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

搜索文档
欧盟懵了!求稀土不成反被“卡脖子”,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7-02 13:49
稀土磁铁出口问题 -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紧急喊话要求30天内解决稀土磁铁出口问题,称欧洲企业处于"恐惧"状态[1] - 中国商务部宣布自7月1日起对原产欧盟、英国的不锈钢钢坯等产品继续征收最高43%反倾销税[1] - 德国大众供应链主管透露钕铁硼磁体断供已迫使部分生产线停摆,企业库存从90天骤降至不足一个月[1] 稀土供需现状 - 欧盟98%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尤其是军用战斗机、新能源汽车电机不可或缺的镝和铽[1] - 镝和铽价格在中国4月实施出口管制后分别飙升至每公斤850美元和3000美元,涨幅高达300%[1] - 中国掌握全球91%的稀土精炼能力,欧洲想复制同等技术需十年和3000亿美元投入[3] 中国管制措施 - 商务部表示出口许可是依法依规建立的"非歧视性"制度,已批准部分合规申请[3] - 工信部要求稀土企业提交核心技术人员名单,部分专家护照被集中管理,出国需国务院审批[3] - 中国海关在7月1日对欧盟不锈钢产品开征新关税[5] 欧盟应对措施 - 欧盟贸易总司官员将稀土定义为"结构性挑战",设定2026年为恢复流通的最后期限[5] - 计划2030年实现40%本土加工,但瑞典稀土矿投产需10至15年[5] - 印度稀土产能不足中国十分之一,"五年取代中国"计划难以实现[5] 国际贸易博弈 - 欧盟委员会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进入欧洲市场,被德国博世集团CEO斥为"玩火"[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控中国"垄断供应链",却未提欧洲对中国稀土的深度依赖[3] - 中国外长王毅6月30日抵达布鲁塞尔,正值欧盟通牒第5天,德国车企停产危机发酵[7]
欧盟又提要求,必须解决稀土供应,却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40
中国对欧盟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 中国自7月1日起对来自欧盟、英国等地的不锈钢钢坯和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五年 [1] - 该措施针对原产于欧盟、英国等地的不锈钢产品,此前这些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2] - 延续征收反倾销税旨在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是中国依据世贸组织规则采取的正当举措 [2] 欧盟对中国稀土磁铁供应的依赖 - 欧盟市场上超过60%的稀土磁铁供应依赖从中国进口 [1] - 稀土磁铁是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其稳定供应对欧盟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1] - 若中国对稀土磁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可能导致欧盟相关产业每年数十亿欧元的产值损失,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面临风险 [4] 中欧贸易关系的现状 - 中欧经贸关系既存在合作的广度,也面临摩擦的挑战 [2] - 在稀土领域,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开采和加工能力,欧盟在下游应用技术上具有优势,双方本可通过互补实现共赢 [2] - 欧盟近年来加大本土稀土加工能力投入,试图通过政策手段影响中国出口政策,这种单边主义做法给正常贸易往来蒙上阴影 [2] 当前贸易摩擦的进展 - 欧盟提出在一个月内解决稀土磁铁出口问题的请求 [1] - 中国的反倾销税措施已正式实施,欧盟的"一个月解决期限"开始倒计时 [6] - 这两项几乎同时发生的贸易举措凸显了中欧在产业竞争与合作中的复杂关系 [6] 未来展望 - 中欧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而非采取单边措施施加压力 [4] - 欧盟需审视自身贸易政策是否符合公平贸易原则 [4] - 双方如何处理稀土问题与不锈钢加税措施之间的关联,将成为观察中欧贸易关系走向的重要窗口 [8]
欧盟只给30天时间,要中国必须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一道铁令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40
稀土出口管制与全球供应链影响 - 欧盟驻华大使表示稀土磁铁短缺对欧洲企业造成"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请求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恐惧和顾虑" [1] - 中方对一系列关键矿产和稀土磁铁实施出口管制后,全球近90%的精炼基础供应骤然收紧 [1] - 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企业陷入断供危机,欧洲国家同样面临供应短缺问题 [1] - 欧盟设置30天期限要求中方解决稀土供应问题 [3] - 中方正在建立出口许可制度,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 [1] 中国稀土产业管控措施 - 中方要求稀土企业上报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名单,旨在确保不向外国人泄露商业机密 [3] - 建立正式的中国稀土专业人员名录,重点关注上游企业技术人员 [3] - 中国对稀土的管控逐步收紧,从开采总量调控到提炼技术禁止出口,再到中重稀土出口许可管理 [5] - 首次将管控重点聚焦到技术人员身上,加强对技术"载体"的防护 [5] 欧盟对华贸易态度与行动 - 欧盟抱怨自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40%而欧盟对华出口下降30% [5] - 欧盟近年来不断加码对华贸易施压,如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5]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计划下月访华寻求对话,同时在国际场合渲染中国经济威胁 [5] - 欧盟在稀土问题上试图用"恐惧"博同情,用高层访问施压,并暗示期限 [6] 稀土博弈的战略意义 - 稀土博弈已超越矿产本身,反映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大国竞争焦点 [6] - 中国对稀土产业的战略调整旨在维护自身发展和安全利益 [6] - 稀土管制措施倒逼全球供应链进行更合理、更平衡的重构 [6] - 稀土不是可以随意取用的公共资源,也不是靠政治讹诈就能获得的商品 [6]
中国解除稀土停令!武契奇成为欧洲救星,满足一个条件就可随便买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35
西方稀土困境的根源 - 西方国家长期低估中国稀土技术实力和法律框架建设,导致战略被动 [1][4] - 中国稀土提纯技术达99.995%纯度,废旧回收纯度超原矿,技术差距显著 [6] - 西方惯用制裁手段失效,技术窃取企图被中国严格管控挫败 [4] 供应链依赖与地缘政治博弈 - 欧盟车企因稀土断供面临停产,被迫通过塞尔维亚向中国寻求配额 [8][10] - 塞尔维亚因对华友好获得稀土供应途径,吸引外资设厂并成为中转枢纽 [10] - 欧洲90%稀土依赖中国,军事装备如F-35需417公斤稀土/架,核潜艇需4吨/艘 [11] 中国稀土战略布局 - 中国2015年启动稀土出口管制,构建全链条监管模式,重新定位资源价值 [11] - 中美博弈中,中国以稀土出口换取美国在乙烷、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让步 [13] - 电脑厂商推出稀土镁合金外壳产品,引发西方拆解以获取资源 [11] 技术优势与产业影响 - 中国包头离子型稀土提纯技术领先,江西实现废旧硬盘稀土高效回收 [6] - 西方"替代计划"因技术差距失败,战略短视暴露 [6][8] - 稀土成为中欧关系关键纽带,而非冲突点 [15]
财经观察:力求全面自产,印度稀土能“卖全球”吗?
环球时报· 2025-07-02 06:46
印度稀土增产计划 - 印度政府计划投入350亿至500亿卢比(约合29.4亿至42亿元人民币)启动本土稀土增产计划,以减少对华依赖 [1] - 印度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国内产业链不发达,目前中国生产全球约90%的稀土磁铁 [2] - 印度国有企业主要开采用于原子能和国防的稀土材料,其他用途稀土仍依赖中国进口 [2] 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 - 印度政府2023年1月启动"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旨在加强国内稀土供应 [2] - 计划为本土公司提供激励措施建立稀土加工和磁铁生产设施 [2] - 印度地质调查局将在2025-2031财年开展1200个勘探项目 [12] 企业动态 - 印度最大稀土磁铁进口商Sona Comstar计划本土生产关键稀土原料磁铁,上一财年从中国进口120吨磁铁 [3] - 公司原计划2023年进口200吨磁铁满足电动车客户需求,美国市场占其收入40% [3] - 印度锌业公司CEO指出印度缺乏冶炼技术,关键技术由中国和日本掌握 [8] 国际合作与布局 - 印度与非洲、拉美多国签订矿产协议,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矿业投资 [6] - 2024年与马拉维启动联合勘探项目,目标2028年形成5000吨/年稀土氧化物产能 [13] - 2025年与智利签署锂资源开发备忘录,获得阿塔卡马盐湖勘探权 [13]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印度已探明690万吨稀土储量,但勘探量不足20%,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海滩 [8][9] - 缺乏先进分离精炼技术,产品质量不稳定,提取过程复杂导致成本高昂 [9] - 新矿山开发需400-800亿卢比投资和十年准备期,中国政策支持力度远超印度 [8][9] 产业链现状 - 印度最大汽车制造商玛鲁蒂铃木因稀土部件短缺削减电动车产量目标 [8] - 汽车生产可能延迟2-6个月,电动车价格可能上涨5%-8%(16万卢比车型涨8000-1.3万卢比) [8] - 印度电子废弃物稀土回收率目标从12%提升至35%,取消12种关键矿物废料进口关税 [11] 国际战略环境 - G7计划与印度等盟友合作实现关键矿产供应多元化,降低对中国依赖 [5] -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认为印度可在提供新稀土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 印度在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框架下与日澳加强合作 [6]
稀土人才被西方挖空?中国稀土集团强硬声明:纯属造谣!一个没少
搜狐财经· 2025-07-02 01:53
中国稀土集团声明核心内容 - 公司针对网络谣言发布严正声明,否认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被西方国家高薪挖走的传闻[1] - 强调离职人员属于正常人事安排,仍在集团旗下其他公司任职,继续为中国稀土事业服务[3][4] - 明确表示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打击造谣行为,同时保证人事安排有序可控[4][7] 行业背景与重要性 -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在工业、国防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10] - 境外势力频繁通过情报窃密、技术攫取等手段威胁中国稀土安全[10] - 西方国家结成同盟企图打造"去中国化"稀土产业链,拉拢中国技术人才[11] 公司应对措施 - 主动回应公众关切,澄清人事变动性质[5][7] - 加强内部管理和教育,确保人才不外流[8][11] - 在中央政府强化稀土出口管制背景下履行央企责任[8] 舆论反应与建议 - 网友关注反映对国家稀土安全的集体关切[7] - 建议公司对舆论保持适度宽容,区分恶意造谣与善意监督[7] - 期待公司未来出台更多保障稀土安全的具体举措[11]
24年挪威发现欧洲最大稀土矿,扬言摆脱中国稀土依赖,现在如何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23:18
欧洲稀土矿发现与产业链困境 - 欧洲宣布发现大型稀土矿,储量达880万吨,含17%钕和镨,稀土元素谱系完整[3] - 该矿发现引发对摆脱中国稀土依赖的乐观期待,被法国《世界报》誉为"打破中国稀土垄断的历史转折点"[3] - 欧洲计划到2030年实现10%稀土自给、40%内部加工、25%回收利用[8] - 但欧洲缺乏完整产业链、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面临严苛环保法规制约[1] - 挪威矿区基础设施空白,连基础选矿试验线都未搭建[8] - 欧洲稀土研究机构屈指可数,专业人才凤毛麟角[10] - 欧洲唯一稀土精炼厂在爱沙尼亚,设备老旧需中国工程师维护[12]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掌握从开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主导全球稀土市场[1] - 中国拥有全球87%稀土加工产能和93%永磁材料产能[14] - 中国电场提取新技术将采收率提升至95%以上,降低能耗和污染[10] - 中国2023年销售680万辆新能源汽车,消耗全球近六成钕铁硼永磁材料[17] - 中国正为全球稀土产业制定秩序,包括开采准入、环保标准和出口管理等[20] - 中国出口策略转向高附加值磁材、分离物料和半成品[20] 欧洲面临的现实挑战 - 挪威矿区开采许可证尚未获批,可能重蹈2019年格陵兰岛项目被搁置覆辙[5] - 矿脉深埋地下甚至延伸至海底,开采成本和技术门槛极高[5] - 稀土矿伴生放射性物质处理难题未解决[5] - 欧洲环保法规成为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5] - 中国新矿从勘探到投产仅需一年半,欧洲审批流程缓慢[5] - 欧洲即使建起加工厂,核心设备仍需从中国进口[14] - 最经济选择仍是将矿石运往中国加工后再高价购回[15]
多名稀土高管神秘离职……是为了钱丧心病狂,还是用人机制确实有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7-01 22:31
稀土行业技术保护与人才管理 - 东方稀土集团副总廖春生辞职引发国家安全预警 其主导的"选择性沉淀分离法"能将钕错等重稀土纯度提升至99.9999% 直接影响军工和高端制造领域[1] - 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显示 若失去中国分离技术 美国F-35隐身涂层所需钺元素供应将中断 特斯拉上海工厂电机产能将暴跌60%[2] - 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高端稀土分离产能 北方稀土自动化产线能将杂质压至亿分之一[5] 国家监管政策与措施 - 《稀土核心技术人员管理条例》规定高管离职需经6个月脱密期管理 签署终身竞业禁止协议 并通过国安机关背景审查[4] - 新修订《反间谍法》增设"技术流失追溯条款" 离职5年内发现技术泄密仍可追责 2023年已有前工程师因境外发表论文被追责案例[4] - 脱密期工资按原标准60%发放 手机安装监控软件 家属出境需提前3个月报备[4] 行业技术安全机制 - 包头稀土研究院推行"技术分割"模式 将核心工艺拆分为十个模块 避免技术被个人垄断[7] - 国家稀土创新中心筹建"技术基因库" 计划用区块链存证核心工艺参数[7] - 2024年南方稀土某副总因51万美元泄露7项机密技术 被判11年6个月[7] 人才流失现状与原因 - 2024年全球稀土需求增长30% 中国供应占80% 但国外企业高薪挖角(薪资达国内2倍) 并提供绿卡等福利[8][10] - 国内企业管理问题突出:决策流程冗长 研发经费审批慢 技术人员被行政事务困扰[8] - 2024年江西某稀土公司推出技术期权计划后 核心员工离职率下降20%[11] 技术外泄历史案例 - 2018年某稀土企业副总将提纯工艺以2000万元出售给日本公司 导致国家损失数十亿元[10] - 2024年某退休专家因移民申请触发预警 其笔记中被发现包含三项未公开专利参数[5] - 2024年某稀土公司因内网被黑损失上亿元订单[10]
必须提供稀土!欧盟给中国30天时间,中方一道铁令给出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49
欧盟稀土短缺危机 - 欧盟企业面临稀土供应不足困境,要求中国在一个月内解决出口问题[1] - 欧盟驻华大使公开呼吁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恐惧和顾虑",称磁铁短缺对制造业造成"非常、非常严重"影响[4][16] - 危机导火索为美国4月对中国加征高关税后,中国反制措施包括加强稀土及磁铁出口管控[4] 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磁铁是电动汽车、风电、消费电子、卫星、5G、AI芯片及医疗成像等领域核心材料[6] - 镨钕、铽、镝等稀土元素几乎无可替代,中国掌握从开采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能力[6] - 中国占据全球90%以上稀土精炼产能,出口管制导致德日新能源汽车项目延期[7] 中国的政策回应 - 中国依法实施稀土出口许可制度,将关键矿产纳入重点审查清单[4] - 已批准部分合规出口申请,但要求企业提交终端客户信息以追踪流向[11] - 新规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核心技术人员信息,建立人才数据库强化技术管控[14] 欧盟的不合理要求 - 欧盟设定"最后期限",要求中国7月解决稀土磁铁出口问题[9][17] - 部分西方企业以"商业秘密"为由试图绕过中国监管规则[11] - 西方政客炒作"中国武器化稀土",将供应链问题政治化[8]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上涨0.11%,前十大权重包含北方稀土等
金融界· 2025-07-01 19:26
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上涨0 11% 报1828 49点 成交额262 47亿元 [1]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0 62% 近三个月上涨4 54% 年至今上涨15 35% [2] 指数构成 - 中证稀土产业指数选取涉及稀土开采 加工 贸易和应用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反映稀土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基日为2011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2]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北方稀土(13 23%) 中国稀土(5 63%) 领益智造(5 01%) 中国铝业(4 97%) 格林美(4 94%) 包钢股份(4 79%) 卧龙电驱(4 6%) 金风科技(4 5%) 厦门钨业(4 22%) 盛和资源(3 86%) [2] 市场分布 - 按交易所划分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1 69%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7 71% 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 60% [2] - 按行业划分 原材料占比64 65% 工业占比27 98% 信息技术占比7 37%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 每次调整比例不超过20%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将从指数中剔除 [3] 跟踪基金 - 跟踪稀土产业的公募基金包括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联接A/C 华泰柏瑞中证稀土产业ETF联接A/C 富国中证稀土产业ETF 易方达中证稀土产业ETF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