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

搜索文档
东方融资网董事长胡玉建一行视察徐州分公司
搜狐网· 2025-05-16 18:26
公司动态 - 东方融资网董事长胡玉建及第二大区总经理李宁赴徐州分公司视察工作,强调区域市场发展潜力[1][2] - 胡玉建高度评价徐州作为"准万亿级"经济体的发展潜力,指出助贷市场空间广阔[2] - 公司要求徐州分公司深耕区域市场,聚焦突破年度及月度经营目标,确保高质量落地[5] - 公司强调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合规经营原则,践行口碑价值观[5] - 第二大区总经理李宁表示东融平台为员工提供广阔职业发展空间,鼓励团队协作[7] 行业分析 - 当前助贷行业处于早期阶段,标准化体系缺失既是挑战更是机遇[2] - 东方融资网凭借多年深耕已实现"成立时间最久、从业人数最多、覆盖城市最广"的行业领先优势[2] - 公司计划持续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输出行业服务标准巩固领军地位[2] 发展战略 - 公司要求徐州分公司紧抓区位优势,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为集团开拓区域市场提供支撑[2] - 公司鼓励员工秉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工匠精神,在客户服务中沉淀口碑[2] - 公司强调"做难而正确的事"的信念,要求团队持续提升能力与协作[7]
东融科技集团董事长赴济南分公司视察:匠心筑基百年东融
搜狐财经· 2025-05-15 16:37
公司动态 - 东融科技集团董事长胡玉建及第二大区总经理李宁赴济南分公司视察并指导工作 [1] - 济南分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来连续10个月超额完成月度任务 [3] - 济南分公司作为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2025年发展目标聚焦业绩攻坚和客户服务 [8] 行业分析 - 助贷行业处于"百花齐放"的早期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低且标准化程度不足 [5] - 行业现状为东融科技提供了打造头部品牌的战略机遇 [5] 战略规划 - 集团将实施多维战略布局,包括品牌升级、资源倾斜、营销创新和产品迭代 [5][6] - 持续加码数字化升级,重点在AI技术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6] - 强化团队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客户体验,提供优质融资解决方案 [12] 管理要求 - 济南分公司需确保月度及年度目标高质量达成 [8] - 深化口碑建设,恪守"诚实做人,感动客户"核心价值观 [8] - 要求全员以匠人精神打磨服务细节,严守合规经营底线 [8] - 鼓励团队保持昂扬斗志,提升专业素养与作战能力 [10]
校园贷重袭校园
北京商报· 2025-05-13 22:03
校园贷现状 - 有在校大学生通过助贷平台贷款上万元,因无力还款陷入催收窘境,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1] - 部分助贷机构通过与各类细分场景互联网平台合作,向大学生精准营销贷款,年化利率高达24% [1] - 类似案例高达上万条,学生反映在校期间被营销贷款,利息高达36%,遭遇暴力催收甚至套路贷 [4] 监管政策与违规情况 - 监管明令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贷款,不得针对大学生精准营销 [4] - 仍有助贷机构通过电商、社交、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隐性导流向大学生发放贷款 [4] - 部分机构设置的《非学生承诺函》形同虚设,被隐藏在多份协议中未显著提醒 [8] 机构操作与风控难点 - 助贷机构无法直接接入学信网数据,只能通过年龄粗筛客群,存在盲区 [6] - 行业普遍采用"风控识别+本人承诺"方式判断用户是否为学生群体 [6] - 部分学生假意签署《非学生承诺函》并伪造公司信息,增加风控识别难度 [7] 市场驱动因素 - 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2024年预计达8500亿元,部分机构瞄准这一"蓝海市场" [9] - 相较其他用户群体,大学生更重视征信表现,整体不良率较低 [8] - 部分机构通过"砍头息""服务费"等隐性收费规避监管,获取超额利润 [9] 行业建议与改进方向 - 强化身份核验技术,接入学信网、社保系统等官方数据源,结合人脸识别等技术 [10] - 优化风控模型,引入多维度数据评估还款能力,设置贷款资金流向和额度限制 [10] - 严格合作方管理,签订合规协议并建立追责机制,定期审计合作方业务 [10] - 持牌机构应承担自主风控责任,不得将核心风控外包给助贷机构 [11]
助贷新规倒计时:平台加速转型,"双融担"退场在即
第一财经· 2025-04-27 20:16
新规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自10月1日起施行,针对互联网助贷模式提出全面规范要求 [1] - 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需开展差异化风险定价,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1] - 综合贷款利率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直指此前助贷市场中"双融担"等灰色操作 [2][3] 市场关注焦点 - "双融担模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部分助贷平台通过引入多家担保机构加收费用,将实际年化成本推高至36%及以上 [3] - 银行需披露助贷机构白名单,实行名单制管理,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 [4] - 名单制管理将倒逼银行加大对合作助贷机构的把关力度,助贷机构准入门槛大幅提升 [4] 银行应对措施 - 银行告别资金批发的"躺赢"模式,逐渐出清高风险助贷机构,控制资金投放节奏 [1] - 部分银行将权限收归总行,统一规范与助贷机构间的合作模式 [1] - 银行正加紧摸排合作的助贷机构,陆续终止与一些高风险助贷机构的合作 [5] - 银行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助贷机构违规行为,要求平台在"0手续费""最低利率"方面谨慎表述 [6] 助贷平台反应 - 助贷平台加速调整业务模式,中小机构全力冲刺最后窗口期,积极寻求合规转型 [1] - 部分平台预计未来受到新规冲击较大,已开启冲刺模式,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8] - 中小助贷平台规划后续整改方向,探索会员收费模式等监管更不敏感的方式 [9] 行业洗牌趋势 - 助贷行业将迎来深度洗牌,小机构或将陆续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10] - 头部流量巨头如蚂蚁、京东等已形成"护城河",而小型平台原有业务模式将彻底颠覆 [10] - 银行选择助贷机构的标准变化,优先考虑头部互金机构的风控水平和服务质量 [11] - 银行或转向建立自营渠道,积累客户数据并减少合规风险 [11]
“助贷向善”东融科技集团十年口碑路再出发
财富在线· 2025-04-21 17:47
4月21日上午,以"助贷向善"为主题的东融科技集团第十届口碑日活动在集团总部隆重举行,东融科技集团 董事长胡玉建携总部高管及苏州地区分公司管理层出席了活动。上海、天津、南京、杭州、苏州、青岛 等全国20余个城市分公司同步举办。 在口碑之星颁奖环节中,苏五分公司孙德明作为获奖代表现场分享了对口碑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他表 示,真正的口碑,是用真诚的态度打动客户,用极致的服务为客户解忧。 活动开始,东融科技集团董事长胡玉建发表主旨讲话。他回顾了口碑日的创立背景以及集团过去在合规 经营与口碑建设上的坚守。他分享到,通过两次战略性转型,集团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体系,实现了客诉量的 大幅下降。他表示,自己始终坚持亲自关注每一条客户投诉,力求从机制、流程、制度等根本层面彻底解 决问题。东融将继续坚守合规底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利他之心"服务客户,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后,参加会议的全员进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承诺以客户为中心,以合规为底线,诚信服务,坚持做好人、 干正事、有原则、守底线,为助贷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口碑日活动是一次对集团"诚实做人,感动客户"核心价值观的深化,未来,东融 ...
24%是红线!“风暴眼”中的助贷,危局还是转机
北京商报· 2025-04-13 20:19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金融监管总局首次将"助贷"业务明确纳入监管框架,确立其合法地位,体现监管在提振消费、平衡风险与增长目标下的柔性调整[1] - 监管核心目标是"限高利率+结构清理",杜绝劣币驱逐良币和平台套利现象,实现市场健康出清[5] - 政策导向并非"反平台",而是"反风险、反套利、反绑架",推动平台和银行在合规边界内发展[10] 利率限制与客群影响 - 明确24%利率红线,36%客群实际不良率高达60%以上,被视为系统性风险源头[3][4] - 24%利率限制将冲击所有助贷平台盈利和规模,依赖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机构面临业务收缩[5] - 行业需逐步压降36%客群服务,转向24%以下利率主线,但短期内36%客群市场难以完全退出[5][11] 增信业务规范与双融担要求 - 银行需匹配增信服务费与贷款本金收回进度,禁止平台以咨询费等名义变相收费[6] - 双融担结构未被完全禁止,但需满足三项硬性要求:融资成本控制在24%内、实质不增加客户负担、完全披露真实成本[6][7] - 实施"不符即禁"原则,所有参与方需纳入名单披露体系并接受季度尽调,打击虚假担保等行为[7] 行业参与主体影响 - 中小银行及持牌消金机构高度依赖"双融担"模式隐匿不良风险,新规后将强化总行管理责任[8][9] - 涉嫌虚假担保的中小融担机构将面临穿透式管理并逐步退出市场[9] - 助贷平台在To B和To C层面均受限制,包括合作费用上限核定、禁止向借款人直接收费等,预计留存规模和营收将受冲击[9] 机构执行难点与转型方向 - 机构需摆脱高利贷依赖,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并筛选符合新利率的客户群体,但行业信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增加难度[5] - 实操层面需提升信息披露准确性、优化成本结构并提高运营效率[9][11] -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实力较弱机构面临淘汰,幸存机构需加强合规管理并创新产品设计[11]
助贷“六小强”去年营收净利双增!新规剑指乱象,利好消费者
南方都市报· 2025-04-12 12:05
业绩表现 - 6家金融科技公司2024年总营收近620亿元,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2] - 营收超百亿的公司形成第一梯队:奇富科技(171.66亿元)、乐信(142.02亿元)、信也科技(130.66亿元) [2] - 第二梯队营收50亿元级别:小赢科技(58.72亿元)、宜人智科(58.06亿元)、嘉银金科(58.01亿元) [2] - 第二梯队营收增速更高:小赢科技(+21.95%)、宜人智科(+18.59%),第一梯队增速均低于10% [2] - 奇富科技净利润62.64亿元领跑,其余5家均低于25亿元 [3] - 净利润增速分化:奇富科技(+46.18%)、小赢科技(+29.77%)显著增长,嘉银科技(-18.64%)、宜人智科(-23.94%)下滑 [3] 贷款规模 - 6家公司促成新增贷款近万亿元,奇富科技以超3200亿元居首 [3] - 乐信和信也科技新增贷款均超2000亿元,宜人智科最低(536亿元) [3] - 头部公司贷款增速放缓:奇富科技和乐信新增贷款增速均下跌超12% [3] 行业监管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2025年10月起实施互联网助贷新规 [5] - 新规要求银行对助贷机构实施名单制管理,中小机构可能面临淘汰 [6] - 禁止增信服务变相加价,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不得收取额外息费 [6][7] - 新规将压缩助贷平台利润空间,禁止突破36%利率红线的隐性收费 [7] 行业影响 - 逾期率好转、资产回收率提升显示资产质量改善 [4] - 新规将强化头部平台市场地位,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6] - 商业银行需加强自主风控能力,与助贷机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