列主题论坛首场论坛召开
新浪财经· 2025-05-16 19:31
智通财经记者 | 杨舒鸿吉 智通财经编辑 | 彭朋 2025年5月15日,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报业集团指导,智通财经主办的"大咖聊营商(2025)系列主题论坛"首场活动在杨浦区互联宝地成功举 办。 今年以来,上海重磅推出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加力提速推进"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作为上海市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机制的共建项目之一,大咖聊营商(2025)系列主题论坛以"产业新征程 营商再升级"为主题,汇聚了众多政府官员、专 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路径与产业发展新机遇。 汇聚多方智慧,共话营商环境 论坛上,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彦峰在致辞中表示,如果说过去几年上海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放在政务服务领域,今年则要把更 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产业营商环境上。产业营商环境,一方面,要提供帮办代办、要素保障等基础性服务;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特点打造"一业一策"的生态 圈。更高阶的,是能提供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需求;提供订单、应用场景,解决发展需求。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要更好地整合好园区、商协会、专业服务 机构、龙头企业等各方资源 ...
合康新能: 上海信公轶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关于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四期归属相关事项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16 19:30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四期归属情况 - 首次授予日为2021年1月11日,第四个归属期为授予日起52个月至64个月内[14] - 本次可归属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78.75万股,涉及18名激励对象[17] - 授予价格为4.15元/股,股票来源为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17] 公司业绩考核达成情况 - 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为47.76亿元,剔除资产剥离影响后同比2020年增长443.84%[16] -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为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60%,实际达成比例远超标准[16] - 公司层面可归属比例N达到100%,满足最高档考核要求[16] 激励对象个人考核情况 - 原65名激励对象中有47人因离职不符合条件,剩余18人均通过个人绩效考核[15] - 在职激励对象2024年考核评价均为B级以上,个人层面归属系数为100%[17] - 本次归属数量占已获授限制性股票总量的25%[17] 审批程序履行情况 - 2025年5月16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次归属事项[13] - 监事会核查确认18名激励对象符合归属条件[13] - 本次归属事项已取得必要的批准与授权,程序符合相关法规要求[17]
150家公司扎堆排队 赴港上市“燃”起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8:26
港股IPO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5月14日,港交所拟上市公司中"聆讯通过"2家,"处理中"150家 [1] - 2025年初至5月14日,21家企业登陆港股,同比增加6家,合计募资234.72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2% [2] - 2025年港股IPO公司主要来自消费者服务、有色金属、医药生物、耐用消费品、银行、高科技等行业 [11] 政策支持与制度改革 - 港交所5月6日推出"科企专线"新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2] - "科企专线"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提供预审、豁免条款争取及投资者对接支持 [5] - 2018年以来港交所通过"18A"和"18C"章节为生物科技和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通道,已有70多家企业借此上市 [7] 企业上市案例与趋势 - 2025年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股巨头启动H股全球发售,宁德时代预计募资40-50亿美元 [2][11] - 沪上阿姨、蜜雪集团、布鲁可等新股获千倍超额认购,首日涨幅超40% [12] - 46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2025年下半年或现"A+H"发行潮 [13]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行为 - 2025年新股首日破发率28%,显著低于2024年同期的50% [12] - 投资者对港股打新热情高涨,关注开户、券商优惠及中签率提升技巧 [12] - 中介机构反馈"科企专线"催生科创企业上市热情,保密提交形式受关注 [3][5] 行业专家观点 - 港交所上市主管表示"科企专线"将提升监管透明度,强化香港市场竞争力 [3] - 中金公司认为新政提升港股对全球科创企业的吸引力 [9] - 平安证券指出港股新经济上市制度改革助力科技企业估值重估 [13]
扎克伯格花1亿保命,「天价安保」成富豪刚需
36氪· 2025-05-16 17:57
富豪安保需求激增 - 西方公众对富人和权贵的怨愤情绪高涨,导致亿万富豪和首席执行官们对自身及家人安全的担忧加剧 [1] - 近期发生多起针对富豪的暴力事件,包括联合健康CEO遭枪杀、加密货币创始人被绑架、亿万富豪住宅遭纵火等 [1] - 艾默生调查显示,18至29岁选民中41%认为谋杀CEO的行为"可以接受",CEO面临的网络威胁数量在枪击案后六周内增长41% [1] 安保行业现状 - 过去几个月全美富豪群体及其公司对人身安保需求大幅攀升,五家安保公司表示咨询量接近历史最高,四家创下新高 [2] - 全球最大私人安保服务商Allied Universal威胁评估请求同比增长15倍 [2] - 安保资源短缺导致可靠团队供不应求,许多已与长期客户签约 [2] - 行业缺乏统一国家标准,网上涌现大量假冒安保专家,各州执照门槛差异大 [2] 安保服务成本 - 冒充高管保护人员门槛极低,仅需几天培训即可获得执照 [3] - 最低成本保镖年费12万美元,但业内不推荐此方案 [3] - 常见安保方式包括:网络威胁监控(20-30万美元/年)、训练有素私人司机(25-50万美元/年)、住宅安保(75-100万美元+)等 [4] - 全方位高管保护团队年费至少200万美元,团队成员年薪约20万美元 [4] 公司承担安保费用 - 高管安保开销可由公司以薪酬福利形式承担,美国税法允许在证明存在安全威胁时免税申报 [5] - Snap为CEO安保投入280万美元,Alphabet为CEO支付830万美元,Meta为扎克伯格及其家人花费2440万美元 [5] - 扎克伯格可能自付额外费用,拥有约20名全职安保人员,Meta过去四年在其安保上花费近1亿美元 [6][8] 行业风险特征 - 制药、能源、医疗和保险等"易激起民愤行业"从业人员面临较大安全威胁 [8] - 针对富豪最常见犯罪手段是诈骗,常由亲属、在职或离职员工实施 [8] - 超级富豪主要担忧子女安全,特别是固定路线往返途中风险最高 [9] 子女安保措施 - 私立名校未必严格审查教职工或配备基础安防设施 [10] - 家长择校时越来越重视安全保障,纽约和洛杉矶上层阶级恐慌达历史峰值 [10] - 亿万富豪子女鲜有贴身保镖,家长倾向采取隐蔽保护方式 [11] - 措施包括:秘密安置追踪器、安保人员伪装成职员、孩子化名入学等 [12] 行业前景 - 当前富豪安保需求推动行业急速扩张,但可能只是短期现象 [12] - 除非富豪遇袭事件持续增加,否则关注度将在12个月后锐减 [12]
深圳航空亮相日本大阪世博会 政企联动擦亮“深圳名片”
中国民航网· 2025-05-16 17:51
深圳航空参与大阪世博会"深圳周"活动 - 深圳航空与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荣耀等深圳领军企业共同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深圳周"系列活动,展示"开放深圳 创享未来"的城市形象 [1] - 作为深圳文旅"空中形象大使",公司展示喷涂深圳地标建筑群与滨海风光的"深圳号"彩绘飞机,向全球旅客展现深圳现代化城市风貌与创新活力 [3] - 现场发放国航系机队形象明信片,其中包含"深圳号"形象,成为中外乘客争相收藏的纪念品 [3] 深圳-大阪创新合作大会 - 公司参与"美好生活 深阪共创"深圳-大阪创新合作大会,介绍国航系日本航线网络布局,包括深圳往返大阪、东京的航班信息 [5] - 展示"空地一体"的文旅联动产品服务,如"六游"产品等实用信息 [6] - 现场展示"深圳号"周边文创、辣鹏等深航特色文创产品 [6] 品牌传播与城市形象建设 - 在深圳往返大阪的指定航班上配发世博会"深圳周"会刊,涵盖城市发展历程、科技产业成果、文旅资源导览等内容 [6] - 作为深圳国际航空枢纽承运人,公司不仅是交通运输服务商,更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者 [6] - 此次活动是公司品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深圳"走出去"战略的具体行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