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零售

搜索文档
京东,又一笔收购
36氪· 2025-07-22 19:37
京东收购佳宝食品超级市场 - 京东收购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交易细节披露,交易总额达40亿港元,涵盖零售网络、物业资产及分批支付条款[1] - 交易已于4个月前完成签署,但佳宝仍由创始人团队代管,人事及运营暂未调整[1] - 京东回应称实际交易金额远低于40亿港元,官方信息预计8月公布[1] - 收购设置3年过渡期,京东暂不介入日常管理,过渡期结束后确认最终交接方案[1] - 佳宝母公司启动业务重组,核心业务转移至新成立的"佳宝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1] - 京东与佳宝计划8月1日成立新公司维持日常营运[1] 佳宝食品超级市场背景 - 佳宝1991年由林晓毅创立,前身为"佳宝冻肉超级市场",主打平民化路线[2] - 公司经营急冻家禽肉类、海产、粮油杂货、新鲜蔬果,坚持"价廉物美"策略[2] - 佳宝通过源头直采+自建物流实现低成本高周转供应链[3] - 2007年起将业务利润投入商业地产,购入约67个商铺,物业资产价值曾超55亿港元[3] - 目前在香港拥有约90家门店,覆盖新界、九龙、港岛,员工总数逾1000名[3] 京东与佳宝的早期合作 - 2024年"双11"期间京东宣布与佳宝等香港企业深化合作[4] - 2024年4月京东在香港启动本地商家招募计划,佳宝列为合作方之一[4] - 佳宝母公司向合作商户通告业务转让事宜,涉及与京东的交易安排调整[4] 京东在香港市场的布局 - 2023年9月京东宣布初期15亿元重投香港市场,用于商品价格、物流补贴、服务优化[7] - 2024年3月京东在香港推出"买贵就赔"服务,覆盖自营全品类商品[7] - 在香港实施家电商品大规模补贴策略,提供"30天包退、180天有坏换新"服务[7] - 计划在香港开设线下自营"京东MALL",主要销售家用电器产品[7] - 2024年起在香港招聘电器零售员工及寻找店铺位置[8] 京东线下实体零售扩张 - 京东线下布局始于2014年,涵盖家电、母婴、药房、便利店、超市等多种业态[11] - 2020年全资控股五星电器后,京东五星承担线下直营门店业务[11] - 京东Mall已布局全国超60座城市,提供线上线下同价、沉浸式体验[11] - 与海澜之家合作开设线下京东奥莱店,已有11家门店布局三到五线城市[12] - 2023年6月成立"创新零售部",主打线下和即时零售场景[14] - 京东七鲜完成店仓融合重构生鲜供应链,转向低价策略[14] - 2025年Q1财报显示京东七鲜计划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15] - 截至2025年3月七鲜在全国拥有71家门店[16] - 2023年开出首家全品类折扣超市华冠折扣超市[17] 京东在其他领域的投资 - 启承资本连续三轮投资社区生鲜品牌"钱大妈",全国门店近3000家[18] - 2024年6月京东收购生活家股权,布局一站式数字化整装服务[18] - 2021年战略投资尚品宅配,成为第二大股东[18] - 2024年6月推出"七鲜美食MALL",聚焦品质食堂和外卖[19] - 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计划3年内建设超10000个七鲜小厨[19]
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京东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9:29
京东收购香港佳宝超市 - 京东集团拟以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 交易包括零售网络及物业 将分批交付交易金 [1] - 双方计划于8月1日成立新公司维持日常营运 收购协议包含3年过渡期条款 过渡期内仍由佳宝创始人管理 [1] - 京东有关人士回应实际交易金额低于报道 并透露将通过供应链优势丰富香港零售市场供给 官方信息预计8月公布 [2] 佳宝超市基本情况 - 佳宝成立于1991年 在香港拥有90家分店和超千名员工 主营冻品、粮油及果蔬 以价廉物美为宗旨 [1] 京东近期零售布局动态 - 京东世贸于今年3月宣布拟减持永辉超市不超过2.66亿股 若完成减持将不再持有永辉股份 [2] - 京东旗下七鲜超市加速扩张 截至2025年3月在全国拥有71家门店 计划在天津等地新增仓店网络强化即时零售布局 [2]
山姆被曝隐藏“转基因”标签!专家:或违法!
新浪财经· 2025-07-22 16:58
山姆会员商店产品争议 - 山姆MM芥末籽肉松面包被曝更换配方后未在线下包装标注配料表,新配方含转基因大豆油成分[2][4][6] - 消费者质疑公司故意隐藏转基因信息,违反《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关于转基因食品显著标示的规定[8] - 专家指出未显著标注转基因成分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存在法律风险[3][9] 产品下架与会员不满 - 好丽友派等大众品牌商品上架引发会员不满,认为与山姆高端定位不符[11] - 低糖好丽友派实际碳水化合物含量65.1g/100g与普通版65.7g/100g差异微小,且含反式脂肪酸[13][14] - 公司采取逐步下架策略,部分门店出现商品陈列但无法购买的情况[3][13] 商品结构调整 - 山姆下架多款热门商品包括科尔沁牛肉片、新西兰羊排、万多福开心果等[15][16] - 新选品标准要求进货价最低、毛利率超20%且具备独家性,导致合作供应商范围缩小[16] 会员流失现象 - 社交平台出现集中退卡反馈,消费者对品控下降表示不满[18] - 公司尚未就近期争议事件作出官方回应[18]
美团快乐猴超市即将开业
36氪· 2025-07-22 15:56
美团与阿里巴巴的外卖订单竞争 - 阿里巴巴以500亿元补贴与美团展开外卖业务竞争,并实现单日8000万单的订单业绩 [1] - 美团宣布旗下外卖和闪购业务单日订单数突破1.5亿单,显示出更强的市场表现 [1] 美团快乐猴超市项目 - 美团在杭州开设首家"快乐猴超市",计划9月中下旬开业,瞄准国庆销售旺季 [1] - 该项目是对标盒马NB的硬折扣店模式,微信小程序已上线,重点布局线上订单 [1] - 美团计划在未开业情况下开设1000家门店,已在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启动招聘 [2] 美团实体零售业务发展历程 - 2018年推出对标盒马鲜生的掌鱼生鲜超市,2019年更名为小象生鲜 [2] - 当前小象生鲜已转型为对标朴朴超市的前置仓模式,2024年预计实现300亿元成交额 [3] - 美团优选社区团购业务市场占比已可忽略不计 [3] - 美团闪购在非鲜全品类前置仓即时零售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3] 美团零售业务特点分析 - 美团善于多渠道布局但自营供应链仍有进步空间 [4] - 公司在采购自营和商品力方面存在挑战,过往实体零售项目因选址、成本控制等问题关停 [4] - 美团通常晚进入已格局确定的市场但能快速取得领先地位,如共享单车、在线打车、OTA市场 [5] 硬折扣零售模式特点 - 硬折扣零售六大特征:低毛利、高周转、宽类窄品、密集开店、自有品牌为主、低价中做消费升级 [6] - 核心在于效率,需要高水平采购团队开发自有品牌 [7] - 美团小象超市已展示出较强的自有品牌开发能力 [7] 美团餐饮业务升级 - 与连锁餐饮品牌共建卫星店模式,强调"明厨亮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8] - 计划三年打造1200家浣熊食堂,集中化餐饮外卖取餐提高配送效率 [9] - 餐饮外卖业务品质升级和自主操盘痕迹明显 [8] 美团未来发展潜力 - 一旦解决商品供应链短板,凭借财务规划和线下履约能力,美团将成为各赛道强有力竞争者 [9]
英国全是速冻货的穷鬼超市,开进中国就专供中产了?
虎嗅· 2025-07-22 14:54
英国冷冻食品超市Iceland在华业务分析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反馈 - 公司以"英国品牌"和"留学生钟爱"作为核心宣传点,但实际70%商品为国产同款,三成自有商品价格高于英国本土[4][9] - 目标客群定位中产阶层,但产品缺乏差异化优势,消费者评价"用中产价格卖穷鬼食物"[7][21] - 6800平方米门店仅600个SKU,远低于普通商超1-1.5万SKU的标准,采用爆品策略但选品单一[29][30] 产品策略与价格体系 - 冷冻食品占比超60%,主打"冻品专家"概念,但缺乏健康升级产品,仍以传统冷冻披萨、炸鸡为主[19][30] - 价格体系失衡:9.9元临期披萨常断货,59.5元半成品披萨、79元薯条等主力商品缺乏竞争力[34][35] - 混搭国产商品如东来顺、正大鸡块等试图本土化,但与大润发同款商品无价格优势[37] 商业模式创新 - 线下门店实为"带零售功能的直播基地",周中封闭直播,周末开放主要为直播间采集素材[40][42] - 与首旅集团、门头沟政府合作,承担招商引资职能,仅30%商品为Iceland自营[43][44] - 开通60多个社交媒体账号,但抖音直播间观众仅19人,小红书爆品冰淇淋销量仅14份[49] 行业竞争格局 - 对比山姆/盒马:缺乏国际化选品和供应链爆款能力,未能提供"中产体验感"[28][38] - 即时零售冲击:30分钟配送服务削弱冷冻食品囤货需求,价格敏感度上升[51][52] - 同类竞争者涌现:Albert Wang主打有机概念,奥乐齐通过90%自有品牌实现性价比[55][56] 中产消费趋势 - 中产消费需求从"便捷便宜"转向"营养丰盛",更关注情绪价值和差异化体验[23][26] - 会员制超市加速扩张,山姆2025年计划新增8家门店,奥乐齐向长三角扩张[57] - 消费降级趋势下,中产对价格敏感度提升,"中产超市"概念面临重新定义[58][61]
山姆事件背后:中国供应链正从“规模优势”向“标准输出”进阶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2:09
山姆会员店选品争议分析 - 山姆会员店近期因下架高回购率商品并上架卫龙、好丽友等大众品牌引发"选品降级"质疑,但实质是外界对会员制商超定制供应链逻辑的认知差异 [1] - 公司选品标准并非简单评判品牌高低,而是基于会员需求为核心的差异化价值创造,对供应链协同能力进行综合考量 [1] - 大众品牌进驻是品牌完成升级迭代后的自然结果,例如卫龙为山姆定制的高纤牛肝菌魔芋上市十天即进入休闲零食类目前十 [10] 差异化供应链体系 - 公司建立严苛供应商准入体系,要求商品通过全球优质产地直采认证,如牛肉需谷饲150天以上特定部位,榴莲需来自马来西亚25年以上树龄果园且出肉率超40% [2] - 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复购率达92%,源于近乎偏执的品控标准 [2] - 选品机制要求品牌具备过硬品质、爆款潜质、稳定供应链、优惠价格及持续创新能力,例如卫龙第七代魔芋爽生产线实现产能翻倍与效率提升80% [4][7] 定制化商品开发策略 - 公司深入供应链参与定制开发,基于会员健康诉求与食用场景大数据分析倒逼供应商升级,如卫龙魔芋产品优化原料配比与规格设计 [4] - 合作品牌需保持独立调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价值互补",卫龙通过山姆渠道触达中高端家庭消费场景并将会员反馈反哺研发 [10] - 胖东来案例显示类似逻辑,其引入的十月稻田五常大米和九鼎铸匠铁锅均通过特色选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6] 供应链价值共创模式 - 公司追求与供应链伙伴共同成长而非简单贴牌,卫龙设有上海-漯河双研发中心,联合院士团队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标准化技术参数 [9] - 胖东来与协和维E乳合作案例显示,零售商可通过严格审核体系为品牌正名并共同创造价值 [10] - 民族品牌在国际商超体系中保持独立身份输出价值,标志中国供应链从规模优势向标准输出进阶 [12]
快乐猴超市进击硬折扣,美团放不下“大超市”的梦想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21 16:30
核心观点 - 美团即将重返线下店赛道,推出硬折扣超市项目"快乐猴",首批门店计划于8月底开业,今年目标20家,明年200家 [4] - "快乐猴"定位硬折扣零售,对标盒马NB,门店面积800-1000平,生鲜占比50%以上,SKU1200个,采用生鲜引流+自有品牌做利润的模式 [4][11] - 美团此次重返线下店旨在抓住中国快速崛起的硬折扣零售市场机会,2023年中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约1.79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3.8% [15] - "快乐猴"将与美团现有优势业务形成协同,包括即时零售、小象超市、美团优选等,符合公司发展食杂零售的长期战略 [3][26][27] 美团线下店业务布局 - 这是美团第二次尝试实体店业务,2018年曾推出小象生鲜但于2020年关停,此后五年专注于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业务 [5] - 新项目由小象超市团队负责选品采购,部分美团优选团队将转岗至该项目,美团优选保留杭州、广东业务以保障基础采购量 [11] - 杭州象鲜科技有限公司为"快乐猴"运营主体,与北京象鲜科技(小象超市主体)为关联公司 [8] - 美团已在招聘工程经理、门店运维经理等职位,团队规模超150人,并吸纳了盒马NB的人才 [4] 硬折扣商业模式 - 硬折扣模式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简化运营成本实现高质价比,区别于主打临期尾货的软折扣 [12] - 奥乐齐中国转型硬折扣后,9.9元以下低价产品超500个(占1/4),部分商品最高降幅达45% [12] - 盒马NB即将升级为"超盒算NB",950ml低温鲜牛奶售价7.5元达同规格最低价 [12] - 硬折扣业态呈现"开一家火一家"特点,奥乐齐无锡店开业首日销售额破100万元 [13] 供应链与自营商品 - "快乐猴"将重点发展自营商品,目前小象超市已覆盖200多个农产区,农产品年销售有望超200亿元 [20] - 小象超市拥有"象小家"、"象大厨"等自营品牌,累计SKU超1000种,合作供应商均为细分领域专家级企业 [20] - 对比行业:奥乐齐中国自营商品占比90%(近2000款),盒马NB约60%,均建立了战略供应商体系 [19] - 美团计划培养战略级供应商,优化商品流通和库存体系,持续提升商品性价比 [16][19] 业务协同与战略意义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达1.5亿单,平均配送34分钟,拥有800万骑手和1500万活跃商家的本地化优势 [23][25] - 线下店可弥补纯线上业务在商品管控、品类丰富度和品牌影响力上的不足,增强对中老年等线下客群的渗透 [15][26] - 食杂零售被CEO王兴列为未来十年重点方向,"快乐猴"将与小象超市、快驴等共同完善本地零售生态 [27] - 线下店被视为美团补齐本地零售模式的关键一环,有助于构建"需求-运力-供给"铁三角关系 [28]
被动接招线上外卖大战的美团,这次通过“快乐猴”主动奇袭线下零售
钛媒体APP· 2025-07-20 18:01
美团线下零售新战略 - 公司第三次进军线下零售 推出硬折扣超市品牌"快乐猴" 首批门店选址杭州与北京 直插盒马NB核心腹地 [1] - 快乐猴操盘团队规模超150人 以美团优选为基础组建 引入盒马NB等竞争对手人才 由美团优选前负责人掌舵 [6] - 杭州首店采用激进运营策略 供应商直供标品再压价 爆款商品区域买断独家销售 生鲜动态定价 门店近无人化操作 [7] 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零售市场补贴大战白热化 三大巨头计划投放超1000亿元补贴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达1.5亿单 [4] - 硬折扣赛道竞争激烈 盒马NB已开303家门店 自有品牌占比60% SKU精简至1000-1200个 奥乐齐自有品牌占比达90% [8][9] - 零食量贩品牌鸣鸣很忙门店超1.5万家 2024年零售额突破555亿元 在下沉市场影响力突出 [9] 美团零售生态布局 - 公司构建5500多家品牌卫星店 预计2025年底达10000家 运营成本下降50%-70% 人效坪效双提升70% [10] - 美团闪电仓数量超3万个 覆盖全品类 预计2027年达10万个 市场规模有望达2000亿元 [11] - 卫星店与闪电仓形成本地化服务网络 未来可能与快乐猴门店融合 催生"店仓合一"新模式 [11] 快乐猴战略定位 - 项目承载公司补齐线下自营商超缺位的战略使命 是小象超市即时零售战略的重要补充 [6] - 初步开店目标1000家 已签约10家店 4家正在装修 7月在北京杭州密集开展招商与试吃活动 [6] - 定位硬折扣超市 通过极致效率实现低价 应对消费者可能流向其他团购平台的风险 [13]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非餐饮品类订单占比从2023年28%升至2025年41% 平台竞争从补贴转向生态协同 [12] - 盒马NB与奥乐齐等国际巨头在中国扩张缓慢 分别面临供应链复杂度和区域消费习惯差异挑战 [13] - 零售业竞争焦点转向供应链能力 需要深度绑定工厂 承担库存风险 建立自有品牌消费者认同度 [8][14] 美团零售业务数据 - 小象超市2024年GMV接近300亿元 规模超叮咚买菜 逼近朴朴超市 [3] - 美团卫星店成本回收周期从24个月压缩到8-10个月 为首批10000家提供4亿元专项扶持 [10] - 中石化易捷与美团合作旗舰店单日订单突破3万单 单店最高超千单 [10]
山姆,给中产丢脸了
盐财经· 2025-07-20 17:39
核心观点 - 山姆会员店近期因选品策略调整引发会员强烈不满,包括下架口碑爆款商品、引入大众品牌产品,被质疑"试探式下沉"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2][4][8] - 公司面临会员信任危机,部分高净值用户取消续费,核心矛盾在于差异化品质承诺与供应链扩张需求之间的平衡 [16][18][38][47] 会员体系与财务表现 - 山姆中国拥有超500万有效会员,年费收入超13亿元,其中680元/年的卓越会员续卡率达92%,贡献60%以上销售额 [6] - 2024年整体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业绩三分之二,一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2.5%,电商业务增长34% [6] 选品争议事件 - 多款专供商品被曝实为大众品牌换包装:79.9元/500g的"chacheer"松茸酥实为洽洽瓜子,"panpan"法式小泡芙委托方为盼盼 [13] - 减糖80%的好丽友派因配料含起酥油引发健康争议,已紧急下架,会员认为与"优中选优"定位不符 [14][15] 品质与会员权益问题 - 2024年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烤鸡含金属异物、鲜肉月饼现疑似牙齿、车厘子高坏果率等 [18][20][23] - 卓越会员权益缩水:2025年将取消洗车/齿科服务,部分用户反映权益兑换难度增加 [22][25] 管理层与扩张战略 - 2025年初原总裁文安德退休,新任代理总裁Jane Ewing强调全球供应链协同,中国籍高管负责运营/采购等执行层面 [27][31][33] - 门店加速下沉:2024年新开6家店至56家,年底目标60家,华东大区拆分以应对"年均8-10家"扩张节奏 [34][35][37] 供应链转型挑战 - 本土供应商占比已达70%-80%,分析师指出快速扩张导致物流/品控体系承压 [37][42] - 自有品牌MM系列和批量采购模式仍是成本优势核心,但小众高质货源难以满足全国需求 [43][46] 用户画像与定位冲突 - 核心用户为家庭年消费5-10万元的中产家庭,看重"差异化+质价比",但当前选品削弱高端形象 [16][39][41] - 公司陷入两难:需大众品牌支撑扩张成本,又要维持会员特权感以兑现"菁英生活"承诺 [47]
沃尔玛副总裁公布山姆会员店选品标准 已建立食品捐赠网络 链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16:11
公司战略与会员体系 - 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商店采用高端会员制模式,中国市场普通会员年费260元,卓越会员年费680元 [2] - 公司成功核心在于与数千家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商品 [2] 可持续发展与供应链转型 - 公司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因食品类商品占比提升且多品类原料依赖自然资源 [2] - 设定"再生型"供应链转型目标,通过供应商协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 在棕榈油、牛肉、大豆等大宗商品领域推行"零毁林"标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虫害管理方案及淡水资源保护措施 [3] - 亚洲和南美地区推动海洋保护倡议,重点支持三文鱼、金枪鱼可持续渔业 [3] 环保措施与能源管理 - 全球超3300万英亩土地与海洋生态通过公司举措获得保护与修复 [3] - 门店部署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照明、空调及制冷设备能效 [3] - 配送中心加速采用屋顶太阳能系统生产清洁能源 [3] 社会公益与运营优化 - 中国区建立常态化食品捐赠网络减少零售环节食物浪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