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搜索文档
冷冻西兰花质保两年有营养吗?专家:维生素损失少于冰箱冷藏一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2:01
预制菜技术成熟度与营养特性 - 长保质期预制菜加工技术成熟 无需添加防腐剂即可实现24个月保质期 [1] - 商业速冻果蔬采用漂烫和低温速冻工艺 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约20%但能极大延缓后续维生素损失 [1] - 速冻储存数月至一年的维生素损失可能低于冷藏一周的损失量 [1] 预制菜市场现状与消费建议 - 质保两年的冷冻西兰花在市面上较为常见 山姆等零售渠道有售 [1] - 果蔬现买现吃为最优选择 但商业速冻果蔬适合作为长期囤货的替代方案 [1]
西贝的高价预制菜,成功让中产破防了?
虎嗅· 2025-09-19 11:24
西贝高价预制菜事件让中产家长们彻底破防,尤其是在老罗公开质疑后,贾国龙的硬刚回应和开放后 厨,反而让大家看到了两年保质期的西兰花和科技鱼套餐。可以说,这场由老罗发起的风波,撕开的不 仅是西贝的遮羞布,更是中产消费信任的裂缝。 ...
千人样本调查5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 专家称中央厨房对食品安全保障非常有效
第一财经· 2025-09-18 22:21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 - 50.98%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 37.5%表示接受 11.52%持无所谓态度[1] - 66.41%受访者反对预制菜进入餐厅 仅15.23%支持 18.36%持中立态度[3] - 96.68%受访者强烈要求餐厅标明预制菜使用情况[5] - 47.66%受访者明确拒绝选择标明使用预制菜的餐厅 仅21.68%表示会选择[6] 预制菜价格认知 - 91.6%受访者认为预制菜合理人均价格应在100元以下[7] - 92.26%受访者认为西贝等品牌预制菜定价偏高[7] 行业专家观点 - 中央厨房模式对食品安全保障有效 是餐饮规模化发展的必要环节[12] - 预制菜行业需建立国家标准并实施牌照管理 设置准入门槛[12] - 消费者抵制主要源于对餐厅现制食物的期待与知情权需求[11] - 规范化生产的预制菜具有合理性 能解决上班族烹饪需求[11] 市场透明度需求 - 超过80%受访者支持罗永浩提出的预制菜透明化告知倡议[9] - 行业需要平衡美味与工业化、菜色与新鲜度的矛盾[12]
调查显示5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专家称中央厨房对食品安全保障非常有效
第一财经· 2025-09-18 21:50
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 - 约50.98%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 仅37.5%表示接受[2] - 66.41%受访者反对预制菜进入餐厅 仅15.23%支持进入[4] - 预制菜标明后47.66%消费者不会选择该餐厅 仅21.68%表示会选择[8] 预制菜价格认知 - 91.6%受访者认为预制菜人均价格应低于100元[11] - 92.26%受访者认为西贝预制菜定价偏贵[11] 预制菜透明化需求 - 96.68%受访者强烈要求餐厅标明预制菜使用情况[6] - 超过80%受访者支持罗永浩提出的预制菜透明化告知主张[10] 中央厨房模式行业观点 - 连锁餐饮普遍采用中央厨房模式 规模较小品牌可能未建立[14] - 中央厨房对食品安全保障有效 是规模化品质化发展的必要设施[14] - 行业需平衡美味与工业化矛盾 解决菜色与新鲜度问题[14] 预制菜行业规范建议 - 需尽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并实施牌照管理制度[14] - 规范化生产的预制菜符合安全标准 具有存在合理性[2][14] - 设立行业准入门槛可实现国家、资本、品牌与消费者多赢[14]
调查显示5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专家称中央厨房对食品安全保障非常有效
第一财经· 2025-09-18 21:17
2025.09. 18 本文字数:1458,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乐琰 揭书宜 66.41%的受访者认为预制菜不应该进入餐厅,18.36%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只有15.23%的受访者 认为预制菜应该进入餐厅。 被问及是否认为预制菜应该标明时,这个答案几乎非常统一,96.6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标明。 那么标明预制菜后的餐厅,你会选择吗?对于这个问题,有47.6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选择, 30.66%的受访者表示不一定,有21.6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 颇有意思的是,问及你觉得预制菜的人均价格在多少比较合理?有91.6%的受访者认为是100元以 下。并且有92.26%的受访者认为西贝的价格偏贵。 预制菜究竟安不安全?中央厨房模式可行吗?你会选择有预制菜的餐厅吗?这是近期被大家所热议的 话题。 第一财经近期通过问卷调查,收到约2000份反馈后发现,有约5成的受访者表示不接受预制菜,超过 6成的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进入餐厅。有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普通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理解与食品 专业人士有所不同,其实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中央厨房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中央厨房的菜品需要经 过预处理,符合标准和安全的预制菜 ...
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还有营养吗?预制菜科普任重道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9:33
西贝事件与预制菜争议 - 西贝因预制菜问题公开致歉并承诺调整工艺 包括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移至门店现场加工 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 儿童餐牛肉饼改为门店现做[1] - 西贝后厨开放活动暴露出6项预制食材 其中冷冻西兰花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1] 预制菜安全与营养分析 - 冷冻西兰花等长保质期预制菜加工技术成熟 无需添加防腐剂 类似八宝粥工艺[1] - 冷冻蔬菜在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营养成分流失 中央工厂技术水平决定营养流失程度 例如维生素摄入量可能从500克新鲜食材增至800克冷冻食材[2] - 商业速冻果蔬经漂烫处理使酶失活 虽造成约20%水溶性维生素损失 但能极大延缓后续损失 储存数月至一年可能比冷藏一周损失更少[2] 行业认知与标准建设 - 消费者存在传统饮食观念误区 认为冷冻食材不新鲜 同时存在预制菜以新鲜食材高价出售且未告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3]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审查 将明确分类原料工艺 规定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 要求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4] - 预制菜定义难有共识 中餐加工环节复杂 现有标准已覆盖安全监管 但不同蔬菜分子结构差异大 难以统一标准 国标主要保障食品安全而非风味口感[4][5] 行业科普与发展困境 - 公众关注点交织导致讨论混乱 涉及价格口味冷冻保质期添加剂知情权等多维度问题[4] - 科普被视为预制菜行业解套的终极出路 缺乏专业知识的知情权可能沦为商业工具 需平衡消费者知情权与企业运营实际[5]
千人样本调查5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专家称中央厨房对食品安全保障非常有效
第一财经· 2025-09-18 19:23
约5成受访者表示不接受预制菜,超过6成不接受预制菜进入餐厅。 预制菜究竟安不安全?中央厨房模式可行吗?你会选择有预制菜的餐厅吗?这是近期被大家所热议的话 题。 第一财经近期通过问卷调查,收到约2000份反馈后发现,有约5成的受访者表示不接受预制菜,超过6成 的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进入餐厅。有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普通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理解与食品专业人 士有所不同,其实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中央厨房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中央厨房的菜品需要经过预处 理,符合标准和安全的预制菜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 被问及是否接受预制菜,受访者中有50.98%表示不接受,表示接受者大约37.5%,表示无所谓的有 11.52%。 66.41%的受访者认为预制菜不应该进入餐厅,18.36%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只有15.23%的受访者认为 预制菜应该进入餐厅。 被问及是否认为预制菜应该标明时,这个答案几乎非常统一,96.6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标明。 那么标明预制菜后的餐厅,你会选择吗?对于这个问题,有47.6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选择,30.66%的 受访者表示不一定,有21.6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5成左右的受访者不 ...
龙大美食遭遇增长困境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 预制菜战略承压
新浪证券· 2025-09-18 18: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75亿元同比下降1.38% [1] - 归母净利润3516.87万元同比下降39.52% [1] - 财务费用大幅增长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1] 业务结构分析 - 屠宰业务营收规模庞大但毛利率极低对利润贡献有限 [2] - 预制菜业务收入出现显著下降未能承担业绩增长重任 [1][2] - 预制菜净利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行业竞争格局 - 预制菜行业呈现政策端推动、资本端赋能、产业端加码但消费端认可度不足格局 [2] - 行业整体竞争激烈 [2] - 公司在大B端渠道拥有先发优势但未能转化为持续业绩增长 [2] 财务风险状况 - 短期债务压力显著流动比率持续下降 [3] - 存贷双高现象突出货币资金规模可观但短期借款居高不下 [3] -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值持续增长回款能力减弱 [3] 战略调整措施 - 通过控制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深耕精加工业务以及拓展新零售渠道尝试突围 [3] - 措施尚未能扭转业绩下滑态势 [3] - 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认可度 [3]
风口浪尖下的预制菜|“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光环褪色,成本与渠道双压下的经营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9-18 18: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4.7% [1] - 归母净利润3194.68万元 同比减少24.46% 呈现增收不增利局面 [1] 成本压力分析 - 牛肉类核心原料价格持续上涨 对盈利能力产生决定性影响 [2] - 零售端调价幅度未能完全覆盖成本涨幅 批发端无法实现有效价格传导 [2] - 成本增幅远超营收增速 直接挤压利润空间导致毛利率持续下降 [2] 渠道结构变化 - 经销商总数呈现缩减态势 零售渠道和批发渠道均出现减少 [3] - 华东地区收入占比极高但增长平缓 华南/西北/华北市场基数较小带动作用有限 [3] - 商超渠道成为短期增长亮点 但直销及电商渠道收入大幅下滑 [3] 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低门槛、产品同质化、渠道争夺与消费信任不足多重挑战 [3] - 消费者对预制菜口感、安全和营养存在疑虑 负面事件削弱市场信任 [3] - 政策端推动与资本端赋能未能有效带动消费端认可 [3] 战略调整措施 - 尝试下沉三四线及乡镇市场 拓展团餐客户并与头部连锁商超合作 [3] - 推出更多元化产品系列以应对渠道结构偏科问题 [3]
风口浪尖下的预制菜|千味央厨成餐饮寒流中的供应链承压者 主业承压、业绩双降
新浪证券· 2025-09-18 17: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6亿元 同比下降0.7% [1] - 归母净利润3579万元 同比下降39.7% [1] - 盈利空间显著萎缩 面临增长停滞挑战 [1] 产品结构问题 - 传统核心单品(油条、芝麻球)生命周期步入尾声 销售持续收缩 [2] - 烘焙甜品与预制菜新品培育滞后 未能形成有效增长接力 [2] - 产品结构向低毛利品类倾斜 进一步拖累整体盈利水平 [2] 渠道分化困境 - 直营渠道与百胜中国、盒马等头部客户保持弱复苏 但退守为基本盘维稳工具 [3] - 经销渠道净减少三百余家合作伙伴 中小餐饮采购需求锐减导致销量显著下滑 [3] - 下沉市场渗透能力受阻 渠道生态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 [3] 成本与投入挑战 - 面粉、油脂等大宗原料价格波动持续 成本压力难以向下游传导 [3] - 新零售与线上营销推广费用高企 吞噬本已稀薄的利润空间 [3] - 高投入转型策略在业绩承压期加剧盈利负担 [3] 行业环境变化 - 预制菜行业面临透明度拷问 消费者对食材加工环节质疑升温 [4] - 餐饮客户严控供应链标准 倒逼企业在品控与溯源环节加码投入 [4] - 政策新规、资本估值重塑与消费偏好流变形成多重外部变量 [5] 战略转型需求 - 需重塑产品创新机制以解决新老产品断层风险 [2][5] - 需优化经销渠道生态以应对直营与经销双轨困境 [3][5] - 需构建成本动态调节能力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3][5]