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18
上海八项金融政策举措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 高频汇集并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 服务金融机构和市场监管 [1]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1]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 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个人征信产品 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1]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创新业务规则支持离岸贸易发展 [1] - 发展自贸离岸债 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和国际规则 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企业融资渠道 [1]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 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1]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跨境贸易再融资、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2] - 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 便利汇率风险管理 [2] 国际货币体系观点 - 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全球公共品属性 由一国主权货币承担存在内在不稳定问题 [2] -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变革驱动力量从经济金融层面转向地缘政治层面 讨论方向包括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和推动超主权货币 [2]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朝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格局演进 主权货币国需强化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 [2] - 推动IMF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国际主导货币需政治共识 需优化机制安排 扩大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 推动私营部门参与SDR计价债券发行 [3] 跨境支付体系发展 -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问题凸显 全球推动向高效安全包容多元方向发展 [3] - 跨境支付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支付系统互操作性提升 新兴技术加速应用 [3] 全球金融稳定体系 - 当前全球金融稳定体系面临新挑战 需以IMF为核心构建多元高效全球金融安全网 维护监管规则一致性和权威性 [4]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IMF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当前份额占比未反映成员国经济地位 需尽快推动份额占比调整以提升合法性 [5]
刘晓春解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政:六项举措提速开放 国际化成突破口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23:3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政核心观点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八个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提高金融国际化为突破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1] - 目标经过五至十年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基本建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2] - 六项具体举措涵盖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能级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完善、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实体经济及维护金融安全 [3][4] - 国际化成为新阶段突破口,重点解决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6][7]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支持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3] - 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3] - 持续推动货币、外汇等市场发展,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3]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3] - 培育和吸引实力强、经营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推动更多国际金融组织落户 [3] - 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3]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3]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体系,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3] 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4] -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深化航运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创新 [4] -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4]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加快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4] - 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4] - 高质量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推动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4] 维护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风险前瞻性研究 [4] - 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4] - 加强央地监管协同和法治保障 [4] 政策背景与专家解读 - 2004年上海首次明确以人民币产品中心为突破口,2013年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作为重大创新 [7] - 201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目标,2020年政策加速推进 [8] - 专家指出六项举措聚焦国际化突破,强调人民币跨境支付、制度型开放、"一带一路"投融资等关键领域 [9]
创新高!美国居民人均资产突破53万美元,人均住房资产为14万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6-18 18:28
美国居民家庭资产规模及增长 - 美国居民家庭总资产从2020年的1397万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604万亿美元,再到2024年的18133万亿美元,人均突破53万美元 [1] - 2024年美国居民家庭净资产达1618855亿美元,人均净资产473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4] 美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 - 非金融资产占比311%,金额为563108亿美元,其中住房价值481367亿美元,人均住房价值1407万美元 [3] - 金融资产占比689%,金额为1250235亿美元,包括股票485022亿美元、养老金权益323303亿美元、其他权益资产156303亿美元、债券55415亿美元、基金45014亿美元 [3] - 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265%,远低于中国居民家庭60%的房产占比 [5] 金融资产主导的财富结构特征 - 美国居民家庭财富高度依赖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占比689%,形成"财富-投资"正循环 [5] - 股票长期牛市持续推高金融资产价值,养老金及其他权益资产通过资本市场增值 [5] - 存款类资产占比低,支票存款42262亿美元,其他存款95074亿美元,反映流动性匮乏问题 [3][7] 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 美国"金融资产为主"的结构反映资本市场成熟度、税制设计和养老金体系的共同作用 [5] - 中国"房产为核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保障不足与投资渠道缺失的历史特征 [5] - 未来十年中美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或逐步趋近,但路径依赖仍将长期存在 [5] 潜在问题与挑战 - 40%美国家庭未预留应急资金,反映财富分配与结构失衡问题 [7] - 资产流动性短缺、高度依赖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加剧社会结构张力 [8] - 金融资产泡沫化风险与美国、不动产价值重估挑战与中国形成历史性考验 [5]
中央金融委,印发重要意见
证券时报· 2025-06-18 18:2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牵引,通过提高金融国际化、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等举措,5-10年内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方案》,从金融机构集聚、制度型开放等7方面提出27条具体措施 [6] 主要政策举措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支持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 - 支持上期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 [2] - 深化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 [2]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法人及分支机构,培育金融控股公司 [2] - 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2] - 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6] 金融基础设施完善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 [2] - 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研究支持上金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金融高水平开放 -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离岸金融体系 [3] - 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和航运保险发展 [6] - 研究探索离岸金融创新,推动机构参与金融市场建设 [6] 服务实体经济 - 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 [3] - 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 鼓励碳金融业务,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6] 金融安全与监管 - 运用区块链、AI等技术加强风险研判,建立跨境资金监测体系 [3] - 对金融创新试点实施尽职免责机制,强化央地监管协同 [7] 实施机制 - 中央金融办与上海市政府牵头,联合央行、证监会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4] - 建立上海市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7]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第一财经· 2025-06-18 17:3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观点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目标是五至十年内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 - 重点任务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 加强"五个中心"建设协同联动 [1]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 支持上海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支持企业并购做大做强 [2] - 深化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建设 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 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 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2]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培育吸引规范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2] - 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上海 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 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2]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2]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 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 研究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3] - 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 创新航运保险和再保险业务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3]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构建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 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3] - 加强统一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 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维护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风险前瞻性研究 防范化解跨境金融风险 [4] - 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加强央地监管协同 强化法治保障 [4] 协调推进机制 - 中央金融办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 会同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4]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快讯· 2025-06-18 17:0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牵引,通过五至十年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 - 目标包括提高现代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强化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1] 主要政策举措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支持上海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 - 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2] - 持续推动货币、外汇等市场发展,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2]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2] - 培育和吸引金融控股公司,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上海,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2] - 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 [2]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2]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扩大金融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3] -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3] 服务实体经济 - 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3] - 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发展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 服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推动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 [3] 金融安全保障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风险研判 [3] - 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3] 实施机制 - 中央金融办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联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4]
朱鹤新陆家嘴论坛重磅发声,外汇政策礼包呼之欲出
第一财经· 2025-06-18 14:19
外汇政策改革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在陆家嘴论坛宣布一揽子外汇政策利好,包括支持外贸企业发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自贸试验区外汇创新政策 [1] - 政策涉及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支持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自贸试验区10项便利化政策等 [1] -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和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获批 [1] 外汇市场表现 -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显著,今年以来对美元升值1.6%,对一篮子货币总体稳定 [2] - 4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4月下旬外资投资境内股票转为净买入 [2][3] - 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和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均提升至30%左右 [4] 外汇管理方向 - 外汇管理突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四个方向 [4] - "更加便利"包括完善"越诚信越便利"政策体系,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5] - "更加开放"涉及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等五方面措施 [6] 即将实施的措施 - 进一步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 [7] - 在全国推广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开展绿色外债政策试点 [7] - 近期将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有序满足境内主体境外投资需求 [7] QDII投资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1日,QDII累计批准额度为1677.89亿美元,获批机构189家 [8] - 2024年5月向53家机构发放22.7亿美元额度,时隔1年将再度增加额度 [8] - 自贸试验区将实施包括扩大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政策 [8]
宏观金融数据日报-20250618
国贸期货· 2025-06-18 11: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国内因素对股指驱动力度不强,基本面表现偏弱,政策相对真空,海外变量主导股指短期波动,虽中美贸易谈判有积极成果,但海外地缘政治局势有新变化,以伊冲突升温带来波动性因素,短期内需密切留意事态发展,策略上可综合运用期权工具对冲潜在宏观调整风险,消息面关注陆家嘴金融论坛相关内容 [7] 各部分总结 宏观金融数据 - DR001收盘价1.37,较前值变动-1.95bp;DR007收盘价1.52,较前值变动-0.34bp;GC001收盘价1.70,较前值变动18.00bp;GC007收盘价1.62,较前值变动3.00bp;SHBOR 3M收盘价1.63,较前值变动-0.20bp;LPR 5年收盘价3.50,较前值变动-10.00bp;1年期国债收盘价1.37,较前值变动-2.85bp;5年期国债收盘价1.47,较前值变动-2.50bp;10年期国债收盘价1.64,较前值变动-0.40bp;10年期美债收盘价0.00,较前值变动5.00bp [3] - 央行昨日开展1973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986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182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833亿元 [3]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8582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三至周五分别到期1640亿元、1193亿元、2025亿元,近期央行综合运用MLF、买断式逆回购等中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6月5日央行月初公告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6月13日公告6月16日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4] 股指行情 - 沪深300收盘价3870,较前一日变动-0.09%;IF当月收盘价3869,较前一日变动0.0%;上证50收盘价2684,较前一日变动-0.04%;IH当月收盘价2681,较前一日变动0.1%;中证500收盘价5751,较前一日变动-0.29%;IC当月收盘价5748,较前一日变动-0.1%;中证1000收盘价6141,较前一日变动-0.10%;IM当月收盘价6130,较前一日变动0.0% [5] - IF成交量95630,较前一日变动-6.4%;IF持仓量237778,较前一日变动0.5%;IH成交量50679,较前一日变动6.0%;IH持仓量82576,较前一日变动-0.5%;IC成交量86313,较前一日变动-0.1%;IC持仓量218236,较前一日变动0.2%;IM成交量179958,较前一日变动4.1%;IM持仓量329756,较前一日变动1.7% [5] - 昨日收盘沪深300下跌0.09%至3870.4,上证50下跌0.04%至2684,中证500下跌0.29%至5750.9,中证1000下跌0.1%至6141.5,沪深两市成交额12072亿,较昨日微幅缩量79亿,行业板块涨跌互现,采掘、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珠宝首饰、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6] 经济数据 - 1 - 5月经济数据显示经济结构分化格局持续,5月消费总体表现超市场预期,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增速较4月提升1.6个百分点,政策补贴对家电、通讯器材消费领域形成强支撑,5月同比分别大幅增长53.0%和33.0% [6] - 投资方面,房地产继续拖累整体表现,1 - 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7%,降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地产销售、新开工、施工及竣工均全面疲软,制造业投资中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形成支撑,基建投资主要依靠电力投资拉动,但总量增速均小幅回落 [6] 升贴水情况 - IF下月合约升贴水5.59%,当月合约升贴水13.01%,当季合约升贴水7.14%,下季合约升贴水5.25%;IH下月合约升贴水14.29%,当月合约升贴水17.88%,当季合约升贴水5.95%,下季合约升贴水3.28%;IC下月合约升贴水5.31%,当月合约升贴水14.35%,当季合约升贴水11.85%,下季合约升贴水10.28%;IM下月合约升贴水22.72%,当月合约升贴水19.72%,当季合约升贴水16.68%,下季合约升贴水14.20% [8]
央行: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推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
快讯· 2025-06-18 09:55
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 央行与证监会正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1] - 此举旨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 [1] - 新措施将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1]
特稿|盛松成:沪港金融中心协同发展,构建金融强国“双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 -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两大国际金融中心,构建"双引擎"格局,通过制度型开放联动服务国家战略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1] - 沪港协同发展"在岸+离岸"双轮驱动模式,强化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现状 - 2024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达3650.3万亿元,同比增长8.2% [2] - 上交所股票市值和成交额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和第五,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原油期货规模全球第三 [2] - 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近50%,跨境收支中人民币占比达70% [2]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达1782家,拥有全品类金融市场和外资机构集聚 [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现状 - 香港是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枢纽,2024年底人民币存款总额约1.1万亿元 [3] - 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2024年日均交易额达30975亿元,同比增长50%,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 [3] - 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外汇市场及利率衍生工具市场 [3] 沪港金融合作基础 - 香港是上海最大外来投资来源地和服务贸易伙伴,中资在港资管规模逐年上升 [4] - 两地已建立"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和ETF通等互联互通机制 [4] - 在"一带一路"风险管理、绿色金融研发及监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4] 协同发展潜力与方向 - 上海发挥在岸市场"门户"作用,香港充当"超级联系人",形成优势互补 [5] - 沪港合作有助于香港应对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助力上海完善离岸金融体系 [5] - 促进人民币资产定价机制完善,增强在岸对离岸市场定价传导 [6] - 加强监管合作与制度创新,提升金融开放水平 [7] - 扩大人民币市场深度与广度,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 [8] 制度创新与全球对标 - 参考伦敦-纽约"双子星"模式,构建差异化分工与协同机制 [10] - 上海自贸区可开展离岸金融试点,探索人民币"外循环"管理模式 [11] - 通过"规则互认—数据共享—风险共防"协作提升监管兼容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