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

搜索文档
高汇通回应退出预付卡业务!支付机构缘何主动“瘦身”
北京商报· 2025-06-15 20:34
公司动态 - 高汇通主动缩减业务类型,退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保留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正式告别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市场 [1][2][3] - 公司回应称调整是为集中资源发展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支付业务,所有流程合规完成并已妥善处理客户权益保障 [2][4] - 高汇通曾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及多省市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支付业务许可,支付业务分类调整后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Ⅱ类 [3] - 公司控股方可追溯至中国香港公司锦胜企业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企业有赞旗下,推出产品包括有赞支付和高汇通卡等 [3] - 高汇通2024年9月因多项违规被人民银行没收违法所得1214.74万元并处罚款1572.61万元,罚没共计2787.35万元 [5] - 公司表示已配合监管完成整改,强调有赞财务储备雄厚、规则制度严谨 [5] 行业趋势 - 支付机构主动退出预付卡业务已成行业趋势,高汇通退出或为"止损"之举 [6][7] - 在互联网支付替代、备付金政策调整等冲击下,预付卡交易难以为继,行业前景堪忧 [6][7] - 2025年以来人民银行已注销6家支付机构牌照,存量持牌机构缩减至169家,预付卡业务成为收缩重灾区 [6]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要求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预计预付卡牌照数量将继续下滑 [6][7] - 行业逐渐出清是趋势,头部支付机构业务更加聚焦,行业发展格局更加稳定 [10] - 预付卡行业陷入困境、银行卡收单交易规模下滑、中小支付机构深度洗牌是行业面临的几大挑战 [11]
70亿!微信支付再次大幅增加注册资本
国际金融报· 2025-06-11 20:15
公司增资与监管合规 - 财付通获批增资70亿元 注册资本从153亿元增至223亿元 增幅达45 75% [1] - 此次增资体现主管部门对公司发展的认可 公司将加大科技创新 支付服务质量及安全稳定方面的投入 [2] - 财付通成立于2006年 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 2024年3月获批增资至153亿元 控股股东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 业务资质与行业动态 - 财付通2011年获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 拥有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支付交易处理Ⅰ类等资质 为微信支付 QQ钱包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3] - 近年来多家支付公司完成新一轮增资 包括财付通 易宝支付 网易宝等 [3]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 可根据业务类型 规模等因素提高要求 且必须为实缴资本 [3] 行业分析师观点 - 《条例》实施后支付机构从业门槛提高 财付通大幅增资出于合规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 [4] - 增资有助于增强财务基础 支持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 同时确保风险管理合规 巩固市场竞争力 [4]
央行年内注销第六张支付牌照 第三方支付机构总数降至169家
搜狐财经· 2025-06-11 09:12
支付行业整合态势 - 年内第六家支付机构退出市场 央行累计注销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达102张 持牌支付机构总数缩减至169家 [1] - 支付行业牌照注销频率明显提升 多家机构面临业务转型困难、合规成本上升等挑战 [4] - 预付卡业务类支付牌照注销数量占比超过八成 年内被注销牌照的六家机构中有四家属于预付卡类型 [5] 润通实业概况 - 上海润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支付牌照正式被注销 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 2012年获得支付牌照资质 [1][3] - 获准在上海地区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 后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 [3] - 主要产品为"赢点生活卡" 曾为上海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费用缴纳、福利发放等服务 [3] 其他被注销机构情况 - 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地区较早获得第三方支付许可的企业 主营预付卡发行与互联网支付业务 [4] - 中汇电子支付专注于航空票务、电子票务等细分领域服务 [4] - 山东飞银支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山东省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4] - 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业务类型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 2021年续展申请被中止审查 [4] - 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为上汽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 获准在江西省、湖北省、上海市开展预付卡业务 [4] 预付卡行业挑战 - 移动支付普及对传统预付卡业务造成显著冲击 在线团购、信用支付等新兴业务模式提供更多选择 [5] - 预付卡机构面临技术升级、场景拓展等多重困难 部分中小型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5]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 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的硬性要求对中小机构形成压力 [5] - 备付金管理规定、税收政策变化影响预付卡机构盈利能力 区域性机构在全国性机构竞争中处于劣势 [5] - 剩余预付卡类支付机构多数具备全国业务资质 被注销牌照的机构主要为区域性中小企业 [5]
稳定币如何落地支付领域?
2025-06-09 09:42
稳定币如何落地支付领域?20250606 摘要 连连数字定位为 ToB 的第三方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独立数字支 付解决方案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市场份额约 10%,2024 年全球总交易 金额超过 3 万亿人民币,服务超过 590 万家客户,覆盖 100 多个国家 和地区,支持 130 多种货币交易。 公司拥有全球 65 张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建立了合规、风控和反洗钱 系统,并积极探索 Web3 领域,获得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 牌照,并计划发行稳定币,以提高贸易结算效率并降低成本。 跨境电商的增长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4 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 口增速约为 10.8%,受益于供需两端的线上化趋势,以及对综合性一站 式解决方案的需求。 连连支付通过连接全球 100 多个主要电商平台和主要银行,以及自建物 流公司,构建全球网络布局,提升服务覆盖面,降低客户物流成本。 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包括进一步拓展全球牌照布局,激活各国牌照使用, 提供本地化运营服务,并探索数字资产交易,拓展 Web3 领域。 Q&A 请介绍一下连连数字的主营业务及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创新。 连连数字是一家专注于为跨境电商平台上的 ...
富友支付10年6战IPO夹缝求生 净利缩水清仓式分红3.65亿罚单缠身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09
公司IPO历程 - 公司10年内6次尝试IPO,包括3次A股和3次H股递表,均未成功 [1][2][6] - A股三次IPO辅导均被终止,涉及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和国金证券,原因未披露 [3] - H股前两次递表因未完成聆讯或上市导致招股书失效,2024年5月第三次递表 [5][7]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1.49亿元降至0.84亿元,缩水43.43% [1][8]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波动明显(3.63%/31.87%/8.50%),净利润变动幅度为-51.86%/30.24%/-9.77% [8] - 2021-2025年累计现金分红3.65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91%,被指"清仓式"分红 [12][13] 业务结构 - 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收入占比超92%,其中境内支付业务收入占比83.9%-87.8% [9] - 商户收单服务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20.1%降至2024年19.1% [9] - 市场份额仅0.8%,行业前三(支付宝、微信、银联)合计占75.6% [10] 行业竞争 - 第三方支付市场呈双寡头格局,支付宝和微信占移动支付92%份额 [9][10] - 抖音、华为等企业通过收购牌照入局,加剧行业竞争 [10] - 全国支付牌照从271张缩减至169张,行业集中度提升 [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创始人陈建家族控制16.62%股权,但公司声称无实际控制人,曾被证监会问询 [14][15] - 2021-2024年累计被罚近700万元,涉及外汇违规、反洗钱等问题 [16][17] - 涉及46起P2P平台相关诉讼,未决诉讼金额最高达1.25亿元 [17]
润通实业支付牌照被注销,预付卡仍是“摘牌”重点类型
北京商报· 2025-06-08 19:56
支付牌照注销情况 - 上海润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支付牌照被注销 注销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 [1] - 润通实业成立于2006年9月 2012年获得支付牌照 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上海市) 原定2027年6月26日到期 [1] - 润通实业是年内第六家被注销牌照的支付机构 支付领域累计102家机构退出 市场剩余牌照数量降至169张 [4] 润通实业业务情况 - 公司发行的预付卡品牌为"赢点生活卡" 主要提供商业积分消费及电子商务服务 曾是上海企事业单位费用缴纳和福利发放的选择 [3] - 2022年初起有消费者投诉赢点生活卡长期未使用被冻结 展期后余额大幅缩水 因每月自动收取余额10%作为账户管理费且未明确告知 [3] - 公司未对消费者投诉进行回应 [3] 预付卡行业现状 - 预付卡行业面临在线团购和信用支付类业务的冲击 商业模式改变和增值服务多样化使其逐渐失去优势 [3][4] -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类机构是重点退出市场的类型 部分中小型机构难以适应支付数字化转型 科技创新能力匮乏 [3][4]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要求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 预计预付卡牌照数量将继续下滑 [4] 行业未来趋势 - 备付金管理规定和税收政策变化影响预付卡持牌机构业绩 行业将继续呈现清退局面 [4] - 未来只有数字化转型成功或拥有稳定大型企业客户的机构能够存活 [4] - 传统预付卡业务利润空间承压 需向商户服务和科技解决方案等高毛利业务转型 [5]
“稳定币”概念股活跃,机构调研马不停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8:56
稳定币立法与市场反应 - 美国和中国香港近期通过稳定币监管法案,包括美国《GENIUS法案》和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标志着监管层对稳定币合法化和规范化的正式接纳 [1][2][3] - 资本市场反应强烈,A股和港股相关概念股如御银股份、中科金财、恒宝股份、翠微股份等出现大幅上涨,部分个股涨幅超过40% [1][2] - 港股众安在线、连连数字、移卡等个股在6个交易日内分别累计上涨22 5%、41 9%、88% [2] 行业驱动因素 - 稳定币被视为加密生态的"基础货币",具有"支付基础设施+法币数字化接口"的双重属性,契合市场对兼具政策合规性和技术落地性的稀缺标的挖掘 [3] - 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的供应商Circle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进一步推动市场关注 [5] - 稳定币总市值超过2400亿美元,占整个加密货币市值的8%,显示出其在加密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6] 稳定币的功能与影响 - 稳定币主要用于加密市场交易媒介、新型金融基础设施、资产配置工具以及去中心化金融的抵押物和流动性池核心资产 [7] - 稳定币的发展将影响国债市场,美国稳定币法案规定短期国债是储备资产的合规投资标的,使稳定币发行机构成为国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8] -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具备成本和效率优势,有望推动全球支付体系重构,但需求增长取决于应用场景的实质性落地 [8] 市场参与机构 - A股稳定币概念股吸引了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的关注,中科金财举办的线上会议参与机构包括民生证券、国泰基金、富国基金等 [4] - 机构投资者对稳定币概念的关注度提升,反映出市场对行业长期价值的认可 [4] 行业前景与挑战 - 稳定币行业面临"题材先行、实质滞后"的结构性错配,多数概念企业仅停留在支付技术应用层,尚未触及发行权或储备管理等核心环节 [3] - 稳定币的合规化进程为行业扫除了关键的政策不确定性,但应用场景的拓展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6][8]
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该为电信诈骗“消失的钱”负责?听金融法官讲
贝壳财经· 2025-06-04 23:30
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支付行业 -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 第三方支付公司与线上理财平台结合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便捷投资渠道 [1] - 支付环节漏洞导致资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电信诈骗案件中投资者常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1] 典型案例分析 - 2017年投资者杨某通过某支付公司向理财平台转账312万元 资金被擅自跳转至两家问题商户账户 仅追回128万元 [2] - 涉事支付公司存在两项违规操作:允许非同名账户转账违反《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未核实商户经营内容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3][4][5][6][7] - 法院认定支付公司"表面合规、实质失职" 按《和解协议》承担70%赔偿责任(129.5万元) 驳回投资者追加30%赔偿的诉求 [8][9] 行业监管要求 - 支付机构必须核验转账双方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 确保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属于同一客户 [3] - 收单机构需监测商户经营活动 对异常交易采取延迟结算、暂停交易等措施 [5][6] 消费者行为警示 - 投资者未核实理财平台资质 盲目追求高收益导致资金损失 [8] - 金融消费者应保存转账记录等证据 发现异常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 [10]
涉10项业务违规 中通支付被罚没逾18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6-03 22:01
第三方支付公司再收超千万元罚单!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近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中通支付有限公司 (下称"中通支付")因10项违法行为类型被警告、通报批评,罚款834.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1059.624856万元,罚没金额合计1894.52万元。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处罚涉及支付业务全流程的多项关键环节:第一,未按规定 建立网络接口制度,且未能监测特约商户接口被转接。这直接导致支付通道存在被非法利用的风险,可 能引发资金截留或信息泄露;第二,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重视,"按规定进行资金结算,且未采取支付 指令验证措施"就涉及支付重复扣款等问题,与2024年该公司交易类客户投诉量激增67%直接相关;第 三,反洗钱相关行业老问题依然存在,客户尽职调查缺失和可疑交易监测失效都可能被洗钱分子利用, 导致资金流向不明。 王蓬博表示,从接口管理到交易监控,监管覆盖支付业务全链条,且单笔罚没金额达1894.52万 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显示监管对系统性风险漏洞的零容忍态度,机构违规成本持续提高。 时任中通支付副总经理曹某菊因对未严格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未履行对可疑交易的风险监测和 相关 ...
2022-2024年度第三方支付罚单统计与分析报告
移动支付网· 2025-06-03 1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2 - 2024年第三方支付罚单进行统计分析,涵盖罚单数量、金额、违规情形、地域和时间分布等方面,反映支付行业监管态势及存在的问题 [4][7][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罚单数量、“双罚率”逐渐稳定 - 2022 - 2024年支付机构罚单数量分别为55张、57张、7张,“双罚率”分别为40%、44%、42% [4] 二、破单一年份记录,2023年罚单金额合计超64亿 - 2023年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金额达54.14亿元,支付宝支付等机构被罚金额高,部分机构如得仕股份、汇付天下等收高额罚单 [7][10] 三、百万级、千万级罚单越来越多 - 2022 - 2024年千万级罚单数量分别为3张、9张、5张,监管使支付机构面临市场份额和合规压力 [11] 四、违规情形分布广泛:收单、反洗钱相关最多 - 支付机构罚单违规情形包括违反消保、收单、支付结算、反洗钱等规定,随着技术发展带来新风险,因反洗钱规定受处罚情况增多 [19][20] 五、支付机构罚单地域分布:北京、上海是重点 - 2021 - 2024年,人民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处罚,北京、上海罚款金额高,两地因经济活动活跃、支付业务集中成为监管重点区域 [22] 六、支付机构罚单时间分布 - 2022 - 2024年,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处罚金多集中在下半年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