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以“人”破局 “善”“数”驱动 浙商银行激活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金融时报· 2025-06-18 11:12
医疗康养机器人行业 - 浙江孚宝智能科技开发的智能康养机器人"大宝"和"小宝"已实现量产,在国内康养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提升,并收到荷兰、德国等国际市场的意向订单[3] - 公司2023年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订单量暴涨,浙商银行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备货生产[4] - 公司聚焦医疗资源不均衡和老龄化社会照护难题,产品具备基础诊断、分诊、医疗陪伴与危机报警等功能[3] 半导体材料行业 - 江丰电子创立中国首个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生产基地,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大规模出口[6] - 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17家公司全部成长为规上企业,复合增长率达90%以上,其中6家为高新技术企业[8] - 浙商银行为产业链初创企业提供3000万元纯信用授信"人才贷",给予江丰电子集团6亿元授信额度[7] 工业互联网行业 - 和利时卡优倍是工业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其HolliCubeOS系统具备采集生产过程全要素数据能力[9]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60%,浙商银行通过"人才银行"产品授信2500万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10] - 公司参与宁波市首笔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以专利作为底层资产进行质押融资[10] 银行科技金融服务 - 浙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2万户,融资余额超4000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超4000户[1] - 银行创新评价模式,从"数砖头、看抵押"转向"数专利、看价值",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1] - 推出"人才银行"服务品牌,形成以人才价值为主要评估依据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7]
特稿 | 章俊:资本市场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3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 - 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等技术集群推动产业格局重构,技术迭代与商业化周期显著缩短 [2] - 地缘政治风险常态化,俄乌冲突和中东矛盾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供应链断裂和金融结算梗阻制约全球经济复苏 [3] - 国际货币体系深刻调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7.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多极化进程加速 [3] - 国内经济转型面临结构性挑战,城镇化率达67%叠加人口老龄化,土地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6%至48699亿元,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4]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与优势 - 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推动中国产业链向技术研发和品牌服务高端环节跃迁 [4] - 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新型需求激活内需潜力,5G通信和光伏制造等领域具备全球技术领先优势 [4] - 资本市场通过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匹配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政策层面已出台新"国九条"等支持措施 [5][6]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主线 - 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聚集,2024年推出《十六项措施》全方位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 [6] - 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清晰,科创板定位"硬科技",创业板聚焦"三创四新",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6] - 强化监管防风险,2024年3月证监会出台严把IPO准入关政策,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生态 [7] 资本市场面临的挑战 供给端问题 - 国有资本因考核机制保守,对高风险初创企业投资审慎,部分基金陷入"不敢投"困境 [9] - 股权投资退出依赖IPO(占比过高),S基金和并购市场发展滞后,A股专业机构持股占比仅50.56%(美国更高) [9][10] 需求端问题 - 早期科创企业融资难,股权投资机构偏好成长期项目,且存续期短难以匹配研发周期 [11] - 科创债市场短期化明显,3年期以下占比76.43%,民营企业发行量不足(央国企占比超83%) [12] 机制端问题 - 信息披露不完善,技术研发进度和知识产权披露标准不统一,监管存在技术核验困难 [13] - 传统估值体系侧重财务指标,难以量化专利和研发能力等无形资产价值 [13] - 风险评估模型与科技企业"三高"特征(高不确定性、高迭代速度、高跨界属性)不匹配 [14] 强化资本市场赋能的解决方案 供给端优化 - 创新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保险和社保资金建立三年以上考核体系,配置不低于一定比例资金至创投基金 [15] - 拓展并购重组和S基金份额流转等多元化退出路径,建立优质标的白名单制度 [16] 需求端优化 - 国有资本引领设立概念验证基金和天使基金,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容错率可适当提高 [17] - 深化科创板等板块改革,对关键技术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完善并购重组配套机制 [18] - 发行长期科创债并引入政策性担保,缓解期限错配,支持民营企业发债 [18] 机制端优化 - 重构估值体系,纳入专利引用频次和法律存续稳定性等指标,组建跨专业团队开展动态估值 [19] -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全周期风控模型,每月人工复核确保评估可靠性 [20] - 加强跨部门监管协同和市场主体协作,建立政策联合评估机制减少执行偏差 [20]
国资委:引导国企基金“投早投小投硬”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
证券时报· 2025-06-18 01:59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方面,李镇表示,要进一步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数字技术,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边远或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的地区,要争取乘势而上,形成后发优势。要特别注 重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苦脏险累岗位的技术改造,从本质上消除特殊岗位一线职工的工作安全隐 患。要前瞻性对"三化"转型带来的业务结构变化进行预判,着力加强职工队伍技能培训。 李镇还要求,国资国企要做稳经济的骨干力量,在改革中更加注重重点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把做强 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用好"链长"企业协调推进机制,发挥国企主体支撑与融通带动作 用,通过供需对接、产权投资、产业联盟等方式,聚集上下游要素资源,加速补齐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 短板和断点,强化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 协同创新和成(002001)果转化离不开场景应用。李镇强调,要积极打造和开放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 景。发挥国资国企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落地、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夯实基础底座,统筹智算资源集中建设使用,为技术突破、大规模场景应用提供 有力支撑。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开放应用场景,强化协同合作。 6月17日,国务 ...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2
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1] - 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1] - 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4] 企业科技创新实践案例 - 卡奥斯创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家电行业的实际应用场景[2] - 山东双星集团在全球首创"全防爆"安全轮胎,2014年以来以创新为导向建立8个研发中心[2] - 河南双鹤华利药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单条生产线灌装速度提升至800瓶/分钟[2] - 洛阳轴承集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风电轴承、机器人轴承等领域产品研发[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累计申请专利3.4万项,实施精细化碳排放管理[4] -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13亿元,但核心部件存在"卡脖子"风险[4] 地方政府支持措施 - 山东省由企业牵头的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达到92.7%,重组建设近80家省重点实验室和近7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牵头和参与建设比例超过95%[5] - 河南省2024年实施各类重大科技项目280项,支持省财政经费6.4亿元,取得超千米深井提升成套装备等原创性重大成果[5] 产业转型建议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底层创新技术能力[6] - 重塑产学研关系,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6] - 优化财税政策,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创新金融产品[6]
规模超1.5万亿 我国工业互联网加速全产业链智能化变革
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 当前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覆盖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1] - 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439万个,标识注册量突破6700亿,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24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1亿台套 [2] - 工业数字经济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17年17.3%提升至2023年23.3%,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平均提升8.8个百分点(2017-2022年) [3] 技术应用与成效 - 已建设1.85万个工业5G项目,在制造业、采矿、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 [2][4] - 全国700家5G标杆工厂产能平均提升近20%,运营成本下降近15% [2] - 工业互联网安全攻击成功率从2020年初30.5%下降至2023年12.5% [4] 人工智能融合趋势 -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融入工业互联网,推动从数据驱动到智能涌现的制造模式变革 [5][7] - 垂类大模型将驱动任务规划和创新生成,小模型解决高实时性细分场景任务,形成大小模型协同体系 [6] - 头部企业如徐工汉云构建"大模型+专业模型"协同架构,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9] 企业实践案例 - 卡奥斯平台覆盖15大行业,服务超16万家企业,构建全链条数字化服务体系 [9] - 浪潮云洲聚焦钢铁、化工、能源等行业,打造200余项解决方案,活跃企业用户达29万余家 [10] 政策与未来方向 - 工信部将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重点建设工业数据集、专业大模型及智算基础设施 [11] - 新型工业网络技术(5G/5G-A/6G、TSN)将重塑工业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控-网-算一体化 [6]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集(2023-2024年)
搜狐财经· 2025-06-12 21:35
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集核心内容 - 报告收录369页跨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展示工业互联网在效率提升、管理优化和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1] - 制造业领域通过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如微网优联工厂效率提升40%、质检准确率达99.5% [1] - 流程工业采用"园区OS+工业APP"模式整合多场景数据,电厂优化应用实现设备故障预警 [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安徽一六八航空航天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全业务流程数字化生产体系 [21][23] - 项目实现ERP/MES/WMS系统数据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并建立实时生产监控中心 [23][33] - 通过5G技术实现移动报工、电子图纸下发和设备数据采集,降低人工干预30% [26][33] 流程工业与特殊领域应用 - 智慧化工园区管理平台整合安全环保数据,实现全要素管控与危废"一码流转"生命周期监管 [1][2] - 北部湾港钦州码头融合AR与智能识别技术,建立立体化安防体系 [2] - 朗坤苏畅平台结合智能算法与机理模型,提升电厂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1] 新兴技术与中小企业解决方案 - 沃丰科技为施耐德电气构建知识图谱,技术服务效率提升50% [2] - 天翼智造推出轻量柔性智能工厂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2] - MR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开发三维全息虚实融合实训解决方案 [2] 技术架构与实施成效 - 项目采用PDCA闭环管理理念,构建包含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 [29][30] - 实现生产进度可视化、质量追溯数字化和无纸化办公,产品不良率下降25% [27][33] - 通过设备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15%,库存周转率提升20% [26][33]
中国技术持续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
环球时报· 2025-06-12 15:52
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成果 - 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在老挝选育出省水省工、适应性广的高产木薯新品种 [2] - 中国铁建装备的大型养路机械保障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平稳运行 [2] - 青岛积成电子在沙特建成超声波水表智能工厂 实现本土化生产并销往卡塔尔、阿曼等中东国家 [2] 国际技术合作与产业升级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与白俄罗斯在新能源、机械设备、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领域深度合作 [2] - 青岛积成电子计划推动中国制水行业标准和管理经验走向更多共建国家 [3] - 中国企业从传统产品贸易向输出关键中间体、产能产线、供应链及标准管理转型 [5] 成渝地区科技合作计划 - 中国启动建设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计划3年内共建20余个国际技术转移节点 [5] - 成渝地区"双千"计划目标:2030年前实施千项科技合作项目 支持千名青年科学家双向交流 [5]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低空经济、高端半导体领域 构建技术引进至全球化链条 [5] 科技交流平台建设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提出构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机制化平台 [3] - 德国史太白公司高度关注成渝地区科技合作计划 聚焦全球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生态 [5] -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指出新模式可提升国际合作效率并助力本土化品牌培育 [5]
职业院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与应用实训室建设方案(2025版新标准)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16
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预计2027年增至1.8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 [1] -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连接工业设备超8000万台,平台数量超150个 [1] - 海尔卡奥斯、航天云网等平台具备国际影响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1] 标识解析体系 -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突破300亿,日均解析量超1亿次 [2] - 标识解析体系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产业链数据共享,如汽车行业零部件全生命周期追溯 [2] - 国际主流技术标准包括Handle系统(中国管理86一级前缀)和OID(国内2007年组建注册中心) [4] - 中国自主标准VAA标识体系由中国信通院负责国际发码 [5] 政策与技术标准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标识产业生态发展 [3] - 各地加大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投入,促进技术研发与应用 [3] 人才培养需求 - 未来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缺口预计达1200万 [6] - 职业院校需加强标识解析技术教学,弥补实践环节薄弱问题 [6] 课程与实训体系 - 基础课程涵盖工业互联网概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编程语言 [11] -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标识解析技术、系统搭建、应用开发及安全技术 [12][13] - 实训项目含设备标识注册、产品追溯系统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及企业项目实践 [14][15] 师资建设 - 教师需通过专业培训(如中国信通院专家指导)、企业实践(如海尔卡奥斯项目)提升能力 [16] - 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与专家顾问团队,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如智能物流领域研究) [17]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标准数字化蓝皮书(2025年)
搜狐财经· 2025-06-06 11:31
今天分享的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标准数字化蓝皮书(2025年) 报告共计:51页 《工业互联网标准数字化蓝皮书(2025年)》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编写,聚焦工业互联网标准数字化转型,深入探讨其 需求、场景、技术及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新生态构建。以下是核心内容总结: 一、标准数字化的内涵与变革 标准数字化是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利用数字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赋能标准全生命周期,使标准可 被机器读取、执行与决策。传统标准化模式存在研制周期长(平均36个月)、体系静态化、应用依赖人工解读等痛点,难以适 应数字经济需求。 国际上已涌现机器可读标准(MRS)、SMART标准(机器可用、可读、可迁移)、数字标准等概念,ISO/IEC与DIN/DKE分别 提出分级模型,最高等级为"机器可控内容"。标准数字化不仅是形式转变(如从纸质到代码),更引发协作模式变革——从"人 主导"转向"机器间协同",并推动标准化流程向开放、敏捷转型,例如在线协同编辑平台缩短制定周期。 二、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现状与痛点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新基座,其标准化已成为国际竞争焦点。国内已发布107项国家标准 ...
工业互联ETF(159778)成分股普涨,中信证券提示Robotaxi催化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6-05 10:33
工业互联ETF表现 - 工业互联ETF(159778 SZ)上涨0 61%,关联指数工业互联(931495 CSI)上涨0 42% [1] - 主要成分股中工业富联上涨2 99%,歌尔股份上涨2 13%,浪潮信息上涨1 78%,国电南瑞上涨0 91%,深信服上涨3 06% [1] 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影响 - L4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推进,Robotaxi头部公司周订单同比增长400% [1] - 特斯拉计划6月在奥斯汀运营Robotaxi,Robovan在快递业降本增效显著,Robotruck作业效率逼近人效 [1] - 工业互联ETF成分股中深信服、工业富联等涨幅居前,部分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带动的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需求提升 [1] 商业航天与军工产业链 - 分布式低轨星座具备抗干扰能力强、网络抗摧毁能力强和对高超声速导弹探测能力强的特点,是商业航天防务需求的根本驱动力 [2] - 卫星无线互联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仅国内"千帆"和GW星座组网带来的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服务市场空间将分别超过2700亿元和800亿元 [2] - 军工产业链中游结构件/分系统环节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2025Q1同比增长12 09%,下游总装环节存货同比增速达17 73%,反映出产业链景气度有序传导 [2] 关联产品与个股 - 工业互联ETF(159778),联接基金(A类 021082,C类 021083,I类 022883) [2] - 关联个股包括比亚迪(002594)、北方华创(002371)、韦尔股份(603501)、汇川技术(300124)、宁德时代(300750)、海康威视(002415)、科大讯飞(002230)、国电南瑞(600406)、工业富联(601138)、兆易创新(60398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